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友田
(山东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泰安271018)
对政治体制改革的几点认识
刘友田
(山东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泰安271018)
政治体制改革是为健全和完善国家政治制度而对其运行机制进行的调整和变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改革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取得了丰硕成果但仍需深化。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正确地对待国外政治建设的经验,必须增强战略定力,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原则和方向。
政治体制;基本成就;深化改革;积极稳妥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政治体制改革是中国全面改革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必须正确地评价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政治体制改革,明确政治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和主要任务,科学借鉴外国的政治建设经验,坚持积极妥善的方针。
无论在学术界还是社会中,都有人认为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严重滞后,甚至认为中国只搞经济体制改革,不搞政治体制改革。然而这些观点并不符合实际。实际情况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政治体制改革一直在积极而稳妥地推进,并取得了丰硕成果。
政治体制改革是为了健全和完善国家政治制度而对其运行机制进行的调整和变革,它不是要根本改变政治制度,而是要通过优化政治制度的运行机制和实际功能,健全和完善国家政治制度,增强国家政治制度组织国家、治理社会、推动发展的能力。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我们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坚持把推进经济基础改革同推动上层建筑变革结合起来。邓小平同志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所做的《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重要讲话,标志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正式启动,并随后逐步全面展开。当时的政治体制改革,主要是针对“文化大革命”造成破坏,解决权力过分集中和官僚主义等问题。改革的内容主要有:废除了在实际上存在的领导职务终身制;废除了人民公社制度,恢复了乡镇建制;实行简政放权,调动基层组织的积极性。同时对国家宪法做出重大修改,明确规定全国各族人民和一切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中共十二大首次明确提出政治体制改革的概念,将政治制度和政治体制区别开来,从理论上破除了对社会主义的僵化理解,为政治体制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此后,政治体制改革围绕着经济体制改革逐步全面展开。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道路,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方针,使政治体制改革稳步推进。
邓小平曾经指出:“我们提出改革时,就包括政治体制改革”,“只搞经济体制改革,不搞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也搞不通。”[1]中国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政治体制改革始终贯穿于政治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是同经济体制、文化体制和社会体制以及其他方面的体制改革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不断深化的,取得了辉煌成就:第一,扩大了人民有序政治参与。农村村民委员会、城镇居民委员会、企业职工代表大会等民主制度逐步发展,人民直接监督、人民代表大会监督、舆论监督等制度和机制不断健全。第二,社会主义法治更加完善。中国用三十年左右时间,基本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2]第三,行政管理体制与机构改革成效明显。政府职能转变迈出重要步伐,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得到加强,政府组织机构逐步优化,科学民主决策水平不断提高,初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体制。第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成果丰硕。全面推行职务任期制度和领导干部退休制度。建立了国家公务员制度,保证了国家政权机关和领导人员有序更替。建立了比较完备的干部选拔任用和监督管理机制。特别是在最高领导人接替问题上,创新出了符合中国国情和社会主义原则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有序接班的科学机制。第五,人权得到更加全面、真实和充分的尊重和保障。以宪法为依据,制定了一系列保障人权的法律,建立了较为完备的保障人权的法律制度,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妇女、老年人、未成年人等特殊群体和残疾人等弱势群体的合法权利,少数民族权利等均得到更好的保障。
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虽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制度、体制与机制方面还存在许多不完善之处,在保障人民民主权利、发挥人民创造精神方面还存在不足,特别是“我们所有的改革最终能不能成功,还是决定于政治体制的改革”,[3]这些都要求我们继续积极稳妥地推进和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政治体制改革是《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的重要内容,《决定》的第八、第九和第十三大部分对政治体制改革进行了专门论述。这些决定意义深远,必将把我国政治体制改革胜利推向前进。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是必须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作为根本,把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作为目标,不断扩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这一总体思路明确了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立场、根本目的和主要目标。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立场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走自己的路,决不能照搬西方模式,在改革中实现自我完善和发展。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根本目的是大力发展人民民主,保证和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是充分调动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拥有不竭动力。同时,通过健全和完善党和国家制度,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为实现中国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保障。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任务,主要包括六方面内容:第一,坚持发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作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切实加强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不断发展党内民主,不断改进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善于使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并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使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第二,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确保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制度,丰富社会主义民主形式,拓宽社会主义民主渠道,从各个领域、各个层次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确保人民群众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扩大和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不断增强党和国家的生机活力。