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忠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1106)
安徽省滁州市琅琊区小微企业转型发展研究
李志忠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江苏 南京 211106)
小微企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和扩大就业的重要渠道。近几年,滁州市琅琊区小微型企业获得较大发展,但发展中仍然面临着许多挑战。文章从内生发展动力、用工、扶持政策、融资、服务体系等方面分析了当前琅琊区小微企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从推动小微企业转型升级发展、落实优惠政策、完善服务平台体系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小微企业;挑战转型;级集群发展服务体系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小微企业在近几年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其不仅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增强社会活力和促进就业的重要保证,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小微企业由于资金短缺、管理粗放、融资困难、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等原因导致其市场竞争力不强等问题普遍存在,自我发展动力亟待提高。近几年,安徽省琅琊区小微企业发展较快,呈现数量加速扩张的现象,已经成为该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基础,但是该区相当一部分小微企业当前的生存发展面临着较大压力,转型升级势在必行。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这个大背景之下,深入分析该区小微企业面临的挑战,积极探求完善提高的路径,在当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日益提升
近年来,琅琊区辖小微企业发展速度较快。相关数据显示,2013年末时,琅琊区小微企业法人单位总资产为139.33亿元,占所有企业法人单位资产的33.2%。占据前三位的行业分别是:工业34.93亿元,占所有企业法人单位资产的8.3%;租赁和商品服务业19.85亿元,占4.7%;房地产开发经营44.69亿元,占10.6%。快速发展的小微企业已经成为琅琊区经济发展的一支生力军,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二)促进就业的重要途径
小微企业的发展为高校毕业生、下岗职工、农村富余劳动力等开辟了新的就业渠道,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政府压力。统计数据表明,琅琊区2013年小微企业从业人员23210人,占全部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34.7%。其中,位居前三位的行业是:工业7703人,占全部企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33.2%;建筑业4308人,占18.6%;批发业1210人,占5.2%。
(三)改善民生的重要平台
小微企业是改善和服务民生的重要渠道。小微企业市场准入门槛低,创设相对较为简单,经营范围涵盖了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满足了百姓需求的方方面面,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创造了众多提高百姓收入的渠道,是现阶段改善民生的重要平台。同时,非公经济在小微企业中占有绝大部分比重,小微企业的发展是崇尚劳动、人才、知识的具体体现,是提升社会活力和增强社会和谐的重要桥梁。
近几年,琅琊区在加强引导、帮扶小微企业较快发展方面,采取了很多措施,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由于受生产要素成本上升、融资环境趋紧、市场需求减弱等多重因素影响,该区小微企业在发展中仍然面临着不少挑战。
(一)内生发展动力不足
1、产业层次偏低。目前,琅琊区小微企业多数属于传统产业领域,主要依靠劳动力、原材料、资金的投入,处于产业价值链的低端,技术创新能力不强,服务水平不高,专业化层次较低,缺乏自主品牌,发展方式粗放,市场竞争力相对较弱。
