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化软实力建设一些相关问题的思考

2016-03-16 01:39孙业礼
文化软实力 2016年1期
关键词:实力价值观建设

孙业礼

关于文化软实力建设一些相关问题的思考

孙业礼

文化和软实力结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概念,很有意义、也很有特色。“文化软实力”就是指一个国家基于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和生命力,以及由此产生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文化软实力的集中体现就是核心价值观,中华文化是我们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最深厚的源泉,文化软实力的传播和作用发挥必须借助于一定的物质载体,文化软实力建设必须高度重视话语权和传播能力问题:要加强话语体系建设,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

文化;软实力;传统文化;道德;核心价值观

伴随着中国走向世界的步伐不断加快,文化软实力的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现在有了《文化软实力》这样一本专门的杂志,有一些热心文化软实力研究的专家学者,相信一定会凝聚起一支很好的研究力量,把这个问题的研究不断推向深入。笔者在学习习近平同志重要论述的过程中,对文化软实力建设相关问题也有一些思考。众人拾柴火焰高,我愿把自己一些不成熟的想法贡献出来,希望也能为深化文化软实力研究做出自己的探索。

一 关于文化与软实力

“软实力”的概念是西方学者上世纪90年代初提出来的,十多年以后,这个概念正式进入我们党和国家的重要文献。2006年,胡锦涛同志在中国文联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面对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大潮,面对国家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对文化发展的要求,面对社会文化生活多样活跃的态势,如何找准我国文化发展的方位,创造民族文化的新辉煌,增强我国文化的国际竞争力,提升国家软实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现实课题。”从这段论述看,这个概念在被我们接受之初就与文化紧紧联系在了一起。一年以后,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要求,“文化软实力”这个概念正式确立下来。此后,正式场合单独使用“软实力”这个概念的频率少了,一般都是用“文化软实力”。

那么“文化软实力”的概念是怎样定义的?它的基本内涵是什么呢?从党的文献特别是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的重要论述看,“文化软实力”就是指一个国家基于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和生命力,以及由此产生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它的基本内涵应该包括核心价值观、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就衡量文化软实力的强弱来说,文化产品的丰富程度,文化产业的发达程度,文化服务体系的健全程度,文化传播力和影响力的强弱都是一些重要的方面。

把文化与软实力联系在一起,提出“文化软实力”的概念很有意义。“文化”这个词,其原始意义就是以文化之,也就是以理服人,以文服人,以德服人。所谓“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这就是文化的原义。我们的民族早就懂得“敷文化以柔远”。柔就是软的意思,所以文化这个词本身就有软实力的意思,就是不要只靠经济、武力这样的硬实力去征服别人,要有文化底蕴,靠思想、道德,靠先进的人文去影响别人,让别人心悦诚服。这是我国古代王道思想的一个重要内涵。所以把文化与软实力联系在一起可谓相得益彰,使人们更容易理解软实力的意义,也更容易从现实出发理解“文化”的含义。

把文化与软实力联系在一起,也使得“软实力”更软,更有中国特色和中国风格。“文化软实力”不是文化的软实力,也不是软实力的文化方面,两者是一个融合在一起的整体。这说明我们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不是为了寻找各种实力、力量去征服世界,而是要以文化人,是要共享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成果,用我们的文明成果推动人类文明进步。

“文化软实力”的概念,中西结合,使得我们可以从一个新的角度看待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也进一步丰富了文化建设的内涵,增强了我们文化建设的自觉,增强了我们这个有着五千年文明传承的文化大国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自信。

二 关于文化软实力与道德建设

文化软实力是无形的,看不见,摸不着。那么这种力量的基础在哪里?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应该做些什么样的基础工作呢?应该说,文化软实力的基础是道德建设。

梁启超说:“国之见重于人也,亦不视其国土之大小,人口之众寡,而视其国民之品格。”这句话有道理。品格主要就是指道德规范。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首先不是看它的理论水平,而是看人们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道德水平。关于这个问题,用不着讲太多太深的理论。比如现在国内许多人有了钱都要到国外走走看看。到了国外,印象最深最羡慕的可能不一定是那里物质的丰富程度和科技的发展水平,更直接看到的是人们日常谈吐的彬彬有礼,整个社会运转的规范有序。相反,我们许多人到了国外,大声喧哗,呼来喝去,不守秩序,乱扔垃圾等不良习惯则使我们国家的形象受到很大损害。这是大家的普遍感受。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说:“如果我们国内违背社会公德的事情比比皆是,触及道德底线的事情不断发生,一些人到了国外不遵守公共秩序,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还怎么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啊?所以,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一个很重要的工作就是从思想道德抓起,从社会风气抓起,从每一个人抓起。”

