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进
(四川文理学院武装保卫处,四川达州635000)
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安全管理研究
——以四川文理学院为例
王进
(四川文理学院武装保卫处,四川达州635000)
摘要: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大多来自经济欠发达的山区,其风俗习惯、生活环境等与其他地区的学生有较大差异,常引起同学之间的矛盾分歧,并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为解决这一困境,可从充实管理队伍、加大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入手,加强民族文化交流、警校联动等来引导少数民族学生加强自身修养,切实学好本领,为实现民族团结做出自己的贡献。
关键词:少数民族学生;高校;民族政策;安全管理
新时期以来,我国高校的数量和规模突飞猛进的发展,进入高校学习的少数民族学生人数年年递增,但他们的文化基础相对较差,法律意识不强,酗酒滋事时有发生,给学校的安全管理增加了难度。如何做好高校少数民族学生的安全管理,事关民族团结和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对学校来说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一、我校少数民族学生分布情况
截止2015年5月,我校共有全日制学生11000余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476人,男生282人,女生194人,共23个民族,包括藏族104人、彝族126人、羌族63人、回族43人、土家族34人、苗族22人、壮族15人、满族6人、黎族6人、侗族4人、蒙古族10人、瑶族1人、白族2人、布依族6人、土族4人、锡伯族1人、傈僳族2人、裕固族1人、仡佬族1人、哈萨克族2人、傣族2人、朝鲜族1人、老族20人。
二、少数民族学生安全问题现状分析
我校有来自包括老挝在内的23个不同少数民族的学生,他们的风俗习惯、个性心理、思维方式、生活标准各不相同,导致在语言交流、生活习惯、学业完成、处事方法等存在较大的文化差异,而在同一个校园环境里要生活3—4年,必然有一些矛盾分歧,进而产生安全隐患。
(一)酗酒现象严重
少数民族学生绝大部分来自经济欠发达的边远山区,交通不畅,信息不灵,受特定生活环境的影响,酒在少数民族地区是不可缺少的,自然在少数民族学生的生活中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来到大学,除了学习、锻炼外,还经常邀约朋友喝酒。喝酒本来是人际关系沟通的一种方式,由于把持不住,或超量了,或在喝酒的过程中某同学说了些民族敏感的话题,或言语不顺耳,这时平时温和的性格就会变得粗野,引发打架斗殴,意识完全处于混乱状态,如去年12月某学院就连续发生了4起类似情况的打架事件。
(二)容易发生群体性事件
有的民族学生人数较多,同一个学院或同一个年级,往往有二三十人,团体现象明显。如果某一个民族学生因种种原因和其他同学产生冲突或纠纷,很多的同民族学生就会为之聚集,讨说法。如果稍不冷静,意气用事,就容易发生群体性事件,造成不良影响。
(三)财产被盗引发情绪失控
由于校园周边环境复杂,有的地方围墙没有合围,导致校园内偷盗现象时有发生。少数民族学生大多家庭经济条件相对不是很好,父母打工攒钱为孩子买的电脑、手机等物品放在宿舍,如进出不关门或晚上睡觉不关窗户,极易发生电脑、手机、钱包等财物被盗,对其造成较大经济损失,这时他们的情绪会变得暴躁,极易失控。去年下半年以来,保卫处接到类似案件15起,虽追回部分财物,但阴影难以抹去。
此外,校内人口密度大,机动车辆较多,有的学生麻痹大意,心理脆弱,容易出现消防安全、交通安全、心理健康安全等方面的隐患。
三、少数民族学生安全隐患原因分析
(一)经济文化滞后
改革开放以来,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极大提高,经济文化得到快速发展,但总体不平衡,表现在中东部地区高于西部地区,汉族地区高于少数民族地区。大多数少数民族学生来自于贫困山区,经济不发达,文化滞后,基本使用本民族语言,会点汉语但水平不高,而高校老师上课全是用普通话,所以听起来不顺畅,有时还听不懂,承受着较大的学习压力。班上的同学聚会,带给他们的也有焦虑,最终产生自卑心理而不合群,只能和本民族的同学交往,从而大大缩小了交往范围,长期发展下去容易自闭,和其他同学交往容易产生矛盾和冲突。[1]
(二)风俗习惯的差异
我校的少数民族学生来自不同地方,文化背景有别,在语言文字、宗教信仰、衣着服饰、生活方式等方面都有自己的传统和特色,相应形成了不同的风俗习惯,所以不同民族的学生来到大学这个大集体一起生活,因不同的风俗习惯容易产生隔阂、矛盾和冲突。尤其汉族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家庭经济条件较好,父母相对溺爱,有的还娇生惯养,我行我素,对少数民族地方的人情世故、特别是某些方面的禁忌知之甚少,无意间就可能冒犯少数民族学生的禁忌,少数民族学生就此会以为汉族学生不尊重他们这个民族,或看不起他们而变得非常敏感,从而引发的矛盾隐患也会长期存在。如今年3月10日上午某学院学生上体育课时,一汉族学生的手无意中碰了一下民族学生的头部,民族学生以为要打他,马上找同学报复,老师立即制止,经了解那个民族的头是不能随便碰的,结果是场误会。
(三)不同的宗教信仰