2、品牌意识与特色不强。调研显示,琅琊区当前的许多小微企业的产品和服务缺乏明确的市场定位,发展道路基本上属于跟随“市场热”,无自己的拳头主打产品,产品市场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在市场竞争激烈、行业集中度快速提升、百姓消费越来越讲求品牌、特色,以及商业发展模式快速变化的背景下,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3、管理方式落后。调研走访表明,小微企业中个体、家庭企业小生产管理方式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许多小微企业管理理念和管理思想滞后,创业早期的粗放式管理方式未能适应新形势,企业主及其员工的整体素质跟不上,对管理创新必要性认识不足、主动性不够,或者没有能力推动创新。随着规模扩大,员工增多,管理跨距增大,目前许多小微企业的管理水平落后状况必将成为制约其发展成长的重要因素。
(二)当前发展活力不够
由于当前整个经济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的“三期叠加”阶段,大环境之下的小微型企业发展困难重重,面临着改革开放以来的最严峻局面。
1、劳动力成本上升。近些年来,由于受人口老龄化等因素的影响,劳动力人口数量逐渐减少,以农民工为主体的普通劳动力总量在不断缩小,低成本劳动力无限量供给的情况不再呈现,加之用工制度与劳动保护制度的不断规范,导致企业用工成本不断攀升,特别对处于产业链低端的劳动密集型小微企业影响更大。调研访谈琅琊区的部分小微企业中,面临用工成本上升的企业超过65%,其中大部分小微企业认为人力成本是产品或服务综合成本上升的重要影响因素。此外,近几年原材料价格波动和上升较快,大量处于产业链低端的小微企业的经营成本不断攀升,盈利空间减小。由于产能过剩,供大于求,产品的高成本难以传递到终端消费品价格之上,许多小微企业难以承受,一部分甚至存在着面临破产的风险。
2、税费负担依然较重。近几年,虽然政府在减少税费负担方面采取了不小努力,出台了较多的税收优惠政策,但许多小微企业仍然感觉税赋较重。据相关调查,2015年我国法人小微企业纳税负担高于同期的上市公司,小微企业主中有超过三分之一的比例认为税费负担较重。当前小微企业需要上交的税种仍然较多,主要有增值税、企业所得税、消费税、印花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等;社会保险方面主要有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住房公积金等。此外,还有其他各种行政事业性收费。各种名目繁多的税费挤压了小微企业原本就已微薄的利润空间。
3、市场需求不足。受国内外经济大环境影响与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以及当前许多小微企业的产品市场需求明显萎缩。调查显示,在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中有相当一部分的企业认为是需求不足,主要表现为产能利用率不高、企业订单不足、市场需求疲软、产能过剩严重,致使许多小微企业的生产效益受到影响,企业经营困难。在走访过程中,相当一部分小微企业的产销率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
(三)招工用工留工问题比较突出
近年来,小微企业的招工用工留工与以往相比,普遍反映难度加大。小微企业普遍规模小、人数少、利润低,可利用的资源有限,企业从业人员的社会地位和工资待遇普遍偏低,在发展空间及福利待遇方面很难和大中企业比肩。普工流动性大,许多小微企业培养出的员工不能留下,员工频繁跳槽;一些管理人才、技术人才更是难招难留,导致经常出现招收普通工人难、聘用专业技术人才难和引进高端管理人才难的“三难”现象。课题组调查过程中发现,小微企业普遍反映企业员工流失率的问题,部分企业因员工流失已在某种程度上影响小微企业进一步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和发展。
小微企业出现招工用工留工难得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有:一是部分小微企业用工的季节性较强,很多难有实力来对人力资源进行储备,大多临时根据订单的多少决定招工规模,“旺季招人,淡季辞工”现象普遍;二是由于物价上涨,生活成本增加,企业职工对薪酬的最低期望逐步上升,小微企业难以有能力提供令其满意的薪酬时,员工去职现象就会提高,加之地区产业同质化较高,工人在薪酬方面出现攀比现象,如果某家企业提高薪资,没有提高工资的企业的部分员工就会跳槽,并同时带离相关工友,出现离职潮现象;三是新一代农民工在就业态度和取向方面已发生很大变化,对工种要求越来越高,更多关注身体和生活质量,对工作环境要求更加苛刻,小微企业此方面大多难以满足,使小微企业从业人员流失现象较为严重;四是很多小微企业的负责人只和员工进行口头协定,而不愿意签劳动合同,劳资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关系不明确,员工解聘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加之许多小微企业不重视劳动条件和工作环境的改善,用工不规范、工作环境脏乱、员工缺少关爱、合法权益经常受到侵害,员工难以安心工作,一旦有更好的机会出现,员工就会毅然选择离开。
(四)扶持政策未能充分发挥效应
