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体育锻炼和认知干预对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

2016-04-13 04:44张家芳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体育锻炼心理健康心理

张家芳

(中州大学 河南·郑州 450044)

浅析体育锻炼和认知干预对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影响

张家芳

(中州大学河南·郑州450044)

贫困大学生在生活中受物质条件的现实性因素的限制倾向于自我封闭,生活中因环境的约束不断给自己心理施加外在的压力,学生的心理健康关系到高校人才的正常培养,也关系到人才质量的实现。体育教学从实质上来看它讲究开放性以及互动性,本身的特点以及机制安排可以带动学生融入到集体之中,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型人才,需要高校在教学中重视体育锻炼和认知干预对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

体育锻炼;认知干预;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

前言

心理健康涉及学生的心理世界,作为一个抽象化的领域,学生自身如果不在理论的指导下也不能完全的认识自己在心理方面的问题。作为高校在心理健康教育受众中面对的是多元化的个体,这就导致现实性问题的出现,即学校没有精力和时间全面的考虑到每一个个体的心理健康教育。作为综合性选修课程体育课从空间上将学生由教室转移到户外,在环境变化的条件下,学生拥有自主的空间进行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项目,这对于身体健康的锻炼以及心理素质的提高都有益处。从理论而言,体育课程的安排是高校理论学习过程的一个插曲,起着调节氛围的作用,但是要真正的将体育课的作用发挥出来还需要对课程加以深入细致的研究,如学生的心理健康类别以及学生在心理问题上的归类分析。本文从体育锻炼以及认知干预两个进路来分析其对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影响。

一、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贫困大学生作为高校中的一个特殊化的群体,从整体基数上确实要占很大的比例,但是化约为个体时就有很多不同的现实案例,每一个案例都具有独特性。贫困大学生主要是从经济条件来考虑的,从农村以及城市中贫困学生在心理健康上都表现出不同的特色。

(一)社会交际问题

高校学生从各个地区汇聚,在地域差异上呈现多样化,无论生活方式还是语言、风俗习惯这些都会给熟悉了自己小环境的高校学子带来不便。首先就是在语言上,属于同一语境下的沟通双方才能够实现对接性交流,而误差太大的语义则会导致双方沟通困难,在高校学生中地域方言经常会迟滞双方的沟通,双方在不对等的语言环境中交流。同时一些内向的更不能自在的同各个地方的学生进行交流。

(二)未来发展问题

高校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唯一发展目标就是考个好大学,到了大学这个目标已经失效,同时社会各学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而在这些选择中,学生突然不适应,出现了自由的恐慌。对未来的发展,高校大部分学生完全没有找到自己的方向,而且也没有完全的认知自己。高校学生年龄阶段正在年轻气盛时期,大有一番闯劲干劲的雄心,但苦于未来发展的目标迟迟不能够选择,以至于一事无成。这种落差感在心理累积不断的释放出压力反应在生活中。

(三)学习和生活压力问题

高校学科设置上出现通识课程以及专业课程,在学业上要修满一定的学分才能够毕业。硬性的规定收窄学生的剩余时间,迫使学生将精力放在一些不喜欢的学科课程上,在学习之外还有各种活动以及课外实践,学生在无法分身的情况下只能疲于应付。高校学生还处于求学阶段,学生的经济来源还依靠家庭的供给,条件较好的家庭对高校就读学费生活费没有太大的压力,而条件不好的家庭则难以接受,这从另一个方面给学生带来压力。

二、体育锻炼对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

体育锻炼从身体健康的角度来看它只具有提高身体健康素质的作用,但是片面化的将其理解为对身体的效果并不能准确的认识到它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

(一)体育锻炼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社会交际能力

体育锻炼首先是一种户外性的活动,在现有的体育项目中,体育活动的完成都需要学生积极的配合,相互间合作才能完成。为了完成体育锻炼,学生必须要走出自己狭隘的自我世界实现与他人世界的沟通,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潜移默化的提高了自己的社会交际能力。对于一些因为贫困原因不敢与他人交流的内向学生通过体育锻炼可以认识很多在体育项目上有共同兴趣的朋友,随着交际圈子的扩大,学生不止步在自己的世界中,串联的人际关系也帮助学生在生活上出现问题时有更多的帮助渠道。

(二)体育锻炼有助于加强学生的自我认知感

体育锻炼使学生在活动中加大自己对运动的预期的挑战性困难,挑战中也为自己实现自我的肯定,同时因克服困难学生逐渐的提高自己的技能,将这种自信的心理应用在其他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很快的适应困难并且完成任务。贫困大学生因为条件的限制往往对自己不是很有信心,长期的压抑自己能力的爆发,没有实现自我的认可就导致自己自卑心长期遮蔽可能实现的成功。体育锻炼是一种休闲运动也是竞技运动,没有更多的条件限制学生不可为,低门槛的进入帮助学生在起点上实现了平等,贫困学生在体育锻炼上的信心培养必然会导致学生在其他方面的进取。

