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美人鱼》的高碳美学特质

2016-04-12 12:37:06杨冬妮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刘轩美人鱼人性

杨冬妮

(山东师范大学 传媒学院,济南 250014)



论《美人鱼》的高碳美学特质

杨冬妮

(山东师范大学 传媒学院,济南 250014)

周星驰导演的影片凭借炫目的视觉特效、离奇怪诞的情节以及夸张的人物形象挑逗、刺激观众的感官,使观众沉溺在视听奇观中,产生沉浸型自由情感。但影片违背人性真实原则,存在低俗化、色情化等特征,难以使观众产生情感共鸣,是典型的高碳艺术。

高碳艺术;低俗化;色情化;虚假化

周星驰的新作品《美人鱼》以其超高的票房开创了中国电影票房的新纪录。不过如果依据“低碳美学与低碳艺术原理”①对其文本进行考察,就会发现该作品存在三个明显的病象,即审美趣味的低俗化、场景的色情化和内容的虚假性,堪称一部典型的“高碳艺术”文本。

一、低俗化

“所谓艺术的低俗化就是艺术作品中呈现的一种迎合、挑逗、刺激、蛊惑人性本能欲望,以激发人类生理感官快感为主要诉求的艺术倾向。”[1]影片《美人鱼》以极富刺激性、煽动性的视听形式,以及低俗化的表现方式,引发观众强烈的沉浸型自由情感②,体现出高碳特质。下文将从视觉、听觉两个方面分析影片的低俗化倾向。

在视觉形象方面,首先从人物造型来看,周星驰电影中常常以人物形象的“审丑”博取观众的眼球。《美人鱼》中的人物造型也具有“审丑”特质。博物馆馆长假扮美人鱼,将美人鱼尾、长发等象征美好的视觉符号“嫁接”到肥胖、丑陋的身体和面容之上,以极不协调的视觉拼贴产生的视觉刺激和反差刷新了观众对“丑陋”的认知极限,使观众沉浸在“审丑”带来的视觉兴奋之中不能自拔。《美人鱼》中另一个男扮女装的人物形象?是凭借在网剧《万万没想到》中反串女人而走红的孔连顺(饰演游客之一)。创作者将孔连顺在网剧中早已为人熟悉的女装扮相“移植”到电影中,试图延续、迎合网剧观众的兴趣点,但是并没有与影片文本产生内在联系,突显出影片创意不足。刘轩的竞争对手郑总具有周星驰电影中暴发户的造型特征:他身着豹纹套装、俗艳的彩色花纹衬衣,秃顶(影片中对他的这一特征进行调侃),身材矮小、举止疯癫,是典型的“审丑”客体。影片对郑总的作弄和嘲讽同样迎合了观众的低俗趣味。当郑总拨弄着仅剩的几缕头发质问刘轩“你有毛吗?你连一根都没有!”的时候,粗俗的形象似乎是在暗示观众可以对其进行嘲讽而不需具有道德的压力。上述人物形象除了以猎奇的造型刺激观众的感官,制造低俗生硬的笑料以外,别无他用。观众在集体无意识地兴奋嘲讽过后,感觉到的是精神的空虚和道德底线的失守,这很容易对身心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在周星驰的影片中,如果说对丑陋形象的负面道德渲染指向观众精神压力和负面情绪的宣泄,那么对丑陋形象的正面道德渲染就指向了观众的道德认同和情感认同。《少林足球》中的赵薇,《食神》中的莫文蔚等女性形象在造型上被丑化,龅牙、痣、死鱼眼、土气的着装、俗艳的妆容已经成为这类女性形象的标准配置。与外在形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她们都具备高尚的情操,对周星驰扮演的男主角痴情专一、敢于奉献。影片的最后,男主角总是会发现女主角的默默守候,于是爱情成为此类喜剧电影最大的亮点和调剂,甚至起到了深化主题的作用。这类“审丑”客体就像怪物史莱克一样,外表丑陋、内心善良,迎合了观众对“真善美”的情感认同以及对“心灵比外表重要”道德观念的认同。丑女的胜利不但博取了观众的同情,更使在现实生活中并不如意的观众释放了情感和道德压力。殊不知这是创作者精心编制并屡试不爽的情感陷阱,如此简单的爱情逻辑不但不符合生活真实,也不符合人性真实,它只能存在于电影中,更确切地说只能存在于“梦幻”中。与此同时,“丑女”形象带给观众的观影快感还来自于演员和角色之间巨大的反差:有什么比美女化身为“野兽”更能挑逗观众的猎奇心理?这种低俗、扭曲的观影心理对观众身心健康的损害作用不容小觑。