需要说明的是,道德建设,不是简单地制定一些道德规范。文化软实力的“软”,说的就是这个问题,不在于有多少硬的约束,而是发掘人们向善的本性,激发人们形成善良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培育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提高道德实践能力尤其是自觉践行能力。也就是要“形于中”而“发于外”,教育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形成向上的力量、向善的力量。有了这样一种力量,一个文明的发展进步才能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之上,一个社会的文化才能沿着正确的方向繁荣发展。

三 关于文化软实力与核心价值观

文化软实力是软的,但并不是散的,这种力量也有它的集中体现。通过这些年的研究、探索和实践,我们已经逐步明确,文化软实力的集中体现就是核心价值观。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说: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是什么?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是什么?就是核心价值观,这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

我们知道,任何一个社会都存在多种多样的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要把全社会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必须有一套与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相适应、并能形成广泛社会共识的核心价值观。否则,一个民族就没有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一个国家就没有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也就是说,没有核心价值观,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就不可能有效整合社会意识,社会系统就无法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就难以有效维护。没有生命力和凝聚力,也就谈不上吸引力和影响力。纵观人类历史,每一个文明的兴盛,都有一套稳定的核心价值观作为基础。近些年来,一些国家发生社会动荡、政权更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核心价值体系混乱了,核心价值观受到了怀疑和否定。这都是非常深刻的教训。

当前,我国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使我国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空前复杂的情况,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不同文明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在这样的情况下,只有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才能有效提高整合社会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的能力,才不至于形成内耗,使文化的力量相互抵消,也才能扩大我们这个国家、我们这个民族优秀文化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党的十八大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提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24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这一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对于加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意义非常重大。但也应该看到,这只是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要的一步,真正要使这样一个核心价值观形成力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实力,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达到“百姓日用而不知”的程度。因此,我们还必须把我们所提倡的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基本遵循。西方国家在这方面是很下功夫的,他们有很多的礼仪宣示价值观,很注意利用重大纪念日、民族传统节日等契机,开展形式多样的纪念庆典活动,传播主流价值,增强人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他们的制度设计、政策法规制定、司法行政行为等都置于核心价值理念的统摄之下。这方面我们要向他们学习。

四 关于文化软实力与优秀传统文化

文化软实力发挥作用不是外在的、表面的、短期的,而是内在的、深沉的、持久的。文化软实力的“软”,有时更多地表现为一种底蕴和在这种底蕴基础上的自信。腹有诗书气自华。有深厚的文化涵养,我们在一些场合,在处理一些问题时就有底气,因为我们展现的是千年文明礼仪气质,我们提出的解决问题的方案是千年智慧的结晶。所以,也可以这么说,中华文化是我们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最深厚的源泉,是我们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加强文化软实力建设,必须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中国是有着悠久文明历史的国家。在世界几大古代文明中,中华文明是没有中断、延续发展至今的文明,已经有5000多年历史了。2000多年前,中国就出现了诸子百家的盛况,老子、孔子、墨子等思想家上究天文、下穷地理,广泛探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真谛,提出了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他们提出的很多理念,如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者爱人、与人为善、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自强不息等,至今对于人们看待世界、看待社会、看待人生,仍有着深刻的影响和很大的启发。我们完全可以也应该不断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为人们提供精神支撑和心灵慰藉,为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各种挑战提供中国智慧、中国方案。英国哲学家罗素就说过:“中国至高无上的伦理品质中的一些东西,现代世界极为需要”,“若能够被全世界采纳,地球上肯定比现在有更多的欢乐祥和”。

当然,也要看到,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社会治理等还存在需要协调适应的地方。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说:“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就是要按照时代特点和要求,对那些至今仍有借鉴价值的内涵和陈旧的表现形式加以改造,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激活其生命力。创新性发展,就是要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新进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加以补充、拓展、完善,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

