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 家 寄 语
编者按:《文化软实力》的创刊,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与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它标志着,从此文化软实力研究者有了第一个独立的学术家园、第一个独立的研究阵地、第一个独立的对外交流专业平台。学界闻之无不为之欢欣鼓舞,许多名家纷纷发来寄语,以表达对该刊创立的祝贺、鼓励和期许。这些寄语体裁不同,长短不一,其中不乏深刻的思想、真挚的情感、高雅的文采。本刊择要选登,以飨读者。
徐光春 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主任、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高级记者。曾任光明日报社总编、中宣部副部长、广电总局局长、河南省委书记。
为强化文化实力而鼓,为建设文化强国而呼。
—贺《文化软实力》创刊
徐光春 2016年元月
逄先知 中央文献研究室原主任、编审,著名的毛泽东思想与生平研究专家。从1950年起,曾在毛泽东身边前后工作16年。
国祚同志:
欣闻《文化软实力》创刊,谨致热烈祝贺!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对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和底气、增强国家综合国力和扩大国际影响力,具有重大意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战略任务。《文化软实力》的创刊,为研究文化软实力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园地。在此,衷心祝愿这个刊物越办越好,越办越精彩!
逄先知 2016年2月17日
张全景 著名党建研究专家,曾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中共中央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全国党建研究会会长。
高举伟大旗帜,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切实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
—祝贺《文化软实力》创刊
张全景 2016年2月19日
赵可铭 中国国际战略学会高级顾问,教授。曾任国防大学政委,上将。
用文化软实力熔铸富国强军之魂,用物质硬实力奠基民族复兴之梦。
—热烈祝贺《文化软实力》创刊
赵可铭 2016年1月23日
曲青山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中央纪委委员、中国中共党史学会副会长。
国祚主任好!
祝贺《文化软实力》创刊,愿该刊成为我国文化软实力学术交流的平台和宣传的阵地,为实现中国梦加油添劲助力!
曲青山
何平 新华通讯社总编辑、中央纪委委员、中国记协副主席,高级记者。
国祚同志:
欣闻由您主编的《文化软实力》创刊,谨致以衷心祝贺!希望贵刊始终坚持正确的办刊宗旨,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扩大中外文化交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智力支持。
何平 2016年2月16日
郑科扬 著名党建研究专家,全国党建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共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委员、审议专家。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
衷心祝贺《文化软实力》即将问世!愿以我微薄之力,共同把这个刊物办成弘扬先进文化的旗手,研究先进文化的基地,发展先进文化的智库,捍卫先进文化的利器。
郑科扬 2016年1月16日
卫建林 著名全球化问题专家。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成员,教授。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
国祚同志:
祝贺《文化软实力》正式创刊和获准国内外公开发行!
这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举措。
这是坚持和丰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特别是近代以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爱国主义传统的举措。
这是坚持和丰富中国共产党人为代表的洋溢着工人阶级英雄主义和牺牲精神的革命文化传统的举措。
这是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进行新的文化探索的平台。
今天中国的文化软实力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延续和发展,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创造。
深信在您的主持下,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将越来越兴旺,在中国社会进步中发挥积极作用。
卫建林 2016年2月7日
李捷 《求是》杂志社社长,研究员。中国史学会会长,著名史学家。
经过新中国60多年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迅猛发展,中华民族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接近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和平发展。今天成就的取得,主要靠的是社会生产力的迅猛发展,靠的是经济实力和国家综合实力的提升,也是靠精神文明的强力支撑和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明天梦想的实现,更离不开文化软实力。衷心祝贺《文化软实力》创刊!衷心祝愿《文化软实力》在张国祚主任的领导下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贡 献智慧和正能量!
李捷 2016年1月31日
杨春贵 著名哲学家、教授,中央党校原副校长。
国祚同志:
热烈祝贺《文化软实力》即将创刊,你为此付出了大量心血,令我十分钦佩。相信以你的忠诚、勤奋、智慧和在理论界的影响力,一定能够办成一个名人云集、名作迭出、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文化名刊,为我国先进文化建设作出独特贡献!我将力争为你开创的这件盛事尽一点绵薄之力!
杨春贵 2016年1月14日
张宏志 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编审。
国祚同志:
欣闻《文化软实力》创刊,特表衷心的祝贺!