第三,全面落实依法治国方略,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必须弘扬法治精神,树立法治理念,坚持科学立法和民主立法,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必须加强宪法和法律的贯彻实施,大力推进依法行政,坚持执法为民,不断深化司法体制和工作机制改革,切实实现国家各领域工作的法制化、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权益。第四,深化行政和公共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通过改革,实现政府组织机构及人员编制向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的根本转变,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合理减少政府层级,科学设置政府机构,降低政府行政成本,提升政府行政效率。完善监督和制约机制,确保人民群众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第五,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健全公共安全体制,确保国家安全、生产安全和食品药品安全。激发社会组织活力,创新有效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的体制机制,确保社会安定有序、人民安居乐业。第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要以建立健全选拔任用和管理监督机制为重点,以科学化、民主化和制度化为目标,改革和完善干部人事制度,健全公务员制度。通过深化改革,努力形成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把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的各项事业中来。
政治体制改革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全面改革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非常复杂而又十分庞大的系统性工程,每一项重大措施的出台与实施,必然会涉及到千千万万人的方方面面的利益,因此,必须坚持积极稳妥的方针,既要坚定不移,又要循序渐进,有领导、有秩序、分步骤地进行。
坚持积极稳妥方针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是从中国实际出发的必然选择。中国的政治体制虽然存在某些不足,需要深化改革,但从总体上来看,中国的政治体制与政治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适合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这也正是我国整体社会稳定,社会快速发展,在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综合国力大幅度提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社会各方面取得举世瞩目举世公认的辉煌成就的重要原因。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从根本上说是为了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好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中国梦”。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增强战略定力,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原则和方向。要始终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和改革立场,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排除各种干扰,确保改革不变质、不走样,保证政治体制改革始终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在前进道路上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切实实现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统一。
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正确地对待国外政治建设的经验。社会主义不是离开人类文明大道孤立自生的东西,相反,它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结果。社会主义文明之所以高于和优于其他一切文明类型,就在于集中了人类文明的一切积极成果,并在全新的基础上传承发扬光大。资本主义在其建立和发展过程中,创造出了许多有益成果,如共和制政体、代议制民主、舆论监督机制、依法治国的理论与实践等,这是资本主义国家人们创造的人类的共同财富,应当学习借鉴。但上层建筑为经济基础所界定,体现资本主义制度特点、维护资产阶级利益的部分,如多党制、三权分立等,则必须剔除。就是说,在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过程中,对于人类以往的政治建设经验尤其是资本主义政治建设经验,予以研究和借鉴是必要的,但借鉴不是盲目照搬,不是原封不动地移植、引进西方政治制度。如果把西方的政治制度原封不动地搬到中国来,其结果只会导致中国的混乱。世界上有许多盲目照抄照搬美国的政治制度而导致衰退、失败、混乱的例子。比如,拉美国家照搬西方多党制,造成政权更迭,军事政变频繁,经济始终处于低增长与负增长。阿根廷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内,政府更迭多达25次,经历了26次军人政变和数百次不成功的政变,国家政局经常处于动荡之中。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前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纷纷实行西方的多党制,给东欧政治秩序带来巨大震荡,苏联一分为十五,南斯拉夫一分为六,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2005年5月《环球人物》杂志专门采访了戈尔巴乔夫,戈尔巴乔夫说:“我给中国朋友的忠告是:不要搞什么‘民主化’,那样不会有好结果!千万不要让局势混乱,稳定是第一位的”。还说:“我深深体会到,改革时期,加强党对国家和改革进程的领导,是所有问题的重中之重。在这里,我想通过我们的惨痛失误来提醒中国朋友:如果党失去对社会和改革的领导,就会出现混乱,那将是非常危险的。”[4]戈尔巴乔夫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诫我们完全照搬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政党制度是走不通的。就连亨廷顿这样的西方文明优越论者也承认,照搬西方模式往往不能使发展中国家获得成功。因此,借鉴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前提是对它进行深入研究,并通过科学研究,对其中的精华和糟粕做出实事求是的鉴别、评价,然后,坚持从国情实际出发,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有分析、有鉴别、有批判地消化吸收,为我所用,结合社会主义原则、按照中国国情进行科学的制度创新。多年来社会上和学术界某些人所讲的政治体制改革、希望推进的政治体制改革,实际是企图让中国“改向”和“改旗易帜”,照搬照抄西方国家的模式,走资本主义道路,这是为中国国情所不允许的,也是不可能得逞的。
[1]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2]中国法学会:中国法治建设年度报告(2014)[N].民主与法制时报,2015—7—6.
[3]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4]周桂钿.十五堂哲学课[M].北京:中华书局,2006.
编辑:林军
Some understanding of the reform of political system
LIU Youtian
(Marxism School of 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Taian Shandong 271018)
The reform of the political system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comprehensive reform of the Chinese characteristic socialism.Since the Third Plenary Session of the eleven CPC Central Committee,China's political system reform has achieved fruitful results but still need to deepen.Actively and steadily promote the reform of the political system,must take a correct attitude towards foreign political construction experience,must strengthen strategic concentration,always adhere to the principle of socialism and direction.
Political system;Basic achievements;Deepen reform;Actively and steadily
D62
A
2095-7327(2016)-01-0105-04
刘友田(1968-),男,山东莒县人,山东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马克思主义原理教学部书记,主要研究方向:政治哲学与文化哲学,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