观众沉浸在影片中反常的人物形象之中,“期待视野”促使他们在其影片中寻找相似的视觉符号,殊不知已经陷入沉浸型自由情感的泥淖。在《美人鱼》中,周星驰将审丑进行到底,人物造型设计与其以往影片出现大量的雷同。例如,由林允扮演的女主角珊珊一出场,其丑陋俗气的形象就再次印证了周星驰的人物形象塑造策略。浓艳的眼妆、俗气的装扮、血红的嘴唇,与赵薇在《少林足球》中的造型十分相似,然而这一出场形象设计与整个影片的叙事逻辑不甚相符。珊珊只在这一场戏中以丑陋的形象示人,在其它场景中除了着装外基本保持着清丽脱俗的形象。这一“丑陋”的设计不但没有达到一贯的道德情感制导的目的,甚至与整个文本也没有明显联系。这种为丑陋而丑陋、为噱头而噱头、为猎奇而猎奇的形象呈现方式在影片中屡见不鲜。可以说,创作者在自我抄袭方面都显得漫不经心,使本就脱离时代社会文化语境、审美趣味的叙事方式和人物形象塑造更显得突兀、做作。包括另外几个主角,如刘轩、若兰、八爪鱼在内的人物造型也致力于营造图解式的视觉奇观。

除视觉刺激之外,影片通过人物口音、对白以及音乐对观众的听觉进行刺激。在此之前,周星驰导在演《西游降魔》中创造性的将横店方言应用到影片本文之中,产生了意想不到的喜剧效果。在《美人鱼》中,他沿用这一手法,将博物馆馆长和唐山方言加入本文。然而,哗众取宠、阴阳怪气的语言并没有有机地融入叙事中,只是达成对影片噱头的增量和听觉的刺激。此外,不同地域语言的“大杂烩”是影片听觉刺激的又一来源。除了中国内地地方口音之外,影片中还充斥着港澳等地的口音。罗志祥饰演的八爪鱼口中的“扑街”(粤语)频繁出现在以普通话为主的台词中,给观众带来了听觉上的新鲜感,满足了猎奇心理。郑总代表的港台商人对刘轩充满蔑视,其口中“你这个卑鄙、无耻、下流的贱货”、“土鳖”等带有港台口音的污蔑性言辞为郑总的“丑陋”形象添枝加叶,形成了听觉与心理刺激。另外,我们从郑总和徐克扮演的富商的对白中可以感受到鲜明的周星驰早期电影的无厘头痕迹,但是这种生硬地模仿并没有构成文本深层次的互文性③,反而脱离当今观众,特别是大陆新一代观众的审美,造成了“水土不服”、“时空不服”的虚假的效果,使影片的观赏性大打折扣。影片中听觉刺激的另一种实现方式是夹带英语的对白,这些对白除听觉刺激性外还具有强烈的情绪煽动性。无论是郑总口中的“what are you talking about?”还是若兰口中的“what the hell you guys doing?”无不充斥着富人阶层的自命不凡和崇洋媚外,煽动观众对富人和特权阶级的仇视和嘲讽。影片的对白中还充斥着对金钱和性的渲染。白手起家的刘轩的台词,“我是个俗人,只对万恶的金钱感兴趣”,“什么真的不要钱,你就是想要的更多。”影片中动辄几百亿的投资额度,使观众对金钱的渴望被直白而夸张地呈现在人物的言语之中,具有极强的心理刺激性和挑逗性。另外,刘轩与若兰的具有色情意味的对话也挑逗着观众的性本能欲望。

