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女性学的学科系统性与专业性

2016-04-12 23:50叶文振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专业性系统性

叶文振

(福建江夏学院,福建福州 350108)



论女性学的学科系统性与专业性

叶文振

(福建江夏学院,福建福州350108)

摘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为指导,具体描述我国女性学学科系统性与专业性的丰富内涵,深入分析发展中的我国女性学保持学科系统性与专业性的重要意义、存在的问题及其主要原因,并对如何更好地彰显本学科的系统性和专业性特点展开对策思考,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关键词:女性学;学科体系;系统性;专业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最近召开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不仅高度评价了在社会变革大时代哲学社会科学不可替代的作用,明确强调了马克思主义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指导地位,而且还对加快构建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特点作了全面的论述。这些讲话精神对于加快中国特色女性学学科发展和繁荣我国女性研究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与推动作用,对一直组织和直接参与女性学学科发展、学术研究的各级妇女联合会和女性学专家学者都是一个及时而巨大的鼓舞。本文将围绕习总书记关于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体现系统性和专业性的讲话精神,深入探讨发展中的我国女性学学科为什么需要以及如何更好地保持和发扬系统性和专业性。

一、什么是女性学的学科系统性与专业性

在习总书记的讲话中,哲学社会科学的系统性与专业性主要体现在学科体系、教材体系和话语体系的三位一体的建设和创新之中,体现在一个全方位、全领域、全要素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构建之中。其中的系统性既是哲学社会科学作为一个知识体系对所有相关学科领域的完整涵括和对学科之间关系的合理处置,又是这个知识体系当中某一个学科领域所有要素(如概念、范畴、理论、方法)的完整融合和对这些要素之间关系的合理定位,而且这种学科整体和个体的系统性还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学科新兴和之间交叉,以及学科内部要素新兴和之间交叉,都可能作为重要的突破点,带来整个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或者某个学科知识体系的规模壮大、结构调整和水平提升。所谓的专业性是以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或者单个学科知识体系为基础所建构起来的用于专门人才培养的教材体系和用于对外宣介与交流的话语体系的专业水平与地位,只有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立足国际学术前沿的专业性新的教材体系,才能有效地实现哲学社会科学的育人功能,把哲学社会科学知识转化为所有学科人才的专业背景与实际能力;而善于提炼标识性概念、打造易于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的新概念、新范畴和新表述的专业性强的话语体系,才能进入甚至引导国际学术界的研究和讨论,扩大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所以,学科体系的系统性建设,将成为基础性的动力因素推动教材体系和话语体系的完善与提升;而教材体系与话语体系的专业性扩张,又反过来为学科体系的创新与发展不断注入后劲。

作为整个哲学社会科学一个有机组成部分的女性学,其系统性与专业性主要表现在:

第一,推动本学科内部知识体系、教材体系和话语体系之间的系统性和专业性的融合发展与协同创新,展示出更为完整和成熟的知识体系和研究范式,建构起更好地服务中国特色妇女发展事业、立足和引领国际女性学学术前沿的专业化的教材与话语体系。

第二,在担负好维护整个哲学社会科学系统性和专业性学科责任的同时,通过本学科系统性与专业性的有效建设,为其他学科和整个哲学社会科学系统性和专业性建设提供具有示范意义的理论视野与实践经验。

第三,主动融入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科体系、教材体系和话语体系,在纵向的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追溯中,在横向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比较中,激发、鼓励甚至引导学术界重新审视、理解和建构哲学社会科学的系统性和专业性,为新时期哲学社会科学系统性和专业性的发展作出本学科应有的贡献。

所以,女性学的学科系统性与专业性既有学科内部的自我成长,又有学科外部的溢出效应,既有完善整个哲学社会科学系统性与专业性的历史使命,又有在国际学术界彰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系统风貌和专业魅力的时代任务。习总书记关于哲学社会科学体现系统性与专业性的讲话精神无疑为我国女性学在新时期的创新发展指明了方向。

二、为什么女性学要体现系统性与专业性

当了解了什么是女性学的学科系统性和专业性以后,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探讨女性学坚持和凸显系统性和专业性的学科价值和社会意义,进而把体现系统性和专业性融入我们女性学的学科自觉与发展实践之中。概括起来,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要求女性学在成长和成熟的学科道路上体现自己的系统性与专业性:

第一,尽管妇女运动有200多年的历史,但产生于上个世纪60年代的女性学还是一个非常年轻的学科①,尤其在我国,如果以2000年第一本《女性学概论》出版和2001年第一个高校女性学系创立作为一个学科诞生的标志②,那么女性学更是一个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新兴学科,在作为一个独立学科的系统性和专业性建设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而要成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突破点”更需要在系统性与专业性建设方面有所突破。从学科发展规律来看,一个学科在创立和起步阶段是否充分认识和科学理解系统性与专业性建设的重要性和主要内容,并把这些建设纳入并引领整个学科的发展进程,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这个学科发展的速度、质量和方向,决定这个学科在整个哲学社会科学当中所占据的地位和形成的影响力。所以,要让自己能够按照学科发展规律健康成长与壮大,真正成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重要突破点,需要女性学重视和加强本学科的系统性与专业性建设。

第二,虽然女性学学科发展历史不长,但从它的研究对象、理论建构与研究范式来看,却是和哲学、历史学、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法学、人口学等学科一样,属于对哲学社会科学具有支撑作用的基础学科,如果不被传统性别文化与制度影响下的学科文化与制度遮蔽或忽视,它作为基础学科的支撑作用将会表现得一样出色,尤其是它的学科比较优势以及对整个哲学社会科学的习惯性男性中心学科意识的批评与转换,都是不可或缺与替代的。为了彻底结束被遮蔽或忽视的学科命运,加快补偿性、跨越性的发展,把基础学科的支撑作用全面释放出来,女性学也要注重本学科的系统性与专业性建设。

第三,与其他学科相比,女性学一直担负着指导和推动妇女运动发展、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全面落实的服务女性群体、服务妇女联合会组织的学科任务,特别是走向国际的妇女解放与平等发展事业也越发对女性学系统化的理论指导和专业化的方法支持提出新的要求。相反,在我国,滞后于妇女运动节奏和男女平等国策进程的女性学发展态势还没有改变,女性学的系统性与专业性的学科建设力度和成效还跟不上妇女联合会现实工作和妇女发展事业的需要,有时不得不借用其他学科的专业支持,这在一定程度上混淆了女性学与其他学科的知识疆界,削弱了女性学在自己领域里的主导地位和专业形象。体现和强化本学科的系统性与专业性的特点,是尽快补上学科短板、胜任对性别平等发展学科引领的必经之路。

第四,不论是我国女性人口的绝对规模,还是妇女运动的历史收获,都在国际妇女运动和全球性别平等发展事业当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不论是请进来分享国外的成功理念和经验,还是走出去解读我国实践和宣传我国理论,都会有力地推动国际妇女运动和全球性别平等事业的发展。实际上,从1995年的北京世妇会,到2015年的全球妇女峰会,从当年向国际社会提出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到2015年习总书记在联合国总部发表题为《促进妇女全面发展共建共享美好世界》的重要讲话,在这短短的20年间,我国在国际社会上的妇女组织声音和国家领袖的话语权都发生了巨大变化,在妇女发展事业中走向世界、引领世界的政治格局已经基本形成。但是,相对比来看,在国际女性学的学科领域里,我国还是引进得多,输出得少,在国际女性学的研究平台上,我国的“声音还比较小,还处于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境地”。这种政治话语与学科话语不对称、事业话语与学科话语不并行的状况,在很大程度上与我国女性学发展中系统性与专业性没有得到充分体现有很大的关系。站在国际学科和学术前沿,强化学科系统性与专业性的国际化建设,在世界妇女发展的政治话语、事业话语和学科话语之间形成更加积极的互动,已经成为我们必须认真投入与做好的一项非常紧迫的女性学学科建设工作。

以上分析告诉我们,习总书记关于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系统性与专业性特点的讲话精神实际上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认知现代学科发展规律、评价学科建设与发展的理论视角,通过系统性确立每一个学科的领域疆界和知识结构以示与其他学科的区别,又通过专业性建构每一个学科的教材体系与话语体系来实现跨区域的互通与跨学科的互补。这对于兼具新兴学科与基础学科性质、肩负指导妇女发展事业与引领国际学术前沿重任的我国女性学学科是至关重要的。

三、女性学系统性与专业性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纵观我国女性学至今发展的历程,我们不难看出它在体现学科系统性与专业性特点方面还存在问题。下面我们来描述这些问题,并深入分析这些问题存在的主要原因。