五 文化软实力与硬实力关系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文化软实力不能单独存在,它是生产力发展基础上的产物,是与一定的生产生活方式结合在一起的。文化软实力的传播和起作用必须借助一定的物质载体。近代西方文化的兴盛是以工业革命后生产力的快速发展为基础的,西方文化进入中国是伴随着炮舰和商品而来。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更要有高度的自信。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年均增速近10%,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6亿多人口摆脱贫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7000美元。中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发展历程。现在中国的产品、中国制造遍布全球,中国技术取得了巨大进步,比如高铁正在走向全世界。今后5年,中国将进口10万亿美元左右的商品,对外投资规模将达到5000亿美元,出境旅游有可能超过5亿人次。这是我们的硬实力。这些硬实力为我们的软实力建设、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这样一场伟大的革命、伟大的实践,这样一个伟大的历史进程,一定会产生伟大的文化。我们要有这个自信。

中国的快速发展对世界产生了强大的吸引力。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人想了解中国,想知道中国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想知道中国人对自然、对世界、对历史、对未来的看法,想知道中国人的喜怒哀乐,想知道中国的历史传承、风俗习惯、民族特性,等等。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中国,更好地同中国做生意。这也为我们宣传自己的主张,加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提供了很好的机遇。

实际上,世界上一些有识之士,在看到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已经开始思考和欣赏中国文化的魅力。比如,世界贸易组织前任总干事帕斯卡尔·拉米说,自从邓小平决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政治体制就呈现出很多优点,中国是在经济领域犯错误最少的国家。《中国大趋势》的作者、美国人约翰·奈斯比特认为,中国没有以民主的名义使自己陷入政党争斗的局面,在未来几十年中,中国不仅将改变全球经济,而且也将以其自身模式来挑战西方民主政治。“软实力”概念提出者、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说,中国的经济增长让发展中国家收益巨大,中国独特的发展模式也被很多国家视为可效仿的榜样;更为重要的是,中国倡导的政治价值观念、社会发展模式、对外政策,也在国际社会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力和共鸣。

当然,也不是说经济建设搞好了,文化软实力就会自然提高。现在我们已经明显地感受到,我们的文化软实力和经济实力相比还很不相称。怎样在我们的经济、我们的产品、我们的人民币走向世界的同时,使我们的的文化、我们的价值观念走向世界,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六 关于文化软实力与话语权和传播能力建设

“软实力”这个概念提出后,很快就在国际上广泛传播,现在已经成为许多国家观察世界形势,制定自身发展战略时必须考虑的重要内容。“软实力”概念本身已经成为了一种重要的软实力。这也给我们很大的启示,文化软实力建设必须高度重视话语权和传播能力问题。就像习近平同志所说的,要加强话语体系建设,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

文化软实力的竞争,最直接的表现就是话语权之争。长期以来的国际格局是西强我弱,国际舆论格局也是这样,西方主要媒体左右着世界舆论,我们往往有理说不出,或者说了传不开。应该承认,对国际话语权的掌握和运用,我们还是生手,同西方国家相比,我们还有不小差距。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精心构建对外话语体系,发挥好新兴媒体作用,增强对外话语的创造力、感召力、公信力,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

支撑话语体系的基础是哲学社会科学体系。没有自己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就没有话语权。我们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机构,我们的智库,应该在研究上多下功夫,加强提炼和阐释,多些自主创新,建设真正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这项基础工作做好了,我们就会不断创造出像“软实力”这样为国际社会广泛接受、认可和使用的概念,我们的文化软实力也才能更好地表现出来,才能有更强的竞争力。

另外,话语体系和传播能力的建设,不只是一个理论研究的问题,文化领域的各个方面都应有这个意识。美国等西方国家推广自己的价值观念很有一套,美国电影、教育、媒体、体育等都是其传播价值观念的重要载体。美国电影不管怎么拍,宣扬美国价值观念是不变的主题。有人说好莱坞电影是“铁盒里的大使”。我们也需要大批这样的“大使”。除了哲学社会科学的理论研究之外,文艺也是文化软实力的很好载体。在这方面可以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一部小说,一篇散文,一首诗,一幅画,一张照片,一部电影,一部电视剧,一曲音乐,都能给外国人了解中国提供一个独特的视角,都能以各自的魅力去吸引人、感染人、打动人。这方面,我们的资源是非常丰富的,要充分利用。

孙业礼: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编审、中国中共文献研究会常务理事,获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称号。

猜你喜欢
实力价值观建设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实力抢镜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王晓晨:逆袭靠实力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提升文化软实力是当务之急
场上拼实力,场下拼表情,就这么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