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鹗著述考

2016-04-13 12:11申屠青松
韶关学院学报 2016年11期
关键词:游仙山房宋诗

申屠青松

(浙江师范大学 文化创意与传播学院, 浙江 金华 321004)

厉鹗著述考

申屠青松

(浙江师范大学 文化创意与传播学院, 浙江 金华 321004)

厉鹗是清代著名学者、诗人,在文学史和学术史上地位极高,影响深远。其著作繁多,独撰者十一种,合撰者十种,评点者两种,已佚者六种,梳理出各种著作的写作时间、主要内容、版本源流及异同,考证出了《西湖诗词丛话》为伪书。

厉鹗;著述;《樊榭山房集》;《宋诗纪事》

厉鹗(1694-1752),字太鸿、雄飞,号樊榭山人,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清代著名学者、作家,为“浙派诗”之鼻祖,同时又是“浙派词”继朱彝尊之后的中期领袖,在清代文坛具有很高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他知识渊博,笔耕不辍,著作甚多,但学术界至今未对其著作做过全面梳理,笔者不揣浅陋,整理成文,以就教方家。

一、独撰

1.《樊榭山房集》

厉鹗生前即注重自己作品的修订,乾隆四年(1739)自刻《樊榭山房集》十卷,凡诗八卷,词二卷。乾隆十六年(1751)又刻《樊榭山房续集》十卷,诗八卷,词、曲各一卷。此二十卷本流传甚广,今上海图书馆藏有翁方纲评点本,湖南图书馆藏有钱载批、叶启勋跋本。四库全书《樊榭山房集》亦以此二十卷本为据。厉鹗临死前,叮嘱弟子汪沆为其整理文集,乾隆四十三年(1778)始付梓,成《樊榭山房文集》八卷。

光绪七年(1881),岭南述轩据乾隆间刻本重刊《樊榭山房诗集》、《续集》、《文集》,凡二十八卷。光绪九年(1883),汪曾唯开始整理刊刻《樊榭山房全集》,除《樊榭山房集》、《续集》、《文集》外,又录入《游仙集》三卷,《秋林琴雅》四卷,《迎銮新曲》二卷,《集外诗》、《集外词》、《集外文》各一卷,总计三十七卷。并附以挽词、墓碣铭、栗主记、墓田碑记、轶事等。后《四部丛刊》本、《四部备要》本、《国学基本丛书》本皆据振绮堂本影印或排印。

厉鹗诗有董兆熊注本,所注为《樊榭山房集》、《续集》中之诗歌,凡十六卷。稿本今存两部,一部藏南京图书馆,一部藏上海图书馆。南京图书馆所藏为校改本,书中夹有大量小纸片,写有校改意见,订讹补漏甚多,这些建议大多并不见于上海图书馆本。一些纸片上有校勘者署名,计有“韫”、“芬”、“东芳”、“弢”等,其中“弢”可确定是清代著名诗人江湜,他是董兆熊的挚友。可知董兆熊完成初稿后,曾请朋友帮助校勘订正。这些订正意见,部分已被董兆熊吸收,如《樊榭山房集》卷三第四十六页《溪上巢怀去年与幼鲁同游》:“能不废丘壑”,夹页云:“谢灵运《斋中读书》:‘昔予游京华,未尝废丘壑。’弢。”董兆熊将之补入正文,云:“长洲江湜曰:谢灵运《斋中读书》:‘昔予游京华,未尝废丘壑。’”但大部分校勘意见,董兆熊还尚未来得及整理。另外,萧穆还说陈衍曾注释《樊榭山房集》,其《陈叔伊八家四六文补注序》有云:“(陈衍)有……《厉樊榭诗注》二十卷。”[1]惜此本今已无存。1992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陈九思标校之《樊榭山房集》,此本以振绮堂刻本为底本,参以乾隆间《樊榭山房集》、《续集》、《文集》刻本、道光二十八年(1848)《游仙集》蒋坦刻本等,并校录董兆熊诗注。但董注乃据上海图书馆所藏稿本辗转抄录,故见于南京图书馆本的校改意见都未收录,是为缺憾。

