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俊
(广西师范学院师园学院 广西·南宁 530226)
U-S合作模式对小学教师实践能力培养——以温江项目为例
檀俊
(广西师范学院师园学院广西·南宁530226)
本文主要探讨U-S合作模式对小学教师实践能力培养,以温江项目为例。明确高校和留守儿童所在学校间合作的必要性和合作的前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小学教师实践能力培养。
U-S合作模式、留守儿童、小学教师
本文以帮扶温江小学——“杀手村”小学留守儿童项目为例,通过大学和温江小学的实践共同体,探讨U-S合作模式对小学教师实践能力培养。
大学和留守儿童所在学校之间通过合作对留守儿童、大学的小学实习教师及留守儿童所在学校的小学教师产生影响,这已是毋庸置疑的。而U-S合作模式如何对小学教师实践能力产生影响,通过哪些因素形成影响;这些影响中,如何规避不利影响,最大化有利影响;这些都是需要继续探讨的问题。而本文探讨U-S合作模式对小学教师实践能力的影响,作者认为主要是通过两方面来实现,一是高校选拔小学实习教师,让其在真实的教育环境中锻炼进而提升教育实践能力。本文的温江项目主要是针对留守儿童,而留守儿童的存在主要是因为父母一方或父母双方因生活所需被迫离开家园外出打工造成的,这一定程度说明留守儿童所在地属于贫苦落后之地,当地师资紧缺已成为客观因素。高校与留守儿童所在学校合作,重要合作条款肯定包括提供师资。高校提供师资主要是通过选拔实习生,通过学生实习活动解决留守儿童学校的师资问题,同时也是小学实习教师自身实践能力提升的重要途径;二是留守儿童学校因高校介入进而促使当地小学教师实践能力提升。当地师资素质的提高是改善儿童受教育人文影响的关键。当地小学教师关心留守儿童,关心学校的发展,本身虽有多年教学经验,但多毕业于中专,其教育理念与对新课程改革的认识等都与大学的小学实习教师存在极为显著的差异。他们对于留守儿童个性培养和心理健康的保护重视不足,改革信心不足,墨守陈规、得过且过心态较重,而改变他们的观念、帮助其行为的养成,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就是让其进入高校参与短期的继续教育,接受新信息、调整认知、促进观念形成,指导教学实践等。
(一)促使留守儿童所在学校小学教师对留守儿童的教育理念和行为的改变
1.留守儿童所在学校教师情况
温江小学只有7位专任教师,其中51—54岁的有3人,教师队伍年龄层次偏大,教学观念滞后、陈旧,教育教学方法陈旧,总是用一成不变的方法来教育学生,对现代教育理念接受得很缓慢。学校教师教学负担过重,有的教师要教三、四门课程。多数教师很少有继续教育的机会,对教育教学仍停留在过去,对新课改把握不清,不善于激发学生兴趣,较少尊重学生差异进行因材施教。师生关系停留在课堂教学中,繁重的教学压力和生活负担使得其不愿深入了解学生,特别是留守儿童。教师同情留守儿童处境,但觉得心有余而力不足,为避免伤其自尊心而选择采取消极逃避的态度和与学生的交往风格。大多数留守儿童并没有因父母在外务工而得到老师过多的照顾,甚至有留守学生反映一些老师的态度不好。
2.促使小学教师教育理念和行为的改变
给予学校教师一定的培训,改变教师的保守观念,给予教师适当的权利。高校和合作学校之间的U-S之间关系需要重新调整,建立平等共识的原则,高校专家重新诠释自身的角色,不再单一是先进教育理念、教育教学知识学术权威,对合作学校进行指导和规训,而应是尊重实际,返回实证研究的建议者的角色;合作学校的教师也不再是听从权威指导,但自身实践仍然我行我素的情况。明确合作学校教师的主体权,更大程度地释放其合作潜能。同时,让教师意识到自身作为专业人士的存在,有信心地展示个人专长,并对本专业事务进行自我判断和抉择,知觉自己的力量并能在与人交往时表现出来,促进其自我激励的,相信自己在教育事业中对学生的重要性及自我成长的明确性。
(二)提升留守儿童所在学校小学教师和小学实习教师干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实践能力
1.留守儿童心理健康调查
容迪在 《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研究——以广西天等县温江小学学生为例》中对温江小学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进行了调查,温江小学留守儿童心理问题总检出率达70.1%,其中女童的心理问题发生率高于男童,分别为72%和61%,女童在人际关系紧张敏感、焦虑、适应不良、情绪不稳定、和心理不平衡因子问题发生率较高。男童的敌对和学习压力问题较高。温江小学学生心理健康总分及各因子在性别差异上不显著,女生在敌对因子上得分高于男生,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总分及其他各因子差异不显著。突出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包括部分留守儿童有一些行为不良,比如上课打扰教学秩序正常开展、以身体优势欺负弱小儿童、偷窃同班同学财物等;部分留守儿童性格孤僻、不合群,有经常逃课现象;部分留守儿童价值观功利化,“读书无用论”的观念固化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安全意识薄弱,如留守儿童多数是女生,部分女生被性侵犯不敢向家长和教师反应或正确判断肢体接触程度级别是否可称侵犯比较模糊。
