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中国百年的艺术设计教育(下)*

2016-04-13 16:10雷绍锋LEIShaofeng杨涛YANGTao彭茹娜PENGRuna武汉理工大学武汉430070WuhanUniversityofTechnology430070Wuhan武汉纺织大学武汉430073WuhanTextileUniversity430073Wuhan
设计艺术研究 2016年1期
关键词:艺术设计专业课程

雷绍锋LEI Shaofeng 杨涛YANG Tao 彭茹娜PENG Runa. 武汉理工大学,武汉430070(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430070 Wuhan). 武汉纺织大学,武汉430073(Wuhan Textile University,430073 Wuhan)

专题与争鸣(Topic and Contention)

01中国百年的艺术设计教育(下)*

雷绍锋1LEI Shaofeng 杨涛1YANG Tao 彭茹娜2PENG Runa
1. 武汉理工大学,武汉430070(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430070 Wuhan)
2. 武汉纺织大学,武汉430073(Wuhan Textile University,430073 Wuhan)

中国艺术设计教育起源于1840年西方列强对中国全面入侵的刺激及倒逼,起源于洋务派官员“求强”活动中创办的军事学堂、实业学堂、工业学堂以及“工艺局”之类的培训学堂,起源于师范学堂、私家美术培训学校和私立美术学校。艺术设计教育最初的内容是“图画”、“工艺”或“图案”。真正将工艺、图案烙上艺术设计印记的是民国时期的美术学校。人民共和国将图案教育转变为工艺美术教育,并且特意设置了工艺美术等专门性、专业性的高校,进而将工艺美术教育扩展至工科院校。改革开放之后工艺美术教育得到了快速、全面地发展,20世纪末年真正步入艺术设计教育的宽广大道。

中国百年;图画教育;图案教育;工艺美术教育;艺术设计教育

本论文之上部梳理了清末民初中国设计教育的基本情况,以下诸节则将重点探讨人民共和国诞生之后的艺术设计教育问题。

人民共和国成立一直到“文化大革命”结束,虽为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阶段,但从多个方面考察,无论其实质抑或内容均具有强烈的“工艺美术”教育精神。

1949年10月共和国诞生。为巩固新生政权、医治满目疮痍,党在展开经济建设的同时,进行了系列的政治斗争。国家接收高等院校之后,持续近十年的院系调整和专业设置,如同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一样,也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初步建构了新的教育体系,从此开始专业性人才培养代替了学术性(“通才”)人才培养。

史载,1949年中国大陆共有美术学校12所,其中设置图案科(系)的学校有北平艺专、杭州艺专、四川艺专及中南艺专、上海美专和苏州美专等,图案教育具有承前启后的基础,也为院系调整准备了条件。

美术院校的调整首先始于北京。1949年,中央决定国立北平艺专与华北联合大学美术系(前身为抗战初期党所创办的鲁迅艺术学院美术系)合并,组建中央美术学院,1950年4月1日正式开学。院长徐悲鸿依照图案教育家建议,合并两校的图案科陶瓷科,易名“实用美术系”,设陶瓷、染织和印刷美术三个专业。

杭州国立艺专有绘画、雕塑和实用美术三个系。实用美术系下辖美术建筑、染织图案和印刷图案三个组。1952年10月,实用美术系的庞熏琹、雷圭元等11位教师以及清华大学的营造系一同被并入中央美院实用美术系,随之该系更名为“工艺美术系”,下设陶瓷、染织、印刷、建筑四科和若干研究室、工作室,招收本科生外,还培训在职的干部及职工。《中国高等艺术院校简史集》[1]记载中央美院工艺美术系的课程由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专业实习四大板块组成。专业基础课为素描、色彩、国画、图案等;专业课是按科分置的,如陶瓷科有陶瓷工艺学、陶瓷设计等;染织科有印染工艺、历代染织纹样等;染织科的专业实习为织花意匠等。总体上言,所谓的专业基础课(图画课)坚持传统,继续占有总课时的一半;课程名称变化不大,而内容则开始贴近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生产实际,贴近发展民间工艺和传统工艺的需要;实习课和以往一样,既有在生产单位的实践,也有绘画练习,在总课时中,依然占据较大份额,并且呈增加的趋势;与四川省立技艺专科学校图案专业的课程比较,重要的变化是图画课比重加大、以“设计”命名的课程数量减少。