首先是女性学学科的系统性问题,其主要表现:一是把女性研究等同于女性学学科,突出了跨学科与交叉学科性质,淡化或者模糊了女性学作为一个独立学科应该明确和守护的知识疆界。女性研究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概念,它欢迎各相关学科的介入,鼓励学科交叉的合作,因此我们就有了女性社会学、女性经济学、女性人口学等多学科的学术研究产出,有了女性问题的社会经济学和经济社会学等等的交叉研究成果。但是所有这些都不是女性学的学科范畴,女性社会学是社会学的分支,是社会学理论与方法在女性研究领域的应用与扩展;女性经济社会学或者女性社会经济学是经济学与社会学的交叉学科,是两个学科对女性研究领域的融合进入,它们都不属于女性学学科,把它们也置放到女性学知识体系中来,不是凸显而是削弱了女性学的学科系统性。二是对女性学应该涵括哪些学科知识内容认识不清。有学者认为,可以由个体的社会性别建构、社会性别制度、性别的历史与文化形态这3个部分组成,基本上把女性学等同于社会性别理论体系[1];还有的学者强调,就其性质来讲,女性学或女性研究既是自然科学,也是社会科学,更是人文科学,把女性学变成一个无所不包的学科[2]。三是作为一个学科最重要标识或基础支撑的女性学概论/导论也缺乏对本学科系统性的明确定位,并延伸出对本学科知识体系的认真圈地与建构。由于把现有的方法论与研究方法都挂上男性建构的标签,在20多本女性学概论中,只有少数几本单独设章介绍女性学研究范式与方法的学科知识,把女性学概论压缩成只是涵括女权主义、女性主义和社会性别等理论发展及其应用的学科文本,较少能看到学科发展史、学科理论体系和学科方法架构三足鼎立、共同支撑起本学科知识体系的系统性比较强的女性学导论。

其次是女性学学科的专业性问题,其主要表现:一是专业门槛比较低。只要是把女性作为研究对象,把社会性别作为研究视角,就可以轻易地进入女性学领域,研究的热情高于专业的素养,性别意识强于学科思想,原有的学科依赖胜过女性学的专业背景,其结果不仅弱化了女性学学科的专业性,而且还影响了对女性学系统性的守护。二是专业理解的情绪化[3]。对以往知识建构的性别排斥,对社会性别视角的普遍主义应用,导致女性学专业建设的渠道趋少,学科外部的已有专业资源整合、改造与吸收的意愿不强。三是专业性建设的研究不足。什么是女性学的学科专业性,它的内涵与外延,它的知识载体与测评指标,它与其他学科专业性的关系,以及学科专业性的建设目标、内容与方式等等,都较少成为女性学学科研究的重要课题,并组织最胜任的学术力量进行持续的联合攻关。

造成以上女性学学科系统性与专业性相对比较薄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从国际妇女运动发展而来的女性学毕竟还是一个年轻的新兴学科,真正作为一个学科加以建设与发展的时间还不长,加上其他哲学社会科学对女性研究领域的强势介入,女性学学科的系统性与专业性达不到预期的呈现,是可以理解的。另一方面,缺乏一支女性学专业背景厚实的学科队伍也是一个重要成因。我国是先有女性研究后才催生了女性学学科,如同前面提到的,捷足先登进入女性研究领域的大部分人员都是来自其他学科的各路学者,她们是带着原有的学科背景与路径开始各自的女性研究之旅的,尽管随后的女性研究会不断培育和强化她们的女性学学科意识和能力,但毕竟不是科班出身,所以至今还有一些女性学学者,习惯于把女性社会学、女性经济学、女性法学、女性文学、女性史学等都当作女性学,没能非常自觉与敏锐地看出它们和社会女性学、经济女性学、法律女性学、文学女性学、历史女性学之间存在着本质上的学科属性差别。一个学科的系统性与专业性建设是离不开本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的,作为女性学学科专门人才培养主要力量的非本专业出身的导师群体如何处理好女性学学科与原有学科背景的知识关系,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我国女性学学科系统性与专业性建设的进程与质量。还有一个方面,是来自国际学术界的影响。从女性学学科的国际发展来看,其实也存在着重女性研究,轻女性学学科建设;重学科内部的理论流派的分化,轻学科外部的知识疆界的共筑;重对侵入的其他学科的兼并,轻女性学对外的学科拓展等学科倾向,所有这些倾向不仅不能带来对我国女性学学科系统性与专业性建设的国际压力和引领,反而会造成一种对女性学学科系统性与专业性建设的误解与忽视。