影片中音乐的运用同样充满刺激性和煽动性。刘轩最喜爱的那首歌曲《无敌》中的歌词,“无敌是多么,多么寂寞”实际上是口号性的、空洞的财富、金钱和地位的暗示,渲染的是富人阶层奢靡风气和精神的颓败,这种“无病呻吟”极易在观众中产生负面情绪。在近几年的喜剧电影中,影片主题曲与影片的互文性极大地促进了电影的传播。例如,歌曲《小苹果》带动了《老男孩之猛龙过江》的票房,经典粤语歌曲《一剪梅》也促进了《夏洛特烦恼》的传播。可以说影视歌曲的传播本身就是有力的宣传手段。影视歌曲应该尽可能深入影片叙事和人物心境,达到对真实人性的抽象描摹,成为人物内心情感的发声装置,而不仅仅是营销的手段和影片的噱头。如中国影片《老男孩》及其同名主题曲风靡大江南北,歌曲传达出的是对青春逝去的无限怅惘以及对生存价值的追寻求索,其中表达的感情真挚动人,与影片主题思想高度契合,引起了无数观众的共鸣。在《美人鱼》中,歌曲《世间只问你好》以及《无敌》的歌词与刘轩的现实处境形成直观、浅表的互文,试图以概念化的歌词诠释人物性格和心境,但于对影片主题理念没有深度指涉,反而强化了人物形象的平面化、类型化,导致了人物形象的虚假。刘轩与珊珊对唱的情节怪诞而具有情绪煽动性,并没有展现出两人爱情萌芽的浪漫。

二、色情化

色情化是《美人鱼》的第二个突出病象。根据低碳美学原理,“各种形式的黄色艺术文本纯粹诉诸赤裸裸的性行为描写、展示和渲染,直接挑逗和勾引人类的性本能欲望,是当之无愧的高碳艺术。”[2]《美人鱼》对性感身体的过分呈现已然达到挑逗和勾引人类的性本能欲望的效果,具有高碳艺术的特质。张雨绮扮演的若兰与其它类型片中的蛇蝎美人一样,集傲人的身材、无双的美貌、灵活的头脑和阴狠的手段于一身。然而,最能吸引观众眼球的是她性感的身材。若兰在暴露、性感着装和镜头的着力渲染下具有极强的性暗示和挑逗意味,其对于视觉和生理的刺激性不言而喻。同时,影片着力渲染刘轩和若兰若即若离的肢体接触,吊足了观众胃口。根据弗洛伊德的观点,艺术生产和欣赏是为了满足艺术家和普通受众被潜抑的性本能欲望,“单纯从满足人类的性本能焦虑可供选择的多种替代性文化途径看,无论从理论上考虑还是从实践上观察,那些最能直接满足性本能欲望、最容易直接借此释放‘力比多’(性力)能量的文化就成为人们的最优先选择。”[3]由此观之,高碳文化和艺术品因为直接展现肉体诱惑和性行为,更加适应人类的本能欲求而受到欢迎。但同时也应该看到,在奥斯卡获奖影片中也不乏性爱场景,但“几乎所有的这些性爱场景或细节都是故事本身所必需的,都是为了再现或表现真实的人性或真实的人物性格而设计的,因而是整个艺术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构成作品美学价值的不可或缺的元素。观众看过之后不是想入非非,而是得到某种心灵升华或净化。”[4]《美人鱼》中的暧昧情节,如在会议场景中,刘轩和若兰毫无征兆地暧昧嬉戏。只因这一情节发生在相对庄重的会议场景,发生在一群老年参会者的瞩目之下,因而具有了反常规的、猎奇的、刺激的意味。这种极端幼稚、不合情理的情节安排只能说明剧作者过分低估观众的智商和审美情趣。对于真爱来说,性诉求是其中的必然成分,而不是它的功利性所在。”[5]性行为如果以适当的方式展现,同样能够从中体会到深沉复杂而美好的人性,使观众得到精神的陶冶。而美人鱼通过隐晦的形式达到的是赤裸裸的性暗示,艺术品的价值难于在这种投机取巧的功利诉求中实现。

“客观地说, 色情化、低俗化艺术作为人性的一种基本欲求有其一定的合理性, 但经常性的被低俗艺术刺激则会严重损害艺术主体的身心健康, 其中的道理是不言而喻的。”[6]在影片《美人鱼》中,低俗化和色情化成为创作者吸引观众的手段,在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挑逗观众的感官和心理,使观众陷入沉浸型自由情感的漩涡。

三、虚假性

内容虚假是《美人鱼》另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所谓内容虚假就是艺术文本严重脱离历史真实、社会真实、生活真实和人性真实,纯粹凭借艺术家的想象杜撰故事。”[7]影片中的内容虚假集中体现为情节虚假和人物性格虚假。

