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有来
(作者单位:青海省大通县良教乡中心学校 810102)
数学教学要重视过程
⌾王有来
新的课程标准十分强调“过程”一词,既要重视学生的参与过程,又要重视知识的重现过程,强调学生与“过程”时,也要强调教师主动地参与这样一个“过程”。
教师在备课时要备出知识产生的过程,从哪里来,要去哪里。备出让学生动手实验的机会,备出让学生自主探究的机会,数学教学要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这一过程的成与败直接关系着新课程标准的推进。
思维是数学解题教学的一个核心部分,因为真正的解题是以培养数学能力为目标,而解决的问题有时要面临新情景、新课题,如果在碰到陌生问题时学生显得束手无策,那么可以说这样的数学肯定没有完全学好。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不应该只重视公理、定理在推理论证中的应用,也应重视学生身边所发生的数学问题,并引导学生利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不少数学知识有它赖于生存的背景,教师在课堂上若能结合学生的实际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创设情景,就可以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直接体验,并能留给学生动手的广阔空间。同时,教师通过提出问题来帮助学生完成对学习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根据不同的情景选择不同的解决方案,从而完成对数学的建构并强化问题意识,提供给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使学生主动参与问题的发现和解决过程,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
问题应是常在学生身边的,在学生身边的问题是常新的,问题贯穿在我们的整个过程中。当学生没有现存的解题思路时,就会引起一种心理活动,激发学生的注意力,并对学生的思维起到一定的导向作用,实现将已知条件向目标结论转化。学生的学习是带着问题学习的过程,学生独立的脑力劳动需要问题的刺激,问题的产生过程有其二,一是问题是教师提出的;二是问题是学生提出的。教师提出的问题大多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具有代表性和必要性。学生提出的问题一般是个性的东西,具有针对性。问题是学习的催化剂、兴奋剂。大家或多或少都有这样的体会,一堂课讲得严谨、清晰、透彻,气氛也不错,但当学生自己解答时,一部分学生脸色就难看了,满脸的疑惑,为什么呢?可以说这些学生往往是在没有问题的情景下听课,教师没有问题给他们,学生没有问题给自己,没有问题就没有困难;但有的学生就会积极思考,有了积极的思考过程也就掌握了所学的知识。可以这么认为,没有问题的课就是最有问题的课,也是留给学生学习困难最多的课。“问题——解决——问题”是一个动态的思维过程,在新的课程标准下,问题的产生和解决不是分段分时的,而是一个连续发展上升的过程。
“过程”能实现学生的参与,知识的再现,也是学生情感体验的保证。我们在强调学生参与过程,知识的再现过程的同时,都离不开教师在备课、情景、问题、现代化教学手段等方面的准备过程,没有“过程”,学生也就失去实践、探索、体验的过程。学生参与知识再现过程的多少,是衡量一节课成功的标准。所以在新课程标准下要特别注重学生与“过程”、教师与“过程”、知识与“过程”的关系。
(作者单位:青海省大通县良教乡中心学校 81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