国家的软实力与硬实力是相互依存的。硬实力是软实力的基础,软实力是硬实力的延伸。没有硬实力作依托,软实力不可能强大;没有软实力的支持,硬实力也难以发展壮大。然而软实力并不能随着硬实力的增强而自动增长,需要构筑自身的学术话语体系,需要文化的力量作为媒介和支撑。我国有着几千年连绵不断的文明成果,有着一百多年来为民族复兴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有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具备了构建中国文化软实力宏篇叙事的一切必备条件,到了蓄势待发的关键时刻。中国的理论界与文化界应该奋发有为,担负起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以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探索建立具有中国风范的学术话语体系,为增强中国的文化软实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相信《文化软实力》将为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软实力思想理论体系不断推出精品力作。
张宏志 2016年2月15日
刘继贤 全国政协常委,中央军委改革领导小组专家咨询组副组长,军队战略规划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军队院校教育督察组组长、教授。曾任军事科学院副院长,中将。
民族复兴贵远虑, 提升文化软实力。名刊首创学界喜, 国强军强同受益。
—庆贺《文化软实力》创刊
刘继贤 2016年1月28日
韦建桦 全国政协常委、中央马克思主义研究和建设工程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马克思恩格斯研究会会长,教授。曾任中央编译局局长。
《文化软实力》的诞生,标志着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将迈进一个新的阶段,预示着这个重要研究领域将呈现新的局面、开拓新的境界。这是理论界、学术界和全社会期盼已久的事情,因此我们有充分的理由感到欣喜和振奋。我们深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引下,该刊必将成为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坚强阵地,成为文化软实力研究的高端论坛,成为中外思想交流的广阔平台。
韦建桦 2016年1月13日
李卫红 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曾任教育部副部长。
衷心祝贺《文化软实力》正式创刊!愿软实力研究不断深化,正能量文化不断壮大。
李卫红 2016年1月17日
李慎明 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内务司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政治学会会长,全国党建研究会副会长,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党组副书记。
祝福《文化软实力》不断推出佳品力作,为文化强国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持续的贡献!
李慎明 2016年1月26日
赵长茂 中央党校副校长、教授。
祝贺《文化软实力》创刊!祝愿《文化软实力》成为研究、宣传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平台,为推动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做出突出贡献!
赵长茂 2016年1月20日
顾海良 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大学中国道路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教授。曾任武汉大学党委书记、校长,教育部党组成员、国家教育行政学院院长。
国祚同志:
《文化软实力》杂志创刊是我国文化软实力学界的一件盛事,热烈祝贺!
用中国的理论研究和学术话语解读中国实践、讲述中国故事、阐释中国道路,进行术语的革命和范式的创新,提出理论上的新概念、新范畴,学科上的新表述、新体系,提升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人文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的影响力、感召力和融合力,是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学术界面临的时代课题,也是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方面。
衷心希望《文化软实力》能成为发展中国学术话语体系、彰显中国学术话语权的重要阵地,为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不断做出新贡献!
顾海良 2016年02月16日
朱佳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会长,研究员。中国社科院原副院长。
张国祚同志:
欣闻《文化软实力》杂志创刊,这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提高文化软实力一系列指示的重要举措,是巩固和扩大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阵地的可喜进展,非常值得庆贺。古人说:“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可见,对国家史的解释权、话语权在国家软实力中占有多么重要的位置。当前,国内外敌对势力为了推翻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和人民民主专政而惯用的一个手法,就是鼓吹、散布以否定革命为核心、以重新评价历史为幌子的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并专拿新中国历史做文章,竭力攻击、丑化、污蔑新中国的领袖、英雄、模范,夸大、渲染新中国历史中的挫折、曲折,贬低、抹黑新中国取得的辉煌成就,以便搞乱人心,使人民群众丧失对新中国历史的认同感、自豪感,进而丧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他们的这套手法,曾在有的社会主义国家解体过程中起到了相当的作用。所以,我们应当深刻总结汲取这方面的经验教训,把运用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客观地全面地科学地叙述、解释新中国历史,批判和清除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影响,作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支撑。衷心祝愿《文化软实力》成为塑造好新中国形象、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新的坚强阵地,并为宣传马克思主义历史观、提高新中国历史研究的说服力做出新贡献。
