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顺起,师彦洁
(1.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思政部,广东 广州 510300; 2.开封大学 化学工程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0)
马克思主义视阈下的“三维一体”协同德育创新研究
高顺起1,师彦洁2
(1.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思政部,广东 广州 510300; 2.开封大学 化学工程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0)
协同德育是一种德育模式,更是一种德育理念;“三维一体”协同德育,是对德育主体的三维概括,将会使德育达到全方位效果。但是,德育的实质性效果还需要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才能完成。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三维一体”协同德育对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正确的思维策略和优秀的思想品质,以及确立崇高的理想和科学的信念至关重要。
马克思主义;三维一体;协同德育
“三维一体”协同德育,强调学校、家庭、社会三维在德育过程中的协同结合、协调同步。在现实教育过程中,学校、家庭、社会三维一体的协同在理工科教育教学中相对突出,效果有所呈现。但是,在德育探索过程中,学校、家庭、社会三维一体协同教育取得的效果甚微,究其原因是对德育协同缺乏深入探索,德育不同于技术性教育,它是一种上层建筑,是意识形态的构建过程,德育这种上层建筑的构建绝不能靠单打单干,必须走协同之路。但是作为意识形态领域的德育协同必须有核心思想理论做指导,没有核心的思想和理论指导,德育构建将会失去正确的方向,意识形态将会失去灵魂。
要用整体与部分的观点来贯彻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教育。整体与局部的内在联系:“整体与局部是相互依赖、相互依存、互为前提的。整体是由局部组成,离开了局部,整体就不能存在,局部是由整体决定、支配和协调”[1]56。这要求我们在观察和处理问题时要着眼于立足整体,追求系统整体的最佳效应,防止和反对以局部利益来损害整体利益的现象;要重视和充分发挥局部的积极作用,注意各个局部的特点和要求。
后现代教育应该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维一体”整体育人的系统工程,在这个系统工程中,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都担负着重要的、不可或缺的责任。系统教育的整体性、有序性和结构优化都是通过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优化组合协同共生而成的,系统工程的整体功能需要学校、家庭、社会来共同实现,任何一部分出现问题,系统教育工程即将会出现失误。
要立足于教育整体,在追求整体教育效应时,防止和反对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局部所带来的危害。在整体教育中,协同要求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目标一致、行动一致、资源配置协调一致。只有在一致的轨道上运行,三者才能在教育合力的总效果上显示其威力。要重视发挥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各局部的积极性作用,教育整体离不开各局部教育的原有功能。离开了教育整体,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就失去了部分教育功能,同时,三者的教育还会影响到总体教育的总控布局和状态。所以在教育中,我们既要从教育的总体出发,又要考虑到家庭、学校、社会的局部教育,寻找出三者的最佳结合点和最佳结合途径,找到三者各自发展的最佳结合方式和最佳综合模式使教育的功能得到最大发挥。
要用联系、发展的观点来贯彻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教育。坚持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来看问题。“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的观点包括两重含义:一是指世界上一切事物、现象、过程都不能孤立地存在,都与周围的其他事物、现象、过程这样或那样地联系着,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二是任何事物、现象、过程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环节又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唯物辩证法把运动、变化、发展结合起来表述自己的发展观,指出发展是在运动、变化的基础上进一步解释物质世界运动的整体趋势和方向性的范畴”[2]157。
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一方面,要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有机地联系起来,不能孤立的去看待其中的任何一方,同时要把三者内部以及过程中的各个组成要素、环节等有机地统一起来,做到家庭、学校、社会有机的结合和统筹发展以达到整个教育系统的完善和发展;另一方面,从时代的教育来看,要求整体教育响应时代的号召,将人才的培养基于学校、家庭和社会模块环境下放在世界大环境中,培养适合时代发展和被社会发展的人。
科学发展观,是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2003年7月在江西考察工作时提出的概念——“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2012年11月8日,中共十八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3]30。2013年9月30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时,会议审议并同意印发《科学发展观学习纲要》。习总书记指出:“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推动工作”。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科学发展观是党必须坚持的指导思想。
要以人为本来贯彻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教育。要站在家长的角度、站在学生的角度、站在教师的角度、站在企业家的角度来促进学校、家庭和社会协同教育更好更快地发展。转变家长的学校教育观念:家长认为,孩子的教育是学校的责任,把所有的教育结果都归为学校;转变教师的家庭、社会决定教育观念:教师认为,很多孩子之所以教育不好是因为他们的家教基础不好,或者是因为社会现实对他们的强势改造,转变社会的学校决定教育观念:他们往往把孩子的教育失败归结为学校教育结果,往往归咎于学生所毕业学校的教育。由此,要对这些家长、教师、学生和社会各界人士要加以引导,以人为本,和谐发展。
要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来贯彻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教育。坚持全面发展,不但要培养学生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还要积极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教育;不但要提高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还要重视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心理健康素质和社会实践能力素质;做到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协调学校、家庭、社会各要素的共同发展和同步发展,处理好学校、家庭、社会之间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可持续发展就是要坚持按教育规律办事,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个家庭、广大教育工作者和为教育提供辅助的各社会组织及团体的积极性,为受教育者提供丰富多彩、富有创造性的发展空间。