2.提升小学教师干预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实践能力
儿童时期是身体发育、性格养成、知识积累最为重要的时期,留守儿童由于教育环境比较差,父母关爱的缺失,留守儿童的成长发展也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出现了许多值得社会注意的问题。国家已经高度重视留守儿童的发展,采取很多举措,解决农民工及其子女问题,留守儿童成长环境不断优化。但总体来看,影响农村留守儿童生存发展的深层矛盾和突出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尤其是留守儿童的生存发展形势更加严峻。高校和合作学校共建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档案,对其进行家访跟踪调研,确保对其评价客观公正。开展心理健康课堂,通过团体辅导活动,对留守儿童的心理进行干预,促使其改变不合理的认知观、强化人际交往能力、树立信心、增强学习兴趣等。重点帮扶行为不良的留守儿童,利用行为矫正法、行为归因等心理技术帮助其改善不良行为,以便其更好融入班级体、融入学校。
(三)提升小学实习教师改善留守儿童学习的实践能力
1.留守儿童学习调查
大多数留守儿童自主自控性较弱,因父母长期外出打工,爷爷奶奶对其行为相对放任,使得其做事想当然性、随意性较强,其在学校又没形成良好的课堂规则,而学习本身并不是教育理想境界下的快乐学习,学习某一程度上是艰苦枯燥的。意志力薄弱的留守儿童因此对学习兴趣不足、学习态度散漫、自主自觉性较弱,这一定程度上对留守儿童的学业成绩的影响起负作用,而学习成绩不好又继续影响留守儿童在学业上的信心,加剧其对自身学习能力的否定。
2.提升小学实习教师改善留守儿童学习的实践能力
高校大学生结合自身的学习经历和学习背景,将各种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各种教学智慧结合,融入留守儿童的学习中,促使其加快成长。高校如何对留守儿童学习能力的教育干预,首先是先从留守儿童兴趣干预,高校大学生将外面世界的大量信息筛选后传播到学校,开拓了农村留守儿童的眼界,增长其对外界世界的渴望。兴趣是学习最好的导师,通过增加留守儿童的学习兴趣,采用新课程改革推荐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学习动机以及对成才的渴望。其次是拓宽留守儿童对于学习的认识,新课程改革重视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留守儿童因所处教育环境所限,他们懂生存,有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但是不善于乐享生活,闲暇教育缺乏。高校大学生通过特定活动丰富留守儿童的闲暇教育,提高他们对社会的认识,促使其更热爱生活,更热爱学习。再次是激发留守儿童的学习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为完成某一行为所进行的推测与判断。通过重视留守儿童的赏识教育,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增强他们的学习动机,让更多的留守儿童对自己的未来满怀希望。最后是加强留守儿童的合作学习,重视留守儿童的合群教育,让更多的留守儿童感觉不再孤独,缓和他们人际交往的恐惧感,为他们参与合作,在合作中学习进步,为以后更好的走出农村奠定的坚实的基础。
(三)提升小学实习教师改变留守儿童教育环境的实践能力
1.留守儿童所在学校情况
温江小学地处贫困农村地区,学校校内各种设施不完备,"老三室"的设备老化、破损严重,"新三室"设备还没完全配套,无法适应现代教学要求;图书库存量小,无法满足教师和学生拓展知识面的需求;体育器材,如篮球、乒乓球、跳绳等严重匮乏,使得学生体育活动主要集中在跑跳,不利于学生体育素质的提升;音乐器材,如手风琴、电子琴、笛子等并未购置,学生的音乐课堂只是单纯的学唱歌跳舞,根本无法开展全面的音乐素质教育;学校也没有运动场、电脑教室、实验室等各类教学功能室,完全不符合现代学校的标准。此外,学校师资力量和人员短缺,使得学校现有教师工作量大,根本无法保证新课改要求实施各项工作。整个学校的学习氛围较差,部分留守儿童奉行"读书无用论",期望早日随父母外出打工挣钱,学习动机较弱。同时,学校的办学经费少、办学条件极差,使得很多正常的教学活动无法开展,不具备为家在远处的学生和父母双方均外出务工的留守儿童提供宿舍。学校没有配备心理教师,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也很少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和生存教育,忽略了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安全知识以及道德素质的教育。此外,学校很少召开家长会,学校和学生家长间缺乏沟通与互动。