2.《游仙集》

凡三卷,《游仙百咏》、《续游仙百咏》、《再续游仙百咏》各一卷,计三百首。《游仙百咏》撰成于康熙四十九年(1710),作者时年才十九岁。《再续游仙百咏序》云:“曩作前、后《游仙》凡二百首,《前游仙》已雕板,不揣荒鄙,颇有嗜痂。”可见,《游仙百咏》在厉鹗生前即有付梓,但刻本现已不存。稍后厉鹗撰成《续游仙百咏》,康熙五十二年(1713)又撰《再续游仙百咏》,二者在作者生前皆未雕板。

乾隆二十六年(1761),鲍廷博知不足斋以厉鹗手稿为依据,锓刻出版,此版将《游仙百咏》、《续游仙百咏》、《再续游仙百咏》合成一集,名曰《游仙集》。凡三卷,每卷题名有所更易,卷一曰《悔少集》,卷二曰《续游仙百咏》,卷三曰《耕烟草堂集》。这是现在可见到的最早版本。

此书后来又有多次重刊,如同治十年(1871)丁氏当归草堂本、光绪十三年(1887)徐氏《观自得斋丛书》本、宣统二年(1910)国学扶轮社本等,光绪间振绮堂辑刻《樊榭山房全集》,亦收入《游仙集》。以上四本皆载陈鸿寿跋:“此本乃郡人所传钞者,亟为梓而传之。”[2]可见它们与知不足斋刻本并不隶属同一个系统。

《游仙集》亦有注本,现存两种,一为蒋坦《樊榭山房游仙三百首诗注》,有道光二十八年(1848)刻本。蒋坦,字平伯,号蔼卿,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著有《息影庵初存诗》、《集外诗》、《微波集》等。一为汪注本,题曰《悔少集注》,稿本今存浙江图书馆,为管庭芬旧藏。民国间,国立北平图书馆出版有照像复制本,为管庭芬《销夏录旧》五种之一。汪,钱塘(今杭州市)人,著有《二如居赠答词》等。

3.《秋林琴雅》

此为厉鹗早期词集,成书于康熙六十一年(1722),凡四卷,现存最早版本为康熙六十一年(1722)瓮熺刻本。光绪间汪曾唯辑刻《樊榭山房全集》,将之收录,故亦多随全集以行。光绪九年(1883)汪氏酒边人倚红楼重刻此书,此版值得一提的是,编者将瓮熺本与《樊榭山房集》相校,注出异文。另光绪间董兆熊麇研盦亦曾刊《樊榭山房词》四卷,《集外词》四卷,《集外词》即《秋林琴雅》。

4.《北乐府小令》

此为厉鹗曲集,凡一卷。乾隆十六年(1751)厉鹗编辑《樊榭山房续集》,首次将之编入,为卷十,故此书多随《樊榭山房集》以行。然亦有人将之勾出单行,如国家图书馆存一乾隆间刻本,民国二十五年(1936),《散曲丛刊十五种》亦录《樊榭山房集北乐府小令》一卷。

5.《东城杂记》

凡二卷,记录杭州东城遗闻旧事,成书于雍正六年(1728)。四库全书收录,所据为浙江巡抚所进抄本。至嘉庆二十五年(1820)汪远孙始据家藏稿本,校勘修订,刻版成书,为振绮堂刻本。此后重版甚多,如道光间南海伍崇曜《粤雅堂丛书》本、道光十三年(1833)世楷堂《昭代丛书》戊集本、光绪间钱塘丁氏嘉惠堂本、上海文明书局《清代笔记丛刊》本、商务印书馆《丛书集成初编》本、1958年中华书局本等,这些都以振绮堂本为依据。另外,《东城杂记》现存各种清抄本,如南京图书馆藏有吴骞抄本,上海图书馆藏有夏孙桐抄本等。诸本内容稍有差別,若四库本载八十五条,振绮堂本载九十五条,夏孙桐本载八十九条,文字亦多有异同,可为相互勘证。

6.《辽史拾遗》

此书成于乾隆六年(1741),是年厉鹗《岁暮二咏》有云:“时注《辽史》成。”[3]原书卷帙,全祖望《厉樊榭墓碣铭》云“十卷”,程晋芳《辽史拾遗跋》云“不分卷数”,现存通行本为二十四卷,是后人整理析分的结果。厉鹗生前未曾刊行此书,殁后,杭州藏书家郁礼以四十金从厉氏后裔购得稿本,发现中间缺五十页。偶然又从拾字僧的废纸篓里发现了厉鹗数十页手稿,正好是所缺五十页,校勘整理,遂成完璧。

