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巴山茅山歌之保护与传承

2016-06-17 11:48:05李秀明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源流保护传承

李秀明

(四川文理学院教育学院,四川达州635000)



非物质文化遗产巴山茅山歌之保护与传承

李秀明

(四川文理学院教育学院,四川达州635000)

摘要:巴山茅山歌是流传在陕南、川东北一带的爱情山歌,其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音乐婉转抒情,情感细腻。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多元文化碰撞交融,巴山茅山歌这类原生态民歌的生存受到极大影响。巴山茅山歌,被四川省、陕西省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开展了系列保护、传承活动。

关键词:巴山茅山歌;源流;现状;保护;传承

一、巴山茅山歌的源流

在四川东北部巴中、广元、南充、达州等地流传的茅山歌又称为风流歌,情歌占川东北民歌总量的80%以上;在陕南汉中、安康等地流传的茅山歌居陕南民歌“山歌之冠”的地位,被称为通山歌、草歌子,镇巴叫“风流歌”、商洛又叫“姐儿歌”。茅山歌的历史源头与原始先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是人们抒发感情的一种方式,几千年的农耕文化集儒家文化、宗教文化与一体,形成了秦巴山区独特的文化内容和特征。

秦巴山区有两种常见植物同属禾本科:芭茅草、白茅,“巴山茅山歌”之得名与这两种植物有关。由于茅山歌是爱情山歌,男女青年演唱情歌的地点常在长满茅草的山坡上,后人将秦巴山区流传的情歌统称为茅山歌。男子耕田犁地、插秧苗、打石头,女子纺棉花、织衣服、纳鞋底、绣荷包,恋人在这些劳作、生活中会情不自禁的演唱情歌,表达对爱情的向往和追求,极具抒情气息。如下面这首茅山歌即是青年男女恋爱的情景:

郎在山上唱一声,妹在河下立起听,等你山歌听真了,将那山歌谢媒人。[1]52

巴山茅山歌演唱形式有独唱、男女对唱、领唱与齐唱或众人齐唱,歌词以七言格律体为主,表现手法多为赋、比、兴;衬词常用实词实句作衬词衬句,调式为民族五声调式或交替调式,以徵调式、羽调式居多;其曲式结构大多为单段体,[2]篇幅有短歌、中长歌、长歌三种。同一首茅山歌在不同地域流传,其主要旋律音调、节奏、节拍、唱词相似,但旋律线、节奏、歌词等仍有细微的差别。如四川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月儿落西下》,此曲为长篇民间叙事诗,在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广元市苍溪县、青川县,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沟县南坪镇,南充市以及陕西省安康市紫阳县等地都有流传。陕西紫阳县名为《月儿落西峡》(见谱例1),[1]200四川苍溪县名为《月儿落西斜》(见谱例2),[3]原谱中无调高,为记谱方便,本文记谱采用九寨沟经典民歌专辑《月儿落西下》(见谱例3)的调高F调。

谱例1

谱例2

谱例3

1957年6月,四川省歌舞团的作曲家朱中庆在川东北采风收集的这首小调风格的茅山歌名为《月儿落西霞》[4],朱先生改编歌词如下:

月儿落西霞,思想小冤家呀。冤家不来我家耍呦,心里乱如麻。……郎说要鞋穿,连夜把花扎。镶边鞋儿满口花,绿布来安芽。

巴山茅山歌在流传过程中同一主题内容有不同版本的情况比较多见,各版本之间的差异不显著。但一些爱情短歌,其起始句相同或相近,而后几句内容差异较大,如《太阳落坡四山黄》以“太阳落坡、太阳出来”为主题句,后几句演唱的情景迥然不同,但所表现的爱情主题不变。[1]79

太阳落坡四山黑,贤妹问我哪里歇?我是天上麻鹞子,哪里黑了哪里歇!

