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丹
(北京体育大学,北京 100084)
PNF技术与冲击波对肱二头肌长头肌腱腱鞘炎干预效果的对比分析
王 丹
(北京体育大学,北京 100084)
针对肱二头肌长头肌腱腱鞘炎采用不同的干预方式,对干预前、后的治疗效果进行纵向对比分析,寻找更加有效且易于推广的干预方式。方法:北京体育大学肱二头肌长头肌腱腱鞘炎运动员15名,随机分为超短波组、PNF组和冲击波组,每组5人。评价指标包括VAS疼痛评分,肩关节屈曲、外旋活动度,肱二头肌和旋后肌(冈下肌和小圆肌)肌力,运动员肩关节评估量表。PNF组选用上肢D2模式,3次/周,4组/次,20次/组;冲击波治疗7天/次,2 000次/次,强度控制在患者的VAS 3~4分左右;超短波、PNF组和冲击波组3组均需每天进行超短波治疗,剂量为强,15min/天。结果:PNF技术在缓解疼痛,增加肩关节屈曲和旋后肌肌力及肩关节功能能力的改善等方面效果显著(P<0.05);而在改善肩关节活动度方面冲击波组的效果显著(P<0.05)。结论:PNF技术和冲击波对肱二头肌长头肌腱腱鞘炎的干预均有效果,但表现在不同的方面,在实际治疗中可以将2种适当结合,配合超短波,效果更佳。
肱二头肌长头肌腱腱鞘炎;PNF;冲击波;超短波
肱二头肌长头肌腱腱鞘炎是肱二头肌长头腱在结节间沟处受到损伤而导致肩关节活动障碍的病症。运动员肱二头肌长头肌腱腱鞘炎的发生与项目特征有关,其损伤机制非常典型。例如,摔跤、柔道等项目由于身体接触和肢体搂抱,在激烈对抗中遇到突然牵拉导致损伤;而排球、投掷、网球等肩上举项目的运动员则因肩关节反复进行超常范围的挥臂、击球等转肩活动,使肱二头肌长头肌肌腱在结节间沟中反复磨损造成创伤性炎症, 其中腱鞘炎和肌腱炎常相互并存。症状特点是患侧肩前部疼痛,运动能力较健侧下降。训练中,当运动员患肢对抗用力或进行过头运动时,在某个角度或方向出现疼痛,导致患肢不敢发力,出现错误动作模式或技术动作变形。
1.1 研究对象
招募北京体育大学肩部不适的运动员,经症状筛选、手法诊断排查,最后由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确诊。超声声像图显示肱二头肌长头肌腱腱鞘积液,表现为在肱二头肌长头腱周围出现无回声或低回声晕环,全部或部分围绕二头肌长头腱关节囊外部。明确诊断为肱二头肌长头肌腱腱鞘炎的运动员15人。将15名确诊运动员随机分为3组:超短波组、PNF组、冲击波组,每组5人。受试者基本情况具体无显著性差异。
1.2 干预方案
PNF组:采用上肢D2模式,3次/周,4组/次,20次/组。具体操作如下:受试者仰卧位,术者对患者施行 PNF 手法中的上肢D2模式的对角线运动: 屈曲—外展—外旋、伸展—内收—内旋,同时配合恰当的口令提示和视觉刺激。冲击波组:采用EMS冲击波治疗仪,每7天治疗1次,治疗强度根据患者的疼痛感觉而定,依据视觉类比疼痛评分(VAS)量表,3~4分为宜,2 000次/次。3组超短波的剂量:强,15min/1天/次;3组均为7天为1疗程,共6个疗程。
1.3 评价指标
疼痛分级评分量表(VAS量表):痛点按压,让患者根据疼痛评估表进行疼痛评分;肩关节的主动和被动活动度:采用倾角仪测量;肱二头肌和外旋肌肌力:采用Hoggen micro FET 2测量;肩部损伤评估量表:评价运动员肩关节整体功能能力的改善情况。活动度和肌肉力量均需测3次,取均值。以上评价指标均记录干预前和干预后的数据。
1.4 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16.0 统计软件处理数据,实验对象基本情况的组间比较采用组间单因素方差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在P=0.05水平上进行差异比较。
PNF组干预前后VAS评分显著下降(P<0.05),表明PNF技术结合超短波的干预方式在缓解疼痛方面效果优于其他2组。干预前后肩部损伤评估量表得分情况方面,超短波治疗组和PNF配合超短波组均有显著的干预效果(P<0.05),但2组间无显著性差异。这表明,超短波在改善肩关节功能能力方面效果显著。
表1显示,在改善肩关节屈曲(AROM和PROM)和主动外旋活动度方面,冲击波配合超短波组的干预效果都显著优于其他2组(P<0.05)。而在改善肩关节被动外旋活动度方面,3组治疗前后均无显著性差异。
表2显示, PNF技术配合超短波的干预方式在提高肱二头肌和外旋肌肌力的效果均十分显著(P<0.05)。冲击波配合超短波的干预方式在提高肱二头肌肌力方面,也有显著效果(P<0.05)。
表1 肩关节屈曲、外旋角度(主动和被动)的测试结果统计 M±SD
表2 肱二头肌、外旋肌肌力的测试结果统计 M±SD
由于肱二头肌长头肌腱腱鞘炎的发生与运动项目的特点有关,在运动过程中有较多的肩过伸的动作,易导致肩关节伸肌群和屈肌群力量的不平衡进而导致肩关节发生病变。PNF技术中上肢运动模式的D2模式与常见的损伤模式贴合。本实验中,PNF技术在缓解疼痛、增加相关肌群肌肉力量和改善肩关节功能能力等方面具有显著效果。但在前2个疗程中,受试者普遍反应效果不明显。至6个疗程结束,受试者反应在训练中动作表现有所改善。后期随访普遍反应效果显著。PNF技术的干预效果不是立竿见影,但潜移默化且持久,建议患者在进行PNF干预时能够坚持。国内外均有研究表明体外冲击波对治疗肱二头肌长头肌腱腱鞘炎有显著疗效。在本研究中,冲击波治疗在改善肩关节屈曲和外旋的活动度方面有显著效果,但在缓解疼痛等方面的效果未达预期。在每个干预疗程结束和实验后的随访中,受试者反应冲击波治疗后即刻,肩关节的疼痛短暂且明显地缓解,而且肩关节有明显的轻松感,但是第2天会逐渐加重。建议在冲击波治疗之后要注意冰敷15min,且治疗期间应适当调整训练量,训练后的牵拉放松活动要充分。
[ 1 ]曲绵域.肱二头肌长头肌腱腱鞘炎及脱位.实用运动医学[M].第4版.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3:500-503.
[ 2 ]戴亚平.体外冲击波治疗运动员肱二头肌长头肌腱腱鞘炎临床报道[ J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2(10):902-903.
[ 3 ]邢更彦,井茹芳,杨传铎,等.体外冲击波治疗跟痛症及网球肘肩周炎的临床研究[ J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1(5):325-326.
[ 4 ]王刚,张德清,林元平,等.体外冲击波与关节松动术治疗肩关节周围炎临床疗效对比[ J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6(2):110-113.
G808
A
1674-151X(2016)12-029-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6.24.015
投稿日期:2016-10-31
王丹(1990—),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体育保健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