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 物候历法在民间剪纸艺术中的审美表现初探*

2016-04-13 13:17王志平WANGZhiping湖南民族职业学院湖南岳阳414000HunanVocationalCollegeofNationalities414000YueyangHunan
设计艺术研究 2016年4期
关键词:历法物候候鸟

王志平 WANG Zhiping湖南民族职业学院,湖南岳阳 414000(Hunan Vocational College of Nationalities , 414000 Yueyang Hunan)

08物候历法在民间剪纸艺术中的审美表现初探*

王志平 WANG Zhiping
湖南民族职业学院,湖南岳阳 414000(Hunan Vocational College of Nationalities , 414000 Yueyang Hunan)

民间剪纸是民间物候观念的一种具象化表现形式,是物候知识的载体之一。虽然本身不带有任何的感情色彩,但人们却赋予其“吉祥”和“喜庆”的意味,即通过象征岁时节令的吉祥物候图案的塑造,以表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从传统物候历法的角度,考察分析了民间剪纸的传统纹样,不仅细致观察精神的外化,而且特别注重对农耕时代人们内心世界的自省研究,并以此为依据,倡导人们研究和掌握这门技艺,便于传承和不断创造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新的艺术风格样式。

物候历法;剪纸艺术;审美表现

一、物候历法概念的起源及表征

1. 物候历法的起源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几千年来,劳动人民注意了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同气候的关系,据以安排农事。……这样看来,花香鸟语,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这些自然现象,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称它为物候”(竺可桢《大自然的语言》)。我国人民在漫长的劳动、生活过程中,始终与大自然保持着密切的关联,为了更好地生存生活,人们主动加强了和大自然的联系,并且不断地观察自然、研究自然和顺应自然,在探索的基础上,归纳、整理出了二十四节气、七十二物候等自然规律,强调物候的概念是指植物在一年的生长中,随着季节与气候的变化而发生萌芽、抽枝、展叶、开花、结果及落叶、休眠等规律性的现象。

物候历法问世极早,这当根源于古人依据草木鸟兽等自然现象定时节而记岁的习惯。史籍记载,“自黄帝始有干支,甲寅为首,颛顼作历象,仍使于焉逢摄提格之岁……相传至夏,未尝变革……”云云(《夏小正正义》)。其中提及的“焉逢摄提格岁”就是中国最早的物候历法。在此有两点需要解释。

第一,什么是“摄提格”。《史记·天官书》云:“大角者,天王帝庭,其两旁各有三星鼎足勾之,曰摄提,摄提直斗杓所指,以建时节,故曰摄提格”。郭沫若《释支干》:“寅在十二岁名为摄提格,摄提格在《天官书》为大角……。据此可知“摄提格”即“大角”。是什么动物的角,作者未加详释,《尚书·考灵耀》云:“青龙甲予、摄提格孳”。注曰:“青龙岁也,岁在寅曰摄提格,孳犹生也。”人们既知“摄提格”为大角,又知摄提格是在春三月开始孳生的“角”,当然只有鹿角才会脱角(骨叉角)孳茸的生命特征,“摄提格”即鹿角似可断言。但值得注意的是,《史记·天官书》索隐引李巡云:“言万物承阳起,故曰摄提格,格起也。”根据这个记载,就能更进一步地了解到,雄鹿的脱角孳茸现象,是受了“太阳”的影响。“格”是指雄鹿脱角,为孳茸的起点,故此俗称“珠盘”。古人作如此翔实的记载,显然是要借鹿角的自然脱落,或鹿茸随即孳生的现象,作为记岁授时的一个重要依据。

第二,“焉”与“逢”。《史记·历书》云:“焉逢,岁阳也”。为何“焉逢”有“岁阳”的含义?其实“焉逢”就是“逢焉”。因为“逢”是相遇的意思,“焉”是候鸟。就是说,人们遇到候鸟,阳春的季节就来了,所以古人称“焉逢”为“岁阳”。例如《说文》:“焉,鸟黄色,出自江淮……”,焉者“知太岁之所在,燕者,请子候鸟也……焉亦是也”;又,“焉,遇也”。《禽经》云:“黄凤谓之焉”,是其例。

