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和谐劳动关系是企业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能够降低员工离职率、培养员工忠诚。在新常态背景下,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尤为重要。关于和谐劳动关系的研究,我国学者的研究成果十分丰富,而国外学者关于劳动关系的研究思路也能够为我国企业和谐劳动关系构建提供参考。通过分析国内外和谐劳动关系构建问题的研究文献,分析现有研究的成果和不足,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和谐劳动关系;劳动关系构建;劳动关系理论
一、研究意义
“新常态”是习近平总书记于2014年5月提出的中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是我国当前及今后很长时期的主要经济形势。在新常态背景下,国民经济的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成为国民关注的焦点。作为基本的社会经济单位,企业的和谐和可持续发展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和保障。研究新常态背景下的企业和谐劳动关系问题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1.理论意义
对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问题进行综述能够梳理现有文献的研究成果,分类整理研究结论,把握研究动态,并对现有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建议,寻找未来最有价值的研究方向。
2.实践意义
新常态背景下的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研究能够为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和维系提供方法、策略,指导企业建立并保持和谐的劳动关系,从而规避劳动风险,缓解劳资双方矛盾、减少劳动冲突,提高企业竞争力,从而为国民经济的新常态发展做出贡献。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国内研究现状述评
(1)关于研究内容的述评。目前国内学术界关于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第一,和谐劳动关系的内涵。王贤森(2005)认为,“和谐劳动关系,是指处于一定组织状态之下相互沟通、依法协调、有序参与、积极有为、公平正义、和睦相处的劳动关系。”刘铁明、罗友花(2007)运用博弈论中的相关概念,提出“劳动关系被动的合作是一种潜在的和谐劳动关系,主动的合作则是我们所说的和谐劳动关系。”李培志(2005)认为,“和谐劳动关系的实质是劳动关系主体双方利益的和谐,是劳动关系主体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平衡。”第二,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途径。常婕(2006)认为应该从以下两个层面出发来构建企业的和谐劳动关系:一是劳动关系生成的市场环境层面;二是劳动关系双方的力量博弈对比层面。李培志(2005)认为构建企业的和谐劳动关系应完善由政府、工会组织和企业组织构成的“三方机制”。黄启群(2011)认为工会组织在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应该善于发挥集体谈判制度在和谐劳动关系构建中的重要价值。第三,和谐劳动关系的评价体系。中华总工会在文件《深入开展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与工业园区活动的通知》(2006)中,提出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企业的八项评价标准。贺秋硕(2005)构建了一套用于评价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由目标层、准则层、要素层和指标层构成。詹婧(2006)认为劳动者本人是企业劳动关系和谐与否的评价主体,并从该评价主体出发构建了一套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模糊综合评价体系。姜作培、陈峰燕(2006)认为企业的和谐劳动关系应该具备以下三个特征:劳资双方平等、和睦;劳资双方各司其职、各尽所能;劳资双方互惠互利、合作共赢。
(2)关于研究角度的述评。关于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研究是目前的研究热点,但是现有文献及作者的研究视角各异,具体可以总结为以下方面。第一,从政治学角度展开研究。金银焕(2007)认为秉持政治教育理念能够为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提供支持,具体包括以人为本的理念、公平正义的理念、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理念等。赵倩(2006)认为民主管理制度和实践在和谐劳动关系构建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不可替代作用。第二,从法律学角度展开研究。曹小华(2006)认为从法律法规角度构建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效果更好,例如可以强化相关工作的责任制度、完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建立并完善劳动者帮扶制度和民主权利保障制度等。程延园(2007)认为可以通过完善劳动合同法律法规和规范用工制度构建和谐的企业劳动关系。第三,从经济学角度展开研究。罗泽胜(2007)认为“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相结合”的具体表现是劳资双方在实现劳动供给过程中形成的经济利益关系。第四,从管理学角度展开研究。张静(2011)认为从人力资源管理学科的心理契约理论出发构建企业和谐劳动关系更加有效。苏美霞(2011)分析了我国民营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管理理念及创新型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王晓飞(2011)在研究辽宁省中小企业和谐劳动关系构建问题时,同样从管理学学科的专业角度进行了详细分析。
2.国外研究现状述评
关于和谐劳动关系的研究,国外学者并无直接涉及。这与“和谐”一词的中文涵义有着重要影响。但是,国外学者关于劳动关系理论的创立和发展以及劳动关系的应用研究对我国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关于劳动关系的应用问题,主要从以下方面开展关于具体地域或企业的劳动关系研究:第一,关于工作场所劳动关系的研究;第二,关于劳动关系变革的研究;第三,关于转型期的劳动关系的研究;第四,关于劳动关系构建的国际化比较分析研究。
三、现有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研究方向
1.现有研究的不足
现有文献关于和谐劳动关系的研究内容较为全面,涵盖了和谐劳动关系的涵义、特点、影响因素、评价指标、构建途径等方面。但是关于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途径多集中于企业外部视角,即更多的是从社会、法律、工会组织的角度提出对策建议,而针对企业自身管理技能和劳动者责任角度的研究成果较少。
现有文献的研究角度呈现出明显的多样化现象,涵盖了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多个角度,研究人员的学科背景也呈现出同样的“广泛化”现象。基于不同学科背景和研究角度开展和谐劳动关系的研究,其所获得的研究成果往往具有浓厚的学科色彩和局限性,尤其是基于政治学、经济学的角度开展研究,其提出的对策建议往往带有纲领性和指导性特点,企业无法直接采用。
2.未来研究方向
从管理学科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角度针对我国企业的和谐劳动关系展开研究,将研究内容具体到特定企业的劳动关系管理方面,从企业自身管理技能和劳动者责任角度提出相应对策,指导企业建立并保持和谐劳动关系,从而规避劳动风险、减少劳资冲突,提高企业在“新常态”背景下的人才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王贤森.当前和谐劳动关系构建中的新视角--《工会法》实施中若干问题的反思[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5,05:20-24.
[2]刘铁明,罗友花.关于和谐劳动关系研究的若干问题[J].保险职业学院学报,2007,No.11304:25-29.
[3]李培志.试论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5,06:32-36.
[4]常婕.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思考[J].生产力研究,2006,08:96-97+292.
[5]黄启群.工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途径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1.
[6]贺秋硕.企业劳动关系和谐度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5,08:75-78+83.
[7]詹婧.模糊综合评价法在企业劳动关系计量中的应用[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6,04:57-62.
[8]姜作培,陈峰燕.论构建和谐的私营企业劳资关系[J].中州学刊,2006,01:50-58.
[9]金银焕.发展和谐劳动关系要强化“六个理念”[J].理论探索,2007,No.16705:3-6.
[10]赵倩.从民主管理的视角看和谐劳动关系[J].工会理论研究.上海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06:25-27.
[11]曹小华,欧国立.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保护农民工权益--基于经济学视角的思考[J].生产力研究,2006,06:48-49+67.
[12]程延园.《劳动合同法》:构建与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7,No.12505:104-110.
[13]罗泽胜.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法治障碍及其对策[J].学习论坛,2007,No.26703:69-71.
[14]张静.基于心理契约的企业和谐劳动关系构建[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1.
[15]苏美霞.构建民营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及其方式创新研究[D].内蒙古财经学院,2011.
[16]王晓飞.辽宁省中小企业和谐劳动关系构建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
作者简介:孙闪闪(1986- ),女,汉,河南许昌人,硕士,曲靖师范学院教师、助教,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和企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