经济新常态下,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经济结构转型势在必行,小微企业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人才、资金、土地等生产要素紧缺是大多小微企业共同面临的问题。在这种宏观大背景之下,国家相继出台了《关于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有关问题的通知》、《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微企业增值税和营业税政策的通知》、《关于扶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针对小微企业的扶持政策,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与市场环境明显改善。据官方媒体统计,2014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共主持召开39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其中有18次都涉及到了小微企业与鼓励创业。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政策本身、政策宣传等原因,还有不少小微企业没有享受到国家的政策优惠,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扶持优惠政策落地难。由于考核、监督机制不完善,相关职能部门和机构认为自身利益可能会受损,常常推迟采取具体的配套措施来落实优惠政策,加之优惠政策本身所要求的财税配套支持难以跟上等原因,导致一些优惠政策执行时间滞后、打折扣的现象。二是优惠政策本身设置有待完善。部分小微企业优惠政策条件苛刻、优惠力度小、程序和资料繁杂。如许多小额贷款公司提供的业务对于小微企业来说,手续简单、简便易行,可以满足急需,但有时政府需要在这当中提供一定的担保,从而影响了小额贷款公司对小微企业的投放力度;有些政策执行起来缺少具体的操作细则和配套措施,以致很难落地;有些政策没有明确规定推行时间表与问责制度,导致相关部门推诿扯皮;有些政策存在交叉重叠,降低了政策带来的应有效应;三是相关宣传跟不上。调研访谈中,有些小微企业明确表示不知道具体有哪些优惠政策,更谈不上如何利用发挥好相关政策带来的红利。这既与小微企业自身获取相关优惠政策信息的渠道不畅有关,也与政企之间的交流沟通渠道不畅有较大关系。
(五)融资问题较为突出
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是长期存在的问题,也是一个普遍性的难题。近年来,虽然各级政府推出了许多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融资政策,实行了减免企业税收、搭建银企平台、成立小贷公司、创新信贷产品、多户联保等一系列措施缓解小微型企业融资难问题,各金融机构按照相关要求都纷纷成立了专门机构和部门,来解决小微企业的融资问题,但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仍未得到根本解决。
1、融资难。小微企业具有规模小、管理不规范、财务信息缺少透明度、担保能力不强等特点,导致大部分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贷款积极性低,设置的门槛也较高,小微企业通过正常渠道难以获得融资。调查访谈显示,新形势下,相当一部分小微企业缺少维持企业正常运转的流动资金,所需资金中通过自筹的超过60%,通过担保和抵押获得银行贷款的在20%以下,通过民间借贷和内部集资的方式进行融资的占有一部分。企业大多反映向常规金融机构融资难、成本大、审批流程繁琐,各金融机构落实扶持小微企业融资的相关政策还未完全得到有效执行。访谈调研中,大部分小微企业反映贷款难,超过半数的小微企业反映因资金周转困难影响企业正常经营运转。
2、融资贵。相关调研显示,小微企业大多反映融资的成本较高,普遍存在融资贵现象。通常小微企业融资成本项目中一般包括贷款利息、抵押物登记评估费、风险保证金利息、担保费以及咨询费,导致一些小微企业的最终贷款融资成本几乎接近银行正常基准利率标准的两倍,有时甚至更高。从调查结果看,作为帮助小微贷款主体的地方金融机构,如股份制商业银行针对小微企业的贷款利率一般都有一定上浮的现象,小微企业贷款用资产抵押时要支付一定标准的资产评估费和抵押费,是通过担保方式来获取贷款的,同时还要支付一定的担保费用。如果在通过正规金融机构和渠道难以获取贷款时,为解决企业资金运转难题,一些小微企业转向民间高息借贷来化解经营维持运转的流动资金需求,在此情形下,企业通常会付出高于正规金融机构几倍的利息,这无疑加又大了其生产经营的困难。
(六)小微企业服务体系不完善
