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文涛,沈昕(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医学系,安徽淮南300;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安徽合肥30000)
高职院校学生职业道德教育途径探析
戴文涛1,沈昕2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医学系,安徽淮南232001;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安徽合肥230000)
摘要:高职院校的人文教育、职业素质教育问题是近几年来讨论的热点问题,前人也发表过很多相关论著。在总结前人理论的基础上,根据高职院校发展中面临的新问题、新情况,从职业道德层面展开讨论,探讨如何更好地开展高职生职业道德教育,提高现代高职生职业道德修养,从而培养出更适应现代社会要求的高素质的技能型高职毕业生。
关键词: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途径
21世纪以来,伴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高职院校的发展也逐渐由扩大规模的外延建设转移到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建设上,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认识到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重要性。职业素养不仅包括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职业道德及丰富的职业情感、良好的职业习惯,而且还需具备社会适应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社会实践能力、自学能力等[1]。其中职业道德教育是提高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的核心因素,试想一个人如果连最起码的职业道德都没有,谈何职业理想、职业情感和习惯。
广义上讲,职业道德是人们在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基本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即一般社会道德在职业活动中的体现。具体到各个行业就是具体的行业规范、行为准则、道德情操和品质的总和,是职业人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规范、责任和义务。一个人既是社会人,也是职业人,一个人的职业操守在很大程度上跟他的道德品质有关。外化体现在对单位规章制度的遵守,内化体现在信念、态度等品质需要员工用自律去实现。然而基本的职业道德教育并不能满足于各行各业的具体要求,所以我们在职业教育中就应该针对具体行业特点来实施职业道德教育。
从20世纪50年代起,世界发达国家相继建立和发展了职业教育这样一种新的教育层次,其产生原因是工业化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广泛需求。而我国近十几年高职院校的蓬勃发展也正体现了我国生产力的发展对于高职院校人才需求的增长。但如果只掌握技能,而不具备一定职业道德修养的话,我们所培养的“职业人”就只是“工具人”,跟普通的技术工人没有区别。
虽然不同的企业有着不同的企业文化,但是相对于学校的教育目标,企业要求的更加实际。比如:企业强调遵守行业规范、职业道德操守、吃苦耐劳和团队合作的精神、创新意识、社交礼仪等。这些职业素养主要包含思想和行为两个方面,单从思想方面来,体现的是一个人的职业道德修养。而高职生在学校受到的职业道德教育不是太过宽泛,就是过于理想化,不切合实际,跟现实脱节。高职院校的职业道德教育理论有余,实践不足,即缺乏可执行性,依然没有脱离思想政治教育的范畴,在大道理面前,学生觉得遥不可及,或者无从做起。所以根据企业和用人单位要求,制定专门详细的职业道德教育规划是至关重要的,它关系到高职院校的教学质量,关系到高职生的就业质量。
(一)从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客观原因看
1.由于高职院校学制缩短,对高职院校的素质教育提出很大的挑战,在专业课都适当精简的情况下,很多高职院校选择不开或者尽可能少开素质课。怎样摸索出适合本校专业设置和发展要求的素质教育是每所高职院校必须解决的问题之一。
2.由于高职院校的发展呈饱和状态,面临着生源质量逐年下降的现实问题,高职院校的学生人文素质、职业素养偏低,对知识的领悟能力较差,动手能力也欠缺,技能都无法保证,何谈职业道德。这就是高职院校越想重视素质教育而道德培养越力不从心的原因所在。
(二)从课程设置看
1.有的高职院校只是针对部分专业开设了职业道德修养课程;有的院校仅仅以思政课来代替职业道德教育,诚然思政课可以承担学生的公民基本道德教育,这个毋庸置疑,但是以思政课代替职业道德教育,既不符合现代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也不符合学生实际发展的情况,更不能紧密的贴合专业的需求。
2.培养高职生的职业道德,必须培养高职生遵纪守法的意识,只有在严格遵守法律的基础上才能培养出良好的职业道德精神。通常思政课所教授的法律只是通识的基本法律知识,可以培养学生的公民守法意识,但是对于职业性很强的高职生是远远不够的,他们需要了解跟自身专业相关的行业法律法规。而如今很多高职院校不够重视职业法规教育,在很多专业的课程设置中都没有体现这方面内容。另外现代社会所普遍要求的“社交礼仪”、“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课程在部分高职院校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由此可见,思政课老师承担了高职院校的绝大部分的职业道德教育任务,专业课老师很少参与到职业道德等素质培养的教学中,这样会把技术和人文割裂开来,给学生造成“技术至上、素质无用”的错觉。这既不符合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也培养不出适合现代社会的“职业人”。
(三)从教学模式看
教学方法上,高职院校的人文类课程,大多采用大班授课的形式。授课方式依然以—言堂为主,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尽管现在的课程基本上都采用多媒体教学,但是部分教师多媒体制作粗糙,内容不新颖等,也不能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高职生本身专业素质和人文素质相对较差,加之他们认为人文课或职业道德之类的课程不实用,所以对于此类课程不感兴趣,又因为其考核方式相对宽松而得不到学生的重视。
(四)从教育效果评价看
现在的高职院校很多专业是根据市场需求设置的,还有很多专业是“订单式”设置,即跟企业合作培养符合该企业文化和要求的技能型人才。但是依然没有形成一个系统成熟的教学评价体系。高职院校如何掌握输送到企业的学生质量,是靠一纸成绩单,还是职业证书?而职业道德的教育质量更是无法衡量和评价,如何评价输送到企业的学生的职业道德是否符合企业的需求?部分高职院校在职业道德教育实践中,往往缺少与行业之间的协调合作,只是单纯从学校教育者的角度出发,进行教育评价。这种单主体的教育评价又反过来影响了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课程体系及其教学方式[2],从而导致职业道德教育的“职业性”不明显,没有与各行各业紧密联系在一起,且重理论轻实践,学生不能通过职业实践提高对职业道德的认同和选择能力。