此书在道光二年(1822)钱塘汪氏振绮堂首次付梓,乃据家藏罗以智写本校勘而成,凡二十四卷,并附《纪年表》一卷。后来光绪元年(1875)江苏书局刻本、光绪二十六年(1900)广雅书局刻本、民国二十五年(1936)《丛书集成初编》本等,皆据此本翻印。另南京图书馆存一知不足斋抄本,并附有杨复吉《续辽史拾遗》三卷,此本很可能是根据厉氏手稿抄录,弥足珍贵。

7.《南宋院画录》

录南宋院画之遗闻佚事,凡八卷,成书于康熙六十年(1721)。四库全书收入,所据为吴玉墀家藏抄本。光绪九年(1883),丁丙据罗以智抄校本刊入《武林掌故丛编》,嗣后的版本多据此本翻印。另上海图书馆藏一清抄本,为黄裳旧藏,据黄裳所云,抄写年代当在丁丙刊书之前,有很大的校勘价值。

8.《湖船录》

是书载录西湖游船旧闻掌故,成书于雍正五年(1727),凡一卷,为增广朱彝尊《说舟》而成。此书初刻于雍正八年(1730),凡七十九则,前有姚世钰、马曰璐、厉鹗序,并附有赵虹、沈嘉辙、杭世骏、吴焯、赵昱、马曰琯、施谦、符曾、赵信、蒋淑、周学、丁敬、闵华、陈皋、符之恒、汪沆等十六家题词。丁午《湖船续录序》:“厉征君《湖船录》初刊小字本于邗上,凡七十九则,姚、马、自序而外,列题词十六家。再刻附于诗文集后,增者十则,遗采芳艇一条,削诸家题词。振绮堂汪氏即从再刻翻行也。”[4]可见,乾隆间,《湖船录》曾附《樊榭山房集》以行。除此二本外,清代的翻刻计有道光十年(1830)赐砚堂《丛书新编》本、道光十三年(1833)世楷堂《昭代丛书》本、道光二十七年(1847)钱塘汪氏振绮堂刻本。光绪年间,丁午又辑《湖船续录》一卷,二书并刊入《武林掌故丛编》。

9.《玉台书史》

是书辑录历代关涉女子书法之逸事、佚文,凡一卷,分宫闱、女仙、名媛、姬侍、名妓、灵异、杂录七门。清人倪涛《六艺之一录》收录此书,故亦入四库全书。此书版本不少,如道光十三年(1833)世楷堂《昭代丛书》本、光绪翠琅玕馆丛书本、光绪十六年(1890)新会刘晚荣藏修堂丛书本、民国四年(1915)上海文明书局石印本、民国八年(1919)扫叶山房石印本等。

10.《厉樊榭先生手选各家诗》

是书现存抄本,藏上海图书馆,无栏格,每页十四或十五行,每行约二十三字,无钤印、识跋,亦不署抄者姓名。选清人十一家诗,分为梅庚、方文、华察、王向、施渐、王懋明、季流芳、归季思、盛鸣世、汤右曾、李孚青,应为未完之书。所辑之人多为厉鹗师友,或是仿元结《箧中集》之例,选诗以求存人,并以记师友之交谊也。

11.《厉先生文录》

此为厉鹗文集,龚胡崟辑。今存抄本,原为二册,今存一册,藏上海图书馆,未分卷,无栏格,每页十行,每行二十字,卷首署“钱唐厉鹗太鸿著,仁和龚胡崟稼菱编”。前有丁丙识,具书此书始末,可知书稿原藏谢卜堂处,太平军之乱后流出,丁丙偶于市肆购得。是书与汪沆辑《樊榭山房文集》不同,前者比后者多出十六篇,并有时人挽厉鹗诗六十首。丁丙辑录为《集外文》、《挽辞》,付与汪曾唯,刻入《樊榭山房全集》。

12.《太鸿文钞》

此为厉鹗文选,莫庭芝编选,不分卷,今存王湘澂抄本。封面有王文焘篆书题签,并隶书识主云:“此本为莫芷升师所选,先叔父巡使公手录,先公点读者,庚午重付潢治,因并识于简端,俾世守勿失。文焘。”“后二十年庚寅春日,迻店沪西,检点图籍,因诵读一过,并校正点句,并识。”莫庭芝(1817-1889),字芷升,贵州独山人,官至思南府学教授,为晚清宋诗运动代表诗人,著有《青田山诗钞》等。王秉恩,字雪澂,成都人,任广东布政使,善行隶。王湘澂为其弟,王文焘为其子。