(一)情节虚假

影视作品的情节属于内部形式④的范畴。根据低碳美学原理,“对内在形式的感知和把握所激发的乃是一种沉浸型自由情感。沉浸型自由情感的强度和持续度都远远大于感官型自由情感,极容易让审美主体深度沉浸其中,具有极强的致瘾作用。”[8]跌宕起伏、曲折离奇、耸人听闻的情节是《美人鱼》吸引观众的重要手段,容易引发观众的沉浸型自由情感。

影片之中存在着纷繁复杂的情感线索,除了珊珊和刘轩误打误撞的爱情之外,八爪鱼对珊珊的深情守望,若兰对刘轩的爱恨痴缠都成为影片重要情感线,并由此引申出的因爱生恨、情敌对决、英雄救美等层出不穷的情节。男女主人公为了爱情背叛族群、牺牲自我的情节在艺术作品中早已司空见惯。如李安经典影片《色戒》中,王佳芝在刺杀易先生的过程中对其产生感情,并最终以自我以及同伙的牺牲作为代价挽救了易先生的生命。《美人鱼》套用这一情节公式,制造了剧烈的外部冲突,八爪鱼为首的美人鱼的复仇行动、珊珊的刺杀行动、若兰对美人鱼种族的灭绝行动等一系列的暴力行为大大提升了影片的感官刺激性以及顺势审美效应⑤。真挚情感和复杂人性的再现和表现在强烈的感官刺激下显得既空洞又被动。影片中,即使是在刘轩和珊珊生死攸关的场景中,当刘轩抱着受重伤的珊珊向大海走去,刘轩被若兰的冷箭刺中,仍然咬着牙坚持将珊珊护送到海边,在确认珊珊安全之后再倒下。也许观众们有那么一瞬间被刘轩为爱牺牲的勇气所感动,但是更吸引人的是影片营造的男女主角命悬一线的氛围,是珊珊血肉模糊的身躯,是刘轩被箭刺穿的胸膛。这与其说是一个爱情场面,不如说是一场暴力场面。过多暴力的视觉形象以及过于强烈的外部冲突使本应浪漫悲壮的爱情场面更像是一场武装斗争,情绪感染力被削弱。

影片跌宕起伏的情节安排使观众沉浸在影片营造的虚假情境之中,体验过山车一般的情绪起伏、生理刺激。观众体验到了俗世生活中难以体验到的巨大的情感冲击和惊险场面、喜剧效果,为影片的精心设计而惊叹不已。

(二)人性虚假

“从很大程度上说,凡是表现和再现了真实人性的艺术作品,都会在第一时间引起我们强烈的情感共鸣,在第一时间触动我们深藏在潜意识底层的人性根基。”[9]几乎所有优秀的奇幻影片都指向人性的某些本质和内涵,它们无不按照人性真实的原则来安排影片本文,将人生哲理暗藏在看似荒诞的故事情节之中,从而达到人性真实的高度。如周星驰的影片《大话西游》,影片情节虽然保持了周星驰一贯的无厘头的风格,但是紫霞仙子和至尊宝的爱情还是感动了无数的观众。观众被其中传达出绵绵无尽的哀思所感染,久久沉浸在这种人性况味和人生哲理之中,从而对真实生活有了更深的洞见和体认。这样的艺术作品具有旷远的意味和历久弥新的艺术价值。再如管虎导演的《杀生》,其中荒诞的情节和人物怪诞的行为传达出来的象征意义指向人性中的黑暗面和光明面。通过全村人对一个“反动者”的谋害,影片探讨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以及存在主义的命题。同时,《杀生》对爱情的展现也真实动人。当村民们合力要置牛结实于死地,怀着孩子的寡妇为保全牛结实一命,决定和孩子一起死去,牛结实跪在地上痛哭流涕着祈求寡妇。此时,“行为不端”的寡妇与“无恶不作”的牛结实身上体现出的人性光辉足以撼动观众的内心。影片的最后,牛结实在深山中死去,但是象征抑制人性的村子也在地震中土崩瓦解,寡妇和孩子则逃往远方的乐土。牛结实虽然死了,但是他身上体现出的生命的自由活力,对生命和自由的热爱却复活。管虎导演的这部影片与那些闪耀人性光辉的奥斯卡影片给予我们的心灵感染属于同样的性质。“这种性质在美学上就是所谓的壮美、崇高、悲剧、直接的审美效应就是感动、震撼、陶冶。”又如好莱坞影片《机器人总动员》中机器人瓦力对于同伴的渴望以及对于生命的关照表现了人性最深层次的同情和善良。这一动画机器人形象显然承载了人性本真意义。相比于这些同样建立在非现实语境的影片,《美人鱼》中展现的人性、情感却缺少真实性和感染力。换句话说,其中的人物形象的阐释具有明显的概念化、抽象化、图解化的倾向。“艺术家是预先带着自己认定的、理解的、看好的、公式化的人性理念进入到艺术创作的程序的,因此他们所设计的一系列人物性格、故事情节和艺术手法不是本真人性的自然呈现,而是固有的人性成见的承载和演绎的道具和手段,这样的结果一是导致人物性格和故事情节的虚假,二是凸显艺术手段的孤立和游离困境,三是造成接受行为的障碍和失败。”[10]