少数民族学生进入大学学习,不仅仅脱离了土生土长的社会环境,转移了生活空间,更重要的是还面临着强烈的文化冲击。[2]少数民族大学生虽来自不同地方,但他们的家庭基本上信仰宗教。在这些家庭成长的大学生从小就接受了本民族固有的宗教信仰和行为准则,但各个民族的宗教信仰又存在较大差异,特别是藏族、彝族,遇到本民族的重大节日,一定要聚会、唱歌、跳舞、杀猪、宰羊,并且还要穿戴鲜艳的民族服饰。宗教对他们的影响根深蒂固,宗教信仰非常虔诚,而其他民族的同学对该信仰缺乏了解,同学间的言谈举止不经意间就可能触犯对方的禁忌,如回族同胞不吃猪肉、藏族同胞不吃鱼、维族同胞不穿短裤等一定要回避,否则就可能引发矛盾冲突。
(四)生活环境的熏陶
民族学生家庭大部分生活在远离城市的边远山区,有的海拔较高,交通不便,来往均是肩挑背扛,特别是到了冬季,大雪封山,气温往往在零下十几度。为了抵御寒冷,高寒山区的少数民族同胞不分男女都要喝酒,而且还是烈酒,遇到重大节日如新年、婚庆、丧事等活动,亲朋好友就聚在一起喝酒聊天。少数民族大学生从小耳濡目染,环境熏陶,也慢慢学会了喝酒。当远离家乡,来到大学,喝酒的习惯仍在,在重大节日或同学生日,就约几个好友在一起喝酒。在喝酒的过程中不分酒量大小,一视同仁,如果我喝两碗你只喝一碗就是瞧不起,劝过去劝过来往往把持不住,就会发生摩擦。如去年10月11日凌晨零时,某学院3名少数民族学生和3名汉族学生在校外一烧烤摊点吃烧烤喝酒,因一汉族学生喝高,搞不清楚喝了多少,互相扯皮,平时很好的朋友,此时扭打在一起,导致双方受伤,花去医药费共计7400余元,因打架情节恶劣,还被公安机关行政拘留七日,并处罚款200元。
(五)校园周边环境复杂
我校有两个校区,新校区规模较大,校园围墙没有完全合围,周边失地农民就近开设歌舞厅、台球厅、麻将室、出租屋、黑旅社、火锅店等吸引大学生去消费,鱼龙混杂,俨然一个小社会,同时还有大量无土地、无本地户口、无经济来源的外来人员到校园非法推销,浑水摸鱼,盗窃、诈骗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六)学校安全教育方法落后
学校比较重视对学生的安全教育,从新生到校就给学生发放《新生安全须知》,同时组织以二级学院为单位的新生进行安全教育专题讲座,二级学院的辅导员、党总支副书记再以班为单位对新生进行安全教育,这是不分民族,对所有学生的集体教育,虽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安全教育的效果不佳。有的学院对少数民族学生实行安抚政策,认为少数民族学生只要不闹事、不打架、不酗酒、不违反校纪校规就是好学生,在评优、评奖、选干等方面还适当倾斜,在良好的行为习惯、遵章守纪、思想道德修养、积极进取、政治觉悟等方面开展深层次教育的力度不够、方法有待创新。
四、解决高校少数民族学生安全隐患的对策
(一)加大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正确引导民族政策
鉴于少数民族学生思想单纯、热情奔放、能歌善舞、尊重老师、爱好运动等优点,我们要鼓励他们努力学习,奋发向上,打好扎实的专业基础,增强实现民族振兴和改变家乡贫困面貌的责任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自觉抵制各种诱惑,并注重从少数民族学生中培养一批干部,让他们在民族学生中做出榜样,并引导其他同学对国家的民族政策和宗教信仰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如某学院的学生会主席、副主席均由选举产生的优秀少数民族学生担任,因语言、生活习惯、民族意识等方面的优势,能更好地与少数民族学生进行沟通和管理,以前打架、酗酒现象得到了极大的改观,效果非常明显,这是其他学院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同时也要引导汉族学生充分认识少数民族在大家庭中的地位和作用,尊重他们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多帮助他们搞好专业知识的学习,切实解决学业上的困惑,多与他们交朋友,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事不做,以平常心对待,以理服人,以德感人,切忌过激言行。
(二)加强民族文化交流,促进民族团结友爱
学校可成立一个以主要领导任组长,各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每年定期在新生入学时召开一次少数民族学生座谈会,各二级学院党总支不定期召开少数民族学生座谈会,详细了解他们对学校的认识、想法、要求和建议,最重要的是引导他们尽快适应新环境,遵守法律法规,尽最大努力为各民族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帮助他们更好更快成长和成才。为更好地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和民风民俗,我校每年拨出一定经费举办了藏彝新年庆祝活动,同时邀请学校相关领导参与,观看各少数民族的民族歌舞表演和歌舞晚会等,与学生一道共庆新年,效果较好,但支持的力度不够,范围不广。还可在此基础上根据各民族的实际情况,单独或多个民族组合举办精彩的民族文艺晚会,展示各民族的风格和特点,加强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促进相互之间的了解,为学校的安全打下一个牢固的基础;在饮食服务方面,多培训服务人员,熟悉各少数民族学生的饮食特点,我校的清真食堂还需要改进,特别是不吃猪肉的同学连油荤都不能沾,尽量满足不同少数民族学生的需要;在安排住宿方面,应尽量考虑将同一民族学生安排在一起,可避免因生活习惯不同而发生摩擦,达到各民族的团结与和谐。
(三)充实管理队伍,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处置预案
