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冬凌
(重庆图书馆,重庆 400037)
图书馆史
民国文献视野下国立北平图书馆的编辑出版初探*
李冬凌
(重庆图书馆,重庆 400037)
民国时期,国立北平图书馆因其职司所重,致力于文献的采购、编辑及出版事业,陆续编辑出版了各种书目、索引、珍本丛书及其他各种书籍或研究著作,并对抗战文献开展了专题编辑整理工作。国立北平图书馆编辑的这些出版物不仅为读者服务,供学者研究,更是作为中国历史文化传承的重要媒介。
民国文献 国立北平图书馆 编辑出版
国立北平图书馆是由北平图书馆(京师图书馆)与北海图书馆合并改组而来,其成立之后,定位为:“一为国家庋藏重籍之图书馆,二为供给科学(包括自然与人文科学)研究之图书馆。”[1]当时的国立北平图书馆馆长袁同礼亦认为:国立北平图书馆与普通图书馆性质略有不同,职司所重,其一在文献典籍之搜藏,以供专家学者之研究与参考;其二在中外文化之交流,以促国家文化之发展与提高,因此并致力于采购、编辑及出版事业[2]。在民国时期历史文献的视野下,通过搜集发掘那些记录和展现国立北平图书馆编纂出版事业的原始文献,来了解和认识国立北平图书馆的一些具体做法及真实情况,以供当代的图书馆同仁参考借鉴。
国立北平图书馆编纂出版物大致可以分为定期和不定期两种,在语种上有少量外文出版物。这些出版物不仅体现了国立北平图书馆的基本业务成绩,也是国立北平图书馆的学术成果集中表现。
2.1 定期出版物
国立北平图书馆编纂的定期出版物主要有馆刊中文月刊、英文双月刊及年报三种[3],但实际编辑出版情况略有出入,如馆刊月刊,后改为双月刊;年报亦编为中英文报告。据民国时期历史文献,有迹可查的国立北平图书馆定期出版物,基本情况如下:
(1)《国立北平图书馆馆刊》。《国立北平图书馆馆刊》前身是北平图书馆1928年创办的《北平图书馆月刊》。国立北平图书馆改组成立后,《国立北平图书馆馆刊》诞生,并由月刊改为双月刊。栏目设有插图、专著、事迹、题跋、书目丛刻、新书介绍等,刊载了《高丽真兴王巡狩管境碑》《满文书影》《宋刊本诗经集传书影》《景泰本云南图经书影》,傅增湘的《宋刊汉隶字源跋》,罗尔纲的《贼情汇纂订误》等大量具有珍贵历史价值的文献史料。同时,《国立北平图书馆馆刊》还编辑出版了一些专号、专刊,集中登载了一些专题文献与研究成果。如1933年第七卷第三四合期为《国立北平图书馆馆刊——圆明园专号》,刊载了《圆明园长春园插图十五幅》,石田干之助(贺昌群译)著的《郎世宁传》,H.Knollys等(欧阳采薇译)著的《西书关于焚毁圆明园纪事八篇》,金动编的《各处烫样目录》《馆藏样式雷旧藏圆明园及内廷陵寝府邸图籍分类目录》《圆明园四园详细地名表》等。
(2)《图书季刊》。1934年3月,国际联盟世界文化合作中国协会与国立北平图书馆“有感于年来国内学术界之进步突飞不已,而以语文隔阂,国外于此每多茫然。不惟国际合作之精神莫由表现,即吾国民之毅力,亦应有以告诸世人。”因此合办《图书季刊》,分为中文本、英文本及中英合订本。借以“向国内外人士传达中外学术界之消息,籍谋万国人士在知识上之谅解,以为人类和平辟人类之新路。”[4]其中,《图书季刊》中文本在北平出版至四卷四期。抗日战争爆发后,北平沦陷之际,该刊随之停刊。1939年3月,为介绍新书及传达图书馆学术界消息,《图书季刊》在昆明复刊。设置栏目有:论著、书目、校勘记、书评、图书介绍、期刊介绍、学术及出版消息、附录(西人研究国学论著之介绍与批评)等,每期约7万字[5]。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事爆发,造成国内印刷困难,《图书季刊》又停刊一年。1943年决定复刊,《图书季刊》新第四卷第1-2合期于6月出版,设有论著、书评、图书介绍、期刊介绍、学术界消息、专载等栏目。而《图书季刊》英文本在“七七事变”后停刊。1940年,《图书季刊》英文本在昆明复刊,共出二卷。后因为印刷困难,《图书季刊》英文本再度停刊。1943年度,《图书季刊》英文本与中文本同时复刊。内容专载国内学术研究之进展,为我国国际文化宣传唯一刊物。但因印刷紧张,每年拟暂出2期。