影片《美人鱼》中若兰、刘轩等人物的行为和情感并不是本真人性的自然呈现,他们因循无数电影文本中成功的人物形象塑造策略和人物性格发展脉络。例如,若兰这一形象和性格设计完全依循好莱坞类型片中“蛇蝎美人”的摹本,她被动地被先定为一个心狠手辣、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性感尤物。一个商场老手和情场高手的人物预设使影片得对人性的一切探寻和挖掘成为了不可能,作为一个传统的反派,她只在阻碍主人公达成目的方面发挥重要意义。观众不明白若兰为什么一而再再而三地阻碍珊珊和刘轩的关系。如果说她已经从刘轩得到了自己应得的商业利益,为什么要强求刘轩的感情?如果说她要从美人鱼身上获得巨大的商业利益,又为什么又要对美人鱼赶尽杀绝?如果说她在追求金钱的过程中陷入了自己布下的爱情的落网,爱上了刘轩,那为什么又要在刘轩背后放冷箭意欲置他于死地呢?这一切问题都可以从人物先在的性格预设中得到解释。如果她是一个“蛇蝎美人”,她就会为了利益不惜出卖色相,就会对感情的背叛者和情敌赶尽杀绝,这就是类型化人物简单粗暴的逻辑。就是因为这一概念化、图解化、主观化的形象预设,使得人物的一切动机不是基于人性根基,而是基于主观认识和刻板印象。于是,人物的行动和性格彻底失去了连贯性和逻辑性,甚至可以说她失去了性格,失去了“人性”,成了一个符号,成为在特定的时刻推进剧情的进展的工具。若兰的一句脱离剧情的玩笑“昨晚派对的那只鸡应该不过两百块吧,那你都吃得下?”为男女主角的情感发展创造了契机,又因为她对美人鱼的残忍杀戮,使影片进入情节高潮。若兰的每一次行动从人物预设的角度看似合情合理,但是丝毫不符合人性真实的原则,造成了情节的虚假、性格的自相矛盾,使观众难于理解她的动机,剧情的走向难于依据人性作出合理的解释,一切显得荒诞不经、漏洞百出。这不是影片风格的无厘头,而是人性再现和表现的“无厘头”。影片对情节的设计取代了对人性的开掘,使它徒有跌宕起伏的情节,而没有波澜壮阔的真情、真挚动人的人性,使观众很难达到审美的高峰体验。

