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第十三中学锁金分校 李 娟
做到三个层次达到文从字顺
江苏省南京市第十三中学锁金分校李娟
作文教学文从字顺 句段有序 中心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对7—9年级的写作提出了明确要求:“根据表达的需要,借助语感的语文常识,修改自己的作文,做到文从字顺。”“要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可指导他们自己修改,或者组织他们相互修改。 ”2013年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修订后,“文从字顺”作文新增的作文教学序列之一成为七年级第三单元的作文教学要求。教材上第二部分提供了三道写作练习的建议,其中第二道练习题是写一篇借景抒情或者托物言志的作文并指导学生修改
鉴于传统的作文教学实践中的种种弊端,结合我校和班级的实际情况,我先和学生一起观察了初秋时节学校的中心花园,再让学生根据课本的第二题写一篇观察作文《我们的中心花园》,最后指导学生修改,操作性更强,学生的收获会更大。下面笔者就结合教学实践从三个层面来谈达到文从字顺的方法。
有句话说的非常好:文章不厌百回改。要坚持修改自己的作文,长时间下来,一定可以做到恰当的用词,准确的表达。学生习作中出现了这样几个句子:
(1)塑像的主体部分是“SJ”两字的变形。
(2)大理石上是“锁金”两个字英文字母的缩写。
(3)环顾四周,我看见几株桂花在释放幽香。
(4)今天的写生课上,我们要对学校的中心花园进行观察,我在此做一些小小的记录。今天天气晴朗、万里无云,我们排队来到中心花园进行观察。
(5)往前走你会发现两个花坛,花坛里种着一束束的小小的小粉花,在一束束的小粉花中间有几棵小树,其中有几棵是枫树.
分析这组句子,我们发现学生在写作时出现了表述不准,搭配不当,重复啰嗦等现象。
大家对于自己的母语在长期的使用中会习得一种语感,怎么表达是通顺合理的,怎么表达是有问题,大家不接受的。这种语感主要体现在词语搭配和排序上。使用汉语时存在某些约定俗成的搭配习惯,例如大家能用“意切情真”,也能用“真切情意”;能用“浓情蜜意”,却不能用“浓蜜情意”。词语排列顺序也是这样,有约定俗成的规律,遵循这些规律,文章就会写得通畅,反之,文章就不能为大家所接受。
学生在写完作文后,要有三个步骤进行检查:首先要自己读,检查别扭的句子;其次要换个角度,请家长或者同学读给自己听,检查有没有听不明白的语句;第三要对以上检查出来的地方认真分析一下,归纳总结不能做到文从字顺的原因,尽量避免下次再犯同样的错误。长期坚持这样三个步骤的修改,在表达的准确性上一定会有提高。
文章连贯就是要做到话与话之间的衔接自然,符合大家的思维逻辑。比如,句子与句子之间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或者按照从外到内的空间顺序以及从整体到局部的逻辑顺序。一段话围绕着一个主题说,说完一层意思再说下一层意思。一篇文章更要注意先说什么、后说什么,衔接处讲究过度的自然清晰。写作时从小到大地注意这个问题,也才能把文章写得通畅。正如叶圣陶所说:我希望大家在练习读与写的时候,自觉地注意思路的开展,下一句跟上一句怎么连上的,后一段跟前一段怎么连上的,某一句跟前面哪一句有关系,某某段从前面哪一段分派出来的,诸如此类全部辨一辨,想一想,这就是所谓自觉地注意思路开展的具体办法。
在实际的作文习作中,有这样一个典型的例子:
雕塑后面绿色的长廊吸引了我,一只黄蝴蝶从我面前飞过,翩翩落在了一朵牵牛花上。长廊里很阴凉,粗壮的枝干缠绕在一起,显得格外苍劲有力。翠绿的紫藤萝叶子密密地覆盖着石梁,把温暖的阳光筛得细细碎碎的。长廊两边的芭蕉长势正旺,轻轻地去碰触那鲜嫩的芭蕉叶,手感十分光滑,凉丝丝的,一阵舒服的感觉便贯彻全身。一排排竹子注视着我们,有的叶子已经有些发黄干枯。紫红色的牵牛花掩映其间……
笔者先让学生再次观察拍摄的学校中心花园的照片,要求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明确中心花园中的具体事物景物,讨论出想写好这段描写的关键是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廊顶的叶子——垂下的藤蔓——藤蔓遮盖着的粗壮的主干——藤蔓外面的芭蕉、棕榈、女贞、假山等——弯曲的长椅、棕色的木质地板。“一只黄蝴蝶从我面前飞过”这句放在“紫红色的牵牛花掩映其间”的后面。“翠绿的紫藤萝叶子”这一句应该放在“粗壮的枝干”前面。竹子比芭蕉高,从上到下应该先写竹子。
在句与句之间连贯的基础上,段与段之间也要注意这个问题。在局部的分析基础上最后学生们得出写景抒情的文章务必注意全文思路的清晰。这次的习作就可以按照空间方位顺序结构全篇:
先映入眼帘的,是几口小池塘……
再往里走,一尊高大的雕塑立在花园的中央……
在花园中参观了一圈后,一个角落里不知名……
雕塑右后方的长廊吸引了我……
学生写作文,尤其是写景文章,最容易出现的一个问题就是面面俱到,流水账一般按照行踪全些出来,不考虑材料的取舍。因此,做到文从字顺的第三个层次就要注意围绕中心安排详略。
本次练习大部分学生都提到了学校中心花园的“生机勃勃”这一特点,这也是初秋时节花园的一个突出特点,但例文中的表述并不是全围绕这一特点来写的。例如:
……一排排竹子注视着我们,有的叶子已经有些发黄干枯。紫红色的牵牛花掩映其间。里面的景色更略输一筹,暗青色的草坪让人觉得阴森可怕,毛骨悚然。坐在长椅上,脚下都是飘落的枯叶。
在课堂练笔中,我们就集中来改“暗青色的草坪阴森可怖,毛骨悚然”这一句。修改的要求是:既能体现初秋时节,又要写出草的生机。最终学生修改的句子精彩纷呈:
(1)小草在风中摇摆着小小的身体,一点都不怕冷。
(2)墨绿色的小草虽然弱小,但是紧紧的团结在一起,显得生机勃勃。
(3)小草虽然弱小,但是紧紧的团结在一起抵抗秋风的侵袭,显得更加深沉了。
(4)中心的叶子汲取整株草的力量,在冬天来临之前做最后的冲刺。
(5)外层的草叶已是暗绿带着点干枯,但是却紧紧护着草心,贡献出最后一点余热,好使自己的家庭旺盛得更持久一些。
(6)虽然比不上芭蕉的翠绿,但暗绿色的草也卯足力气,舒展手臂,绝不向芭蕉认输。
我们写文章时情动于“内”,用语言文字形诸于“外”,运用文字表达情感的能力,是一个人写作能力高低、好坏的主要内容。学生就是要在语言表达的过程中做到“规范、准确、连贯、得体”。我们现阶段的作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让学生学会清楚的表达,做到文从自顺。
文从字顺是写作的基本要求。所谓“文从顺字”,包含了两个方面:“文从”,即行文通顺,“字顺”,即用词贴切。本文结合教材上的习作练习来谈达到文从字顺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