小微企业是经济产业系统中的相对弱势群体,需要提供专门扶持其发展要素服务平台。因此,加快小微企业服务体系建设,为小微企业创设良好的发展氛围,是推动小微企业发展的一个关键环节。实践中,许多发达国家都采取系列举措为小微企业量身订做许多优惠政策与措施来支持小企业的发展。例如,日本出资成立信用保证协会,向小微企业贷款提供担保;美国专门成立小企业管理局,为那些小企业直接提供贷款服务或为其向其他融资机构融资提供担保。近年来,各级政府虽然出台了很多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与相关措施,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总体上,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浓厚氛围还没有真正形成,服务形式、服务内容、服务方法等方面均存有许多不足。一是服务体系不健全。针对小微企业的融资担保、创业扶持、技术创新、管理咨询、技能培训、职称评定等的服务体系建设滞后,服务平台数量少,组织化程度较差,存在服务内容单一、质量不高、行为不规范等问题;二是服务主体相对单一。现有服务小微企业的相关机构大多由政府发起成立,隶属于政府部门,行政色彩较浓,职能定位不清,服务手段有限,效率不高。当前的一些行业性、区域性社会组织大多还是政府隶属的行政和事业部门,还仍然在按照行政机构的管理办法进行管理;三是社会化服务发展跟不上。提供社会化服务的机构不多,社会化服务主体发展较慢,市场机制难以发挥作用,生产经营性服务总体水平较低,不论服务数量,还是服务水平都不能满足小微企业发展的需求。
(一)积极践行转型升级发展之路
1、秉持差异化发展理念。由于小微企业的拥有的各种资源有限,要克服盲目跟风投资、盲目搞多元化的做法,必须根据自身条件与市场状况,集中资源,走差异化、专业化路线,扬长避短,找准自身坐标,在产品细分市场中寻找适合自己的产品,真正做到 “小而专”、“小而精”、“小而特”、“小而新”,发展自身核心竞争力,做自己擅长之业务,才能充分放大自身的优势,从而使自己在业内的地位不可替代,才能在市场上立于不败之地。
2、推动管理方式创新。小微企业在发展壮大过程中,要根据自身战略及业绩计划,不断健全企业组织架构;加强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健全各项基础管理制度;根据计划有效分工,将部门职责、岗位职责设置清晰明朗;建立符合企业生产、管理的绩效考核激励体系,将关键业绩、工作能力、工作态度作为绩效考核的重点;建立和打造以公司发展、业绩、产品质量安全为基础的企业文化建设;注重对管理层的管理水平提升和管理技巧改善工作。构建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重视职业经理人的引进,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传承有序的现代企业。
3、积极推动小微企业“小升规”。 所谓“小升规”,就是推动规模以下小微企业转型升级为规模以上企业,实现质的变化。“小升规”是“稳增长和促转型”重要支撑。要根据安徽省出台的《关于促进个体工商户转为企业和小型微型企业升级为规模以上企业的意见》,从财政扶持、税费减免、金融支持等方面促进个体工商户转为企业(以下简称“个转企”)和小型微型企业升级为规模以上企业。要加强分类指导,对不同类型企业开展不同的上规升级工作。对年营业收入尚未达到规上企业条件但符合国家和地方产业导向、成长性好、创新性强,发展前景广阔的科技型、创新型、成长型的小微企业,切入其创业成长的关键点,加强服务和政策扶持。要在相关统计数据基础上,结合行业情况,筛选一批“小升规”培育对象进行重点扶持,培育一批小微企业上规模。
(二)推动小微企业集群发展
1、加强与大中型企业的配套协作。小微企业要以产业链为纽带,依托大中型企业共同开拓市场。在激烈的市场竞中,小微企业要摈弃单打独斗、孤军奋战来开拓市场的思想,要依托具有一定市场竞争力与发展前景的大中型企业,寻求成为其配套企业和合作伙伴,通过强化自身在价值链中某一个环节的作用来扩大生存空间与拓展发展机会。在与大中型企业协作共进共存的过程中,小微企业可避免直接面对市场的激烈竞争,不必在市场上独挡一面,从而减少市场风险和企业经营风险。为此,政府要创造小微企业与大中型企业合作交流的平台与条件,创造各方有效对接协作的氛围。协作各方要妥善处理相互之间的利益关系,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2、营造小微企业集群发展的优良环境。政府要通过科学的产业规划和合理的政策,来整合相关产业,形成具有一定特色的产业链,使区域内小微企业沿着产业链条不断优化和升级;要按照小微企业的成长规律,依托各类园区的公共服务平台,加快构建小微企业集群社会化服务体系,发挥其创业孵化、研发检测、污染治理等功能,从而强化小微企业集聚发展的生产和生活支撑系统;政府要大力帮助那些产业关联度高的小微企业集群,推动小微企业逐步融入以大型龙头企业为首的产业链条,从而逐渐形成一批致力于为本地主要支柱产业和大中型企业提供配套加工与服务的小微企业群体,形成小微企业集群发展优势。
(三)改善用工环境,破解用工困局
1、提高企业用工行为规范化。小微企业要从企业长远发展角度考虑,在用工规范化方面作出改进和努力。对企业存在的不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工资发放不及时、用工时间长等方面存在的典型问题进行约束。建立完善企业用工稽核机制。社保、劳动监察、就业、劳动仲裁等部门要高度重视存在的问题,定期或不定期对所辖区域内的问题企业开展用工规范化方面的综合检查,对严重违反《劳动合同法》的行为可以视情节轻重采取限期整改、处罚、停产整顿等,促使企业停止违规行为的活动。