2.提升小学教师改变留守儿童教育环境能力
环境改变,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这已是毋庸置疑的,而留守儿童这一学界认可的特殊团体,其成长环境的改善对其影响至关重要。高校和合作学校合作,通过实习学校的小学教师和高校的小学实习教师共同努力,创设良好的人文环境和物质环境,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时,让环境感染着孩子、教育着孩子,无言胜于有言,潜移默化中孩子就会受到教育。以温江项目为例,高校和温江小学对于教育物理环境建设,主要是采取总体布局,阶段性改善的方式进行,首先前期阶段先由小学实习教师发挥个人主动性从整理、规范、筹建温江小学绘画室、体育室和“儿童留守之家”等活动场所的设计伊始,改善留守儿童的第二课堂,创设学生乐学环境;其次前期阶段还考虑留守儿童离家较远,合作学校无法解决住宿问题出发,高校小学实习教师通过发动自身所在大学的同学自筹和向社会募集捐款的形式购买学生宿舍的全部家具、教师宿舍的全部家具家电,逐步改善学校的生活环境、确保教师学生的良好休息条件;这些活动无行中锻炼了小学实习教师的拓展能力和社交能力。高校提供的人文环境支持,主要是利用“六一儿童节”、“元旦”等节日契机,组织文艺下乡,将先进的文化和理念等通过舞台的形式传播到温江;在温江设立艺术特色班,培养和发掘优秀的苗子,突出留守儿童的个性培养;建立心理健康与咨询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让他们健康成长。
U-S合作模式的构建,对小学教师实践能力培养提供了可行性的保障,为留守儿童所在学校和高校间的双赢奠定了基础。确保了留守儿童所在学校希望改善留守儿童教育环境,提升学校现有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提升所在学校的综合水平得以实现;同时也为高校发挥高等教育优势,培养为经济社会服务的应用型小学教师后备人才提供了实践的模式。
[1]项国雄.基于大学—中学合作的“三层五段七”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13(11)
[2]王晓云.师范生教学技能缺陷及其成因分析[J].中国成人教育2009(15)
[3]汪春阳.新课标下师范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J].中国成人教育2009(23)
[4]殷世东.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社会支持体系的构建——基于皖北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调查与思考[J].中国教育学刊,2006 (2)
[5]容迪.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研究——以广西天等县温江小学学生为例.健康大视野[J],2013(13)
[6]李国栋.U_D_S伙伴协作的变革理念与实践[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35):24-27.
G527
A
1009-8534(2016)05-0077-03
广西高校党的“十八大”精神研究专项课题一般项目“西部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持网络的研究——以广西壮族自治区L县S村为例”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DSBD13YB083;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独立学院小学教育专业学生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的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2015JGB510。
檀俊(1981年11月-),女,壮族,广西南宁人,广西师范学院师园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教育教学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