中央美院工艺美术系合理编排了课程和课程的内容与结构,注重发挥研究室和工作室的教学、科研作用,强调专业为政治和工农兵服务,强调从民族和民间传统艺术中吸取营养的教育教学方针,由此奠定了共和国建国之初工艺美术教育的基础。

工艺美术对应着手工、手工艺和手工业,凸显了艺术和美;前者形而上,后者形而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工艺美术不能和图案划等号,图案也不能代替工艺美术,工艺美术中有图案,图案作用明显便能提升工艺美术品的水准及质量,即有可能进入新的境界——艺术设计。工艺美术是一定社会阶段的产物,代表着相应的社会形态和经济能力。中国的工艺美术是中国长期封建社会的产物和结晶,因而“闻名于世界”,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一个重要的地位”,故此朱德要求“保护和发展各种工艺美术品行业”[2],周恩来建议“办工艺美术学院”[3]。毛泽东更有这样的思想[4]。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决心,庞熏琹、雷圭元等诸多学者的吁请,终于促成了最高学府——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筹建。

1956年11月1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诞生。建院伊始,办学方向就出现了论争,如今的研究者将其归纳成三点,一是立足国情,继续师傅带徒弟方式,走“作坊之路”;二是学习欧美,走“设计之路”;三是弘扬民间装饰艺术传统,走“装饰之路”[5]47,[6],“装饰之路”派占了上风。检讨争论,也只不过是旧话重提,因为早在1936年8月,刚就任国立北平艺专校长的赵太侔就对记者说过,技术与艺术不同,所以技术训练着重于制作技巧,艺术训练着重于美的创造与设计。由此引申,艺术学校的使命并非培养技师,而是要造就艺术设计人才。北平艺专以往的课程内容偏重于技术训练,却忽略了创造与设计的必需,这“不但不能使学校与学生负起艺术教育改进工业、美化社会之使命,且将使学校及学生与工业制造机关立于相对地位,而绝学生来日之出路”[7],其所吐露的担忧就公开了学校内部教师们的争议与不同意见。争议实非坏事,问题不解决,争议必定存在。而没有成见的争议将会不断纠偏,自然就能推动工艺美术教育的进步。

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是以中央美院实用美术系为骨架创建的专门型大学,它改染织、陶瓷和印刷科为染织美术系(含挑补绣、地毯、印染、织花四个专业)、陶瓷美术系(含陶瓷一个专业)和装潢美术系(含书籍装帧、商业美术两个专业),共三个系七个专业。学制五年。课程是按共同课、基础课和专业课设置的,且具如下特点:第一,共同课(不含体育、劳动生产实习)一般八至九门,占总课时的22%及以上。学习共同课,了解社会主义,了解毛泽东思想,了解中国、世界的工艺美术历史,旨在提高学生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和理论素质;第二,基础课依然是图画,专业不同,在总课时中所占的比重也不相同,约为40%-53%。如染织美术系的“基础图案”有830个课时,陶瓷美术系的“中国画”和“素描”等计1 943个课时;第三,专业课课程名称的后缀词大都为“设计”;第四,专业实习和劳动生产实习课时量特大,如印染专业12个月,装潢美术系13个月;第五,大部分共同课是为专业服务的,始终没有脱离培养和提高学生动手能力这个中心。

1958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创建了室内装饰系,次年,该系与装潢美术系合并,组建装饰工艺系;开设“展览艺术设计”课。至此,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三个系囊括了当时工艺美术教育的大部分内容。此外,装饰工艺系的课程首次出现了学科交叉的内容。