太阳落坡四山黄,贤妹出来收衣裳;衣裳搭在肩头上,眼泪汪汪望小郎。

太阳落坡四山黄,犀牛望月妹望郎;犀牛望月进东海,贤妹望郎配成双。

太阳出来四山黄,河里站着打鱼郎;打不到鱼儿早收网,看不见贤妹早还乡。

二、巴山茅山歌的现状

巴山茅山歌这一原生态民歌,原本是男女青年谈情说爱、交流感情的方式,随着改革开放的号角吹响巴蜀大地,大巴山山区南下务工人员逐年增多,传唱几千年的巴山茅山歌失去了生存的载体,加之多样化的现代传媒方式的发展,唱山歌并不是青年男女交往的主流方式,种种原因导致巴山茅山歌原生态传播方式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

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至诚镇九子坡村村民路光礼(1938-),在45年间,走遍通江至诚镇、平昌得胜镇、万源魏家乡等10多个乡镇,寻访200多名“山歌子”,搜集巴山民歌、字谜、民间故事等4000多首(则),整理出字谜1300多则、濒临失传的民歌300余首,自费编印了2.5万册巴山民歌。[5]除此之外,由高泽、杨瑞等专家采录、整理的《茅山歌》于1957年作家出版社出版,书中系统地收集了陕南流传的茅山歌;由四川省广元市元坝区委会文史资料委员会编辑出版的《川北民歌(元坝区文史资料第四辑)》,于1998年出版,其中记载了大量茅山歌;近年来,四川省巴中市文化馆更是以极大人力物力深入民间,探寻会唱茅山歌的老人,对濒临失传的茅山歌给予及时抢救。

从20世纪50年代起,茅山歌从民间走向舞台,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十几岁的民歌手阎华月曾被抽调到达县参加汇演,演唱通江茅山歌《豆芽葱蒜叶》,1957年深秋,阎华月与达县文工团的女演员郝羽霞通过选拔参加四川省第三届民间音乐舞蹈汇演,四川省遂宁市民歌手陈华禄和郝羽霞再次将此曲带到北京参加全国民歌汇演,最后郝羽霞在莫斯科“世界青年联欢节”上演唱《豆芽葱蒜叶》获金奖。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背景下,巴山茅山歌得以新的形式展演,如2013年“心连心”慰问演出中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群众艺术团表演的《豆芽葱蒜叶》(E调),采用领唱、对白、齐唱及动作表演的方式,将通江茅山歌深情演绎;第二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博览会文艺演出中四川省巴中市通江县歌舞团表演的《豆芽葱蒜叶》(bA调),采用歌、舞、情景表演结合的方式呈现,演员阵容为1位女主角、6位男生、16位女生伴舞。男生浑厚的低声部与女生清亮的嗓音形成鲜明对比,道具方面,舞蹈队的“竹站儿”①道具与女主角背篼形成呼应,生动、活泼地展现了茅山歌的艺术形象。作为地方文化、民间艺术的代表,通江县表演的《豆芽葱蒜叶》于2013年10月24日亮相成都新会展西博会“四川巴中‘巴食巴适’品牌绿色生态农产品推介会”,既展现了川东厚重的传统文化、优秀的民间艺术,又为地方经济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三、巴山茅山歌的保护

巴山茅山歌作为山歌类民歌,是陕南、川东北地方民歌中最具感情色彩的组成部分。2007年,陕西省汉中市镇巴县申报的镇巴民歌、安康市紫阳县申报的紫阳民歌、商洛市申报的商洛民歌被列为陕西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9年,四川省巴中市文化馆申报的“川北山歌(巴山茅山歌)”被列为四川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除了文化部门所采取的保护措施外,一直以来民间都有一股力量自觉地保护古老民歌,但这股力量逐渐衰微,我们的传统民歌不得不借靠外力来保护,任何事物失去其赖以生存的环境,其消亡的速度犹如风驰电掣,新时期探寻新的传承机制刻不容缓。

四、巴山茅山歌的传承

如果说20世纪50年代之前巴山茅山歌是以原生态形式存在,较少人为因素干预,那么50年代之后的传承则从原生性走向专业化,一批接受过音乐专业训练的歌手向民间艺人学习,文化部门派专人深入民间进行采录、整理,出版,发行了一批较高水平的文献资料、音频、视频、图片资料等,这些成果无疑是后人学习传统民歌的瑰宝。

