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晓霞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工会干部学校,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2)
会计信息对提升工资集体协商质量的影响
——侧重于工会方的角度分析
薛晓霞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工会干部学校,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2)
[摘要]企业是要素所有者通过契约关系所形成的经济组织,也是搭建劳动关系的重要平台。会计信息作为反映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综合财务资料,不仅能够运用于工资集体协商的过程,更有助于提升工资集体协商谈判质量。相对权威的会计信息能够合理诠释企业收益的真实状况,可以为参与工资集体协商谈判的利益各方提供一个比较清晰的谈判思路,因此对企业会计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和评价可以提升工资集体协商质量。工会组织在工资集体协商中运用会计信息时,必须遵循合法性、持续经营和保密性前提,主要考虑人工成本、劳动生产率与经济效益和企业赢利能力等因素。
[关键词]会计信息;工资集体协商;和谐劳动关系
增长和兑现是工资集体协商谈判的重要目标。会计信息作为企业综合财务信息的反映,为企业的工资集体协商谈判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分析路径。和谐共赢是劳资双方坚持的协商理念,劳资双方借助企业进行利益博弈,和谐共赢是博弈的最终目标。工资集体协商谈判是工会维权的一个重要手段,会计信息不仅能够运用于工资集体协商的过程,更有助于提升工资集体协商谈判质量。
(一)会计信息可以为参与工资集体协商谈判的利益各方提供一个比较清晰的谈判思路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会计信息是一种“商业语言”,是信息使用者了解不同经济主体的“窗口”。工资集体协商中所涉及的会计信息的披露,可以为参与工资集体协商的利益各方提供一个比较清晰的谈判思路。会计信息作为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综合财务资料,既是委托代理关系有效性评价的重要载体,也是要素所有者进行利益分配的重要依据。增长要效益,兑现要资金,协商中数据分析才更有权威。将会计信息融入到工资集体协商谈判中,既是会计信息价值功能的进一步延伸,也是工资协商实务的现实需求。
(二)对企业会计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和评价可以提升工资集体协商质量
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各种生产要素的所有者通过契约关系形成的经济组织。劳资关系的实质是通过对企业收益的和谐分配实现合作共赢。作为工资集体协商谈判主体的劳方或劳方代表,没有理由让会计信息这一重要手段在工资集体协商中缺位。财务报告作为企业综合的会计信息,可以反映工资兑现、工资增长的可持续性表现。而这些目标的实现取决于企业的支付能力、企业的赢利能力、企业的持续经营能力。因此,提升工资集体协商的质量,实现工资集体协商谈判目标,必须借助于会计信息的分析、判断和评价。
(三)客观存在的利益差异需要相对权威的会计信息,合理诠释企业收益的真实状况
理论上,通过会计信息可以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评估,但是基于经济后果的考量,管理层可能会将问题隐瞒。在“资强劳弱”的客观现实下,信息不对称的客观存在无疑加大了劳方的协商成本和获取预期收益的难度。会计信息虽然能够表述企业的基本情况,但在某种情况下并不一定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相一致;也就是说,会计信息所披露的信息和企业的真实情况可能是“两张皮”。因此,会计信息固然能够反映企业的整体情况,但其实质仍然是“规则+判断”所形成的综合结果,管理层意图对会计规则的影响尤为明显。在工资集体协商谈判中了解相关会计信息不可或缺,因为“数据”更为权威。
会计信息运用于工资集体协商谈判,主要目的是在劳资双方信息不对称情况下,由工会代表劳动者一方去收集、处理和运用与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密切相关的会计信息。由于工资集体协商谈判是实操性非常强的一项工作,对于会计信息的运用必须遵循一些前提[1]。
(一)合法性前提