“正如我们从现实人生中所切身体体验到的那样,真实的人性是变动不居的捉摸不定的,是善恶交织的统一体。”[11]若兰这一形象显然不符合上述原则,而影片中另一人物刘轩同样不符合人性真实的原则。刘轩这一角色的人性虚假见于影片对于刘轩的爱情和正义的展现。“在整个奥斯卡艺术世界中,爱情无疑是好莱坞艺术家们最青睐的自由情感,也是最能引发社会大众情感共鸣的审美元素。”[12]《美人鱼》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关于超越世俗、超越物种甚至是超越生死的爱情故事。但这一切的超越并没有建立在人性真实的基础上,因而难以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影片中刘轩一再强调他爱上珊珊的原因,“她们是为了钱,但你不是。我现在什么都拥有了,但我很孤独。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懂我,除了你。”影片不止一次地将刘轩对珊珊的爱情归因为他的孤独,这种标语式的、空洞的爱情宣言并不能将深刻复杂的人性展现出来。在法国影片《杀手莱昂》中,少女玛蒂尔达在莱昂的面前说出自己的心声:“莱昂,我想我爱上你了……我过去胃总是疼,可是我现在不疼了。”爱情是一种感觉,真正的爱情是一种捉摸不定的、变动不居的情愫。少女玛蒂尔达很难说清楚爱情是什么,但是她却深切地感觉到爱情在她身上起到的止痛药一般的作用。这正是艺术表达的含蓄的魅力,这正是人性的复杂和奇妙。当莱昂说出“恭喜你,你的胃病好了”的时候,观众无不为莱昂在爱情面前的笨拙的幽默所感动。影片《美人鱼》再一次通过感官的形式将珊珊和刘轩的爱情场景“拼凑”出来。霓虹闪耀的夜景、喧嚣的嬉笑人语、颠簸晃动的娱乐设施与主人公夸张大笑的面庞,众多视听刺激将爱情点燃成一副炫目的图画,另真挚的情感和真实人性无处安置。

“正义的实现总是以个体生命的牺牲为代价的,而生命又是人类的最高价值,所以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一个人可能不乏正义感,但往往缺乏正义之举。”[13]正义作为稀缺的人类价值,表现在艺术作品中能够引发观众强烈的自由情感。

《美人鱼》中刘轩从丑恶到正义的转变突如其来,正义行为似乎成为他为了爱情所做的一种努力尝试,而不是来自于他人性深处的善良根基。影片将刘轩对珊珊的“小爱”发展到对整个自然生态的“大爱”,意欲诠释爱情对人性成长的意义这一命题,但是由于人物内在冲突展现不充分,使影片主题消泯在空洞的价值观口号和虚妄的情感线索之中。相比之下,辛德勒的正义举动却经历了太多的心理矛盾挣扎。首先,在同情心的巨大的感召下,辛德勒心中的纳粹意识形态逐渐倒塌,他开始关注犹太人的生命价值。随后,在为犹太人争取生存机会的过程中,辛德勒一点一点地放弃了自己的商业利益,他慢慢意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营救过程中,辛德勒随时都可能有生命危险,但是,一旦他死去,犹太人的生命也会凋零,他必须以自己顽强的意志和过人的智慧为自己和犹太人们赢得生存的机会。每次心理的矛盾挣扎的时刻都是辛德勒人性和正义显现的时刻。辛德勒从麻木到伟大的过程每一步都充满人性的荆棘,也体现出生命的庄严肃穆。

四、总结

“中国当下表面上异常繁荣热闹的高碳艺术景观,其中所充斥的大量感官刺激话语和场景的确很吸引接受者的注意力,但这种吸引是如此短暂和直接,因为除了这种赤裸裸的性挑逗、除了其中生硬尴尬的无厘头闹剧、除了翻来覆去陈腐乏味的为搞笑而搞笑的半黄色性质的幽默,我们再也感受不到什么有价值的东西了。实际上,每当重复看到这样雷同的艺术场面的时候,观众发于自身真实人性的力量开始悄悄做出痛苦矛盾的抗议,他意识到这种场面所呈现出的人性的虚假性,他试图让自己从这种极其廉价无耻的笑料中抽身出来,可他四处顾盼搜寻之后才发现很难找到理想的替代物,于是只能无奈地重新回到这种高碳文化场景。”[14]就《美人鱼》而言,其中充斥的暴力、色情、搞笑的元素,其中刻画的平面的、定型化的、虚假的人物形象,不仅难以给观众带来精神上的陶冶和心灵的滋养,反而使观众在短暂的视觉、听觉等生理兴奋之后走向彻底的道德无力和精神空虚。回过头来再去品位影片的场景、情节和人物,观众会感到味同嚼蜡,体味不到甘甜的滋养。试问,当看到郑总受到刘轩的戏弄乘坐发射器四处乱窜之时有几个观众能够发出会心的微笑,能够感觉到精神的愉悦?当刘轩抱起奄奄一息的珊珊,承受着若兰从背后放的冷箭之时,又有几个观众能够受到感动,能体会到真实人性和人生况味?当环保的命题以口号般的形式出现于影片的叙事表层,有几个观众能够真正意识到环保的意义与生态破坏的威胁?到头来,观众只能记住影片中零散的低俗化的、半黄色的笑料,以及震撼的视听刺激,而丝毫触碰不到人性的脉搏。

