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学生的视角剖析高校教师师德的重塑
——以大连海事大学本科生的问卷调查实证为例

2016-04-12 14:51:06徐冀宁司馨钿
昭通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总数师德高校教师

田 天, 徐冀宁, 黄 璇, 司馨钿

(1.辽宁师范大学 数学学院, 辽宁 大连 116029; 2.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党校 党史党建教研部,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70; 3.河南省郑州市第47中学, 河南 郑州 450000; 4.大连海事大学 交通运输装备与海洋工程学院, 辽宁 大连 116021)

●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

从大学生的视角剖析高校教师师德的重塑
——以大连海事大学本科生的问卷调查实证为例

田 天1, 徐冀宁2, 黄 璇3, 司馨钿4

(1.辽宁师范大学 数学学院, 辽宁 大连 116029; 2.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党校 党史党建教研部, 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70; 3.河南省郑州市第47中学, 河南 郑州 450000; 4.大连海事大学 交通运输装备与海洋工程学院, 辽宁 大连 116021)

根据《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之基本精神,文章采取问卷调查法,在对大连海事大学200名本科生的问卷调查的基础之上,以学生的视角针对目前高校师德建设方面所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梳理与分析,最后提出了重塑高校教师师德的三项主要措施:构建并完善考核评价和教育、监管的体制与机制;多重并举培育高校教师的政治素养、道德品行和价值取向;将高校师德建设作为破解信仰危机系统工程的一项根本举措。

师德建设; 问卷分析; 应对举措

2014年9月9日,习近平到北京师范大学视察,与师生代表进行座谈并殷切提出了“做好老师,要有道德情操”的基本要求。9月29日,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对其重要性和紧迫性、主要原则和具体要求、主要举措等多个方面都作了系统阐述。应该说,高校教师和高校学生是相互作用的两个主客体,随着教学评价和监管体系的不断完善,大学生对高校教师的师德建设会起着互动支撑、促进发展和因果检验的实际功效。

一、问卷调查的方法及样本结构

作者在2015年初,运用统计抽样调查的方法,对大连海事大学200名本科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随机访谈。以大学生的视角,对高校师德建设如何进入“新常态”,进行了全方位的解析。

本次问卷调查的对象总计200名。其样本结构分别是:性别:男生130名、女生70名;年级:大二学生100名、大三学生100名;专业类别:理工科生150名、文科生50名;政治面貌:中共党员(含预备)18名、共青团员164名、其它党派及普通群众18名;其中共青团员占绝大多数。

本次问卷调查共设置22个问题,其中选择类题型21道、问答题型1道,涉及到了师德建设的相关领域;其具体设定的问题及问卷结果分析如下。

二、问卷调查设定的相关问题及结果分析

(一)您知道高校教师的师德内涵吗?

选择“知道一点”和“不知道”的学生占样本总数的61%;而选择“非常清楚”的仅占样本总数的13.5%。其中文科生选择“知道一点”和“不知道”的占总数的76%,而选择“完全清楚”的仅占4%;中共(含预备)党员选择“完全清楚”的还不到四分之一。结果说明在本科生群体中对高校教师师德内涵的知晓程度不高,即使是在文科生和本科生党员之中也是如此。

(二)您对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总体状况满意吗?

选择“比较满意”和“一般”的总共149人,占样本总数的的74.5%。剩下的51人选择的是“非常满意”、“不太满意”和“很不满意”;而在这51人之中,选择“非常满意”的有32人(占62.7%),选择“不太满意”的有13人(占25.5%),选择很不满意的只有4人(占7.8%)。结果说明大多数本科生对高校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还是基本肯定的。

(三)您关注高校教师的师德建设情况吗?

选择“非常关注”的占样本总数的16%,选择“关注”的占样本总数的32.5%,选择“一般”的占样本总数的31%,选择“不关注”和“完全不关注”的占样本总数的20.5%。结果说明多数本科生对和自身息息相关的高校师德建设的情况还是关切的,尽管关心程度还不是特别高。

(四)您对“教师”这个职业是如何理解的?

设置了“一项崇高的事业”、“一个谋生的饭碗”、“一个普通的职业”、“暂时的职业选择”四个选项。选择“一项崇高的事业”的总共有101人,占样本总数的50.5%;而选择其它三个选项的总共有99人,占样本总数的49.5%;可以说几乎是“各占半壁江山”。结果表明高校教师这个职业在本科生眼中的形象是较为复杂的,可以说各种看法相互交织。

(五)您觉得教师对您的学习、生活和科研是否关心?