朱佳木 2016年1月29日
李殿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副会长,教授。曾任国防大学副政委,中将。
民族存续之根,强军兴国之魂。
—贺《文化软实力》创刊
李殿仁 2016年元月
钟志华 中国工程院秘书长、院士、教授。湖南大学原校长。
国祚老师:
在猴年春节到来之际,欣闻《文化软实力》创刊,我格外高兴。因为早在十年前,我就登门拜访把您请到湖南大学,创立了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中心。自那时以来,您凭靠自己的勤奋、智慧、品格和理论影响力,在有关方面支持下,率领中国文化软实力研究中心不断取得引人瞩目的成就,终于使湖南大学在文化软实力研究领域成为全国高校的领跑者。《文化软实力》的创刊,更是锦上添花。我仅用下面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敬意与祝贺。
未曾谋面志相近, 一见如故印象深。
不畏艰辛扬国粹,爱国惜友情至真。
勤奋专研软实力, 不断追求成果新。
恭贺名刊今问世,我与学界共慰心。
钟志华 2016年2月6日
杨正泉 曾任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副主任,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局长、党组书记,中国人权发展基金会常务副会长,中国人权研究会副会长,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软实力。
—录习近平语,贺《文化软实力》出版
杨正泉 丙申年春节
张铭清 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副会长、海峡两岸和平发展协同创新研究中心社会平台主任、著名台湾问题专家,教授。
尊敬的国祚主任:
欣闻《文化软实力》创刊,可喜可贺!软实力与硬实力是一个国家腾飞的双翼。当今中国已经以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傲人硬实力,昂首进入了世界经济强国的前列。但是,应与硬实力相匹配的软实力, 尚未进入世界的强国之列。应运而生的《文化软实力》,为我国软实力的提升奠定了一个坚实的辐射平台。作为一个志同道合的朋友,我将一如既往地力尽绵薄,为这个刊物的蓬勃发展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相信《文化软实力》在各方支持和共同努力下,一定能对我国拓展和深化文化软实力理论研究,传播和普及文化软实力思想,培养和壮大文化软实力的研究人才队伍,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扩大我国与硬实力相匹配的国际影响力作出杰出的更大贡献!
张铭清 2016年初于厦大
靳诺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教授。曾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副主席。
讲好中国故事,写好中国理论,研究好中国文化软实力。
—热烈祝贺《文化软实力》创刊
靳诺 2016年1月26日
周文彰 曾任国家行政学院副院长、海南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教授。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敬书习近平语,以资热烈祝贺《文化软实力》创刊
周文彰 2016年2月9日
谢和平 中国工程院院士、四川大学校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国家奖学金评审委员会主任委员,教授。
富民,必借重发展硬道理;强国,须提升文化软实力。
—热烈祝贺《文化软实力》创刊
谢和平 2016年1月31日
李健 武汉大学原党委书记、教授。
软实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文明发展史表明,一个大国的崛起,软实力与硬实力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缺一不可。我们正在向“中国梦”挺进。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宏伟目标,离不开软实力特别是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文化软实力》杂志的创刊,填补了我国在该领域的一项空白,对促进文化软实力研究的大发展大繁荣有重要意义。我热烈祝贺这份刊物的诞生,并衷心祝愿这株幼苗早日成长为参天大树。
李健 2016年2月5日
张首映 人民日报社理论部主任。曾任人民日报社文艺部主任、《大地》月刊总编辑;人民日报香港办事处主任兼首席记者、人民日报社新闻研究中心主任。
理论者,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亘古今,通万变,穷天穷地,穷人穷物,实事求是,超事求势矣;融五洲,汇四海,歌强国,化人文,铸思想钢铁, 筑精神长城,至柔至刚,至大至伟也!
—恭贺本家国祚先生新刊创世
张首映
张磊 经济日报社副总编、曾任中宣部理论局副局长。
值此《文化软实力》杂志创刊之际,特表示热烈祝贺! 祝愿贵刊在研究、传播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精神文明建设理论、改革发展和国际战略理论、回答干部群众关心的重大问题等方面不断做出新贡献,使软实力研究更加马克思主义化、中国化、系统化、通俗化!