(3)《经济外交参考资料月刊》(英文本)。鉴于1943年间国内需要经济外交参考资料至为殷切,而国际交通路线因为上海、香港、越南及缅甸的陷落而顿为阻塞,国外资料甚难获得。由此,国立北平图书馆收集近年来出版外文书籍、期刊、图书影片,以及近一年来国际条约协定以及商约。贸易协定等,辑为参考资料,每月印行一期。已印行八期[6]。
(4)《中日战事史料征辑会集刊》。抗战时期,国立北平图书馆作为当时国立主要文化机构之一,亦重视对抗战文献史料的整理保护工作,拟定征集抗战史料的范围与办法,搜集欧美方面的报告或记载,编纂抗战史迹[7]。1939年1月1日,国立北平图书馆与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共同组成“中日战事史料征辑会”成立,由国立北平图书馆馆长袁同礼担任征辑会主席。“中日战事史料征辑会”将整理的史料以期刊的形式印行,同时另印丛刊,分中文部分和日文部分,每集印10种[8]。1940年6月,“中日战事史料征辑会”编辑的《中日战事史料征辑会集刊》创刊出版,刊名由蒋梦麟题写,刊载了冯友兰的《本刊旨趣》(发刊词),姚从吾的《中日战争史料征辑会工作报告》等。
除了以上所举,国立北平图书馆还编辑出版《国立北平图书馆新增西文书目》双月刊,以及偏向大众的通俗读物,如《读书月刊》。《读书月刊》栏目设置有专著、论坛、书报介绍、学术界杂讯等,旨在“以书报介绍为重,刊载范围宽广、内容浅显。俾初学者略知出版界之概况,而于读书求知有门径可寻;本馆图书之内容与消息,亦由是而传播。是即本馆所以增出本刊之微意也。”[9]
2.2 不定期出版物
国立北平图书馆编纂的不定期出版物品种繁多,大致可以分为四类:
(1)书目。国立北平图书馆成立伊始,便将文献分类编目作为一项基础业务工作持续开展,兢兢业业地编印各种文献目录。在1929至1930年间,国立北平图书馆陆续编纂了《北平各图书馆所藏期刊联合目录》《北平各图书馆所藏丛书联合目录》《关于玉之中西文书目》《关于马来之中西文书目》《中国关于针灸之书目》《1925至1928年出版之英文教育学书目》《关于法国文学之书目》《关于满洲之中英文书目》《关于蒙古之中英文书目》《关于中国美术史之书目》《关于西藏之中英文书目》《关于北平之中文书目》《中诗西译要目》《儿童教育之中文书目》《古代书集目》《国际联盟卫生部出版品集目》《关于生物学及植物学之西文书目》《关于东方宗教及民族之西文书目》等[10]。1935至1936年间,国立北平图书馆则继续编纂了蒙藏文书目录《馆藏蒙文书书本式目录》《达赖喇嘛全书子目》;舆图目录《馆藏中文舆图目录续编》《水利图书展览会目录》;西文书目录《馆藏西文期刊分类目录》《馆藏图书馆学书目》《馆藏中国问题西籍分类书目》《北平各图书馆西文书联合目录》,以及《善本书目甲编》《善本书目乙编》《馆藏中文期刊目录》《馆藏西文期刊目录》《馆藏图书馆学西文书目》《瞿氏补书堂寄藏书目》《二十四年双十节水灾展览会目录》《现代美国印刷展览目录》《现代英国印刷展览目录》,并编纂有日文书目、金石拓片目录,写经目录等[11]。同时,国立北平图书馆还编纂有《1929—1930两年展览会目录》《阅览室参考书目(英文)》《永乐大典现存卷目表》《清开国史料目录》《现藏政府出版品目录》《中国小说书目》《书画目录》《戏曲书目》[12],《国立北平图书馆善本书目》《国立北平图书馆善本书目乙编》《国立北平方志目录》《国立北平图书馆方志目录二编》《馆藏大库图书目》《馆藏中文与图书目录续编》《唐墓志总目》《中国通俗小说书目》,及《中文舆图目录》《西文联合书目录》《满文书联合目录》《穆麟德遗书目录》《西文参考书目录》[13]等。此外,散见于各种民国文献的书目还有:《北平图书馆所藏日本佛教书目》《北平图书馆所藏中国算学书联合目录》《国立北平图书馆排印卡片目录》《国立北平图书馆藏西南各省方志目录》《国立北平图书馆藏云南碑目初编》《国立北平图书馆藏丛书总目》《国立北平图书馆英文本参考资料目录》《国立北平图书馆藏清内阁大库舆图目录》等。
