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迎军
大学应努力承担建设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历史使命
王迎军
我国自古以来,就十分强调文化软实力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通过文化软实力建设,一方面为国家和人民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有力的智力支持和坚强的思想保证;另一方面也有助于提升国家和人民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当前,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历史时期,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大学作为国家和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组织,要努力承担建设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历史使命,努力发挥自身作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思想库、传播源和国际交流的窗口作用,促进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不断提升。
大学;软实力;使命
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的古文化中就已将文化软实力视为国家存亡的关键:“国家之所以存亡者,在道德之浅深,不在乎强与弱;历数之所以长短者,在风俗之厚薄,不在乎富与贫。”文化软实力之所以如此重要,其原因在于它为国家和人民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有力的智力支持以及坚强的思想保证,同时还有助于提升国家及其人民的凝聚力和创造力。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当今之大学,早已不再是置身世外的“象牙塔”,而是逐步走向社会的中心,成为国家的一“分子”——成为国家文化代表的“分子”,承担文化传承发展的功能和责任。
具体而言,大学应该在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中发挥如下作用:
一是要努力成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思想库”。一个国家的文化要想真正展现自己的实力,必须具备一定的先进性。而文化的先进性,不在于其传统有多悠久或者理论有多高深,而在于它是否能够兼容并包、是否能够自我更新、是否能够适应社会发展、引领时代潮流,最终为公众所接受和认可。大学的最大优势在于聚集了一大批高层次的科技人才、高水平的学科平台以及丰富的科研资源。因此大学应有效整合资源,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对我国有着5000多年深厚历史的中华传统文化加以深入研究,在扬弃中继承,在继承中创新;对世界其它优秀文化加以深入研究,在学习中借鉴,在借鉴中吸收,从而不断提高中华传统文化的先进性,并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思想。
二是要努力成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传播者”。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和血脉,也是这个国家人民共同的“精神家园”。“精神家园”既是人们安身立命的思想基地,又是人们奋发进取的动力源泉。当代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已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融为一体,其共同的“精神家园”也必然要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与基础。大学的根本任务在于人才培养,就是要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因此大学应坚持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核心,通过课堂教学、实验实习、社会实践、校园文化熏陶等多种渠道传播给青年学子,为其涤荡灵魂,助其健康成长;通过开展党史国史、国情世情、国家核心利益与共同价值目标等多形式主题教育,为青年学子打造共同的“精神家园”,让他们在实现国家价值目标过程中实现个人目标,在追求中国梦过程中实现个人梦。
三是要努力成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和平鸽”。文化是一个国家在全球化进程中用来展示国家精神和形象的名片。中国正在和平崛起,愿意通过改变自身来推进世界新秩序的重构。这种和平崛起表现在文化上,那就是愿意汲取外来优秀文明之精华,丰富中华传统文化,进而创造出人类共同的文化价值观念。大学的核心理念在于学术自由,不同领域、不同地域、不同国别的学者可以依托大学这个平台进行“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因此大学应积极通过互派教师和学生访学、举办国际学术讲坛、召开国际学术会议、开展国际学科竞赛等多种形式,加强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主动展示文化软实力,让世界了解中国及其优秀文化;充分利用文化软实力,向世界传达中国旨在与各国和平共处、共同繁荣的美好愿望。
王迎军: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人体组织功能重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无机非金属材料学科带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