2、引导企业内外兼修,提升自身吸引力。里修内功方面要引导企业重视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提升管理水平,靠提升自身素质与竞争力来解决用工问题;要引导和激励企业不断向优秀企业、标杆企业学习、取经;引导企业建立学习型组织,提高管理队伍素质和技能。外塑形象方面要引导企业规范招工,企业发布招工简章时要对企业简介、福利待遇、岗位需求、工作生活环境、联系方式等方面的内容进行明确,要对企业故意隐瞒欺骗现象进行查处打击;在引导企业推行人性化管理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3、创新培训模式,提升劳动力素质。一是创新校企合作模式。要根据本地产业发展情况和企业用工特点来确定具体的培养方向,在专业设置、课程安排等方面实现与企业用工需求的有效对接,提高职业教育培训针对性,形成重点产业发展到哪里,学校专业技术人员就补充到哪里的培训格局。在学生培养结束、学习期满后直接输送到定向地区或企业就业,以解决企业的用工难问题。二是健全普惠式培训模式。发挥各类具有资质的培训中心和培训学校的作用,对有培训意愿的本地劳动者和外地劳务人员开展不同层次培训,对需要有职业资格证的相关职业类型,在培训考核结束后可颁发技能证书,相关培训费用可以通过政府财政等多种方式进行补贴。三是鼓励企业自身加大培训力度。要激励有条件的企业对员工进行培训,同时政府要健全企业培训补贴的相关政策。
(四)切实做好小微企业优惠政策贯彻落实工作
针对小微企业优惠政策执行中存在的问题,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切实推动针对小微企业的各项优惠政策的有效落实。
1、全力宣传优惠政策的具体内容。加大针对小微企业优惠政策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电视、网站、报纸、杂志等各种媒体,不断地开展小微企业优惠政策的宣传。为了增强知晓度,还可通过在线访谈、新闻发布等方式来加大宣传力度。
2、大力提高小微企业享受政策优惠办理的便捷性。相关部门要主动向符合条件的小伟企业提示提醒,可通过手机短信等便捷方式告知情况,使政策优惠享受更加便利、明白。对于因各种原因未享受优惠政策的小微企业,要及时跟踪服务,采取补救措施,进一步拓宽享受优惠政策的覆盖面。
3、切实承担小微企业优惠政策落实的责任。把小微企业优惠政策的落实作为绩效考核因素,同时可委托第三方社会评估服务机构,对小微企业优惠政策落实情况开展有效的追踪和评估。
4、加大对小微企业优惠政策的效应进行分析。加强调查研究,有效开展统计分析工作,及时、全面地对小微企业优惠政策的享受情况进行研判,建立面向典型企业的调查制度,分析问题及差距,积极探求改进措施。
(五)大力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解决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从政府、金融机构、企业等多方面联动来克服。
1、完善小微企业融资政策。政府可采用财政撬动、直接融资、贷款帮扶等多种措施对小微企业进行帮助,完善针对小微企业的融资政策制度体系。同时,政府还可通过财政贴息、风险补偿等多种方式,提高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贷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推动金融创新。推动商业银行降低抵押担保要求,简化贷款手续,延长还贷时间,促进产品创新,增强贷款供给能力。积极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并从政策等方面改善它们的经营环境;扩大金融领域对民间资本的开放力度,发挥非正规融资渠道在小微企业融资中的重要作用;积极创新融资方式通过商业信用保险保单质押、知识产权质押、仓单质押、商铺经营权质押和典当等多种方式融资。
3、完善小微企业融资担保机制。大力发展融资担保机构,鼓励资金实力雄厚的公司或其他社会资本设立融资担保公司,开展面向小微企业的融资担保的业务。建议通过财政补贴的方式激励担保公司降低对小微企业的担保业务收费标准。建立健全银行业金融机构与担保机构共担的风险承担机制。
4、规范企业财务制度。小微企业要切实加强内部管理,严格按照会计规则和商业银行的相关要求,建立准确、真实的财务报告制度,提高财务规范性。小微企业要强化企业信用观念,提高企业的信用意识。只有真正讲求信用,自觉按照互利双赢的原则发展与金融机构的关系,才能得到更多金融机构的支持,从而降低企业生产和经营中的资金风险和压力。小微型企业要完善信用信息系统和资信档案数据库,建立适合小微企业特点的征信与评价体系,同时加大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合作和沟通力度,尽量减少因信息不对称导致的融资困难。
(六)完善小微企业服务平台体系
结合市、区小微企业服务平台建设的实际,加快中小微企业服务平台建设,建成辐射能力较强、服务功能完善、服务质量稳步提升的小微企业服务平台体系。
1、构建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相结合的运行机制。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和服务职能,由政府引导建立多方合作的有效机制,将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场“无形之手”相结合,对分散小微企业服务机构和相关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使服务机构与小微企业按照市场化原则进行合作和交流,为众多小微企业提供全天候、全方位、一站式服务的综合性公共服务平台,实现政府、服务机构和中小微企业的合作共赢的局面。