要用实践是认识发生的现实基础的观点来贯彻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教育。“人的生存需要按照人的方式来创造世界,就需要深入到事物的内部认识事物的属性、本质和规律,就要超越事物的个别的、当下的状态,超越认识个体的具体的认识情景”[3]231。从教育的实践来看,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是人按照自己的方式来改造世界的一个过程,人们基于对教育规律的反映和认识,需要从一般到个别,从局部到整体,从对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的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人们认识到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公共性和社会性特点,联系了三者认识的种系发生和个体发生的属性。
要用实践出真知的观点来贯彻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教育。实践是目的性和规律性、客观实在性和自觉能动性相统一的过程。人类的实践活动虽都具有目的性和意识性, 但由于实践主体的人在实践过程中受到客观或主观条件的制约和限制,实践并不都是一帆风顺的。这就要求我们时刻认清自己所处的环境,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研究,不断地从实践中获得新的知识,以做到“知行统一”。针对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教育,要对各子系统进行不断地研究、学习,不断地获得新的认知,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实践是不断发展的,真知也需要不断更新的,不断地推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教育的真理发展。
要用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的观点来贯彻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教育。我们对协同教育的认识随着教育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家校协同教育的发展、家校社区协同教育的发展、家校社会协同教育的发展,都是由实践推动的。教育实践为教育认识发展提供了动力,第一,教育实践的发展,不断为学校、家庭、社会教育提出需要解决的新课题,推动着人们对教育认识的不断发展,人们在不断总结经验基础上,提出新的理论,解决新的课题,促进认识的不断发展。第二,实践的发展在不断地推动认识工具的更新与改革。随着实践的发展和迫于认识深化的需要,认识工具在非局限的范围内日渐完备,从而又推动着实践的更深层次地发展,形成了人们更深层次的认识。第三,实践的发展锻炼着人的认识能力,在反复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基础上人的认识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在反复的实践与认识过程中,人们的思维力和观察力都得到了提高,人们也慢慢认识到了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教育的真理性。
要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的观点来贯彻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教育。“‘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根本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所决定的”[3]231。 “三维一体”协同德育所重视的“社会实践”并不是单纯的社会教育实践,而是指社会现存的所有影响德育的实践。就“三维一体”协同德育下的学校教学实践而言,在实践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大胆地探索了课内“研练式实践教学”模式、课外校内实践教学和校外实践教学模式。实践检验结果证明,三种实践教学模式彼此交流、相互协调、融会贯通、同步进展、协同发展,使学生实践效果得以提升、德育效果得以提高。同时,证明了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教育研究的必要性,证明了学校、家庭、社会协同教育的科学性及可行性。
[1] 陈先达,杨耕.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2] 李秀林,王于,李淮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3] 《十八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责任编辑郜春霞]
Research on “three dimensional unity” collaborative moral education innovation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arx doctrine
GAO Shunqi1, SHI Yanjie2
(1.GuangdongIndustryPolytechnic,Guangzhou510300,China;2.KaifengUniversity,Kaifeng475000,China)
collaborative moral education is a kind of moral education mode, it is a kind of moral education concept, “ three dimensional unity ” collaborative moral education, is the three-dimensional summary of the main body of moral education, which will make the effect of moral education. However, the substantial effect of moral education needs to be completed under the guidance of Marx doctrine. Under the guidance of Marx’s “three dimensional unity” collaborative moral education will regulate and guide the student’s moral behavior, thinking habits and practice guidelines from the multi angle, multi level and multi level, to provide the students with spiritual support and theoretical guidance, to establish a lofty ideal.
Marx doctrine; three dimensional unity; collaborative moral education
2015-10-26
广东省教育厅社科项目“三维一体协同德育创新”成果(编号:2015DYYB111)
高顺起(1978- ),男,河南开封人,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思政教育研究。
D64;A811.6
A
1671-8127(2016)01-002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