选择“非常关心”的有29人,选择“关心”的有59人,占样本总数的44%。选择“一般”的有80人,占样本总数的40%。选择“不关心”和“完全不关心”的有32人,占样本总数的16%。结果是“倒梯形”,表明多数本科生认为教师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和科研还是比较用心的。

(六)您的老师中,不公平对待学生的现象多吗?

选择“很多”、“比较多”和“一般”的有131人,只有69人选择“较少”和“没有”,分别占样本总数的比例为65.5%和34.5%;前者几乎是后者的2倍。结果表明在高校教师中不公平对待学生的现象还是普遍存在的。

(七)您认为高校教师的言行、举止、衣着等是否符合教师的职业形象?

选择“完全符合”和“基本符合”占样本总数的72.5%,选择“一般”的占样本总数的23.5%,仅有8名选择了“不太符合”和“不符合”。结果表明高校学生对高校教师的外在形象,即体现着高校教师内在素养的这一方面还是认可的。

(八)您认为影响高校师德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设置的“社会风气”、“教师待遇”、“相关考评体系”、“个人素养”和“学校重视程度”五个不定项选择题。选择“社会风气”的有99人,选择“教师待遇”的有96人,选择“相关考评体系”的有100人,选择“个人素养”的有104人,选择“学校重视程度”的有80人;除了最后一个“学校重视程度”以外,其它几个选项的分布还是比较均衡的。其结果表明高校学生认为师德发展最主要的因素还是与其个人素养有关。

(九)您认为有必要进行高校教师职业道德的外在监管吗?

选择“非常必要”和“有必要”的总共167人,占样本总数的83.5%;选择“没有必要”、“无所谓”和“不清楚”的仅有33人,仅占样本总数的16.5%。结果表明高校学生对师德建设的必要性存在着高度的认同感,即学生对师德水准的期望值并未降低。

(十)您认为目前有必要构建高校师德的评价体系和机制吗?

选择“非常必要”和“有必要”的总共有157人,占样本总数的78.5%;选择“没有必要”、“无所谓”和“不清楚”的仅有43人,仅占样本总数的21.5%。再一次表明了大学生对高校师德建设的强烈诉求与热切希望。

(十一)您会主动建议学校或相关教育主管部门加强其师德建设吗?

设置了“总是”、“经常”、“有时”、“很少”、“没有”五个选项。选择“总是”和“经常”的占样本总数的29%,选择“有时”的占样本总数的23.5%,二者相加刚刚超过样本总数的一半;剩下的一半人选择了“很少”或者“没有”。结果表明虽然广大高校学生认为对教师职业道德进行监管是必要的,但是他们的建议却比较少,且成为了“沉默的大多数”(当然这里面的原因是比较复杂的)。

(十二)您认为加强师德建设的主要目标是?

设置的“有利于全社会道德发展”、“有利于学生的持续健康发展”、“有利于高校的和谐发展”、“有利于教师素质提高”、“不清楚”五个不定项选择题。选择“有利于全社会道德发展”的有112人,选择“有利于学生的持续健康发展”的有135人,选择“有利于高校的和谐发展”的有82人,选择“有利于教师素质提高”的有102人,选择“不清楚”的有33人。选项分布在前四项中还是较为均衡,但大多数人还是将其定位在了“利于全社会道德发展”和“利于学生的持续健康发展”两项。

(十三)您认为教师是一种特殊的职业需恪守特定的职业道德吗?

选择“是”的124人,占样本总数62%;选择“否”的25人,选择“不一定”的38人,选择“不清楚”的13人。其压倒性的结果表明,呼吁教师是一种特殊的职业并且需要恪守特定的职业道德。

(十四)您认为学校的重点与否或排名就能折射出师德整体状况的优异吗?

选择“是”的34人,选择“否”的61人,选择“不一定”的89人,选择“不清楚”的16人。选择“否”和“不一定”的合计150人,占样本总数的75%;加之选择“不清楚”的就共计166人,占样本总数的83%。结果表明学校的重点与否或排名并不能折射教师的师德建设就同步取得了成绩,二者不是正相关。

(十五)您认为高校师德建设现状中最不满意的问题是什么?

设置了“教学敷衍、态度粗暴、权钱交易、其他”四个选项。选择“教学敷衍”的占样本总数的40%;选择“态度粗暴”的占样本总数的21%;选择“权钱交易”的占样本总数的15.5%;选择“其他”的占样本总数的24%。结果表明在以教学为主要任务的高校,学生对师德最不满意的方面还是集中在教学层面本身,而其它方面也必须引起我们的深刻反思。

(十六)您认为当前出现的个别教师师德滑坡现象的成因是什么?

