江苏省盱眙县维桥初级中学 张晓琴
以生为本,提升初中语文阅读素养的途径
江苏省盱眙县维桥初级中学 张晓琴
【摘 要】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坚持以生为本的理念是提升阅读素养的有效途径。文章从注入生本理念,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培养阅读习惯,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以情感塑造人,体验阅读中真切感受;深入思考文本,养成熟读精思的习惯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
初中语文 阅读素养 教学
初中语文教学对学生的影响深远,对学生在听说读写能力方面的培养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这一时间段的语文阅读学习可以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净化美好的心灵,提升精神和人文素养。因此,为了提升学生的初中语文阅读素养,语文教学中应以生为本,把课堂的宝贵时间预留给学生,从听说读写的某一方面入手,带动其它几方面能力的共同提高。
灌输式教学已经退出历史舞台,很多人提倡对学生进行启发式的教育,这样的观点无疑是正确的。但也正是由于受到它的影响,很长时间以来课堂阅读教学总是教师牵着学生走,教师围绕课文内容有提不完的问题,无辜的学生只能被教师牵着鼻子不断思考问题的答案。没有阅读的时间,没有思考的余地,知识不能内化,课堂上完全是顺着教师的思维。例如,在学习《海洋——21世纪的希望》时,课文围绕海洋介绍了人开发和利用海洋的几个方面,教师如果只是设定了一些问题让学生回答思考的话,学生的思维就会被禁锢在一个很小的范围之内,不能够得到拓展。事实上完全可以注入生本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学生在阅读时就会感到很轻松,没有了思想包袱之后思维便活跃起来,阅读的节奏也会发生变化,容易将文本内容进行内化,使语文素养不断获得提升。因此,课堂上应把读书的时间交还给学生,让学生自觉探索用不同的方法阅读不同的文本,表达不一样的感情,用心体会文中的字、词、句、段、篇章,让学生的语言和技能得到不同程度的训练。
语文教学中教学目标的确定应呈现出动态的状态,面对不同班级不同学生要有不一样的教学目标。因此,教学目标的制定除了深入研究教材,把握教学的重难点之外,更应该了解学生的知识储备情况。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才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的讨论之中,注重“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养成教育,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例如,在学习《陋室铭》时,教师在讲解时要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进行记忆,并把关键性的知识点记在课本的空白处,记录的内容包括读音、解释、简单的评价等。如理解“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时就可以把对“斯”“陋”“馨”的意思记在该字的附近的空白处,也可以把“馨”的读音记下来,还可以将这一句话的解释记录下来。其实这样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积极开动脑筋,用主动学习的方式不断获取知识。提高了语文素养之后的学生以更大的兴趣获得语文知识的全面提高。这种读书的方法还可以延伸到课外的阅读上,对阅读内容进行标注,让学生终身受益。
刘勰曾经说过:“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每一篇经典的文章都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经历,我们可以通过对文章的阅读来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学生在受到感染之后,就会对阅读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师在对新授内容进行导入时要拟定情感的基调,用情感来塑造人,让学生在阅读中从文章的字里行间体验到文章中的真情实感。例如,在教学《小石潭记》时,由于作者寄情与山水之间,让我们体验到亲近山水之后获得的乐趣以及由此产生的情感。教学导入时我们就可以从情感的角度入手,让学生感受到释放情感的不同方式。先引用苏轼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诗句,再列举:有的利用听听音乐来消除烦恼,有的通过运动来缓解心中的压力,还有的通过欣赏大自然的风景来摆脱尘世的苦闷。然后出示课题,告诉学生看看古代的柳宗元在《小石潭记》寄托了一种怎样的情感。这样的导入极容易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产生阅读的兴趣。教师可以接着引导让学生也说一说自己心中的烦恼以及排遣的方式,获得真切感受。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要想深入理解文本必须要养成熟读深思的良好习惯。古今中外的文学大家之所以能够写出不朽的名篇巨著,是因为他们阅读广泛,并深入的思考。每一个人的智慧火花都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受到某一个人的影响,多数是得益于他们对社会的思考,对人生的感悟。毛泽东就主张在读书上要“勤想”,对于书本中的观点进行多思考,不能尽信书。例如,在学习《桃花源记》这篇课文时,有这样的两段描述:“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以及“自云先世避秦时乱……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当学生深入阅读之后,有的学生就会发现一些问题,并大胆地举手提问:“既然经历了几个朝代,他们的服装打扮怎么会和外面的人一模一样呢?”能够提出这样深刻的问题,就说明他们已经走进了文本,是对文章进行熟读深思的结果。由此可见,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静下心来用心体会,仔细揣摩,才能真正地理解文章的内涵,在和文章及作者的对话中进行深入思考,获得自我感悟。
总之,初中语文的阅读教学应把学生引向更为广阔的阅读空间,让学生在有了大量的阅读之后产生感悟。充分利用身边的有利条件和因素,让学生阅读大量的有益书籍包括报刊杂志等。还可以利用身边的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全新的获取知识的途径,让他们在自我感悟的基础上提升语文阅读素养。
【参考文献】
【1】马志伟.中学语文教学应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J】.阅读与鉴赏,2013(05)
【2】茆宏花.语文阅读兴趣培养路径初探【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4(02)
【3】边荣金.对农村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建议【J】.学周刊,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