中央美院华东分院实用美术系并入中央美院,只剩绘画、雕塑两系。1958年华东分院更名为浙江美术学院,同年创办工艺美术系和民间美术系,重新展开了工艺美术的教育教学活动。

1953年组建的中南美术专科学校新置图案组,学制三年。1958年该校由武汉迁往广州,升格成广州美术学院,设工艺美术系,招收陶瓷、纺织专业的学生。

以上是美术学院开展工艺美术教育的大体情况。美院之外,艺术院校也参与了工艺美术的教育活动。南京艺术专科学校是由刘海粟的上海美专、颜文梁的苏州美专和山东大学相关系合并而成的,添加的装潢设计、染织美术直属美术系,继而创建工艺美术专修科;1959年6月升格为学院并保留了所有的教学组织。1958年创办的湖北艺术学院(有中南美专及武昌艺专的底子),其美术系设绘画、雕塑和工艺美术三个专业,工艺美术的装潢、染织两个方向1959年正式招生。

更有工学院创办工艺美术专业或近似专业的。1951年6月,华东纺织工学院设置了14个专业,其中有个“染整工程”专业。《辞海》(第六版)释“染整”为“纺织后整理”,“包括练漂、染色、印花和整理四个加工内容”,如此,染整当属工艺美术的一个门类。1958年创建的武汉纺织工学院,设纺织工程、染整工程两个本科专业。苏州丝绸工业专科学校1960年升格为苏州丝绸工学院,设丝绸工程、染整工程等系。无锡轻工业学院亦是1958年创立的,建校之初就有造型美术等六个系。

景德镇陶瓷学院1958年创建,建校之年就招生了。设陶瓷工程系(陶瓷工艺制造专业)和陶瓷美术系(陶瓷彩绘专业、陶瓷雕塑专业),是共和国唯一一所专门从事陶瓷教育的本科院校。

专为某个工艺美术专业设置学校,景德镇陶瓷学院不算最早。最早的当是1953年10月创建的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该校以印刷为专门,细分平版制版等四个专业。

部分美术学院、艺术学院和工学院(包括轻工业学院)设置了工艺美术和与之关联的系及专业,个别的综合型大学、师范学院也设置了类似专业,如1962年山西艺术学院等并入山西大学,山西大学因此有了艺术系。艺术系设中国画、工艺等五个教学小组。“工艺”就是一个专业。西南师范学院(今西南大学)1950年创建美术工艺系,旨在培养美术工艺师。

1958年的“大跃进”使高等学校(包括艺术院校)数量大增。1959-1961年经济困难,国家停办了一些高校,武汉纺织工学院名列其中。“文化大革命”是文化的劫难更是教育的灾难,因此正常的教学秩序完全破坏,工艺美术教育也深受其害。

共和国成立至“文革”结束,中国的工艺美术教育通过调整有发展更有进步,甚至有组建专业高校的举措。不仅美术(艺术)院校继续承办工艺美术专业,而且工科院校也有了此类专业。系与专业的数量、师生人数,教学设备、教学条件和教育质量等大大超越了中华民国。这个时期的工艺美术教育既有高等教育、中等教育,也有职业教育和业余教育,门类比较齐全。

这个时期的工艺美术教育是保守的,进取性不强,因此社会影响力也不大。

第一,工艺美术教育经受了各种运动的洗礼,朝气不足暮气有余,加之守成与苏联模式的作用,所以创新能力不强。

第二,工艺美术教育的后发力量没有显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不能承担重任,诚如周恩来1965年所言,“我们工艺美术队伍还很弱,出口商品设计得不理想”[8]。总理虽然没有直接批评学校,但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工艺美术教育的不尽人意。工艺美术教育和工科教育一样是社会经济的发展之母,是一种生产力,要发挥这种生产力的作用,既得研习它,更需践行它,因为工艺美术的特点是“和实用结合”的,不能束之高阁。但以美术为职业的教师却忽略了这个问题,向学生灌输最多的还是“一般绘画的知识”,故此大四学生的“造型、色彩、构图等图案基础知识异常贫乏”,“把绘画的表现技法与图案的表现技法在思想上混淆起来了”[9]。这也再次回到了赵太侔“养成工巧之技师”抑或“造就艺术设计之人才”的论题上,学校培养的是不懂造型、色彩、构图(即所谓的“三大构成”)、不能从事设计创新而只会绘画的学生。非正确的引导,必定异化、伤害工艺美术这个生产力。