据此二条,将“焉逢聂格提之岁”理解为候物现象,就能明白其中的含义了。如用口语表述,指的是:焉的到来以及雄鹿脱角、孳茸,一同出现,或二者相遇的时候,一年的岁春就真正开始了。

这是至今犹活的“物候”史影。

“焉逢摄提格之岁”的“物候”现象,是从古文献中获知的情况。还有两种文献没有记载却值得提及的方式,即枯荣记岁法和孳茸记岁法。

(1)枯荣记岁法:我国西南少数民族中的基诺族,就是以植物的发芽枯落作为记岁授时的依据的。基诺族习俗:他们过年(类似于汉族的“春节”)是没有固定日期的,各村寨在一月份待一种小白花盛开之时就正式开始过节。此时由卓巴(“寨父”)敲打木鼓召集全寨人来到自己的家里,吃酒、唱歌、跳舞,就算新的一年开始了。木鼓,基诺族民众视为最神圣的器物,平时挂在“卓巴”或者“卓生”(“寨母”)家里,严禁动用,只有过年节时才可以敲打。

(2)孳茸记岁法:即古人借助鹿叉角的自然脱落、或随即孳生鹿茸的现象,作为记岁授时的依据。例如杜甫诗:“冬至阳生春又来”,可见一年岁春的开始,远在“冬至”就萌发了。古人是如何探知这种情况的,就是借助麋鹿的脱角、孳茸现象而获得的。麋“冬至解其角”。冬至即阴历十一月中,天气还很冷,但气候的变化,已动于至微,所谓“阴极而阳使至”即针对“冬至”而言的(《孝经援神契》)。民谚云:“腊七腊八冻死鹅鸭”,就是“阴极”的反映。阴历十一月古称“辜月”,《尔雅·释天》:“十一月为辜”,郝懿行义疏:“古者,故也,十一月阴生,欲革故取新也”。革故取新与脱角孳茸恰相暗合。

为何在严冬的日子里,麋鹿就敏感地感知“阳始生”,用脱角、孳茸的生理特征告诉人们春天已经降临?原来麋鹿的脱角、孳茸现象是以太阳为依据的,当太阳的热能辐射大地,麋鹿首先就受到了影响。因此与“焉逢摄提格之岁”的“候物”特征是完全一致的。“焉逢摄提格之岁”这一概念,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虽感陌生,但就“候物”的史影而言,至今犹活—— “鹤鹿同春”这个传统主题纹样,就是“焉逢摄提格之岁”的具体反映。据文献记载,“鹤”即“玄鸟”。玄鸟为“候鸟”的总称。鹿称“候兽”,鹤称“候鸟”,许慎释“乳”云:“乙者玄鸟也”,“乙者,春分来秋分去,开生之候鸟也……”(《说文解字》),是为显例。

为何古人将“候兽”当作“生命的象征”去看待,是基于候鸟、候兽的“物候”反映,而且都是由“太阳”引起的,如果它们离开了太阳将“一事无成”。古今人们所歌颂的鹿鹤,并誉为生命的象征,其实质是在歌颂太阳,是“太阳崇拜”的反映。歌颂太阳的最终目的,严格来说,也是歌颂“生殖”如“天式纵横,离阳爰(乃)死”;“阳气动万物滋”(《楚辞·天问》)、“仲春通淫”(《礼记·月令》)等都将“物候”与“生命”等同起来,即把“生命”的源泉归结为“太阳”,所以又是“生殖崇拜”的反映。“候兽”、“候鸟”既是“太阳”的使者,古人将“生命”的“桂冠”戴在它们头上也是合情合理的。

二、物候与民间剪纸艺术结合的滥觞

在农耕社会中作为促进农业发展重要手段的物候现象很早就被引入民众的艺术创作。人们将物候知识揉入各种民间艺术中,不仅仅是时时提醒依时耕作,也是借助这一载体以表达最美好的愿望,同时也将人们对生活的希冀寄寓其中。

