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薛晓文
好文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浅谈小学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
文│薛晓文
于永正老师说过,语文教学的“亮点”和“语文味”在关键的词句里,在对关键词句理解后的朗读里。著名小学语文教育专家张田若先生也说过,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读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读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学习语文的方法。读包含了语感的培养和情感的陶冶。在新课标中,三个学段对朗读都有共同的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因此,教师应该在深刻解读文本的基础上,给予学生恰当的点拨指导。注重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是每个语文教师应尽的职责。
朗读作为一项阅读基本功,教师必须依据教材,根据不同文体的课文进行朗读指导。朗读指导要讲究方法,注意有的放矢地组织训练。在课文分析的基础上,要让学生多读,让学生自己去咀嚼、品味,同时还要指导学生用恰当的情感去朗读课文,培养语感。在指导朗读过程中,一定要结合篇的教学充分发挥朗读在理解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陶冶情操方面的作用。尤其像《草原》《九寨沟》等这类意境深远、情感浓郁、文字优美的课文,更要让学生在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基础上,用恰当的语调、语速,有感情地朗读。
要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教师的范读引读也十分重要。因为课文中有些地方需要以读代讲,有些地方不读好就不能理解好课文内容。有时朗读还可以营造气氛,让课堂气氛达到最高点。这就需要教师本身研究朗读,朗读好课文,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师生才能情不自禁地共同进入角色。像《在月光启蒙》的教学中,可以采取以读代讲的方法,教师可对难读的语句、段落进行范读,再让学生充分地朗读,在读中体会,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
课文中的重点段,含义深刻的句子、词语对表现中心思想作用较大。教师通过对重点语句和段落的朗读指导,既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中心意思的掌握,又可以促进对重点段中含义深刻的语句意思的理解,进而达到训练语感,为真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打下坚实的基础。而指导学生读好这些句段,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朱作仁谈朗读》一文中指出:“讲读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给伤口以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读更能使人感受。”是呀,朗读不但可以感受文中的思想美、情感美,而且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荷花》中:“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这几句话写出了花的各种优美姿态,在朗读中教师要特别指导学生读好每一句,注意语气高低轻重的不同变化,强调荷花长势的不同特点。其中,“两三片”“全”要读得重一些,体现开花大小程度的对比;“有的”“有的”可以拉长读,体现出各种花姿的多。在语调高低不同的变化中,再现出了荷花的动态美。通过这样的朗读训练,不仅把荷花的优美姿态表现出来了,更能把学生的学习思路直接引向文章的思路,从而激发了学生的读书兴趣。
好文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毛诗大序》说:“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作者抒发心声,情不自禁地要吟诵、要歌唱、要手舞足蹈;而读者在真正领会到作者思想感情后,要再现作者的全部思想感情,也只有通过朗读。因此,阅读教学中我们应该反反复复地读,忘情地读,心无旁骛,专心致志,直到读得有滋有味,如饮醇酒,如啜芳茗。通过诵读,进入文章的洞天世界;通过诵读,领略言语的奇妙之处;通过诵读,咂出文章各种滋味。让我们的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吧。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太行山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