(一)探索适合职业发展需要及教育教学规律的课程设置
职业道德方面的课程:例如商业类专业的学生,要学习商业道德;护理专业的学生要学习护士职业道德规范;铁路、航空服务类专业的学生要学习服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教师可利用职场中的真实案例教学,既脱离大道理的简单说教,又能引起学生的广泛兴趣,也不会让职业道德教育落入空谈。
职业法律法规方面的课程:由于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主要是直接面向预定从事的职业,比普通高等教育更强调职业对口,那么相关行业法律法规的学习也是必不可少的。比如护理专业要学习《护士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电子商务专业需要学习《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管理办法》、《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物流专业需要学习《物权法》、《保险法》、《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在职业道德基础上强调法律的重要性,严守法律与道德的底线,是高职学生今后的职业生涯需要恪守的准则。
职业礼仪方面的课程。自古“礼乐德”是分不开的,《论语》有语:“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在《论语》时代的话语环境中,“质”一般指君子的道德修养,“文”一般指礼、乐、修养。所谓文质彬彬,不过是说君子既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又温文尔雅,一举一动都合乎礼仪规范[3]。如果能结合古代重“礼”思想加之现代礼仪技巧的传授,可能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求职乃至以后的工作中都能够体现出优雅高尚的行为举止和较高道德水准,最终能达到知行合一,也能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综上所述,职业道德教育要将道德、法律和礼仪结合起来。可由专门老师授课,也可渗透到专业课教学中,这样既不会占用太多专业课的课时,也不会使科学技术与人文精神割裂开来。学校也可根据自身专业需要自编教材,既能达到不占用过多教学时间,又能使学生接受较全面的职业道德教育。
(二)翻转课堂与教学模式改革
高职生本身对于人文素质课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稍显不足,又加之高职生文化基础薄弱,课程很难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所以针对学生兴趣和积极性不足的情况,可以尝试“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学生变为主动研究者,开拓学生主动研究问题的能力。教师由教学内容的呈现者转变为学习的教练,可以让学生通过课堂交流、学习小组的方式完成自主学习。实境耦合,即情景式教学,多用在专业实践课上。在职业道德课程中也可以运用这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提前体验“职业人”的感觉,可结合案例教学、情景演练、招聘模拟演习来提高授课质量,达到职业道德教育和实践的统一。也可通过职业道德知识竞赛、知识小讲座、业界道德模范讲座等形式,既能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又能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形象。在考核方式上也要做出调整,再不能以一张卷子或者一篇文章评定分数,而是更多注重实践的考核,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能力的考核,可使用情景式、案例式的考核方式,根据学生的临场表现判断优劣。
(三)将职业道德贯穿专业课理论教学和实训中
根据高职生的不同阶段确定培养目标,构建职业道德教育模块,将职业道德贯穿专业课理论教学和实训中。将高职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分为三个阶段:入学—学中—实习期。
第一阶段是入学阶段,以培养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理想和专业热情为主,这期间首先让学生了解所学专业,对今后所从事的职业有初步的认识,并让学生试着做职业规划,灌输职业理想,主要目的是提高他们专业学习的热情,让三年的高职学习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第二阶段是学中,学生此时开始进阶到大量专业课操作技能课的学习,技能的提高和道德的提高是相辅相成的,不能因为技能的重要性而忽视道德建设,也不能一味强调态度而不注重技能的锻炼。这个阶段是高职生在校期间职业道德培养的关键时期,可以进行职业道德规范、职业相关法律法规的教学,让学生意识到技高并不能代表德高,但是没有技术光强调道德也是本末倒置的,所以鼓励学生内外兼修。
第三阶段是实习期,实习期是学生职业技能发展和职业素养提高的关键时期。如果在实习期间,学校认为把学生交给实习单位了,其跟学校无关从而缺乏一定的监管;一方面体现学校的不负责任,另一方面又错过了一个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的好时机。具体方法可采用实习单位调查问卷,或者实习生定期访谈的方式来掌握实习生职业道德发展和教育的情况。
(四)建立健全的职业道德教育评价体系
高职院校往往会面临这样一个问题,在学校学习成绩好且各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但在步入工作岗位后,企业并没有给予学校所期望的好评。产生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不同评价主体根据自身需求对职业道德修养产生了不同方面的要求[3]。因为企业的评价标准和学校是不一样的,所以既要结合学生个体的特点,又要结合职业特性,确立学校、企业、社会、家庭等综合评价体系。具体如下:
第一,结合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由辅导员和班主任协助完成学生的日常道德评价;可以用家访或者电话访谈的形式来把握学生的家庭道德评价,然后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来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思想指导。
第二,在学生实习期间,主动跟实习单位联系,既要掌握其技能操作考核,也要关注其实习单位给予的职业道德评价,这一点通常是学校容易忽略的,实习单位对于学生职业道德的反馈,对我们的教学改革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学校可以根据实习单位的评价,调整下一届学生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
