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云瑞, 马士远
(曲阜师范大学 孔子文化研究院, 山东 曲阜 273165)
●历史学研究
《孟子》三章引《书》考述
钟云瑞, 马士远
(曲阜师范大学 孔子文化研究院, 山东 曲阜 273165)
《尚书》作为上古政教之书,是礼乐教化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丰富的教化思想。孟子私淑孔子,其《书》学思想自有渊源。《孟子》三章《公孙丑》《离娄》《告子》征引《尚书》文句较多,通过与今传本进行比较研究,可以窥见孟子在战国之际的社会环境中援引《书》篇内容为己说论证,由此可推知战国《书》学的面貌。
孟子; 《公孙丑》; 《离娄》; 《告子》; 《尚书》; 称引
孟子的生平事迹与学术概况,在《史记》之中有所记载,即:
孟轲,驺人也。受业子思之门人。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於事情。……天下方务于合从连衡,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孟子荀卿列传》)[1]2343
又《汉书·儒林传》记载:
至于威、宣之际,孟子、孙卿之列咸遵夫子之业而润色之,以学显于当世。[2]3591
由上述记载可知,孟子之学源出于孔子之门,《韩非子·显学篇》云自孔子死后,儒学分为八家,其中即“有孟氏之儒”[3]456。《孟子》一书多处记述孟子自言其学乃以孔子为渊源,如“予未得为孔子徒也。予私淑诸人也”[4]577,“乃所愿,则学孔子也”[4]216,陈澧《东塾读书记》卷三:“《孟子》引孔子之言凡二十九,其载于《论语》者八,……盖孟子之言,本于孔子者多矣。”[5]48这是对孟子经学根柢于孔子之学或《论语》的总结性评语。
《尚书》作为上古三代的原始文献资料,蕴含着丰富的教化思想,是礼乐教化的重要载体。孔子开科授徒,以《诗》《书》为教本,即所谓“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6]70孔子与《尚书》关系密切,而孟子学派实际出于孔门一系,故孟子论辩多引《书》以发挥阐释其义。
《孟子》征引《尚书》情况,前代诸家统计结果相差较大,其原因在于对《孟子》书中所援引是否为《尚书》文句存在争议。兹就《孟子》三章《公孙丑》《离娄》《告子》援引《书》篇文献逐条考辨,以反映《尚书》在战国中期的存在面貌,窥视《书》篇文献在战国时代的流传情况,亦有助于推动战国《书》教传统的研究。
《公孙丑》上下篇征引《书》篇文句与今本《尚书》可以比对者只有一处,即《公孙丑上》所载:
今国家闲暇,及是时,般乐怠敖,是自求祸也。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谓也。”[4]224-225
焦循《正义》曰:“《尚书·太甲》三篇,今文古文皆不传,不在逸书之列,故赵氏但云‘殷王太甲言’,不言逸《书》也。”[4]225《太甲》上中下三篇虽为《尚书》篇名,但不见于伏生所传今文,也不见于郑玄所注古文中,今传《太甲》三篇乃梅赜所献伪古文。今本《太甲中》“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与引文相似,只有“活”与“逭”的区别。孔《传》:“逭,逃也。”《礼记·缁衣》亦引此文,“《太甲》曰:天作孽,可违也;自作孽,不可以逭。”[7]2117文字稍有不同,但郑玄注曰:“逭,逃也。”可知逭为逃义。焦循谓“与《孟子》所引字虽有异,而大恉无殊。惟逭之与活,义训不同。”[4]226而杨伯峻以为“此‘活’字当是‘逭’之借字。”[8]70按照已有材料的解释,则战国时代似乎存在“天作孽”之类的《书》篇文句,孟子于此处劝诫诸侯卿相要实行仁政,贵德尊士,修明政治法典,同时讲明“祸福无不自己求之”的道理,引“天作孽”等文以证其说。
《离娄》上下篇引《书》与今本《尚书》可比对之处共一段,即《离娄上》所载:
孟子曰:“……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国必自伐,而后人伐之。《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谓也。”[4]500
此段所引《书》与《公孙丑上》所引相同,具体议论已在上文涉及,可参看。孟子援引此句,意在说明安危荣辱皆是人所自得之,当敬慎其事,此即《章指》所谓“人之安危,皆由于己,先自毁伐,人乃攻讨,甚于天孽,敬慎而已,如临深渊,战战恐栗也。”[4]500
《告子》上下篇只有《告子下》中一处与今本《尚书》相关者,即:
(孟子)曰:“非也。《书》曰:‘享多仪,仪不及物曰不享,惟不役志于享。’为其不成享也。”[4]827
赵岐注:“孟子曰非也,非以储子为相,故不见。《尚书·洛诰》篇曰:‘享多仪’,言享见之礼多仪法也。物,事也。仪不及事,谓有阙也,故曰不成享礼。储子本礼不足,故我不见也。”[9]324今本《洛诰》有“汝其敬识百辟享,亦识其有不享。享多仪,仪不及物,惟曰不享。惟不役志于享,凡民惟曰不享,惟事其爽侮”句,郑玄注曰:“朝聘之礼至大,其礼之仪不及物,谓所贡篚多而威仪简也。威仪既简,亦是不享也。”[10]600江声《尚书集注音疏》谓“言当识别诸侯之享与不享。《孟子·告子》篇引此经,赵岐训物为事,不若郑注义长。”[4]827季任与储子同样以币交孟子,而孟子见季任不见储子,屋庐子问是否因为储子担任卿相的缘故,孟子用《洛诰》之文回答他,其原因就在于储子没有重视礼节。朱熹引徐氏之言曰:“季子为君居守,不得往他国以见孟子,则以币交而礼意已备。储子为齐相,可以至齐之境内而不来见,则虽以币交,而礼意不及其物也。”[11]348孟子深谙《尚书》典故,在回答弟子疑问时以《洛诰》文句解其疑惑,同时可见孟子对《尚书》所体现出的礼学要义也有很深的造诣,继承《书》篇礼学精神而加以阐释发挥。