为提高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安全教育管理水平,学校可以通过把民族地区高校安全工作管理得好的保卫处、学工部负责人以及民宗局长请进来给全院教职工讲授民族学生的管理方法,也可以组织各学院、各职能部门负责人赴甘孜、阿坝、凉山了解少数民族的民风民俗,积累更多的民族学生管理经验,同时组织保卫人员、二级学院党总支副书记、辅导员、班主任、优秀少数民族教师一对一的与民族学生交心谈心,了解他们的想法,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针对有的民族学生酗酒后容易打架闹事的实际情况,学校各部门要严格管理,禁止酗酒,对违规学生严肃处理,对不同民族学生间发生的冲突,学校要制定专门的处置预案,快速反应、妥善处理,防止事态扩大。
(四)针对性开展法治教育,提高安全意识
对少数民族学生的安全教育不能走过场,要树立“人人安全,和谐校园”的新理念,将安全教育贯穿于学生的大学生活始终。[3]为提高民族学生的安全法治意识,每年新生入学除保卫处结合典型案例对每位新生进行消防、交通、治安、防盗、防骗等方面的安全教育外,平时在全国大学生中发生的误入传销、溺水、女大学生失踪、渋嫌犯罪等案件,可及时通过《平安校园》简报向师生宣传,告诫、警醒大家提高防范意识,杜绝类似案件在我校发生;学校还可以请市、区法院进学校现场庭审犯罪嫌疑人或组织学生到法庭参加旁听,增强法律意识;同时思政老师让法律进课堂,针对学生的违纪案例具体分析,增强自觉性;选拔优秀民族学生参加学校的校园110、校园119,通过锻炼接受教育;对违纪学生进行耐心教育外,仍要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原则,给予其纪律处分;重要时段和重要时期保卫处和学工部要定期或不定期开展专项整治脱寝、酗酒、打架和晚归等不良行为。这样通过多种形式的法治教育,使民族学生深刻认识到法治的重要性和违法的严重性,并自觉遵守党纪国法,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五)警校互动,净化校园育人环境
针对校园周边环境复杂的实际情况,学校可成立警务室,招聘3--5名协警,同时向辖区派出所申请选派1名工作业务水平高,组织能力强的民警担任警务室警长,负责日常管理工作,学校积极配合,加大对校园周边不安全因素的排查整治,清查和收缴民族学生携带的管制刀具和危险物品,为和谐校园的构建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安全工作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我校民族学生安全管理压力大,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 于林平.关于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若干思考[J].贵州民族研究,2007(1):167.
[2] 吴述裕.民族地区构建和谐社会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理论前沿,2006(8):4-5.
[3] 孙光辉.关于新时期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几点思考[J].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70.
[责任编辑范藻]
Security Management of Minority Nationality Students in Colleges:A Case Study from Sichu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s
WANG Jin
(Security Department of Sichu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s, Dazhou Sichuan 635000, China)
Abstract:The minority nationality students in colleges mainly come from the underdeveloped mountainous regions, whose life environment forms their customs and habits which are different from others and have a tendency to conflicts and to some possible insecurities. The ways to the difficulty include the enlargement of the management team, the enforcement of ideological education and the improvement of their own self-cultivation. Only when they learn well can they make a contribution to the unification of nationalities.
Key words:minority nationality students; college; policy towards nationality; security management
收稿日期:2015-11-20
基金项目:四川文理学院一般项目“四川文理学院2014年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辅导员工作研究”(2014SZ003Y)
作者简介:王进(1965—),男,四川宣汉人。副教授,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G7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5248(2016)01-012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