工艺美术教育在曲折中调整、进步,在曲折中累积经验,重要的是在曲折中孕育并尝试了艺术设计教育。

第三阶段的工艺美术教育从局部开始与艺术设计教育逐步靠近:1959年秋,全国轻工业厅厅长会议认为我国轻工业产品质量好,但造型、包装有问题,影响了出口,需要加强这方面的人才培养。江苏省轻工业厅将情况通报给了无锡轻工业学院(后易名无锡轻工大学、江南大学),学院积极行动,次年就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工业设计类专业——“轻工日用品造型美术设计专业”,当年招生,1962年开始本科层次的教学。课程沿用工艺美术专业成例,有文化理论课(文学、文艺理论等)、专业基础课(素描、图案、国画、书法等)和专业课(制图、包装设计等)。

经过十多年的教学实践,1972年,无锡轻工业学院的轻工日用品造型美术设计专业扩大为“系”。刚刚敲响改革开放钟声的1978年,该系设立的玻璃、陶瓷、搪瓷和塑料四种材料的轻工产品造型、装饰及包装设计教学小组即主动实行课程改革,试图借助全新的基础设计和专业设计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思维。伴随着设计与图画概念的区分及对工业设计的认识,课程设置更为理性,在增加《画法几何》、《材料力学》等课程的同时,适当削减了图画类课程。为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由先前的家具、玩具等“静态产品”转变为电动工具、交通工具等科技含量高的“动态产品”,同时通过“未来开发性设计”等课程强化学生创新思维的开发与训练,并辅之以《市场调研》、《消费心理学》等课程和社会实践,藉此扩大知识面,培养“一专多能”的设计人才。该系的课程设置可谓“统筹兼顾”,第一,基础课程外,有特色课程、深度课程、学科前沿课程和交叉复合性课程;第二,课程内容时有翻新,工科课程比重加大;第三,学生能在系外自由选课。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推动了课程的改革和内容的扩充,于是“工业设计系”取代了轻工日用品造型美术设计系(1985年)。以“设计”名系,是蜕变也是革命,以“工业设计”名系,更是一种自觉、自信、昭示与引领。

1986年,无锡轻工业学院的招生简章声明工业设计系不招收文科类考生,一方面说明教育者认识到“设计”学科的综合性、交叉性、技术性及工程性,与传统美术、手工艺和工艺美术的区别,认识到“文科”培养设计师的局限;一方面预计到计划经济根基动摇和大规模经济建设展开之后,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将会更严更高,应早作准备。

1995年,无锡轻工大学工业设计系升格为设计学院,这是中国工科院校中最早的设计学院。由系而成学院,是内涵式发展的结果,是教育思想、教学理念不断创新的结果,也是培养目标不断适应市场、时代需要的结果[10]。

湖南大学工业设计系开办的时间稍早于江南大学。该系筹建于1977年,1982年正式被国家教委批准,当年建系并有了本科生,1985年招收硕士生及专科生,接受教师进修、在职设计人员培训,认真、踏实地进行着艺术设计学的教育。