巴山茅山歌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全国新农村文化艺术展演、四川省农民艺术节暨民间艺术节、陕西省汉中市镇巴民歌进校园、陕南民歌节等大型活动中的演出,使巴山茅山歌焕发青春活力,一定程度上起到传承的推动作用。如陕西省汉中市镇巴县各乡镇都曾举行过民歌比赛,参与人数众多,参加者既有80高龄之人,也有十余岁的儿童,还有一家三代十余人参赛的“民歌之家”。再如,2014年6月14日,“第九个文化遗产日”主题活动“文化遗产 相约古镇” 在四川省巴中市恩阳区举行,通过“展演、展示、展销”三种形式来展示巴中市“巴山背二歌、翻山铰子、巴山茅山歌、四川清音、川北灯戏、傩戏、说春、民歌(月儿落西下)”等文化遗产项目。

业界一直呼吁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和商业化,推向国内与国际两个大市场,一些地方职能部门积极倡导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文化产业、旅游等相结合,并进行合理开发、利用,发展文化事业、带动文化产业的发展初见成效。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的建立,生产性传承、保护性传承、教育性传承等一系列传承措施无疑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注入生机与活力,让传统文化发挥其应有的社会价值、教育价值、文学价值和艺术价值,成为人们重要的精神食粮。

五、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有赖于对不同民族文化的尊重和理解,研究本土民族音乐文化是对民族文化的自信、认同和归宿。在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今日中国,凝结传统、植根创造、面向未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既是文化发展的重要资源,也是整个社会凝聚共识、提振信心、建构核心价值观的要素。巴山茅山歌不仅体现了秦巴山区的人文历史、时代生活、风土人情,它还负载了社会历史、风俗礼仪、道德规范等代代传承的功能。研究、传唱巴山茅山歌是弘扬、保护、传承、发展优秀民族音乐文化的一种历史选择、历史赋予和历史使命,对增强大众的民族意识和民族自豪感具有重要历史意义。

注释:

①“竹站儿”为四季豆、豇豆等蔬菜生长所必须的蔓干、蔓架。

参考文献:

[1] 高泽.茅山歌[M].北京:作家出版社,1957.

[2] 巴中文化馆. 四川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川北山歌》[EB/OL].[2013-07-14].http://www.bzwhg.com/fybh/feiyiminglu/detail271.html.

[3] 翟枝贵.川北民歌[G]//四川省广元市元坝区委会文史资料委员会.元坝区文史资料第四辑.1998:135.

[4] 月儿落西霞:从小调到高[EB/OL].[2012-08-06].http://blog.sina.com.cn/s/blog_606a7baf010151qd.html.

[5] 搜集民歌45载 七旬老农路光礼抢救民歌300首[N].巴中日报,2013-08-13(03).

[责任编辑范藻]

Protection and Continuity of "Maoshan Folk Songs from Bashan Mountains"as Non-material Cultural Heritage

LI Xiuming

(Education School of Sichu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s, Dazhou Sichuan 635000, China)

Abstract:"Maoshan Folk Songs from Bashan Mountains" is a kind of love songs, which are popularized in the south of Shaanxi and the north-east of Sichuan. The songs has a long history and heavy cultural deposition, which is melodious and has a subtle and refined sensibility. The protogenous or natural songs like "Maoshan Folk Songs" are hard to survive because of the fast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the impacts of different cultures. "Maoshan Folk Songs" has been recorded in the provincial non-material cultural heritage by Sichuan and Shaanxi and a series of protection and continuity activities have been implemented.

Key words:"Maoshan Folk Songs"; origination; status quo; protection; continuity

收稿日期:2015-09-15

基金项目:四川文理学院2014年度面上项目“巴山茅山歌生态与形态研究”(2014R019Y)

作者简介:李秀明(1980—),女,四川营山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声乐教学与民族音乐研究。

中图分类号:G0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5248(2016)01-0022-04

猜你喜欢
源流保护传承
《源流》前进
源流(2022年1期)2022-03-24 00:38:11
水痘源流考
“啸”的源流
本帮菜之源流考
上海商业(2018年6期)2018-07-05 09:48:16
基于Web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土族盘绣电子商务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软件工程(2016年8期)2016-10-25 15:58:54
“互联网+”时代出版人才培养的传承与突破
出版广角(2016年15期)2016-10-18 00:07:49
刍议增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途
现代园艺(2016年17期)2016-10-17 08:49:07
浅谈遗址公园的保护
现代园艺(2016年17期)2016-10-17 07:58:52
新媒体时代下的蒙古族文化传播研究
商(2016年27期)2016-10-17 06:28:51
青年怎样传承长征红色基因
人民论坛(2016年27期)2016-10-14 13:3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