二、合撰

1.《南宋杂事诗》

雍正元年至二年(1723-1724)间,厉鹗与同里吴焯、赵信、赵昱、符曾、沈嘉辙、张奕光等七人各以七绝体吟咏南宋史事,每人百首,凡七百首,辑成一书,题名《南宋杂事诗》。此书最早刊于雍正二年(1724),四库全书收录,馆臣评云:“是书以其乡为南宋故都,捃摭轶闻,每人各为诗百首,以所引典故注于每首之下,意主纪事,不在修词,故警句颇多而牵缀填砌之处亦复不少。然援据浩博,所引书几及千种,一字一句,悉有根柢。萃说部之菁华,采词家之腴润,一代故实,巨细兼该,颇为有资于考证,盖不徒以文章论矣。”[5]2666

2.雍正《浙江通志》、《西湖志》

雍正九年(1731),浙江总督李卫修《浙江通志》、《西湖志》,历五年而成。二书总裁为沈翼机、傅王露、陆奎勋,分修二十八人,厉鹗参与其中。

3.《甘泉县志》

此书凡二十卷,有乾隆八年(1743)刻本。此书始于乾隆六年(1741),定稿于乾隆八年,历吴鹗峙、张宏运、王熙泰三任县令而成,厉鹗参与其事。卷首有《甘泉县原志修志职名》,鉴定高士钥,总辑吴鹗峙、张宏运、王熙泰、叶长扬、吴涛,同辑朱星渚、厉鹗、施安、张熷、陈章、吴可驯、马荣祖、王元衡。撰辑者多半为厉鹗挚友。

4.《焦山纪游集》

乾隆九年(1744)十月,厉鹗与马曰琯、方士庶、马曰璐、闵华、楼锜、陈章、陆钟辉、杭世骏等同游焦山、金山,途中倡和之诗,结为此集。每人各七首,联句一首,凡六十四首。此书最早刊于乾隆九年(1744),后《韩江雅集》将此书所有诗歌收入第十二卷。咸丰三年(1853),伍崇曜将此书收入《粤雅堂丛书》第九辑。

5.《增修云林寺志》

此书为厉鹗与友人张熷同辑。厉鹗以白衍、孙治等灵隐旧志脱漏尚多,且康熙南巡,赐名云林,不宜仍用灵隐旧名,因据前志予以增广而重加编纂,乾隆九年(1744)撰成《云林寺志》八卷。此书最早刊于乾隆九年(1744),后四库全书收录,清光绪十四年(1888)丁丙重刻,辑入《武林掌故丛编》。

6.《宋诗纪事》

此书为厉鹗与马曰琯、马曰璐合撰,始于雍正三年(1725),成书于乾隆十一年(1746)。仿计有功《唐诗纪事》,备录宋代诗歌、诗话,凡一百卷,录宋代诗人三千八百余家。是书引征广博,搜罗赅备,四库馆臣评云:“考有宋一代诗话者,终以是书为渊海。”[5]2760乾隆十一年(1746),厉鹗在友人帮助下,刊成此书,后来比较通行的版本有1937年商务印书馆本、1983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本等。

此书后人多有补录或选辑,补录如陆心源《宋诗纪事补遗》、孔凡礼《宋诗纪事续补》,钱钟书《宋诗纪事补订》等。另南京图书馆藏罗以智《宋诗纪事补》稿本一册,未分卷,录王士敏至杨冠卿等一百八十五人。国家图书馆藏一快阁师石山房抄本,题名《宋诗纪事小传》,盖辑录《宋诗纪事》诸人小传为一书也。上海图书馆藏贝信三《宋诗纪事钞》,是为《宋诗纪事》的选本,撰于同治二年(1863),凡四卷,分为帝王宗室、无时代、后妃闺媛、释子道流。

7.《绝妙好词笺》

凡七卷,宋周密撰,清查为仁、厉鹗笺。乾隆十三年(1748),厉鹗赴京谒选,道过天津查为仁水西庄,流连数月,共同撰成此书。此书首次付梓是在乾隆十五年(1750),后来版本甚多,如清道光八至九年(1828-1829)杭州爱日轩刻本、同治十一年(1872)会稽章氏刻本、民国三年(1914)上海有正书局本、民国十二年(1923)扫叶山房石印本、民国十二年(1923)启新书局石印本、民国二十二年(1933)上海新文化书社本、民国二十五年(1936)上海中华书局铅印袖珍古书读本、民国二十五年(1936)上海中华书局缩印《四部备要》本、1956年北京文学古籍刊行社铅印本、1957年北京中华书局本、1984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本等。