一斑窥全豹。改革开放给设计教育添加了动力,面貌于是日新。其中的新面貌之一是“走出去请进来”。走出去——派往国外研修设计学的教师带回了新知识、新理念及新思想,长期的因循守旧已有松动,二者配合,课程体系、知识结构、教学方法等出现了改革,如按照国外学校及企业的设计程序和设计方法结合国情教学,把考察生活和市场调查作为必需的教学内容;将与企业的项目合作系统设计作为工业设计专业学生不可或缺的训练内容;由企业设计师主讲专业课和主持毕业设计,等等[11]。新理念引发新课程,而新课程的设置,是工艺美术教育向艺术设计教育转变的思想基础和物质条件。因为此前中国的工艺美术教育没有或根本没有形成完整而具体系的理论课程、设计方法课程和工艺美术史课程,所以理论基础薄弱、知识面狭窄,难以支撑和指导实践,实践又缺少科学方法的指导。“走出去”引发了新变化,“请进来”造就了新气象。居处改革前沿的广州美术学院受到了香港设计教育界热心人士的关照,如获得赠送的教材等,如10位从事设计教育的教师组成“香港设计家暨设计教育家代表团”因新华社香港分社的牵线搭桥主动来校访问。代表团的讲座等活动令教师们寝食难安;展示的《设计运动一百年》、《设计的色彩计划》、《平面构成》和《立体构成》等著作和教材使教师们“自建国以来第一次从‘构成’的角度,真实地接触到了所谓‘设计’及‘设计教育’”[12],对“形成现代设计教育的观念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13]。新观念推动《平面构成》、《色彩构成》和《立体构成》“三大构成”进驻广州美院工艺美术课程中。经过实践,教师们认识到“三大构成”能够培养学生对形态、色彩和空间的感知力、概括力和构成语言的表现力,能够改变学生的逻辑思维、形象思维和设计思维,能够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精神和对新材料、新技法的应用水平,这才是真正的“现代设计教学体系”[13]。

“三大构成”是工业化的产物,进入中国大陆,并非人人欢迎,但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三大构成”还是快速普及。与此同时,对培养设计人才的素描重新检讨,认为作用有限,需要改造。经过比对,慎重引进瑞士学校的《设计素描》教材。该教材解决了形与结构的问题,将认知、探讨、思维、训练及表现熔于一炉,能培养学生的设计理念和设计素质,是真正为“设计”服务的课程。因此学者评价说,从“三大构成”到《设计素描》建构的造型和设计思维训练框架,改变了工艺美术的教育方式,使基础教学更符合“设计师”的培养需要,反映了工艺美术教育的内涵、广度和深度正在变化[12]38。

课程改革虽然艰难,却得到了政府主管部门的支持。1961年国家文化部公布了所属艺术院校47种教学方案,工艺美术涉及的专业有染织美术、陶瓷美术、书籍美术、商业美术、壁画、建筑装饰。1979年颁布第二个教学方案,工艺美术中的壁画与建筑装饰被合并,同时决定试办“工业美术设计”,该专业是“工业设计”的预备。1995年颁行第三个教学方案,工艺美术拥有印染、织绣、陶瓷、书籍装帧、装潢、室内设计、家具、服装、工业设计、装饰绘画、装饰雕塑和金属工艺等12个方向。总体上言,工艺美术教学方案中的培养目标、学制、课程设置、教学实践、科学研究、时间分配等愈发合理,部分专业的内容得到扩充,落伍的课程被删减,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适应性逐步受到重视。

国家文化部(艺术院校的主管部门)多次制定教学方案,旨在统一思想,强化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在大变革前而提前介入,预作指导:第一次全国艺术教育工作会议(1953)是为了院系调整,第二次会议(1979)是要恢复正常教学秩序,第三次会议(1996)是要动员全面的教学改革。文化部另外组织了两次重要的会议。第一次是1982年北京的“全国高等院校工艺美术座谈会”,学者认为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关于振兴工艺美术教育事业的大进军的动员令”[14]。之所以肯定,是会议公开承认我国还没有完整的工艺美术理论体系和教学体系,完全照搬美术教育模式培养学生,进而明确了努力的方向[15]。第二次是1995年广州的“高等美术院校设计艺术学科建设理论研讨会”,探讨了中国设计艺术学科的建设以及如何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问题。会议达成的共识标志着“设计艺术”与“工艺美术”实现了交接[16]。由此开始,一个具有历史内涵的老学科以新的面目重新在中国教育大舞台上的演出。

