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剑辉
(韩山师范学院 党委组织部, 广东 潮州 521041)
高校微课建设策略研究
文剑辉
(韩山师范学院 党委组织部, 广东 潮州 521041)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信息化的发展,新型的学习模式不断涌现,其中,微课以其短小精悍的特点得到众多师生的青睐。高校微课建设是信息时代教育教学发展的重点。学校可以从搭建微课资源平台、组建微课团队、建立合理激励机制、开展微课创作培训等方面,开发出符合自己办学宗旨和学校特色的微课。
高校;微课建设;对策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信息技术已渗透至教育领域,引领传统教育技术的变革。2010年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1]教育部印发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也强调:“以信息化引领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的创新,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在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支撑与引领作用。”[2]可见,教育信息化是我国未来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微课作为“微時代”下教育信息技术的产物,以其短小精悍的特点,得到众多教育者及学习者的青睐。微课的出现,满足了现代教育多样化及个性化的需求,给传统教育模式带来巨大的冲击。
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和模式,微课以教学视频为主体,辅以教学设计、课件、习题等教学资源,围绕某一学科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进行简短的教学活动。相比于传统的教学课程,微课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教学内容少,主题突出。微课在设计制作时就以单一的知识点或环节为教学目标,其教学内容更为精简,更具针对性,其目的就是为了让学习者更好地理解掌握学习目标。二是视频短小,易于分享。微课视频的时长一般设计在5分钟左右,简短的教学视频可以较好地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能有效减缓长时间学习的疲惫。而几十兆大小的数据量及主流媒体格式,十分有利于微课资源在网络的传播分享,也非常适用于学习者利用移动设备实现随时随地的学习。三是制作方便,成本低廉。入门级的微课制作方法简单且方式多样化,必要的硬件设备并不昂贵,而后期处理所需软件的操作也不复杂。
从目前的发展来看,微课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教学模式,但是作为一种强有力的教学补充模式,微课很好地符合了新时代大学生对个性化自主学习的需求。高校微课的开展将推动学校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上的更新,对教师的发展及学生的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学习效率
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注重于知识的传递结果,忽视了知识的传递过程。微课的出现,改变了传统课堂枯燥无味的学习氛围,不仅让学生有了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和时间的机会,也为学生提供了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当前,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以及微课短小精悍的特点,也给学生碎片化学习带来硬件及软件上的支持。通过微课利用空闲的零碎时间学习,能高效地锻炼自己的自学能力。
(二)促进教师的全面发展
在微课的制作过程中,教师要从各方面收集教学素材,设法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将教学的重难点呈现给不同层次的学生,这无形中拓宽了教师的知识面,提升了教师自己的教学素养,使理论的信息技术得到很好的实践应用。此外,通过微课平台的学生互动、同行交流及专家点评,教师可以在反馈反思中,发现自身教学上的不足,及时改进优化教学方法,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当优秀作品能够受到同行的关注认可时,也进一步激发了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积极性。
微课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教育模式,自推广以来,以其独有的特点受到广大高校师生的高度关注,然而由于发展时间较短,高校微课在创作、资源建设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
(一)微课资源管理不足
随着信息技术的推广和政府部门的日益重视,微课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新的微课资源不断涌现,然而处于发展期的微课,其资源在整合及应用等方面仍然有待提高。缺乏有效的管理,导致部分高质量的微课资源无法走进真实的课堂,造成极大的浪费。尽管出现了大量微课的交流平台,对资源的管理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大部分的平台功能不够完善,学科分类不够细致,需要进一步的整合优化,并且其商业化的运作模式,也非常不利于微课的健康发展。
(二) 微课设计不合理
当前,大部分微课设计的不合理之处主要体现在:一是重表现而轻内容。教师过于看重微课的视频表现,盲目追求视频的剪切、特效等。精美华丽的视觉素材虽然能轻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但是忽视对教学内容深度讲解的做法,偏离了微课教学的目标,不符合实际教学。二是微课内容过多。教师不分主次地将大量知识点加入几分钟的微课视频,教学内容看似饱满,但实际使用起来,学生却很难将其掌握。这种做法无法突出教学重点,显然不符合微课短小精悍的特点。微课的制作并不仅仅是一个技术开发的过程,更是一个在先进教育理念支持、精细创意的教学设计方法指导下进行的一项创造性工作,最终的决定因素还是教师。没有教师精心教学设计理念支持下的微课作品,顶多只能算是一个外表华丽、中看不中用的精美“视频式课件”[3]。
目前我国高校的微课建设还处在探索和开发的阶段。在国家政策的引领下,众多高校和教师也积极参与微课的建设和创作,他们在学习国外先进微课教育理念的基础上,借鉴成功的案例,开发出符合自己办学宗旨和学校特色的微课[4]。在此条件下,笔者结合实际情况,从平台、机制、团队、培训等方面提出几点基本对策。