8.《迎銮新曲》

乾隆十六年(1751)三月乾隆南巡至杭,厉鹗与吴城合撰二曲,以纪其盛,题曰《迎銮新曲》。书凡二卷,上卷为《群仙祝寿》,吴城撰;下卷为《百灵效瑞》,厉鹗撰。是书始刊于乾隆间,前有杭世骏、全祖望二序,并附金志章、吴廷华、蒋德、丁敬、汪沆、马曰璐、陈章、舒瞻、张云锦、张湄、周宣猷诸人题词。光绪年间,丁丙重刻此书,刊入《武林掌故丛编》。

9.《絮吴羹诗选》

茅应奎、诸锦、厉鹗同编,有乾隆十七年(1752)赏诗阁刻本。凡甲乙二集,每集各十编,甲集选六十七人,另又录倡和集《大梁试帖》、《西湖倡和诗》、《官梅倡和诗》二十七首。乙集录二十二人。此书仿元结《箧中集》之例,选录吴中诗人之作,且不录名家专集,而主要收辑寒门布衣之作,盖意在阐微表幽,以诗存人。茅应奎(1675-1765),字渠眉,号湘客,湖州归安(今湖州市)人,康熙五十九年(1720)副贡生,官昌化教谕,年九十一卒,著有《五湖诗钞》等。

10.《摄山纪游集》

三、评点

1.《唐文粹简编》

厉鹗、谭献选评,姚汉章编。中华书局民国五年(1916)、七年(1918)先后出版有铅印本。书凡六卷,仿曾国藩《经史百家简编》例,选录姚铉《唐文粹》文二百四十四篇,附厉鹗、谭献评语,然不具名。编者云:谭献过录厉鹗评语,复附以已意,涂抹羼杂,遂不复辨。卷首有张相序,详载此书始末,有云:“姚铉氏之《唐文粹》,夙闻厉征君有评点本,迄未之见。今年春,同邑姚汉章作霖得乡先辈谭复堂氏《唐文粹》校本,眉注旁写,朱墨烂如。假而读之,则所过征君评点在焉。是书以娱园许氏刻本为最善,其所校雠,多从复堂,已具见许刻原叙及缀言。作霖思有以弘乡先辈之文泽,因复录其评点,去取之限,一依原目。仿曾涤生《经史百家简编》例,別出单行,以饷学者。谭本录王槐跋语一则,王为清嘉庆时人,云:‘偶归钱塘,见友人钱唯传孝廉师曾斋案头有此书,旁有太鸿小印,知为厉先生本也。’复堂自跋,谓王君过录之本,流传至禾中,属陈柱庼同年辗转假得之,许迈孙与余同校是书,多所补正。开雕将竟,又得此本,采获数条云。此其渊源之大略也。复堂治是书甚勤,评点之内,附以己意,但涂注羼杂,为厉为谭,已不能別白矣。”

2.《评点归愚文续》

乾隆间,沈德潜将康熙五十三年(1714)后所作之文辑为《归愚文续》,厉鹗为之作评点。书凡十二卷,前有沈德潜乾隆三年(1738)二月自序,然所收之文最晚有及于乾隆十三年(1748)者。厉鹗评点多从理学立论,故多有称赞沈文义正辞洁者。如卷七《小山姜诗序》,厉鹗评云:“诗品高下全在雅郑之分,不必沾沾于分门别户、入主出奴也,后代自有定论,持此文视之。”

四、已佚

1.《南湖志》

赵一清《渚步遗闻序》:“昔厉征君樊榭辑《南湖志》,予修《褚塘闾史》,而湖水步地介褚祠、张寺之间,药君此书直欲与征君、予分鼎足之势。顾其搜访之勤,洪纤毕具,坊里虽狭,亦足以豪矣。迄今征君身后,《南湖志》稿无由复睹。”[6]

2.《遗山诗选》

丁立中《八千卷楼书目》卷十五:“《遗山诗选》一卷,国朝厉鹗编,手抄本。”[7]