合法性前提是工资集体协商中会计信息本身的质量要求,也是利用的基础。合法性是指工资集体协商谈判中所用的会计信息必须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编制和提供。它既是会计信息本身的质量要求,又是利用的基础。企业只有对会计信息的编制和提供合法,其决策的有用性才有实际意义。同样的,虽然工会代表职工进行工资集体协商对会计信息的收集有一定难度,但也必须强调会计信息获得的来源合法;否则,工资集体协商谈判的结果和质量一定会受到影响。
(二)持续经营前提
持续经营前提是企业会计信息编制和披露的前提,也是工资集体协商的重要前提。持续经营是指企业在可预见的将来,不会面临破产或清算。离开持续经营前提,企业的会计信息没有任何意义。工资集体协商谈判只有在企业持续经营的基础上,协商企业内部分配行为,职工的增长、相关福利才能得以实现;否则,协商将失去意义。
(三)保密性前提
保密性前提是指工资协商涉及到企业的商业秘密时,工会方必须保密。对企业会计信息的分析和运用,如果涉及到企业的商业秘密,如客户渠道、产品成本、产品配方、利润水平等等,工会在进行工资集体协商谈判时,必须对这些商业秘密进行保密。工资集体协商谈判涉及到企业内部分配制度和内部利益调整,如果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和目的,不得利用这些商业秘密对企业进行“胁迫”。
会计信息不仅能够运用于工资集体协商的过程,更有助于提升工资集体协商谈判质量。根据工资集体协商谈判的特点,筛选有针对性的会计信息作为确定工资的主要内部因素,无疑可以最大限度地追求“帕累托最优”。
(一)集体协商中对人工成本进行分析和判断必不可少
影响企业工资集体协商谈判的主要因素是企业的人工成本,人工成本是劳动者资本价格的表现形式,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表现为参与价值的创造和所创造价值的实现。人工成本与经济效益之间存在的密切关系是“功效挂钩”模式的理论基础。人工成本的精密测算是工会在工资集体协商中需要重点关注和收集的信息。为准确掌握企业人工成本的规模和水平,必须充分运用会计信息中有关人工成本披露的信息资料,并进而测算人工成本水平,提高工资集体协商谈判的质量[2]。
1、人工成本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表现为参与价值的创造和所创造价值的实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价值虽然是在劳动过程中创造的,但却是在交换过程中实现的。人工成本虽然能够直观地反映出一个企业人工成本水平及其变化的情况,但在协商中这项指标还必须和投入产出的指标结合起来运用才能准确地说明一个企业人工成本的高低程度,单纯人工成本往往并不能说明问题。因此,如果劳动资本所有者创造的价值不能实现,劳动是无效劳动,其报酬也无法实现。
2、人工成本控制的理想状态是人均人工成本高于同行业,而劳动分配率和人事费用率低于同行业。劳动分配率和人事费用率是人工成本分析的主要指标。在同行业的相互比较中,如果劳动分配率和人事费用率数值较小,其人工成本水平就低。在企业年度之间比较中,如果本年度的劳动分配率和人事费用率数值偏小,其年度的人工成本水平就比其它年度低。
3、从会计信息的角度判断人工成本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经济效益是影响人工成本的重要因素,但效益作为一种结果在工资集体协商谈判中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首先要判断企业的收入水平和结构判断企业的经营状态;其次是对企业的费用进行判断。加入WTO后,工会通过工资集体协商谈判来确定企业的人工成本水平,以及职工的工资结构、支付方式、支付时间等问题显得尤为重要。一定条件下人工成本与企业的经济效益之间存在着“此消彼涨”的关系。企业经济效益是影响人工成本效益的核心因素。一般情况下,企业经济效益预期向好,工资增长预期就较为乐观,反之,较为谨慎。在正常经营的企业,工资协商中可以根据岗位的不同,分别将效益指标确定为利润、产值、成本、及费用等。在非正常生产经营企业,其基本热点是生产经营波动较大、赢利能力较差、资源利用率较低等。这类企业,实际工作中确定的工资协商目标一般是最低工资保障、工资按时兑现等。
(二)劳动生产率与经济效益是工资集体协商中提高职工工资增长的坚实基础
对企业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的分析,更重要的是企业自身的经济状况,工会在代表劳动者一方进行工资集体协商谈判中,必须分析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