《孟子》引用《尚书》文本,多对其进行改造,使之作为议论政事的历史依据。《尚书》作为上古三代的政治文献资料,孟子借用其中的史事加以利用,而在阐述学说的论述过程中,对《尚书》文辞进行一定程度的改写,改变文义符合己说。如《说命上》“若药弗瞑眩,厥疾弗瘳”,《滕文公上》作“若药不瞑眩,厥疾不瘳”;《太甲中》“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逭”,《公孙丑上》和《离娄上》作“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又如《舜典》“二十有八载,帝乃殂落,百姓如丧考妣,三载,四海遏密八音”,《万章上》作“二十有八载,放勋乃殂落,百姓如丧考妣,三年,四海遏密八音”;《仲虺之诰》“葛伯仇饷。初征自葛。东征西夷怨,南征北狄怨,曰:‘奚独后予?’攸徂之民,室家相庆,曰:‘徯予后,后来其苏。’”《梁惠王下》作“汤一征,自葛始”,“东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曰:‘奚为后我?’”,“徯我后,后来其苏。”
对于这一问题,马士远教授认为“到孟子之时,事实是除孔子所编次的《书》外,还存有其他系统的《书》,而且单篇的《书》亦有流传的可能,孟子若继续以孔子所编次之《书》授徒,其篇目的局限性便逐渐显现出来,故孟子及万章之属便在孔子所编次《书》的基础上,网罗各种《书》篇重新进行编次,这种类型的编次是以《书》为教、以《书》为用之《尚书》学发展的必然要求。”[12]237
孟子在援引《尚书》之时,并非一字不差地原文抄录,而是根据所需加以变动,使之为己所用,这一做法其实是继承了春秋战国时代的断章取义之法,也是战国时代士人引用古籍的共同习惯。孟子引《书》改造字句,引申、阐释《书》文大义的做法,对孟子论述其学术思想具有极大的影响作用。
孟子引《书》释《书》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战国之际,中国思想史进入“轴心时代”,原有的社会秩序被打破,周王室的衰微使上层贵族所执掌的知识、文化与思想流入诸侯国乃至民间,即“天子失官,学在四夷”。在这样的时代潮流之中,孟子为使自己的学说在百家争鸣中取得一席之地,必然大量征引《书》篇内容为己说论证。孟子多角度、多层次地引用《书》篇,其宣扬的文化舆论推动了《尚书》在社会上的流布与传播,同时宏观呈现了《尚书》学在战国时代的存在面貌,从文化史、经学史方面考虑,对探究战国《书》教传统的流变、阐释也有重要的价值和影响。
[1]司马迁. 史记[M]. 北京:中华书局,1982.
[2]班固. 汉书[M]. 北京:中华书局,1964.
[3]王先慎. 韩非子集解[M]. 钟哲, 点校. 北京:中华书局,1998.
[4]焦循. 孟子正义[M]. 沈文倬, 点校. 北京:中华书局,1987.
[5]陈澧. 东塾读书记[M]. 北京:三联书店,1998.
[6]杨伯峻. 论语译注[M]. 北京:中华书局,2009.
[7]孔颖达正义. 礼记正义[M]. 吕友仁, 整理.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8]杨伯峻. 孟子译注[M]. 北京:中华书局,2010.
[9]孙奭疏. 孟子注疏[M]. 赵岐, 注.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10]孔颖达. 尚书正义[M]. 黄怀信, 整理.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11]朱熹. 四书章句集注[M]. 北京:中华书局,2012.
[12]马士远. 周秦《尚书》学研究[M]. 北京:中华书局,2008.
On Study ofShangshuQuoted byMencius
ZHONG Yun-rui, MA Shi-yuan
(Confucius Cultural Institute, Qufu Normal University, Qufu 273165, China)
Shangshuis the political textbook of ancient times, and contains a rich enlightenment idea. Mencius’s education is from Confucius, andShangshuconcept is in a continuous way.Gongsunchou,LilouandGaoziquote much language fromShangshu. By comparing the difference with the received version, we can understand Mencius quotedShangshufor his political viewpoints and inference the feature ofShangshuin Warring States.
Mencius;Gongsunchou;Lilou;Gaozi;Shangshu; quote
2015-09-09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书》教传统研究(13BZW041);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孔子《书》教“七观”说研究(13YJC770031)。
钟云瑞(1990— ),男,山东潍坊人,在读研究生,主要从事战国《尚书》学史研究。
K231
A
2095-7408(2016)02-007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