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凡一 陈坚
(西南林业大学园林学院云南昆明650000)
杭州市寺观园林造园特色浅析
□柴凡一陈坚
(西南林业大学园林学院云南昆明650000)
中国古典园林主要包含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和寺观园林三大类。在现存的中国古典园林中,寺观园林的数量远大于其他两类园林,且广泛分布于各地风景名胜中,它们不仅种类多样,而且独具特色。本文通过对杭州现存寺观园林的发展历史,文化传承,公共空间的处理,植物配置等方面进行剖析,进一步了解杭州寺观园林独有的造园手法及特色,为当代景观的设计与建设提供参考。
寺观园林;发展历史;植物配置;造园手法;造园特色
本文DOI:10.16675/j.cnki.cn14-1065/f.2016.08.047
中国传统寺观园林主要有两类,佛寺园林和道观园林。它们包含了寺观的外部环境和内部庭园。佛教、道教是中国古代最主流的宗教,佛教来源于印度,最后被汉化。而道教则是起源于中国本土,来自古代的道家学说。这些宗教的教义以及它们所倡导的思想高度符合古人们的精神需求,对寺观园林的造园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寺观园林逐渐普及开来,宗教文化与造园技艺也已合二为一,融为一体。
杭州寺观园林依山傍水,依西湖而建的寺观园林数不胜数。自魏晋南北朝以来就形成了寺观园林聚集比较明显的两个区域,以净慈寺为中心的南山景区和以灵隐寺为中心的北山景区。
从东晋至南北朝是寺观园林发展的萌芽时期,佛教刚刚传入境内,道教逐渐盛行,在这个时期出现了寺观园林这个新型园林。杭州出现最早的佛寺为灵隐寺,而最早建立的道观则为抱朴道院。
唐宋为杭州寺观园林发展的成熟时期,寺观园林进入了大跨越式发展的时代,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发生了实质性的飞跃,寺观总数达到约500座。在这个时期,文人士大夫们开始频繁出入寺观,与僧侣们探讨哲学和人生,琴棋书画,把酒望月,进一步促进了思想的交流与碰撞,使得寺观园林逐渐开始世俗化和文人化。它与私家园林的差别也逐渐缩小,仅有多出的一些有关宗教功能的体现。
元代以后为杭州寺观园林发展的成熟后期,虽然寺观园林繁茂的景象已不如唐宋,但是在风景秀丽的地方依然没有停止兴建,它们开始逐渐成为文人们户外公共交流活动的场所。星星点点的寺观园林依山傍水而建,也起到了对西湖风景名胜区的点缀作用。
西湖的寺观园林不仅是孕育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更是文化的载体。在忘情于山灵水秀的自然风光之时,文人雅士们留下了很多非常经典的,脍炙人口的诗句,这大大提升了西湖景观的知名度,同时也促进了西湖风景区的开发。他们用诗句使寺观园林所表达的神仙思想更加深入人心。寺观园林逐渐成为成为公共旅游胜地与文化传承之地。
3.1引导空间
寺观园林与私家园林和皇家园林不同,它地处深山,比较隐蔽,具有一定的神秘感,在到达寺观之前需要一定的导前空间对游人们进行引导。导前空间往往结合寺观园林的外部自然山水环境,制造出一个个具有吸引力的节点,并把它们串联起来,让游人们沿着所引导的路径到达寺观的正门。
3.2水景空间
杭州寺观园林利用山水优势,往往在寺观内设置水景,既能烘托出宗教氛围,又能营造舒适的公共空间环境,使整个园林更具生命力,更显灵气。水景往往采用动静结合的方式,配合宗教所要表达的意境。
3.3建筑周边空间
寺观园林的主体建筑往往位于寺观主轴线上,是整个寺观园林的中心与重心所在。为了使过于庄严肃穆的氛围得到一定的弱化及缓冲,将园林景观渗透到建筑周边环境,增加寺观园林的亲切宜人之感,拉近与人们之间的距离。
寺观园林所采用的植物往往含有宗教的寓意。比如七叶树、白皮松、银杏等都是西湖寺观园林内频繁使用的具有象征意义的树种。运用这些特色树种来营造佛国仙境的氛围,以符合人们的精神信仰与寄托。
主体建筑的庭院,较多采用松树、柏树及七叶树等植物,以衬托宗教的庄严肃穆之感。在次要建筑群的院内,较多选用具有诗情画意的造型优美的花卉树木,有时还在局部布置一些小型假山水景等,突显“禅房花木深”的别致景象。
寺观园林有着比皇家园林、私家园林更广泛的分布、更复杂的功能要求以及更厚重的文化积淀,因此对寺观园林的研究应该更加深入。我们应该把中国古典寺观园林的研究重心放在区域性以及地方性寺观园林内涵及特色的深入挖掘上,以达到发展与传承地方性造园特色的目标,促进各地区寺观园林的研究进入更深的层次。
1004-7026(2016)08-0065-01 中国图书分类号:TU986.2
A
柴凡一(1991.8-),女,汉族,浙江江山人,硕士研究生在读,单位:西南林业大学园林学院,研究方向: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