张磊 2016年2月6日
陶德麟 著名哲学家,武汉大学资深教授。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兼哲学学部召集人。曾任武汉大学校长。
以人为本,文以化人,兴邦有道,润物无声。
—贺《文化软实力》创刊
陶德麟敬题
张岂之 著名历史学家、思想史家、教育家。资深教授,西北大学名誉校长、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委员会副主任、中央马克思主义研究与建设工程首席专家。
通过历史看文明的价值,通过文明看历史的演进。一部中国历史实际是一部中国文明史。对中华文明以及与此相关的文化软实力进行深入研究,并加以普及,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祝贺《文化软实力》杂志出版发行
张岂之敬书 2016年1月30日
梁柱 著名学者、北京大学原副校长,北京大学资深教授。
《文化软实力》创刊,为我们国家的学术园地以至整个社会,增加了一个值得点赞和期许的正能量。我国自古就有文以载道、文以传道和文以卫道的传统,今日中国之道,就是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相统一之道,就是走向民族复兴、人民共同富裕之道。这是值得为之维护和弘扬的康庄大道。深信这棵幼苗定能在正确的办刊方向指引下,通过深入的学术研究,以独树一帜的真理性、创新力和感染力,发展成为深受广大读者欢迎的参天大树,为国家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的幸福,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
梁柱 2016年1月17日
陈先达 著名哲学家、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名誉会长,中国人民大学资深教授。
文化园中植新树,满枝硕果绘新图。
—恭祝《文化软实力》 杂志创刊
陈先达 2016年1月17日于人大宜园
韩庆祥 中央党校副教育长、国家文化软实力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副理事长,教授。
研究文化发展规律,关注意识形态战略,建设中国话语体系,提升文化软实力。
—热烈祝贺《文化软实力》创刊
韩庆祥 2016年1月28日
程恩富 著名经济学家,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马克思主义研究部主任、《马克思主义研究》主编,教授。
思想理论是软实力之顶端,马列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是软实力之魂。只有在思想价值观正确的文化软实力领航下,经济、科技和军事硬实力才能充分发挥富民强国和捍卫世界和平之作用。
—为《文化软实力》创刊号题
程恩富 2016年元月
黄晓勇 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院长,国际能源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国祚先生:
欣闻阁下主编的《文化软实力》大刊不日将隆重面世,由衷感佩并谨表热烈祝贺!时值世界风云激荡变幻、国家改革发展多期之际,中国欲挺立潮头引领时代,铮铮硬实力当为基础,然文化软实力亦须做大做强。该刊的创办将大有作为、广受关注、可期可待。谨此。
黄晓勇 2016年2月19日
黄平 中国社科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国家文化软实力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副理事长、中华美国学会会长、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副会长、中国社科院台港澳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生逢其时,道在其中。
—热烈祝贺《文化软实力》问世
黄平 2016年1月14日
邢广程 中国社科院边疆研究所所长、国家文化软实力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副理事长,教授。
热烈祝贺《文化软实力》创刊!愿借助此园地推动和深化文化软实力研究,为维护民族团结、边疆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贡献智慧和力量。
邢广程 2016年1月31日
万俊人 中国伦理学会会长、国家文化软实力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副理事长、清华大学人文学院院长,教授。
春风劲度,人文大化何忧软。骏马长驱,梦想恒追必见真。
—热烈祝贺《文化软实力》创刊
陈来 著名哲学史家、清华大学国学院院长,教授。
观于人文,化成天下。
—贺《文化软实力》杂志创刊
陈来 2016年2月14日
万俊人
吴付来 中国人民大学党委副书记、国家文化软实力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副理事长,教授。
《文化软实力》的正式创刊,是国家文化软实力研究领域的一件大事。在此,我谨代表国家文化软实力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协同单位中国人民大学表示热烈祝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在大力增强中国硬实力的同时,必须不断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这已成为每一位中华儿女的共识。在这种背景下,创办学术刊物《文化软实力》,搭建文化软实力研究和传播平台,打造文化传承创新的新模式,推动不同领域和不同部门通力合作、协同创新,全面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是国家文化强国战略的重大急需,是增强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推动世界文明进步的重要路径。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文化软实力》承载着聚焦文化软实力重要问题、阐述中国立场和中国观点的使命,肩负着正确引导文化软实力研究方向、讲好中国故事和树立中国形象的责任。中国人民大学被誉为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高等教育领域的一面旗帜,在为党和国家提供智库服务方面具有优良传统和突出优势。作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协同单位,学校将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助推《文化软实力》发展。祝《文化软实力》越办越好!
吴付来 2016年2月6日
邴正 吉林大学常务副校长,教授。
欣闻《文化软实力》创刊,谨表热烈祝贺!衷心祝愿该刊在传承优秀文化传统、弘扬核心价值观念、面向全球开放竞争、探索时代精神高地等方面不断推出优秀成果,不断发现优秀人才。
邴正 丙申年元宵节
于丹 首都文化创新与文化传播工程研究院院长、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教授。
热烈祝贺《文化软实力》创刊!愿这一片清新的文化家园凝魂聚气,不断振作我们血液中的文化基因,使读者的心灵因为文化理性而更加富于信念与热情。
于丹 2016年2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