设计艺术是工艺美术发展的产物,是工艺美术的高一级阶段,是新时期社会经济能力的完美体现。艺术设计囊括了工艺美术,但内涵与外延却得到了全面发展,宛如人的童年和青年,是进步与再进步的关系。“设计教育从工艺美术教育的传统格局中崛起,是一个教育主题、教育目标、教育重心的升华”,从而昭示着“设计教育将会改变传统工艺美术教育的内在结构,担负起新的历史重任”,“将在一个更广阔的范围内为提高全社会的艺术素质、生活质量和创造活力而提供教育服务”[14]。

学科名是用“工艺美术”或具时代精神的“设计艺术”,学界常有不同声音,实如“工艺”与“图案”、“工艺美术”与“工业美术”争议一般。争论出现在诸多场合,甚至反映到了专业目录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之中。1963、1987年的本科专业目录没有“工艺美术”,1993年始设“工艺美术学”,2012年才真正出现“工艺美术”,此年目录所附《新旧专业对照表》说工艺美术原名“装潢设计与工艺教育”,可知工艺美术的前身是装潢。“设计艺术学”和“设计艺术”问世于1993年的专业目录,为1995年广州会议的“交接”提前做了准备。“工业设计”进入1993年目录(在工学门类机械类下,“可授工学或文学学士学位”),一是发轫于文化部1979年教学方案中的“工业美术设计”;二是根源于工科院校工业设计、机械设计、建筑设计以及艺术类高校的“工业设计”(中央工艺美术学院1984年创办工业设计系),三是肇端于1987年专业目录中的“工业造型设计”。这是长期为生活服务的设计逐步离开“装饰之路”而与工业生产结合的结果,是国家工业化水平提高的结果,是学科持续进步的结果。工业设计的设置与社会位置似在提醒人们,学科属性为“工”,教学方案就得改变。习惯成自然,工业设计的文科特征继续强烈,这是值得重视的问题。1963、1987年的专业目录列“艺术”为一级学科,1993、1998年并入“文学”门类,属二级学科,2012年恢复为一级学科,经历了重视至不太重视再到重视几个起落——要受重视是得为社会做出贡献的。

学科建设和教材关系极大。教材是教与学的依据,反映了学科发展水平。国人最早编写的设计类教材许是陈之佛1907年的《图案讲义》[17]。20世纪中期陈之佛的《图案构成法》(1937,开明书店)、雷圭元的《新图案学》(1947,国立编译馆)等是教材中的翘楚。从共和国成立直到改革开放之初,人们认为编写教材神圣,极少造次。从90年代开始,教材编写蔚然成风,数量与日俱增,因此水平参差不齐。面对现实,教育部颁行“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和“十一五”“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前者设计类入选190多部,后者量更大,达数百种。自由编写教材,是教师学习研究锻炼与提高的平台;政府为质量而干预,合情合理,但要亲切可人,正确赏罚。在此基础上,政府公布“国家精品课程”和“国家重点学科”,同济大学的《图形创意》(2003)、清华大学的《综合造型基础》(2006)等十几门课程进入前一系列,东南大学的“艺术学”、清华大学的“设计艺术学”等列名后一系列。毋庸讳言,这两大工程对数量颇巨、建成时间尚短的艺术设计学科而言,可望却不可即,激励作用不大。全方位提高教学质量,莫过于2003-2008年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如果评估后和评估前一样脚踏实地认真工作,艺术设计学科也将是最大的受惠者。