就物候历法而言,除“鹤鹿同春”这个主题纹样外,近些年来在考古发掘中,也出土过鸟角结合纹样,如湖北随州曾候乙墓出土的青铜“鹿角立鹤”、湖南长沙出土楚帛书“事司春”纹样,对研究我国古代“物候历法”显然是极为重要的文物资料。尤其是“事司春”纹样,一般称之为“仲春二月”怪神象。商承祚先生在《战国楚帛书述略》一文中,对“事司春”曾作过如下解释:春之主神名字叫“事司春”,“当是凤鸟之属”,“戴有美丽之冠”,“冠状清晰可辨”,“羽毛丰艳而具翎眼纹,爪下有两条练条”。“事司春”既为“仲春二月”之神像,与古代物候符征恰合。疑“摄提格孳”孳字的省文为“兹”,兹的甲骨文为“”,也即孳茸记岁的“鹿茸”符号。此说若可信,“鹿角立鹤”把鹿角装饰在鹤头上,“事司春”作为与其相似的装饰,显然是“鹿鹤同春”的省化。此外, 濬县辛村出土的“马冠饰”(两周时代)、南西伯利亚早期铁器时代墓地巴泽雷克古墓(相当于中国的战国时代)出土的木雕、鹿角、角茸都是以结合纹样作为装饰、点缀的。

三、物候历法在剪纸艺术中的审美表现

1.题材泛化

一种是象征会意的,如以松、鹤、桃象征长寿,以石榴象征多子,以鸳鸯、蝴蝶、白头翁象征爱情等。还有一种是以候鸟、时花表示季节的,如正月的迎春花、二月的杏花、三月的桃花、四月的牡丹花、五月的石榴花、六月的荷花、七月的葵花、八月的桂花、九月的菊花、十月的芙蓉花、十一月的水仙花、十二月的梅花。再就是以紫燕象征春天、大雁象征秋天,乃至“布谷叫,芒种到”等。其它的还有“马上封侯”、“福在眼前”、“百事大吉”等主题纹样,及“抓髻娃娃”、“鸡寿童”、“鹿头花”、“麒麟送子”、“茶壶扣碗”、“老鼠嫁女”、“鹿与鹤”等。还比如说,鹿头花是山西省闻喜县作为隆重喜庆和节日的礼花,花的结构是由鹿的头角和鸟组成的。另外还有两幅:一幅由鹿的头角、对鸡、牡丹所组成,一幅为鹿头、角演化为金鱼、莲花。又如牡丹岁春即发芽,为春的“候卉”,与鹿角报春同义。“莲”与鱼相配,当为 “莲子”的隐语,作种族繁衍的歌颂。就“物候”而论,这几幅鹿头花的可贵之处,就是保留了“焉逢摄提格之岁”的史影,鹿头花的“角”相当于“摄提格”,双鸟相当于“焉”。鹿头花、鹿角以植物化方式实施图案美化,应当说为我国装饰纹样由动物过渡到植物提供了重要线索,它明确地告诉人们,动植物的分界线,就是由鹿的“骨叉角”开始的。

2.内容寓意

剪纸艺术是随着岁时物候活动流传于民间的,至少有1500年的历史了。考古工作者于1959年在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发掘出的“对马团花”、“对猴团花”,证明早在南北朝时期就有了精美的剪纸了。1965年,江苏江阴出土了一件明代夹刻纸扇面,上下层是绵纸,中间一层是“梅雀报春图”,上下有卍字形和缠枝纹样,左右有龟背纹和缠枝形纹,扇面涂有浅棕色,洒金点点,且清晰可见。南朝宗懔《荆楚岁时记》记载:“立春之日,悉剪彩为燕戴之,贴宜春二字”。这一习俗唐代称之为戴“幡胜”或“彩胜”,或“长春花”,也有叫象生花、闹娥儿、斗碟、闹嚷嚷的。立春日,唐代的皇帝将其作为赏赐朝贺百官的节令礼品。宋代宫廷队舞中的女弟子队就有“佳人剪牡丹队”——“红衣生色彻衣、戴金冠、剪牡丹花”。《荆楚岁时记》又记载:“正月七日为人日,又造华胜以相遗”。华胜起始于晋代,贾充《李夫人典戒》云,“象瑞图金盛之形,又取象西王母‘戴胜’也”。所谓的“华胜”、“戴胜”等,就是发际上的装饰品。此外如“老鼠偷白菜”,是陕西窗花中习见的主题纹样,鼠喻“子”,白菜的“白”字取其谐音“百”,作“百子”的期盼,含义十分清晰;“茶壶与扣碗”也是陕北传统喜庆窗花之一,从文献中人们知道它也是作为“生命”的象征而保留下来的传统主题纹样。

