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社会主义发展观解读

2016-04-13 04:44侯治水潘淑琴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实事求是现代化建设

侯治水 潘淑琴

(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吉林·长春 130012)

邓小平社会主义发展观解读

侯治水潘淑琴

(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吉林·长春130012)

邓小平社会主义发展观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理论支点、中心主题、思维方法、理想目标和哲学基础等五个方面对邓小平社会主义发展观进行尝试性解读。这有益于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念,提升对社会主义的再认识,和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邓小平;社会主义;发展观;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题,它像一条红线贯穿于邓小平理论的始终。中国往何处去?社会主义往何处去?中国的社会主义应该如何发展等等一系列事关国家制度、国家统一、现代化发展的重大理论问题,邓小平都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基于和平与发展是世界的时代特征的基础上,邓小平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科学判断,强调不发展社会主义中国只能是死路一条。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我们也要解放思想。学习研究邓小平社会主义发展观,对于树立科学的发展理念,提升对社会主义的再认识,和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发展是硬道理”是邓小平社会主义发展观的理论支点

邓小平认为,我们所做的全部事情可以概括为一句话:要发展自己。中国的主要目标是发展。在南方谈话中,他把这凝聚为一句话:“发展才是硬道理。”①“发展是硬道理”这一科学判断,是总结诸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历史经验,是对变革我国落后国情现实的时代呐喊。“发展是硬道理”的重要思想,是社会主义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构成了邓小平社会主义发展观的理论支点。

首先,邓小平认为发展是硬道理是一个时代性的命题。邓小平从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的眼光出发,去“打量”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他高瞻远瞩地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而且发展问题是核心问题。这就把握住了时代的特点和脉络,提出了发展的世界性问题。“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至今一个也没有解决。”那么,作为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中国该怎么办?这就提出了中国发展的迫切性及中国发展与世界发展的关联性问题。其次,邓小平认为发展是硬道理是一个政治性的命题。东欧剧变、苏联解体,邓小平认为根本的原因是没有解决好发展的问题。“六·四”之后,邓小平实事求是地总结指出:“人民现在为什么拥护我们,就是这十年有发展,发展很明显。假设我们有五年不发展,或者是低速度发展……会发生什么影响?这不只是经济问题,实际上是个政治问题。”再次,邓小平认为发展是硬道理是一个战略性的命题。在“一球两制”为主体的前提下,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两种不同政治制度的社会客观上存在着“比较”的态势。资本主义发展几百年了,我们干社会主义才多长时间!邓小平斩钉截铁地说:“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②并且“最终于说服不相信社会主义的人要靠我们的发展。”社会主义只有通过长期的战略发展过程才能够最终于战胜资本主义。十六大把邓小平的这种思想进一步升华概括为“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科学判断,反映了党对发展在当今中国社会的地位和作用认识的深化。“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对中华民族兴衰荣辱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

“发展是硬道理”,关键是抓住机遇,实现发展。邓小平一再强调,要把握机遇,不可坐失良机。“我们可利用的矛盾存在着,对我们有利的条件存在着,机遇存在着,问题是在于把握。”③邓小平在分析世界特别是亚太形势的时候指出:“现在世界发生大转折,就是个机遇,人们都在说 ‘亚洲太平洋世纪’,我们站的是什么位置?过去我们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现在比下也有问题了。”“我总觉得有这么一个问题。机会难得呀!”由此邓小平提出了台阶式发展方针,“我国的经济发展,总要力争隔几年上一个台阶。”“出现若干个发展速度较快、效益比较好的阶段。”“看来我们的发展,总要在某一个阶段,抓住时机,加速搞几年,发现问题及时加以治理,尔后继续前进。”江泽民指出:“能否抓住机遇,历来是关系革命和建设兴衰成败的大问题。过去我们抓住了重要历史机遇,也丧失过某些机遇。现在全党一定要高度自觉,牢牢抓住世纪之交的历史机遇,迈出新的步伐。”既是对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历程的经验总结,又是对邓小平“发展机遇论”的肯定和升华。

二、“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邓小平社会主义发展观的中心主题

邓小平向世界坦言:发展太慢不是社会主义。邓小平身处社会主义主义国度,作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所有关于中国发展的思想从孕育到生成再到试验和大力实施,都离不开“社会主义”这个中心范畴。“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不仅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同时,也是邓小平社会主义发展观的紧密围绕的中心主题。