前有论及,经济发展为国门大开提供了物质条件,进出的人们为艺术设计教育增添了活力,并以新的思想、新的理念参与“作坊”、“装饰”与“设计”的论争。“请进来”则一改清末民初中国美术学校聘请外国教师任教的学校与个人合作的模式,而为学校与学校(公司)的合作。合作大约始于内蒙古师范大学。1993年该校与马来西亚国际现代设计集团联合创办“国际现代设计艺术学院”,次年招收艺术设计类本科生。东华大学紧随其后,1994年与新加坡莱佛士设计学院合办“东华大学-莱佛士国际设计专修学院”,设时装、平面、多媒体和室内设计等六个专业。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监管工作信息平台说,国家正式批准的是2002年筹建、次年招生、由重庆工商大学和荷兰国际科教文基金会共同投资的“重庆工商大学现代国际设计艺术学院”,此为“合作办学机构”;另有“合作办学项目”,如2002年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与法国巴黎时装公会合作举办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本科教育项目。充分利用他国优势的教育资源,旨在提高中国的艺术设计教育水平,缩小差距,这种办法是值得提倡和鼓励的。据统计,“合作办学项目”主要集中在“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等专业。合作项目可以授予学位,如西交利物浦大学的工业设计可授博士学位、东南大学-蒙纳士大学苏州联合研究生院的工业设计可授硕士、博士学位。

国际合作办学对中国设计教育有帮助亦有冲击,但愿冲击力能够持续产生并不断加大,却不得成为扩大办学规模的借口而不努力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中国高校规模的扩大几乎是全方位、迅雷不及掩耳的,1999年的扩招为其表现之一,精英教育立即变成了大众教育。在此大变革中,艺术设计当是最大的获益者,据不完全统计,全国2442所(包括高职高专)高校中的90%都开办有艺术设计专业,而且数量大大超过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其所涉及的专业有工业、平面、环境、纺织、服装、家具、多媒体20多个,别的学科是难以望其项背、与之比拟的;学生人数也是最多的。这都是艺术设计教育发展的成果。

艺术设计教育在此阶段取代了工艺美术教育,快步前进,全面发展,有规模、有声势、更有不断地努力。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参加世界顶级设计赛获大奖颇多。然而同世界艺术设计教育教学的水平相比,差距甚大;用“文科”的思想、理念培养学生,始终不渝;深入研究不足,吸收消化不良,知识、内容一直停留在普及的层面;缺少特色,高度同质化;安于现状,改革意识淡薄等都是难以回避的缺陷。

要保持艺术设计教育的蓬勃局势,使之理性发展,得下苦功。俗语云:创业不易守成更难,难就难在在同一模式中反躬自问,哪些与人类似,哪些属于特色,据此重新制定教学大纲,以特色求发展,以内涵求发展,以向社会提供优质人才为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中赢得席位。事实是,社会越发达,行业间竞争会更激烈,对人才的要求将会更高。艺术设计教育成功与否,权威的检验机构是人才市场,检测指标为就业率,就业率是不能弄虚作假的。在社会愈加重视人才质量的背景下,艺术设计学科要生存发展,全得靠自己。须知不在竞争中生,就在竞争中亡,没有第三条路可走。

要经受就业率检验,得有素质良好的教师。教师中的年长者大多毕业于艺术(美术)院校,其所接受的是绘画教育,而且专业思想牢固,改行之后面对设计的态度就是将绘画艺术扩张,将绘画理念延展,将绘画方法活用。其中一些人做了博士生导师,依然迷恋绘画,结果是博士生入学考试必有绘画,传统的力量可谓大矣。艺术设计源于绘画,却没有超越绘画,继续甘为绘画的尾巴,这便潜藏了危机。要让教师明白,艺术设计的综合性实践性和学科交叉性很强,内容更新速度较快,与社会生活关联紧密,研究它才能了解它热爱它乃至献身于它,献身需要转变爱好;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动手能力、设计理念和专业素质是在学校奠定基础的,若在今后工作中培养,是教师的失职;艺术门类的有些内容、方法是难以造就优秀的艺术设计师的;大力向学生灌输理工科知识,艺术门类的教师是无法胜任的,因为科学技术是艺术设计的灵魂更是创造创新思维的源泉,没有科技含量的设计显然就不是好设计。教师还得明晓,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生产力水平决定了艺术设计教育要以日常生活为专攻,因此课程内容浅显,科技含量不高,历史和现实证明它是不可或缺的,前途无限,大有作为,但前提是要注入改革和创新的理念,要与时俱进,才能避免平庸而形成特色。这是可授“文学(艺术学)学士学位”的艺术设计教育。能授“工学学士学位”的艺术设计教育应该以建筑设计尤其是机械设计为榜样,以培养不仅能围绕日常生活设计,而且能娴熟地将科学技术作为用具用品灵魂的设计人才为目标。两种教育并行不悖,才能建构一个完整的艺术设计教育体系。需要指出,只有后者真正成了重点,中国艺术设计教育才能进步,才能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1]文化部科技司.杭州: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1991:84.

