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教学带来的启迪

2016-04-12 20:52◎陈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6年24期
关键词:盆花旗帜猴子

◎陈 果

(如皋市城南小学,江苏 如皋 226500)

一年级数学教学带来的启迪

◎陈 果

(如皋市城南小学,江苏 如皋 226500)

在教学中发现很多教师害怕、不愿意教一年级,总认为一年级的数学课堂知识很简单,枯燥.从教十多年一直教小学中年级、高年级数学,其实第一次接触一年级的时候我也很不习惯,当拿到课本的时候,我一看这都是些简单的题目,孩子们估计幼儿园都有学过,我只要按部就班就一定能让孩子学到知识.经过长时间的教学实践,我发现老师如果多多留心一些就会发现枯燥的内容其实却蕴含着很有意思的学问.数学是一门大学问,也从不会因为是一年级而简单随意.下面我就一年级数学课堂教学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关注数学学习情绪促进探索欲望

一年级孩子自控能力差,情绪波动大,他们会因为心情好而愿意听讲,学得愉快,也会因情绪低落而不愿意学习,所以对一年级孩子课堂的创设一定要富有趣味性、游戏性.枯燥的计算也应该穿插在一定的情境中,让孩子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比如教9加几,因为这里面涉及“凑十”,所以在学习之前先让孩子们背朗朗上口的“凑十歌”.我从一只正在思考的猴子导入,让孩子观察猴子的面部表情,告诉孩子们猴子在思考问题,提问大家想不想帮助它,孩子们很是热情,异口同声地说:“愿意.”于是我告诉孩子们:“要想帮助别人,首先要看自己有没有能力帮助人,没有能力是不能帮助别人的.”于是我说:“下面老师来测试一下大家的本领,如果能过老师的两道关,就一定能帮助它.”第一关是10加几的题目,孩子们都比较擅长,回答起来也不吃力,教师趁机表扬他们,让他们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肯定.第二关背“凑十歌”,并且让他们创造性地给儿歌加入自己设计的动作,孩子们尤其地喜欢这样的活动.轻轻松松地复习了旧知为新知做好铺垫.然后教师出示猴子遇到的难题:猴子想吃桃子,但是猴妈妈说想吃桃也得闯两道关.第一关求一共有多少桃,应该怎么列式?第二关怎么算出结果.题目显示左边有9个桃,右边有4个桃.其实这道题是孩子们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的题目,孩子们当然兴高采烈.由于有看图列式的经验很快能列出9+4,接着教师追问:能求出等于多少吗?有的孩子可能是通过数的方法,教师接着导入研究情境,拿一个桃子放到左边,孩子会发现左边就是10个桃子,右边剩下3个,10+3=13,所以一共13个.孩子们一直沉浸在帮助别人解决问题的情境中,并不知不觉在此情境中获取着知识的熏陶,教师自然而然地将孩子们带入了知识的殿堂.可以说孩子们是开心的,自然而然地就学得愉快,愿意去探索.

二、在摸索中学会思考

陶行知老先生说教学做合一,个人认为这种好习惯应该从一年级开始培养.教过中年级、高年级的数学老师都知道,小学阶段从中年级开始让孩子接触一一对应的思想,这个时候,可能还有些孩子是弄不明白两种物体一个隔着一个排列的规律.即两端物体不同,两种物体的个数一样多;两端物体相同,中间物体比两端的物体少1个.其实,这个知识在一年级就已经渗透了一一对应的思想.而一年级如果没有能够很好地渗透对应思想,本人认为这就是所谓一年级成绩好,到了中年级成绩往下掉的罪魁祸首.比如一年级上册在课本上第三单元是介绍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大于、小于、等于.比较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课本呈现出来的就是一一对应的思想.有些孩子看似很聪明,因为数量少,可以通过比较数字的大小来判断数量之间的关系.如8比7大或7比8小从而判断出答案.再比如按要求画△,要使△个数比☆多三个☆☆☆☆☆,有的孩子是知道5+3=8,然后画出8个△.这种方法就是没有渗透一一对应的思想.正确的做法是教师应该让孩子在每一个☆下面画一个△,对应好之后再画多出的3个△.一年级老师还应该跟孩子们一次次通过各种活动用手摆、观察、比较,孩子们才会在潜移默化中渗透进一一对应思想.再比如一年级有这样一道题目,一共有8面旗帜,每两面旗帜之间放一盆花,一共可以放几盆花,孩子们听到这个题目,有两种情况,一直接放弃瞎做,二有的小孩子就动手画图,用竖线代表旗帜,圆圈代表盆花.通过画图的小孩会发现一面旗帜其实就对应着一盆花,最后一面旗帜没有盆花对应,也就是旗帜多一面或盆花少一盆,即有7盆花.这样学生在一年级的学习中不仅知道了数量之间的关系,更将自己的想法与数学思想上升了一定的高度.这样培养出来的小孩更乐于学习,更善于思考.

三、在思考中学会迁移

迁移就是人们常说的“举一反三”“闻一知十”“触类旁通”.迁移有正迁移与负迁移,本文所指的迁移是正迁移,正迁移指已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对新学习的知识和技能的积极影响.在20以内的加法教学中,讲到“凑十法”.一堂课最精彩的是学生在学习中通过自己的思考发现规律并能灵活运用规律.

9+1=10,9+2=11,9+3=12,9+4=13,9+5=14,9+6=15,9+7=16,9+8=17,9+9=18.让学生观察这些算式,思考能不能发现规律,学生会发现都是9加几,而且得数的个位比第二个加数少1.有的教师就戛然而止,认为孩子们已经发现了规律,也能够口算出答案.其实这时我们教师可追问:为什么会少1?少掉的1哪里去了?这样孩子的思维又提升到一个高度,也为8加几、7加几的口算打好基础.比如讲到8+2=10,8+3=11,8+4=12,8+5=13,8+6=14,8+7=15,8+8=16,8+9=17.这个时候孩子们会自然发现得数的个位比第二个加数少2,为什么会少2?孩子们可能会联系到9加几的做法,可以通过摆小棒发现第二个加数送了2给了8,让8与2凑成了10,所以得数的个位少了2.这种在思考中学会自己探究的教学模式也符合低年级孩子的好奇的心理特点.孩子在思考中通过动手操作进而学会对数学问题的主动的探究,而不是成为被动的接受者与机械的记忆者.低年级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固然最好孩子们能够记住20以内的加法,但是前提是要让孩子愿意去记住、乐意去记住、主动去记住,这就要求教师善于引导孩子在课堂中学会思考,在思考中迁移体验到解决新问题的成功感.

一年级数学是个看似简单但又蕴含着大智慧的数学,只有我们教师善于观察孩子、理解孩子,善于研究教科书、教学参考书,善于思考,善于付出,我相信我们就能从所有的简单的事情中寻找到简单而又深奥的数学原理,带领着孩子在数学领域真正遨游甚至会让孩子们享受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乐趣.

[1]李伯黍,燕国材.教育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95.

猜你喜欢
盆花旗帜猴子
数 花
心中的旗帜
一百年的旗帜
我愿是你旗帜上的星
如果没有细菌
交 谈
交 谈
男猴子和女猴子
淘气的猴子
猴子出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