建国以来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所经历的曲折和失误,归根到底,就在于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改革开放过程中遇到的一些疑虑和困扰,归根到底也在于对这个最基本的理论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为此,邓小平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历史经验时,反复强调的一个主题,就是这两个“搞清楚”。邓小平实事求是指出:“什么叫社会主义?什么叫马克思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④“问题是要把什么叫社会主义搞清楚,把怎么样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搞清楚。”为什么我们长期以来对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两个问题没有完全搞清楚?这是因为:第一,多年来,在我们的社会主义观念中严重存在着把马克思的社会主义理论教条化的倾向,而“马克思去世以后一百多年,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在变化的条件下,如何认识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没有搞清楚。”第二,我们曾经把苏联模式神圣化,照抄照搬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方法及其相应的社会主义观念。其实,“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

邓小平所关注的不是社会主义的“名”,而是社会主义的“实”。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是一个很好的名词,但是如果搞不好,不能正确理解,不能采取正确的政策,那就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的本质。”⑤社会主义本质是什么?“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削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本质论是邓小平理论的出发点和归宿,使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在搞清楚了社会主义本质的前提条件下,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证、战略步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形成了科学的理论体系。指导我们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使中国赢得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辉煌。

三、“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是邓小平社会主义发展观的思维方法

邓小平精辟地论述了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必须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基本方针。这是对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伟大实践的科学总结。“两手抓”思想是邓小平领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思维方式,“两手抓”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中心,但其价值取向侧重点是强调精神文明建设这一手也要硬起来,因此“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构成了邓小平社会主义发展观的思维方法。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之间的关联,有着深刻而又清醒的认识。邓小平指出:“没有这种精神文明,没有共产主义思想,没有共产主义道德,怎么能建设社会主义?”“不加强精神文明的建设,物质文明的建设也要受破坏,走弯路。光靠物质条件,我们的革命和建设都不可能胜利。”因此“搞四个现代化一定要有两手,只有一手是不行的”。⑥他针对不同场合,针对不同问题,提出过一系列“两手抓”的论断,如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犯罪;一手抓经济建设,一手抓民主法制;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惩治腐败;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这一系列“两手抓”涵盖了我国社会各个领域,其中关键是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且两手都要硬。这里突出的问题是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两手抓”方针的提出鲜明地体现了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和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全面认识。

在“两手抓”发展思维的基础上,邓小平进一步提出了社会主义全面发展的思想。早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就将社会全面发展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完整地表述了关于社会全面发展的思想。他指出,我们的国家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我们要在大幅度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同时,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发展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和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制。我们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从而促进社会主义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全面发展。党的十五大把这种思想概括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党的社会主义阶段的基本纲领。党的十六大又进一步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⑦十七大又进一步提出生态文明建设。在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形成了五大文明即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和社会文明共同协调发展的思想。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五位一体”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八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实现了由“两个文明”到“三个文明”再到“五个文明”思想理论上的跃迁,由发展的内容上由“生产型”转向“生产与生活”兼之并重的格局。表明我党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理论上的进一步完善。

四、“共同富裕”是邓小平社会主义发展观的理想目标

邓小平向世界宣称:贫穷不是社会主义。邓小平深深懂得:“空讲社会主义,人民不相信”。“四人帮”宣传穷的社会主义“就是好、就是好”,而我们的老百姓却“就是跑、就是跑”。邓小平痛心地说:“国家这么大,这么穷,不努力发展生产,日子这么过?”我们人民的生活如此困难,农村的大多数地区处于贫困状态。这叫什么社会主义优越性?经济长期处于停滞状态总不能叫社会主义。人民生活长期停止在很低的水平总不能叫社会主义。因此,“搞社会主义,一定要使生产力发达,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我们坚持社会主义,要建设对资本主义具有优越性的社会主义,首先必须摆脱贫穷。邓小平提出了摆脱贫穷的对策就是“共同富裕”,没有贫穷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特点不是穷,而是富,但这种富是人民共同富裕。”“我的一贯主张是,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裕起来,大原则是共同富裕”。⑧因此这个大原则“共同富裕”就构成了社会主义发展观的理想目标。