在这些文献目录中,不乏名家倾心之作。如谭新嘉编纂的《国立北平图书馆方志目录二编》,1936年国立北平图书馆印行。该书目收录了1933年至1936年6月国立北平图书馆入藏珍贵方志版本,多从平沪济津等处书店购入,民国后公私捐赠者居多。全书共收省志县志862部[14]。万斯年编纂的《国立北平图书馆藏西南各省方志目录》,1941年图书季刊单行本,1942年昆明国立北平图书馆出版。此编所收方志系1936年6月至1940年12月国立北平图书馆陆续入藏者,包括四川、西康、陕西、云南、贵州五省,分为府志、厅志、州志、县合志、县局志以及县市志,共计400余种[15]。范腾端编纂的《国立北平图书馆藏云南碑目初编》《国立北平图书馆馆藏碑目》,后者于1941年昆明国立北平图书馆出版。此编著辑录历朝墓志目3407通,附释氏塔铭74通。末附年代种数统计表。皆为国立北平图书馆历年征集购置所得,其中京师图书馆及福山王氏之藏约十分之一。“志墓之制,昉自两京而盛于北朝,太和以降,规制方盛,文体亦渐趋邃密,上足以见先哲之功烈,下足以正旧文之缺失。此编所载元魏宗子多至百数十通,唐季宰相世家亦可数十通。”[16]此编可谓墓志碑目集大成者。
(2)索引。国立北平图书馆对于索引工作极为注重,在新馆成立之初编纂的各种索引有:《杂志论文索引》《传记索引》《文集索引》《藏文书索引》《满文书索引》[17],《地理论文索引》《社会科学论文索引》《新书子目索引》《汉满蒙藏四体文鉴汉藏文索引》《丹珠经梵文索引》《印度西藏所出护法人名录藏文索引》《丹珠精著者索引》《药师七佛供仪轨经所出汉满蒙藏文名词索引》[18],以及《文学论文索引》《国学论文索引》《清代文史笔记子目分类索引》《西康论文索引》《中国地学论文索引续编》《石刻题跋索引》《史地论文索引》等。其中,《清代文史笔记子目分类索引》收书33种子目20000余条,并依照清代文集篇目索引的体例编制。《中国地学论文索引续编》收录1933年7月至1935年12月间130余种杂志上所载论文5000余篇,末附地名及著者索引。《石刻题跋索引》收入金石书籍共130种[19]。这些索引为学者提供了珍贵的研究线索。
(3)珍本丛书。国立北平图书馆对于古籍珍本文献整理极为重视,编辑出版了一批珍本丛书。如据明刻本排印《全边略记十二卷》,据明抄本影印《通制条格三十卷存二十二卷》,据明刻本影印《埋剑记传奇二卷》《郁冈斋笔尘四卷》《想当然传奇二卷》《平寇志十二卷》《鸦片事略二卷》等[20]。国立北平图书馆还对一些名人名家名著进行了专项整理,如编辑出版了李慈铭遗书丛书《李慈铭越缦堂文集十二卷附骈体文一卷》与《李慈铭越缦堂读史札记十一种》,后者包括《李慈铭后汉书札记》,本年度出版《李慈铭后汉书札记七卷三国志札记一卷》《李慈铭晋书札记五卷》《李慈铭宋梁北魏隋书札记》等。
(4)各种图书。国立北平图书馆对各种文献的编纂出版,既重视对古籍文献的整理研究,包括唐人写经之整理,西夏文经典之整理,舆图之整理,编纂出版有《晚明史籍考》《方志纂例》《宋史之校勘》《嵇中散集之校勘》[21]《永乐大典书名通检》《办理四库全书档案》《于文襄论四库全书手札》《宋会要稿》《大宝积经论》《汉熹平石经后记残石拓片》《小学考订补》《中西交通史料汉籍解题》《圆明园史料汇编》《海外中国铜器图录》《西南文献丛刊》《善本丛书》等[22],以及《中国边疆图籍录》《吴愙斋尺牍》《敦煌古籍之影照》等[23]。同时,国立北平图书馆亦注意对自身及当代社会各项工作的编纂整理,出版有《国立北平图书馆概况》《国立北平图书馆中英阅览指南》《国立北平图书馆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合组中日战事史料征辑会工作报告》《中国加入国际交换出版品公约之经过》等。