[2]朱德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363,334.

[3]转引自常沙娜.走向二十一世纪——纪念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建院三十五周年[J].装饰,1991 (4):3-4.

[4] 1956年3月4日下午,当手工业管理局汇报到提高工艺美术品质量和保护民间老艺人问题时,毛泽东肯定地说,“这些办法很好,赶快搞,要搞快一些。开办学院,召集会议,给予名艺人学术头衔”。见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毛泽东年谱:2[M].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542.

[5]夏燕靖.对我国高校艺术设计本科专业课程结构的探讨[D].南京艺术学院,2006:15,44.

[6]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艺术设计教育发展策略研究课题组.中国艺术设计教育发展策略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176-177.

[7]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校刊,1938(4):2-5.

[8]转引自陈晓华.工艺与设计之间——20世纪中国艺术设计的现代性历程[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229.

[9]雷圭元语。见 要深入研究工艺美术的特性——1961年8月25日座谈会记录摘要[J].美术,1961(5):2-6,29.

[10]熊微.江南大学设计学院简史[J].创意与设计,2010(5):16-25.

[11]张福昌.感悟设计——纪念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建院50周年[J].美与时代,2010(6):36-43.

[12]董赤.新时期30年室内设计艺术历程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36.

[13]张幼云,杨柳.在历史机遇中创造辉煌——尹定邦谈广州美术学院的设计教育[J].装饰,2012(1):64-65.

[14]许平.走向21世纪的中国艺术设计教育[J].装饰,1997(6):4-6.

[15]全国高等院校工艺美术教学座谈会纪要[J].美苑,1982(3):2-7.

[16]朱琦.迈向21世纪的中国高等设计教育——全国高等美术院校设计学科建设理论研讨会暨作品展示会综述[J].美术,1996(4):62-63.

[17]陈之佛任教于浙江省立甲种工业学校机织科不久,即“结合教学编成《图案讲义》一册,深得校方赞赏,由学校石印成册。这是他在图案方面的第一部著作,也是我国最早的一本图案教材。”见 李有光,陈修范.陈之佛文集[M]附“陈之佛年表”1907年条(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96).

A Discussion on the One Hundred Years History of Art Design Education in China

The art design education in China stemmed from the impact of full-scale invasion by the western countries in 1840, and it can be traced back to the various training schools funded by the Westernization Group offi cials’ activities for competitiveness, such as military schools, vocational schools, industrial schools, and “Technology Bureaus”, it also can be dated back to the normal schools, private fi ne arts training schools and fi ne art schools. The initial contents of art and design education are “drawing”, “arts and crafts” and “pattern”, and did not have the real mark of art design until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Pattern education had been developed into arts and crafts education and colleges for the specialized professional arts and crafts education had been set up by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d then the arts and crafts education extended to the engineering college. Since late 1970s, the arts and crafts education developed rapidly and comprehensively, and stepped into the broad road of art design education in the end of the 20th century.

one hundred years in China;drawing education;pattern education;arts and crafts education;art and design education

J02

A

10.3963/j.issn.2095-0705.2016.01.001(0001-008)

2015-03-18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2013-Ib-103),2013年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2013B085),2013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3YJC760065)。

雷绍锋,博士,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杨涛,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副编审;彭茹娜,博士,武汉纺织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

猜你喜欢
艺术设计专业课程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星.云.海》
《花月夜》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