2、整合各方资源,实现服务多元化。在小微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上,整合包括创业辅导、融资担保、技术支持、信息咨询、人员培训、市场开拓、管理咨询、产品包装、法律维权、专家顾问等小微企业发展所需的重点专业服务机构,,集中优势力量打造有影响力的综合性、专业化服务平台体系。
3、突出便捷高效,打造一站式服务体系。制定准入门槛和行业制度,选择一批运作规范、业务熟练、的服务机构进驻。各服务平台要有固定的经营服务场所和必要的仪器设备、服务设施,要有规范的服务流程、健全的管理制度、合理的收费标准和完善的服务质量保证措施实行规范化运作,诚信经营,打造良好的社会形象。
4、加强管理,严格考核。完善市场化运作、企业化运营、绩效导向的小微企业服务平台运行模式,完善服务标准和评价指标,定期实施绩效考核,对服务绩效优、服务评价好的服务平台,给予财政补贴、服务奖励,从而促进优质小微企业服务平台良性快速发展。
[1]刘舜玲,胡立和,刘善球.小微企业竞争力的制约因素与提升策略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20).
[2]万良杰.破解小微企业发展的困境[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03).
[3]李扬.新常态下小微企业升级发展的思路[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15(18).
[4]《琅琊区2014政府工作报告》.2015年2月28日.
[5]《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办公厅,2015年03月11日.
[6]《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示范基地建设管理办法》.工业和信息化部 ,2015-04-22.
[7]《关于扶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安徽省政府办公厅,2015年04月13日.
编辑:林军
Research on the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small and micro enterprises in Langya District,Chuzhou City,Anhui Province
LI Zhizhong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Astronautics,Nanjing,Jiangsu 211106)
small and micro enterprises are an important driving force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an important channel for expanding employment.In recent years,the small and micro enterprises in Langya District of Chuzhou city have got great development,but the development still faces many challenges.From the internal motive force of the development,employment,policy support,finance,service system etc. analysis the current Langya District small and micro enterprise development facing the problem,and on this basis,from the small and micro enterprises to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the development, the implementation of preferential policies,and improve the service system and put forward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small and micro enterprises to challenge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cluster development service system
F27
:A
:2095-7327(2016)-09-0058-07
李志忠(1974-),男,安徽滁州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中共滁州市委党校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