2.3 抗战出版物
在国立北平图书馆的积极组织下,“中日战事史料征辑会”不仅对于抗战文献的搜集整理孜孜不倦,对于抗战文献的编辑出版工作亦是不遗余力。从1939年起,国立北平图书馆通过“中日战事史料征辑会”,对搜集入藏的抗战文献2万多种进行系统地整理开发,陆续编辑整理了《卢沟桥事变以来中日战争大事日表》《卢沟桥事变以来大事日历长编》《卢沟桥事变以来每日战况详表》《卢沟桥事变以来战局转移地图》《卢沟桥事变以来中日战事简明一览表》《中日战事纪事长编(附略例)》《卢沟桥事变以来新出战事书籍提要》《暴日侵华与国际舆论》《中日关系书目汇编》《战时中国国际关系史料汇编》《抗战以来欧美关于中国著作简目》等专题资料,并开展了抗战文献的索引工作,编辑了《中文杂志索引》《西文杂志索引》《中日战事公牍索引》等。其中,《战时中国国际关系史料汇编》专收录有关抗战期间英文史料,以公文性质资料为主,间及当事人之回忆录等,其涵盖的资料有中国与列强关系、中日问题与世界政治、日本侵华与列强远东之权益等三类详细篇目。《中文杂志索引》是由全国出版的400余种杂志中选择论文及有史料性质的文字,约3400余篇,加以甄选分类排列为:论文部分编为《中日战事论文索引选目》,史料部分编为《中日战事史料长编》。《西文杂志索引》则依据欧美出版的杂志索引,将国外期刊论文述及中日战事或远东及太平洋问题者编成分类索引,包括《中日战事论文索引》《中国问题论文索引》两大部分[24]。这些编纂出版物是我国对抗战历史最早的一批系统整理成果,为后世留下了珍贵而丰富的抗战文献史料。
以上所举,均为民国文献发掘梳理出来的国立北平图书馆编辑出版物情况。从内容上看,国立北平图书馆编辑的这些出版物不仅为读者服务,以供学者研究,更是作为中国历史文化传承的重要媒介。在数量上,国立北平图书馆编辑的这些出版物或只是总数之小部分,对于民国时期国立北平图书馆的编纂出版事业亦只能做“管中窥豹”。但即便如此,在民国时期那样政局动荡不安、社会急剧变迁的历史环境下,国立北平图书馆孜孜不倦地编辑这些出版物,其业绩不禁令当代图书馆界汗颜。现在已经很少有图书馆能真正安下心思来做好这些本务工作,有些图书馆已经丧失了对馆藏文献尤其是古籍文献进行整理开发的能力,某些图书馆将馆藏文献直接转卖给出版商或科技公司进行商业化运作,甚或以获得经济“盈利”而津津乐道,越来越多的图书馆则更注重去追求那些喧嚣热闹、吸引眼球的读者活动。实际上,书目、索引、校勘及文献整理开发是图书馆的本质业务工作和基础业务职能。国立北平图书馆的编纂出版事业,实质反映了图书馆业务工作的理性和本色,其专注于各种文献资源整理开发的不懈努力方向,值得当代图书深思。
〔1〕〔10〕〔17〕〔21〕 [国立北平图书馆].国立北平图书馆馆务报告
(1929年7月至1930年6月)[Z].[北平]:[国立北平图书馆],[1911-1949]:5,22-26,27-29,30-34
〔2〕〔6〕〔22〕 袁同礼.国立北平图书馆工作概况[J].社会教育季刊,1943,1(4):10-12
〔3〕 江恒源.国立北平图书馆事业概说[J].中华教育界,1934,21(12):97-98
〔4〕 佚名.本刊编辑部启事[J].图书季刊,1934,1(1):1
〔5〕〔23〕 佚名.国立北平图书馆昆明部分二十八年度馆务概况[J].
中华图书馆协会工报,1940(5):5-6
〔7〕 佚名.国立北平图书馆集征抗战史料[J].图书季刊,1939,1(1):94
〔8〕 佚名.国立北平图书馆工作近况[J].图书季刊,1940,2(2):263