(一) 搭建微课资源平台,科学管理微课资源
功能齐全的微课平台是实现微课资源应用的有力保障。将教师创作的微课资源,按照学科、年级、模块等分类上传至平台,由学校负责统一管理和维护。平台除了发布和观看微课资源的功能外,还必须设置具有交互功能的版块,以供教师和学生针对微课作品展开交流评价。但是,仅仅依靠学校的微课平台,确实过于单一,难以满足本校教师和学生在教学及学习方面的需求,因此,可以联合若干兄弟院校创作本校特色专业的相关微课,将其上传至共同搭建的微课平台,通过共建共享,相互促进,以达到科学有效管理资源的目的。
(二)组建微课团队,开发精品微课
精品微课的开发有利于微课教学的长远发展。微课创作的起步门槛较低,简单的微课仅仅依靠个人的力量便可制作出来,然而,高质量的精品微课在此条件下却很难完成。专题化、系列化的精品微课需要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和一线教师合作,发挥各自的专长才能顺利完成。因为精品微课的开发涉及到的内容种类繁多,比如,总课程的规划、教学内容的精心设计以及在此过程中必须反复使用到的制作技术,包括高质量的录音效果、恰到好处的镜头切换等等,所以,只有通过专业的微课团队,才能使精品微课的创作事半功倍。因此,推行微课开发的高校,除了积极开展相关培训外,还需要提供政策、人力和财力的支持,挑选合适的人才组建微课团队,并结合本校的优势特色学科,创建优质精品微课。
(三)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参与微课创作
学校要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微课的开发和建设。一方面,学校可以定期组织微课教学比赛,在科学有效的评价制度下,对获奖教师给予合理的奖励,如立项支持、经费资助、外出培训等,举办教学比赛同时也进一步宣传推广了微课,从而吸引教师积极参与微课的创作。另一方面,也可将教师微课的创作及应用纳入业绩或年度考核中,设定合理的任务量,奖励完成任务的教师。
(四)积极开展教师微课创作培训
作为微课教学的主要参与者,教师是微课开展的核心所在,必须熟练掌握微课的设计及制作,相关的流程涉及到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课件开发技术、视频制作技术等,这对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提出新的要求。国内高校的微课创作正处于探索开发阶段,大部分教师不熟悉微课的创作流程,亟需微课相关知识的学习和提升,为此高校应当发挥主导作用,及时加强教师在微课方面的培训。通过聘请经验丰富的一线专家,利用寒暑假的时间,以讲座或培训班的形式,进行集中培训。也可以通过微课平台,定期组织微课在设计、制作和管理等方面的在线讨论会。通过高质量的实操培训及同行间的沟通交流,达到提升教师微课创作能力的目的。
(五)把握微课特点,注重微课开发的系统性
微课知识点过多,是微课制作常见的一个误区,然而,过度理解微课“微”的特点,在其开发建设过程中,也极易造成学科知识的过度碎片化,进而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学校在组织设计开发微课时,应着重强调微课的系统化,要以课程为主要框架,将有关联的微课归为一类单元微课,通过课程化、专题化的微课导向开发,保持了相关学科知识的完整性,便于学生对课程的全面了解。此外,系统化的优质精品微课也非常有利于示范推广。
综上所述,微课作为多媒体时代下的产物,满足大学生个性化自主学习的需求,极大丰富了高校的教育教学模式,对高校教学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微课在国内高校的建设处于摸索阶段,还存在诸多问题。高校在微课的建设过程中,要给予政策上的支持,以建设高质量精品微课为目标,积极鼓励和引导教师参与创作,立足本校的实际情况,确保高校微课建设的顺利进行。
[1]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2016-10-03].http://www.china.com.cn/policy/txt /2010-03 /01/content_19492625_3.htm.
[2]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8):3-12.
[3]胡铁生.微课的内涵理解与教学设计方法[J].广东教育,2014(4):33-35.
[4]刘玉.高校微课教学的现状与反思[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6(6):48-52.
The Strategy of Microlecture Construction in Universities
WEN Jian-hui
(Section of Party Organization, Hanshan Normal University, Chaozhou 521041, Guangdong, China)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al education, fresh learning patterns sprung up continually and as a member of them , microlecture was extremely popular with teachers and students due to its particular characteristics. As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educational circles, Universities have to pay attention to microlecture establishing for developing informational education. In this paper, the situation of microlecture establishing in universities was analyzed and several strategies were formulated according to the existing problems.
universities; microlecture establishing; strategies
G642
A
1007-5348(2016)11-0123-03
(责任编辑:廖筱萍)
2016-10-16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一般项目“区域信息化教师教育协同下的微课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14YJA880035)
文剑辉(1958-),男,广东潮州人,韩山师范学院党委组织部,副教授;研究方向:教师教育与化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