为了实现全民族和全中国的共同富裕,邓小平制定了共同富裕的时间表。这集中体现在他的“三步走”发展战略和“两个大局”的思想。三步走的发展战略部署,具体为:第一步到本世纪(即20世纪)八十年代末,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本世纪末,使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下个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江泽民在邓小平“三步走”的基础上,又进一步提出了新“三步走”,即“展望下世纪,我们的目标是,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新“三步走”是对“三步走”的细化和发展。按照这个战略规划,我们从20世纪末进入小康社会后,将分2010、2020、2050三个阶段,逐步达到现代化的目标。

20世纪八十年代,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面展开以后,邓小平提出了“要顾全两个大局”的地区发展战略构想。一个大局是东部先富。80年代初,中央推出沿海经济发展战略,从资金、政策、项目等方面给东部地区以优惠,这时邓小平说:“沿海地区要加快对外开放,使这个有两亿人口的广大地带较快地发展起来,从而带动内地更好地发展,这是一个事关大局的问题。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另一个大局是东部帮西部致富。从“九五”计划开始,中央加大了对西部地区的财政支持,对此,邓小平1988年提出,当东部地区达到小康水平,“发展到一定时候,又要求沿海拿出更多力量帮助内地发展,这也是个大局,那时沿海也要服从这个大局。”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又指出:“社会主义制度就应该而且能够避免两极分化。解决的办法之一,就是先富起来的地区多交点利税,支持贫困地区的发展。……发达地区要继续发展,并通过多交点利税和技术转让等方式大力支持不发达地区。”这事关东部、西部共同富裕大局。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正是根据邓小平的发展战略特别是他的“两个大局”的思想,作出了西部大开发的决策。以胡锦涛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又相继提出了“东北大开发”和“中部崛起”的决策。努力实现“五个统筹”发展,不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五、“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社会主义发展观的哲学基础

邓小平对新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论述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民间三大论”即“猫论”、“摸论”(“摸着石头过河”理论)和“不争论”,无不彰显他伟人的睿智,这是邓小平敢于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精神的极好写照。“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贯穿于整个邓小平的领导工作实践中,不仅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同时也构成了邓小平社会主义发展观的哲学基础。

邓小平对实事求是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邓小平认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我们改革开放的成功,不是靠本本,而是靠实践,靠实事求是。邓小平坦言:“我读的书并不多,就是一条,相信毛主席讲的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过去我们搞革命所取得的一切胜利,是靠实事求是;现在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同样要靠实事求是。因此邓小平号召:不但中央、省委、地委、县委、公社党委,就是一个工厂、一个机关、一个学校、一个商店、一个生产队,也都要实事求是,都要解放思想,开动脑筋想问题、办事情。因为在党内和人民群众中,肯动脑筋、肯想问题的人愈多,对我们的事业就愈有利。

邓小平从解放思想的角度重新诠释了实事求是。改革伊始,邓小平就把解放思想当作政治大事来抓,他认为“解放思想是当前的一个重大政治问题。”“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不解放思想不行,甚至于包括什么叫社会主义这个问题也要解放思想。”⑨邓小平指出:“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首先是解放思想。”“我们讲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我们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也才能顺利发展。”⑩

邓小平正是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指引下,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历史性的反思。通过反复对比、观察、摸索,邓小平总结了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和教训,排除了一系列错误观点,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发展太慢也不是社会主义;平均主义不是社会主义,两极分化也不是社会主义;僵化封闭不能发展社会主义,照搬外国也不能发展社会主义;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没有法制也没有社会主义;不重视物质文明搞不好社会主义,不重视精神文明也搞不好社会主义。这十个方面,完整地阐述了邓小平社会主义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新世纪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的发展观和五位一体共同发展,正是对这十个方面的消解和重构。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我们有理由坚信: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以发展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为己任的中国共产党人,定会把一个崭新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中国和平崛起在世界的东方!

[1]①②③④⑥⑧《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7、265、354、63、154、166页。

[2]⑤⑨⑩《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13、312、143页。

[3]⑦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31页。

A849

A

1009-8534(2016)05-0003-03

侯治水,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教研室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潘淑琴,吉林大学商学院人力资源系讲师,博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实事求是现代化建设
关于后真相时代秉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思考
实事求是是“最大党性”
边疆治理现代化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实事求是”定乾坤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