设置了“不良风气污染”、“物质待遇不配比”、“个人修养缺失”、“其他”四个不定项选择题。选择“不良风气污染”的97人,选择“物质待遇不配比”的62人,选择“个人修养缺失”的108人,选择“其他”的13人。结果表明个别教师的师德滑坡,是因为社会不良风气侵蚀和教师个人修养方面出了问题。

(十七)您认为教师最重要的素养是什么?

设置了“教学能力”、“道德品质”、“科研创新”、“其他”四个选项。选择“道德品质”的占样本总数的55.5%;选择“教学能力”的占样本总数的32%;其中文科生中无一人选择“科研创新”。结果表明大多数高校学生还是认为高校教师应该以德为先,之后才能谈到教学、科研与创新能力。

(十八)您认为造成某些教师教学积极性不高的最主要因素是?

设置了“职业素养”、“教学能力”、“管理制度”、“其他”四个选项。选择“职业素养”的占样本总数的28.5%,选择“教学能力”的占样本总数的19%,选择“管理制度”的占样本总数的43.5%;选择“其他”的占样本总数的9%。大多数学生认为“管理制度”是造成某些教师教学敷衍、教学积极性不高的最为根本性原因。

(十九)如果您了解某位教师业务水平很高,但对教学过程及学生态度敷衍,您还会继续选择他的课吗?

选择“尽量不选择”和“不选择”的占样本总数的84%,选择“继续选择”和“不清楚”的占样本总数的16%。前者的优势可以说是压倒性的,由此也可以看出高校学生对师德的塑造,还是善于甄别并寄予了厚望。

(二十)您觉得目前应该采取哪些措施来提高高校的整体师德水平?

设置的“强化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引入上岗竞争机制”、“建立职称考核评价机制”、“加强教职工纪律管理”、“抓好教育教学过程监管”五个不定项选择题。选择“强化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占样本总数的55%,选择“引入上岗竞争机制”的占样本总数的54%,选择“建立职称考核评价机制”的占样本总数的42.5%,选择“加强教职工纪律管理”的占样本总数的36.5%,选择“抓好教育教学过程监管”的占样本总数的40%。选择前两项的占绝大多数,表明学生对教师师德再教育的殷切希望,以及对高校应进行师资管理改革的强烈诉求。

(二十一)您怎样看待表彰师德先进个人的举措?

选择“很有意义”的占样本总数的50.5%,选择“意义不大”的占样本总数的31%,选择“无所谓”的占样本总数的14.5%,选择“没有意义”的总共有8人。结果表明大多数学生对表彰师德先进个人的引领和弘扬作用是非常认同的。

(二十二)您对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有什么建议和意见吗?

作为设定的问答题,可以写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也可以回答“没有”。但给出建议的仅占样本总数的17.5%。学生们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大体上可以归结为:加强培训以提升个人道德修养与个人能力素养,多维度加强考核评价和监督、监管的体制机制建设,评选并表彰优秀教师以发挥榜样激励的作用和示范效应,构筑末位或不合格教师的离岗与淘汰机制等方面。

三、论“新常态”下重塑高校教师师德的相关举措

(一)构建并完善考核评价和教育、监管的体制与机制

邓小平曾说:“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1]这也说明了制度是具有根本性的,体制机制是根本制度的表现与运行方式,自然在某种程度上具有根本性。问卷调查结果也表明,高校学生认为教师教学积极性不高的主要原因是“管理制度”,其提出的建议亦认为应该从多个角度加强考核评价和教育、监管的体制机制建设;设立其提升师德水准的基本“红线”。

首先,要将教师的思想道德素养真正纳入考察范围,切实管控好政治关、思想关和品德关。其次,建立健全评价考核和监督机制,让学生在每个学期末“评教”时,既评价教师的教学水平,也单设对教师的道德评价体系;将其完全置于学生群体和相关部门的监管之下。第三,实现对“师德败坏”的零容忍,将做出明显违反师德行为的个人必须清理出教师队伍,搭建起“不能腐、不敢腐、不想腐”的惩戒与制度笼子。

(二)多重并举培育高校教师的政治素养、道德品行和价值取向

江泽民在中共第十四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上讲到:“一个干部或党员蜕化变质,往往是从思想上的蜕化变质开始的……归根到底就是这些人在世界观和人生观上出了问题。”[2]如果一个人的主观世界发生了问题,则“错误的思想就会指引出错误的行为”,故提升高校教师的个人职业道德修养十分必要。教育部《关于建立健全高校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意见》明确指出:“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情操直接影响着青年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应该说,提升高校教师的精神境界与个人修养包括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提升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第二个层次是提升高校教师的基本品德情操;第一个层次起着引领和指导的作用,第二个层次则起着基础性的作用。