(三)体育锻炼有助于调节学生的心理情绪

体育锻炼途径的便捷性以及运动的即时性帮助学生很快的进入锻炼的角色,贫困大学生在就业以及高校生活学习中经常会遇到一些压力以及心理问题,通过体育项目锻炼学生可以为自己营造一个单独的环境氛围,自我的存在感在运动中找到安放之地。贫困学生在体育锻炼的过程中能够缓解紧张消除疲劳,同时对于自己心理压力也起到一种释放的效果。在有的具有高强度性质的锻炼中学生能够转移自己焦虑以及抑郁的心理情境,在正能量的激发下可以很好的改善自己的心理状况。

三、认知干预对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

认知干预源于美国心理学家贝克的认知治疗技术,是由认知理论和治疗理论两部分共同作用而构成的。该理论认为人在认知中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从而产生对自己的思维认知发生作用,进而影响人的行为。人的认知源于自己对事物以及环境的感知,通过有意识的调节完全能够使自己错误的思维意识实现转向。相同条件下,接受认知干预的大学生更加能够积极的应对生活中的心理健康问题。

(一)认知干预能够实现贫困大学生的积极心理暗示贫困大学生在生活交往中最大的问题就是缺少信心,在认知干预下,学生能够对自己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自己给予自己信心。与自己认为有很大的沟通差距的学生可以尝试给自己鼓励,积极的融入到交流中,寻找共同的话题,而在面对学习生活中的问题时需要学生经常的暗示自己能够独立完成。在积极心理的暗示下,学生能够纠正自己的认知偏差,改变属于消极的心理倾向。

(二)认知干预能够模糊化贫困大学生的心理代沟认知干预就是给学生自己信心,学生知道自己的独特性,在交往中可以实现与他人的平等,同时学生在积极的暗示下可以了解自己心理问题存在及时的加以纠正。学生在认知干预中可能受到别人的指导也可以自己在理论的指导下自主化的完成认知干预,但归根结底还是承认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贫困大学生在心理问题上所承受的是一些具有心理倾向的问题,这些问题不具有可触性,所以通过认识上主观的改造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心理问题。

四、促进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相关对策

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是受外部经济条件的限制和生活环境的影响,在解决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时候需要根据问题的种类以及学生所生活的环境进行细致化的专项研究,宏观而言,高校在促进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采取以下几种对策。

(一)转变观念,提高心理健康认识

体育教学实践不仅仅只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要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在教学方面,作为主体的体育教师需要认识到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首先要从观念的转变入手,在教学实践中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引入到体育教育实践中,学生能够在体育锻炼中有意识的改变自己的心理认知,通过活动来实现对自己心理的调适,特别是在遇到一些心理问题时,教师要能够主动的解决学生的困惑,通过体育项目的团队合作帮助学生。

(二)塑造良好的环境,加强学生互动空间构建学生在交往中能够向他人学习相关的人生经验以及教训,他人在处理生活中的问题积极方式会形成一种示范效应,在体育锻炼活动中,学生可以借助这一平台在相互交往中加强共性的认知。学生公共空间的营造有助于共同话题的讨论,学生可以拉近彼此的距离,在贫困大学生心理中就会默认为这是大家庭的关爱,因此就不会产生疏远的感觉。学生间的良好氛围塑造将学生拉入共同的心理场域,学生心理磁场相互吸引,在共同体中实现同一感。

(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在传统体育教育中,体育锻炼重视体育项目的竞技能力培养,很少关注到学生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除非是针对一些专业性的体育竞技生,有意识的培养他们的赛场心理能力可以帮助学生获取优异的成绩。而对普通的非专业学生,体育锻炼缺乏全面的心理知识普及的路径。高校中,针对贫困大学生的心理特点,他们很少会主动的参与社交活动,也很少会主动的听取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在体育活动方面也是被迫的参与其中,在体育锻炼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心态面对人生问题面对社会问题。

结语

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具有特殊性,同时因为现实经济差距的存在,高校要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就需要有妥善的方案。从体育教育着手能够帮助学生在体育半开放的空间中找到自己正确的坐标位置。在体育锻炼和认知干预这两种方式中,从内外双重因素发力形成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保障。当然要从根本上改变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还需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机制的建设,形成长效的保障机制减小负面心理作用对学生的影响。

[1]刘丽辉,朱立斌.探析体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经济研究导刊,2015(07)

[2]丁炳泉.高校体育促进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研究[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14(04)

[3]陆敏仪.体育锻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当代体育科技,2015(27)

[4]李军兰,郭维维.体育锻炼与非锻炼者积极心理品质比较研究[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03)

[5]乔克满.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视域下的体育健心教育[J].巢湖学院学报,2011(03)

[6]章晓俊.太极柔力球运动对大学生身体自我概念、心境状态的影响[J].四川体育科学,2011(02)

[7]陈春阳,余丹,任磊.体验式体育在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及实现策略[J].职业技术教育,2014(14)

[8]吕晓春.浅析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瓶颈及对策[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03).

G806

A

1009-8534(2016)05-0189-02

张家芳(1978-),男,汉族,河南延津人,硕士,中州大学,讲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猜你喜欢
体育锻炼心理健康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如何培养中小学生体育锻炼的好习惯
心理感受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