1、工会在工资集体协商谈判中提出工资要求时,职工工资总额的增长应与企业实现利税、上缴利税、销售收入或主营业务利润增长等经济效益指标增长相一致,二者之间的比例一般应掌握在0.3—0.7:1左右为宜;工资收入的高低与企业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和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有密切联系。对企业的利润增长额,工会不能要求都用于工资增长,还必须考虑到工资增长与劳动生产率增长的关系,以便保证企业的发展后劲。
2、职工平均工资的增长应与企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相适应,一般二者的比例关系不能高于1:1;工资与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劳动生产率是单位劳动投入所创造的经济产出。提高劳动生产率,也就意味着单位劳动投入创造出更多的经济产出,而创造的更多的经济产出,能够使为劳动者提供更优报酬成为可能。同样,工资收入的上涨可以使企业施行要素的替代、形成企业创新技术的“倒逼机制”、劳动者加强教育投入所导致的人力资本提升以及工资上涨引起的积极性提高等效应,进一步推动劳动生产率的提升。因而正确处理好工资上涨和劳动上产率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形成企业与个人“高工资高增长”的良性循环[3]。
3、企业工资利税率的水平应与职工工资增长同比例,后者不能高于前者。一般我们在工资增长的时候,要搞一个前提就是“两低于”原则。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有具体的衡量指标,劳动生产率其即可以是实物的劳动生产率,也可以是工作量。工作量是不是增加了,提高了,这也反映了劳动生产率。因为产品数量有时候没有动,但是新的一带的产品,经过技术改革,里面含有的工作量大了,这实际上也是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所以不能单纯看生产了多少产品。不能一概而论。而经济效益可以看实现利税的情况,也可以看投入产出比。这是一个重要的指标。我们在了解企业内部情况的时候,这些数字信息是非常重要的,劳动生产率是谈判的一个重要依据,是双方争论的一个焦点,谁掌握了这方面的材料和有关的数据越多,谁就能在协商中取胜。
(三)企业赢利能力的分析是工资集体协商中维护劳动者一方利益实现的保障
赢利能力是指企业利用现有资源或资产获取利润的能力。它表明企业获利水平的高低以及获利的稳定性和持久性。企业因利润而生,没有利润,就没有管理。赢利能力的分析能够用以评价一个企业的经营业绩管理水平,并以此为基础,综合判断企业的成长性,维护利益主体的合法权益。工资集体协商谈判中对企业赢利能力进行分析是维护劳动者利益实现的保障。企业是出资人的企业,但出资人并不是企业唯一的利益需求者。资本和劳动的有效结合才能产生较多的利润。企业赢利能力强了,职工的预期报酬和福利才能得到较好的满足。反之,当企业赢利能力低下,难以持续经营,劳动者的利益就会受到威胁。即使通过工资集体协商谈判也难实现职工利益的维护。就企业而言,利用有限的经济资源赚取最多的利润是企业的目的所在。企业在追求利润的过程中,对其支配和使用的资产的效率和效果的评价,必然通过赢利能力反映出来。因此,赢利能力的分析是评价一个企业好坏、能否持续经营、能否尽可能多地为劳动者增加工资的一个重要手段。
总之,工资集体协商最大的问题就是缺乏对数据分析的运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信息的检验性标准已经成为利益相关者共同关注的重要信息。作为协调企业内部劳动关系重要手段的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协商过程实质上是一个劳资双方反复“博弈”的过程,博弈追求的结果就是“共赢”。工资集体协商中协商代表对会计信息的掌握,实施途径是进行有效的分析和运用。鉴于会计信息的公信力,在协商过程中“攻防转换”更具有说服力,这也是从会计信息方面夯实博弈基础、提升工资集体协商质量的可行路径。
参考文献:
[1]任小平.会计信息与工资集体协商理论与实务的几个问题[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6,(4).
[2]任小平.会计信息在工资集体协商中的运用——兼论“人工成本”在工资集体协商中的分析和判断[J].工会理论与实践,2014,(1).
[3]宋述广.试论工资收入与劳动生产率之间的关系[J].商场现代化,2014,(21).
(责任编辑:王友才)
[中图分类号]F249.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7416(2016)03—0007—03
收稿日期:2015-04-01
作者简介:薛晓霞(1971-),女,陕西绥德人,大学学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工会干部学校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