3.《批宋诗钞》

丁丙《松梦寮诗稿》卷三《病起偶阅郭天锡客杭日记怅触乡情凄增旅眷率成八截聊志卷端》其七自注:“予旧藏有樊榭手校《春秋注疏》、手批《宋诗钞》、手摘《碎锦》。”[8]

4.《碎锦》

同《批宋诗钞》。

5.《南史纂》

张云锦《兰玉堂文集》卷十四《荐举博学鸿词庚子科举人樊榭厉君墓表》:“所著《宋诗纪事》一百卷、《樊榭山房正续集》二十卷,俱已梓行,未刻者《南史纂》、《辽史注》、《宋诗纪事补遗》、《东园杂志》若干卷,藏于家。”[9]《辽史注》当即《辽史拾遗》;《东园杂志》当即《东城杂记》,上文已著录,《南史纂》、《宋诗纪事补遗》则是另撰之书。

6.《宋诗纪事补遗》

同《南史纂》。

五、伪书

《西湖诗词丛话》

民国十八年(1929)杭州六艺书局出版《西湖诗词丛话》一册,署云“钱唐厉鹗辑”,此书实为伪书。书为袖珍小本,凡一百二十页,不分卷,序、凡例、跋皆无。正文不用新式标点,仅以圈号断句和标出引用诗词。厉鹗从未说过自己曾撰有《西湖诗词丛话》或题名类似之书,除六艺书局外,亦从未见他人提及。按诸书中内容,乃系挦撦抄录明人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而成,为防人发觉,还故意打乱原书次序。以前三十则为例,第一则“西湖题咏”抄自《志余》十三卷,第二则“岳坟诗”抄自《志余》卷七,第三至第二十八则“杭州华丽”等抄自《志余》卷十,次序亦基本相同,但第二十九则“林逋隐居”又抄自《志余》卷二十一,第三十则“林和靖梅花诗”转又开始抄《志余》卷八。博采众书方可曰“辑”,转抄一书,掩耳盗铃,欲盖弥彰,厉鹗断不至于如此,书出后人伪托无疑。书末有广告云:“杭州之西湖早经公认为世界第一名胜,方今交通利便,中外人士之来游者无间寒暑,络绎于道路。一般欲洞悉湖上掌故、名胜遗迹者,每苦无详备之图书翻检为憾,今本店搜求以上各书,一一付诸铅椠,以供游湖人士寻幽探胜之助焉。”盖商人射利,故假托厉鹗以为“名人效应”也。

[1] 萧穆.敬孚类稿:卷二[M].光绪三十二年刻本.

[2] 厉鹗.游仙集:卷尾[M].同治十年丁氏当归草堂本.

[3] 厉鹗.樊榭山房续集:卷一[M].光绪间振绮堂刻本.

[4] 丁午.湖船续录:卷首[M].光绪间丁氏嘉惠堂刻本.

[5] 纪昀.四库全书总目[M].北京:中华书局,1997.

[6] 赵一清.东潜文稿[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10.

[7] 丁立中.八千卷楼书目:卷二[M].光绪间钱塘丁氏聚珍仿宋本.

[8] 丁丙.松梦寮诗稿:卷三[M].光绪二十五年丁立中刻本.

[9] 张云锦.兰玉堂文集:卷十四[M].乾隆间刻本.

A Collation and Research on Li E’s Writings

SHENTU Qing-song
(College of 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 Jianhua 321004, Zhejiang, China)

As a famous scholar and poet, Li E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Qing Dynasty’s literature history. In his life, Li E had edited and composed about 29 books. The paper researched on the writings’ writing time, principal contents and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versions. A Collection of Stories about the West Lake Poem and Ci was a forged book.

Li E, Qing Dynasty poetics, Writings, Song-Si-Ji-Shi

I207

A

1007-5348(2016)11-0024-06

(责任编辑:王焰安)

2016-09-12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厉鹗年谱长编”(11JCZW16YB)

申屠青松(1978-),男,浙江东阳人,浙江师范大学文化创意与传播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古代文学。

猜你喜欢
游仙山房宋诗
宋诗五首(书法)
宋诗新解
从黄庭坚的诗法诗作探析“宋诗以意胜”
宋诗新解
后素山房
武夷山归来
重庆拾山房民宿
游弋在文字内外的光芒
——关于文学游仙的素描
锺磬山房藏石欣赏
鍾磬山房藏石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