第三,学生毕业后采取跟踪调查也是十分重要的,用人单位对于毕业生的满意度关系高职教育的质量问题,而这个满意度体现为我们通常所说的对“专业”精神的要求,即包含对学生的动手能力的要求和职业道德修养的要求,近几年各大高职院校也越来越重视毕业生的就业跟踪调查。
(五)将伦理道德思想渗透到思政课教学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
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依然承担着“文化使命”,而目前我国的高职教育在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方面还存在着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高职院校由于其办学模式和学生的特点,并不能像普通本科院校那样开设“文化通识”课程,传统文化教育在高职院校中也容易被忽视。我们应努力激发新时期大学生作为中华民族传人的历史自豪感和历史使命感,激励他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努力学习、继承、弘扬与发展以儒家伦理道德观为代表的中华文化[4]。那么如何在高职院校的职业道德教育中融入传统文化因素?第一,可以在思政课教学中适当融入传统文化的内容,儒家思想的重“修身”、“修德”的思想内涵对学生道德养成具有指导性的意义,可以鼓励学生养成具有高尚道德的君子人格。第二,辅导员作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力量之一,在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管理中潜移默化地对其言行举止、行为规范进行引导,以传统文化中的健全、宽厚、仁德的精神品格来要求学生,注意鼓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学习,让高职生重拾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六)高度重视辅导员自身职业道德修养的提高
高职院校的辅导员是直接的学生管理者,他们与学生接触最多,也是学生生活和学习最不可忽略的教育引导者。同时辅导员作为一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通过自身的言行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产生影响,对学生有最直接的道德示范作用。所以辅导员要不断反思自身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总结经验,摸索适合学生的管理方法,通过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来影响学生,并注重在平时给学生灌输重视职业道德养成的观念,这样会使职业道德教育的效果事半功倍,从而提高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同时学校也应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定期开展辅导员培训,充分重视辅导员思想道德和文化修养的提高。
就今天的高职院校而言,其硬件设施、师资力量、专业建设等“硬实力”都比较到位,也非常重视学生的技能培养和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但是对于学校的“软实力”,即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还稍显不够。这需要社会和学校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去完成,且要尊重高职院校和高职生的特点,我们要明确的是高职的职业素质教育不能“一刀切、一个模式”,要体现学校办学特点、专业特色、区域特色,以服务一方经济为己任。
参考文献:
[1]裘燕南.创设丰富教学情境提高学生职业素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3):10-12.
[2]曲士英.基于多元主体评价的高职职业道德教育课程体系开发[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9):79-82.
[3]张永祥.论先秦时期礼乐与德的关系[J].文艺评论,2011(2):26-30.
[4]周爱平.儒家伦理道德思想在当代高校德育中的价值[J].教育学术月刊,2008(2):55-57.
(责任编辑:刘带)
Analyzing the Methods of Professional Ethics Education fo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DAI Wen-Tao1,SHEN Xin2
(1.Medical Department,Huainan V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Huaian 232001;2.College of Politics and Social Sciense,Anhui University,Hefei 230000,Anhui,China)
Abstract:The humanities and quality education in vocational college is discussed very warmly in recent years. Other scholars published a lot of related works before. The paper discusses how to carry out the professional ethics education of vocational students by summarizing the predecessors' theory and combining with the new problems and new situation that we faced in the developing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Cultivating skilled vocational graduates that suit for the requirements of modern society.
Key words:vocational college;professional ethics;education methods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348(2016)03-0137-04
[收稿日期]2016-02-25
[基金项目]淮南职业技术学院教研项目“将传统文化中的伦理道德观引入高职职业道德教育研究”(HJX14-18)
[作者简介]戴文涛(1981-),女,安徽五河人,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医学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职业道德、礼仪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