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媛媛
(江西财经大学 江西 南昌 330013)
浅析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现状及对策
□吴媛媛
(江西财经大学江西南昌330013)
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审计,能够促进会计信息真实性和可靠性提高。作为一项新兴的审计实务,研究内部控制审计的文献总体较少。基于此,本文选取2010-2014年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相关信息,通过一定的数据分析对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现状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内部控制审计;审计范围;审计质量
本文DOI:10.16675/j.cnki.cn14-1065/f.2016.04.070
1.1审计依据不一
在选取的7 188个样本中,内部控制审计的依据由《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引》、《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等34种准则、指引、标准及规范构成。审计依据的不统一,可能导致对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是否有效的审计结果出现偏差,从而不能达到进行内部控制审计的预期效果。再则,现有相关依据普遍具备适应性和通用性,而在专业性和可操作性上有所欠缺,不利于注册会计师客观判断内部控制有效性。
1.2报告类型多样
根据已获得样本,现有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包括:规范的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内部控制鉴证报告、内部控制审核报告、内部控制专项报告、中小板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及其他类型。报告类型的多样性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各个企业之间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可比性,不利于企业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完善。并且,不同类型的内控审计报告具有不同的重点与偏向,可能导致报告信息使用者不能获取需要的信息,无法对企业内部控制情况有正确认识。
1.3审计范围过大
内部控制审计工作实施的范围与审计工作的成本、质量和责任密不可分。我国发布的《基本规范》要求内部控制应包含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内部监督和信息与沟通五个要素,相应地,内部控制审计也需将这五要素纳入审计范围。此种情况下,注册会计师若要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全面判断,则在一定程度上会依赖于企业出具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从而无法发现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并且,过大的审计范围也会导致注册会计师的专业胜任能力不能满足审计需求,审计风险提高。
1.4审计意见客观性欠缺
在2010-2014年间的数据中,获得标准无保留意见的样本个数为7 017,占全样本的97.62%。虽然这可能意味着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运行较为有效,但也可能表明注册会计师未及时发现企业内部控制的薄弱环节。样本中存在注册会计师将财务报告缺陷作为非财务报告缺陷进行披露,以避免出具否定意见的情形。由此可知,注册会计师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的经验有所欠缺,出具的审计意见的客观性尚有不足。
2.1构建内控审计体系
要构建有效、健全的内部控制审计体系,首先应当推进审计制度法制化进程,提升规章制度的可操作性进而统一审计依据。其次,应当规范内部控制审计的程序及方法,要求注册会计师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制定审计实施方案,以便降低审计风险。最好,应当明确规定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类型,统一格式,为利益相关者使用相关信息进行决策提供基础。
2.2明确内控审计范围
现今的内部控制审计范围过于广泛,导致注册会计师难以胜任相关审计工作,不能实现内部控制审计的预期目标。对于法律法规的遵守适用情况及企业经营效率效果的控制是出于满足企业自身需要、帮助企业长远发展的目的。而注册会计师的鉴证业务中心在于查错揭弊,判断企业对外公布的财务报告是否真实公允。因此,要求注册会计师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全方位的审计存在一定的困难,不能很好地促进企业自身和注册会计师发挥内部控制监督作用。故而,应当明确划分企业自我评价和注册会计师实施审计的范围,让他们在各自擅长的领域内发挥职能并降低审计成本。
2.3提高内控审计质量
要提高内部控制审计的质量,应从两方面出发。一方面,应当建设有效的内部监督机制,完善有关监管体系。通过建立内部控制审计质量的评级机制和合理的监督公告制度来对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真实性和客观性进行考评。另一方面,应健全企业内部审计组织结构,加强对审计人员、审计业务和审计制度的质量控制。从事务所方面推行有关出具非标审计意见的学习与实践,促进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提升,最终提高内控审计质量。
1004-7026(2016)04-0092-01中国图书分类号:F239.227
A
吴媛媛(1993—),女,汉族,江西上饶,单位:江西财经大学会计学院,专业方向:财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