电影创作者的责任是为观众创造具有身心滋养作用的艺术产品,电影作为“第七艺术”,不应倒退为博取视听刺激的杂耍,一味迎合观众的猎奇心理,而缺乏对人性深度的挖掘,缺乏对思想价值的提炼。只有在对真实人性的再现和表现的基础上,才能达到低碳艺术的高度,实现电影作为艺术的应有价值。

注释:

①美的本质在于自由情感。艺术客体较之自然客体更容易激发审美主体强烈的自由情感。根据自由情感的客体激发机制和主体心理效应,将其分为沉浸型自由情感、陶冶型自由情感和感官型自由情感,分别对应着高碳艺术文本、低碳艺术文本和快餐艺术文本。所谓低碳艺术就是在文本构成上以客观真实或主观真实为主要特质,以直观真实、超现实真实为基本辅助,在与审美主体互作中能够激发陶冶型自由情感,从而促进审美主体身心双重健康的艺术文本。所谓高碳艺术就是一类在文本构成上或基于双重互动不确定性机制;或内容虚假,并以种种耸人听闻的外在或内在形式元素为主要艺术特质,满足人类的猎奇心理;或诉诸色情成分,直接诱惑人类性本能欲望,很容易激发受众沉浸型自由情感,从而导致审美主体精神障碍,严重影响其身心健康的艺术文本。快餐型艺术文本以直观真实和超现实真实为主要文本构成,对审美主体激发浅表性自由情感,但不至于对主体身心健康构成严重损害(参见马立新、苏月焕著《论高碳艺术与低碳艺术》,载《艺术百家》2014年第6期)。

②沉浸型自由情感是审美客体以特殊的内在形式刺激主体的生理和心理官能而产生的具有致瘾性质的较强精神愉悦,对主体的身心健康具有不同程度的损害作用。可将沉浸型自由情感称为高碳美。参见马立新著《自由情感美学与低碳美学论要》,载《理论学刊》2014年第1期。

④影视作品的内部形式要素包括场景、段落、声音、画面、表演等元素的特殊风格与组合结构方式(参见马立新著《奥斯卡艺术研究》,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

⑤主要来源于对人类感官的直接冲击,这种情感基本上是顺势反应,即审美主体对审美客体常规人性的迎合、认同,由人类的审美惯例和长期的经验积累所固化(参见马立新著《奥斯卡艺术研究》,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60页)。

注释:

[1][2][3][4][10][11][14]马立新.低碳人[M].山东人民出版社,2015:64;109;112;58;58;63;63;64.

[5][8][12][13]马立新.奥斯卡艺术研究[M].人民出版社,2015:53;32;32;42.

[6][7][9]马立新.论高碳艺术及其本体特征[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14,(1).

(责任编辑:孙书平)

Character of Typical High Carbon Art on the MoiveTheMermaid

YANG Dong-ni

( School of Communication ,ShanDong Normal University,Jinan 250014, China )

Stephen Chow's new movieTheMermaidimmersed the audiences because of its dazzling visual effects, bizarre plot as well as exaggerate figure. All of these features have led to sensory stimulation which cause addiction. Because the movie is contrary to the principle of human nature, it's difficult to inspire the audiences's emotional resonance. So we can call it a typical high carbon art.

high carbon art; vulgarization; pornography; false information

2016-03-10

杨冬妮(1987-),女,山东济南人,在读硕士,主要从事低碳美学研究。

J905

A

1008-7605(2016)04-0136-06

猜你喜欢
刘轩美人鱼人性
我和美人鱼过一天
儿童时代(2022年1期)2022-04-19 12:42:14
丑萌的“美人鱼”
“狗通人性”等十一则
杂文月刊(2021年11期)2021-01-07 02:48:01
放生一条美人鱼(下)
文苑(2020年11期)2021-01-04 01:52:58
逼近人性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通信装备维修任务量建模方法
软件(2020年3期)2020-04-20 01:45:06
人性的偏见地图
文苑(2019年24期)2020-01-06 12:06:58
攀登心灵的高山
中学时代(2018年9期)2018-11-02 02:09:08
海里有美人鱼吗?
刘轩维
中国篆刻(2016年3期)2016-09-26 12:1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