3. 平视构图

民间剪纸的构图,普遍采用的是平视之法(有时也采用立视构图),这样可以不受焦点透视的约束。画面的人物、动植物和衬景,也可以不受时间、空间和地点的限制,采用的是单摆平放的形式,十分讲究严谨丰满、凝练概括,因此形象突出。同时还要求对素材首先进行概括简化,使其在画面上单纯醒目;其次是衬景的选择要视内容和构图而决定,努力避免庞杂滥用,讲究均衡与对称。另外剪纸不适合表现重叠的空间和繁杂的层次,不适于真实的刻画,也不适于表现灿烂的色彩。剪纸常常需要用加法和减法进行归纳运算,要把与主题有关的事物留下,无关的东西抛弃。

4. 夸张变形

第一,夸张变形,将自然物象的特征加以突出,以体现典型化而摒弃非本质的内容,由此就需要按照图案装饰性法则变形而凸显剪纸的装饰性。装饰性就一定要有韵味,就像乐谱中的音符和控制节拍快慢、音响强弱的各种符号,按照一定的旋律有机组合成节奏和谐的乐曲那样,而构成剪纸艺术强烈的装饰性和节奏感。同时还要注意线条的连接和运用。线条的连接不但能起加固的作用,而且可以增大纹样的装饰趣味;在色彩搭配上,注意其明快、朴实与对比。

第二,单纯中求丰富,对比中求统一。民间剪纸图案一般比较单纯,形象不多、篇幅不大,这是由特定的工具材料和二度空间的形象思维观念所限定了的,它无需用三维空间所采用的多种线面组合去刻画形象,也无需用丰富的色彩去塑造形象所处的特定环境,而是采用单纯中求变化、对比中求统一的艺术处理手法,以求得画面的丰富与协调。

四、结语

民间剪纸是民间物候观念的一种具象化表现形式,是物候知识的载体,可以显示民间观念中自然现象对人类生产、生活的有利变化,更可以揭示自然界对人类社会的不利变化,本身不带有任何的感情色彩,人们赋予其“吉祥”和“喜庆”的意味,不但将现实中的物候形象频繁使用于各种喜庆题材之中,更创造出诸如嘉禾、灵芝、荷花、牡丹、如意、麒麟等象征吉祥的物候图案,并且通过象征岁时节令的典型形象的塑造和表达,以传达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一些来源于生活实际的经验也会被人们利用民间艺术的形式予以表现,从而达到提升和教育自己的目的。

On Aesthetic Expression of Phenological Calendar in the Folk Paper-cut Art

Folk paper-cut is a concrete form of folk phenology concept as well as a carrier of phenological knowledge. Without any sentimental colors, it was given meaning of propitious and happy, which conveying people's yearning for a better life by shaping and expressing propitious phonological images symbolizing time and seasons. This paper explored the traditional patterns of folk paper-cut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raditional phenological calendar, made some superfi cial analysis, not only focused on the observation of civil spirit externalization, but also paid more attention to introspective study of people’s inner world in farming community, advocating us to study and master this art, performed in line with tradition and continue to create new artistic styles in accordance with the development in current era. Key words: phenological calendar;paper-cut art;aesthetic expression

J023

A

10.3963/j.issn.2095-0705.2016.04.008(0049-04)

2016-06-07

2013年湖南省教育厅省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课题(ZJB2013044)。

王志平,湖南民族职业学院艺术系讲师。

猜你喜欢
历法物候候鸟
海南橡胶林生态系统净碳交换物候特征
从走马楼西汉简歧异干支谈汉初历法混用问题
发明新历法
致命的超速
我是一只小候鸟
‘灰枣’及其芽变品系的物候和生育特性研究
5种忍冬科植物物候期观察和比较
约旦野生二棱大麦在川西高原的物候期和农艺性状分析
“洋候鸟”回闽过年
“0”与世界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