首先,要强化高校教师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必须“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同时要身体力行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在宪法和高等教育法的框架内,履行其政治导引的责任与义务。高校可以和党校、行政学院联手举办一些师德提升的师资班、进修班等,培训的内容要具有信念、理念和价值导向的针对性,培训的过程和考核标准一定要高标准、严要求。

第二,要提升高校教师的基本品德与情操。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可以北京师范大学的校训“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镜;即高校教师必须将“学高”与“身正”融为一体,才可以说真正具备了基本的品德情操。否则,抄袭剽窃学术成果、招考与教学管理中的“潜规则”、科研经费的贪腐以及收受学生礼金等病菌,必然会侵蚀并毒化全社会的机体;需要后期动用全党和全国的力量、运用多种手段进行“补救式医疗”。

第三,要倡导、引领和践行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将高校教师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基本品德情操的提升与社会公德建设三位一体,真正践行中共“十八大”所构筑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三)将高校师德建设作为破解信仰危机系统工程的一项根本举措

中国社会风气、社会道德建设的任务依然任重道远,全社会的信仰危机依然存在甚至还很严重;如果这种“失调”的状况继续下去,则中国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国人的信仰需要重新确立,其教师的师德亦亟待重塑和重建;作为社会公德建设的一项系统工程,高校教师的言行举止对青年学生起着至关重要的示范作用。师德的正能量会给学生以强大的自信心、民族自豪感和政体优越感,使他们对自己、对社会、对党和国家都充满着信任。而师德的“整体塌方”则会滋生出学生对信仰的整体缺失或完全流失,导致其对社会失去信心、对生活失去热爱、对政党失去敬仰;甚至会使他们感觉到理想破灭和前途渺茫。

换言之,如果高校让自己的毕业生带着阴郁、浮躁、灰暗、甚至怀疑的心态走向社会,那就等于工厂没有生产出合格的产品,就无法对全社会起到积极地支撑作用。而且这种风气代代相传、相互辐射、恶性循环,还会导致整个社会风气的败坏,甚至会“亡党亡国”。

总之,高校师德建设是破解信仰危机系统工程的一项根本举措,我们必须着力多重并举培育高校教师的政治素养、道德品行和价值取向,构建并完善考核评价和教育、监管的体制与机制。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奋斗历程,注入生机与活力。

[1]邓小平.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33.

[2]江泽民. 论党的建设[M]. 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1:167—170.

The Analysis of the Reconstruct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s Teachers’ Morality from the College Students’ Visul Angle——Taking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to Undergraduates in Dalian Maritime University For Instance

TIAN Tian1, XU Ji-ning2, HUANG Xuan3, SI Xin-tian4

(1. School of Mathematies, 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 Dalian 116029, China; 2. Party’s History and Construction Department, Party School of the Inner Mongolia Committee of CPC, Hohhot,Huhehaote 010070 China; 3. Zhengzhou Forty-seventh Middle School, Zhengzhou 450000 China; 4. Transportation Equipment & Ocean Engineering College, Dalian Maritime University,Dalian 116021, China)

According to the basic idea of The views on the establishment of long-term mechanism of College Teachers’ morality construction, the essay uses the way of questionnaire survey, on the basement of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to the 200 undergraduates in Dalian Maritime University, arrange and analyse the questions of the university’s teachers’ morality at present. Finally, the essay promotres three main measures: construct and perfect the system of assessment, education, supervision; take verious measures to cultivate the university’s teachers’ political quality, morality and value orientation; take the 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y’s teachers’ morality as a fundamental measure in the project of solving the crisis of belief.

construction of teachers’ morality; questionnaire analysis; counter-measures

2015-09-09

田天(1959— ),男,山东平阴人,副教授,硕士,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经济、教育理论研究。

G645.6

A

2095-7408(2016)02-0105-05

猜你喜欢
总数师德高校教师
在“四史”学习中涵养高尚师德
◆我国“三品一标”产品总数超12万个
哈哈王国来了个小怪物
师德考核“ 量化”实践与思考
辅导员(2017年18期)2017-10-16 01:14:51
“一半”与“总数”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学习月刊(2016年4期)2016-07-11 02:54:18
爱是师德的源头活水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人间(2015年19期)2016-01-04 12:46:58
论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人力资本开发
高校教师职称评聘应“教”字当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