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敬全
以人为本理念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
张敬全
本文在查阅大量文献,结合相关结论,对“以人为本”理念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进行探究,并提出合理化策略,以期为教育改革提供有效参考。
以人为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探究
虽然我国在改革开发的政策下经济得到复苏和一定的发展,但是仍处于经济转型期,不断变化的客观现实使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深受影响,尤其是对高校大学生思想观念的影响。高校大学生的发展直接影响着国家的发展,对于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尤为重要,若要将当代大学生培养成符合社会发展、国家需要的“四有新人”,就必须从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从最本质的方面入手。将“以人为本”理念运用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不仅是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深化,是自身价值的回归,还是顺应时代发展和改革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同时也为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新的探索方向和方法,为全面推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和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
1.经济转型期的迫切需求
虽然我国经济不断的快速发展,但是我们仍处于经济转型期,在这个阶段人们受现实世界复杂多变的影响,精神世界也发生着变化。人们在思想上摆脱了传统思想上的束缚,增强了主体意识,使思想得到解放,同时也激活了前所未有的创造力。然而,在经济转型期缺乏正确的引导,解放的思想将会失去方向,尤其是对还未步入社会的高校大学生来说,没有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就无法成长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四有新人”,进而阻碍社会的发展。而“以人为本”教育理念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向和发展的新契机。
2.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发展的必然要求
现阶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受市场经济双重作用的影响,使得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标准、行为呈现新的特点。受经济转型的影响,旧的道德体系和价值观念已经不适用,而新的道德体系还未建立。整个社会处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严重滞后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状态,大学生缺乏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引导。市场经济是以利益为引导、效益优先为目的,而社会的思想道德则要求奉献精神、利他主义,大学生在面对这两个不同要求时,道德伦理、价值观就会产生一定的困惑和冲突。现阶段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的发展需要,急需寻找新的契机和方向。
3.克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弊端的需要
在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主要存在三方面的弊端:一是价值取向不全面,在教育过程中侧重于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价值,忽视了对人格、人性与素质发展的影响,使学生无法得到自由全面的发展;二是教育过程缺乏师生互动,无视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将教育过程简化成单一的讲授;三是过于模式化不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压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可以说学生只能被动接收,对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十分不利,与教育目标不符。
1.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处于主导地位,甚少提及学生的自我教育,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是传统教育方法体系的缺失。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改革中,在“以人为本”理念下应充分发挥自我教育的作用,因为只靠灌输和外部作用无法使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内化为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内化更需要的是自主完成。然而,自我教育意识并非天然产物,它需要学生进行不断的自我反思以及教育者有意识的培养才能够产生。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主动承担引导者的角色,在日常教学和课程设计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发挥学习主体性,形成独立思考的习惯。重视学生主体地位,是以人为本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步,也是顺应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当代的大学生受社会发展的影响自主意识明显增强、表现欲望明显提升,此时对他们的主体地位的实现进行科学引导,必然会大幅度提升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对于他们的全面成长成才益处良多。
2.强调灌输和引导的合而为一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灌输教育方面存在误读,灌输并非简单的生塞硬灌,也要讲求方式方法,讲求实施技巧。在现代化“以人为本”教育理念下,灌输教育又随着时代的发展有了新的变化,即更加强调灌输和引导的合而为一。强调灌输和引导的合而为一应当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强调灌输的灵活性,以大纲和教材为基本依托,结合教学实际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教学资源,灵活调整授课方式,让灌输教学“动起来”,让课堂教学“活起来”;二是强调灌输和引导的结合,在持续进行灌输教学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良好的引导,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态度对待学习、用科学的方式参与学习,激发学生学习自主性,满足学生的学习成就感;三是强调引导的持续性,引导是一项持之以恒的工作,不可急于求成,更不可偏离引导的原则导向。
比如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时,由于哲学部分对于学生来讲是晦涩难懂的,一味地灌输是不可能达到预想效果的,适当地举例引导学生是非常必要的。灵活地、正确地、适当地运用灌输和引导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3.结合多元的教育手段,从课堂走入生活
时代在进步,思想政治教育手段也要与时俱进。思想政治教育要从生活的各方面入手,将网路教育、心理疏导教育以及环境教育相结合,形成多元的教育手段,从学生生活学习的各方面入手,强化思想政治教育。
我国正处于信息技术时代,网络已经走入人们的生活,尤其是对大学生来说,网络已经成为生活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成为获取各种信息资源的主要渠道。对于我们来说网络既是信息宝库,又是“病毒”集中营。网络上的信息繁杂,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正面信息,也夹杂着大量负面信息。因此,要构建健康和谐的网络世界,也就需要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从课堂教育扩散到网络教育,首先要培养有能力并熟悉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人才,建立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网站,形成网上思想政治教育基地;其次创设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方法,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使思想政治教育在网络上传播开来;最后在线下加强对学生的引导,提升学生的自我约束能力,增强学生的信息辨别能力,从而形成“抗体”,自主屏蔽不良信息的干扰。
高校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同时,需要结合一定的心理疏导教育,大学是学生向成熟过渡的阶段,是学生步入社会的过渡时期。此时的大学生心理状态、心理趋向需要正确有效的引导,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入心理疏导教育,不仅能够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手段,还可以使教育者把握受教育者的心理动向,能够及时调整教育方法,增强学生的信任度,从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用价值。
教育环境能够直接影响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若是学生所处的环境恶劣,风气不正,用最好的教育方法也无法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因此,需要高校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学校营造环境需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建设良好的“硬件”设施,可以加大投资力度健身教育基地,为思想政治教育开展打下良好的物质基础;二是打造校园文化,强化“软环境”。通过举办文化宣传周、知识讲座等方法打造出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营造良好的学习风气。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围绕学生来开展的工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各个角色都离不开人,因此,以人为本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十分必要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在“以人为本”的目的下进行,只有这样才能够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使其现实价值得以体现。以人为本目的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通过研究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心理特征,了解大学生实际情况和心理状态来得以实现的,在教育过程中坚持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大学生的人格,能够培养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精神,从而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1]王畅:《以人为本指导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学位论文,辽宁大学,2014。
[2]张琪:《以人为本视野下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学位论文,山西农业大学,2013。
[3]于洪波:《以人为本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学位论文,辽宁师范大学,2013。
[4]闫文娟:《以人为本理念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学位论文,太原理工大学,2011。
[5]章亮:《以人为本理念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学位论文,山东大学,2010。
[6]丁政:《以人为本理念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研究》,学位论文,湖南大学,2010。
作者单位:榆林学院陕西榆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