四、提升女性学系统性与专业性的几点建议

习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不仅帮助我们从当代学科发展规律的角度深入分析我国女性学系统性与专业性建设的近况,而且还启发我们联系学科实际对进一步提升女性学的系统性与专业性展开对策思考。笔者以为,以下几个思路可以有助于强化我国女性学的学科系统性与专业性,进而更好地服务于我国以至全球的妇女解放与平等发展的美好事业。

其中最重要的是加强对习总书记关于哲学社会科学应该具备系统性与专业性特点论述的学习和领会,全面理解我国女性学学科系统性与专业性的内涵与外延,充分体现系统性与专业性对于完善和发展我国女性学的学科功能和社会意义,以及有效地推进女性学系统性与专业性建设的基本思想与主要路径,为女性学学科系统性与专业性建设作好理论准备与工作动员。尤其是各级妇女联合会组织、“四位一体”的女性学研究人员,还有正在攻读女性学、女性研究方向学位的本科生与研究生,要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与讨论,增强女性学学科建设的自觉性和责任感,主动夯实女性学专业基础,补好学科建设知识的短板,为我国女性学的新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二,要在深入调研、全面了解的前提下,对我国女性学的系统性与专业性建设作出统筹规划,确立具体的追求目标,明确主攻方向,制定技术路线,组织联合攻关,稳步推进我国女性学的学科体系、教材体系和话语体系的同步建设与协同创新,努力推出一个全方位、全领域、全要素的女性学学科。

第三,要加快女性学学科发展模式的转变,从过去半封闭式的成长转化为全开放式的发展,从以往单性别的研究格局转化为男女两性共同参与的学科态势,走出去与请进来并举,学科对外拓展和引进改良并重,为我国女性学学科系统性与专业性建设,搭建更大的男女两性联手合作、学科之间良性互动、可用学术资源有效整合的平台。一个学科健康发展的规律,就是通过专业化的理论创新与方法进步,来加强内发的学科增长力,通过理论与方法在其他学科领域里的拓展应用,以及实施改进性的其他学科知识的引进,来扩大对外的学科竞争力;前者是根扎深土,后者是枝叶伸展,一个学科的苍天大树就是这样拔地而起、挺立在巨大的科学森林里[4]。

最后,要凭借我国妇女发展的政治话语和事业话语的优势,主动融入国际学术界,引领世界女性学学科话语体系的构建,在政治话语、事业话语和学科话语之间形成良性的互动机制,用更加先进的学科话语扩大我国在世界妇女发展领域中的政治影响和妇女联合会组织的作用,把我国建设成为国际大家庭中最尊重女性、最努力谋求两性平等发展的文明和谐的国家。

注释:

①参见韩贺南、王向梅的《女性学学科建设与专业人才培养:回顾与展望》,教育科学出版社,2016年版。

②参见魏国英的《女性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参考文献:

[1]韩贺南.女性/性别学学科范式再探析——研究对象与知识领域[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12,(1):51-55.

[2]畅引婷,邸晓星.妇女/性别研究的学科性质及时代特点[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4):106-109.

[3]叶文振.是情绪化的性别遐想,还是规范化的学科建构——论女性学的学科创建和发展[J].中华女子学院学报,2005,(1):1-13.

[4]叶文振,石红梅,陆洋.中国人口学科的发展与挑战[J].人口研究,2009,(6):13-28.

(责任编辑王灵)

收稿日期:2016-06-12

作者简介:叶文振(1955—),男,中国妇女研究会副会长,厦门大学博士生导师,福建江夏学院教授,主要从事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和社会经济学以及经济社会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838(2016)05-0016-05

On Women’s Studies as a Systematic and Specialized Discipline

YE Wen-zhen

(Fujian Jiangxia University, Fuzhou 350108, China)

Abstract:With the guidance of General Secretary Xi Jinping’s speech on national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conference, this paper elaborates on the rich connotation of Chinese women’s studies as a systematic and specialized discipline. It explores the significance for this discipline to remain systematic and specialized,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their causes. Furthermore, it suggests some policies and measures to achieve this purpose.

Key words:women’s studies; disciplinary system; systematic; specialized

·女性学建设专题研究·

猜你喜欢
专业性系统性
气象宣传新闻性和专业性融合的实践与思考
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特点
对于单身的偏见系统性地入侵了我们的生活?
声博雅徐兆宪 音响零售,品牌+专业性不可或缺
演员的专业性和多样性
中调协下发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委员会专职人民调解员登记通知
中宇银太陨石鉴定有限责任公司:专业性陨石鉴定机构
系统性硬化病患者血浆D-dimer的临床意义探讨
数据库
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带状疱疹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