〔9〕 佚名.创刊号[J].读书月刊,1931,1(1):1-2
〔11〕〔19〕 [国立北平图书馆].国立北平图书馆馆务报告(1935年
7月至1936年6月)[Z].[北平]:[国立北平图书馆],[1911-1949]:8-10,11
〔12〕 袁同礼.国立北平图书馆概况[J].图书馆学季刊,1931(2/3):300-315
〔13〕 江恒源.国立北平图书馆事业概说[J].中华教育界,1932,21(12):97-98
〔14〕 秦.北平图书馆方志目录二编[J].图书季刊,1936,3(3):173-174
〔15〕 贯.国立北平图书馆馆藏西南各省方志目录[J].图书季刊,1941,6(3):107-108
〔16〕 贯.国立北平图书馆馆藏碑目[J].图书季刊,1943,4(3/4):108
〔18〕 佚名.国立北平图书馆编纂中之索引[J].中华图书馆协会会报,1932,7(6):28
〔20〕 佚名.国立北平图书馆出版书籍[J].中华图书馆协会工报,1940(1):31
〔24〕 [国立北平图书馆].国立北平图书馆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合组中日战事史料征辑会工作报告(1939年1月至4月)[Z].[昆明]:[国立北平图书馆],[1911-1949]:5-10
Study on the Editing and Publishing Work of Beiping National Libra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public Literature
Li Dongling
During the Republic period of China, Beiping National Library was committed to the procurement, editing and publishing of literature because of its job responsibilities. It edited and published various bibliographies, indexes, rare books and a variety of other books and research works in succession, and carry out the special editing work of anti-Japanese war literature. These publications edited by Beiping National Library not only serve the readers and researchers, but also serve as the important medium for Chinese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heritage.
Republic literature; National Beiping Library; Editing and publishing
*重庆市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科学研究规划青年项目“重庆图书馆抗战文献资源建设的模式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5DH013;重庆市社科规划青年项目“多维视域下抗战文献的文化形态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4QNCB21;重庆市“青年文化优才”培养计划项目成果,培养编号:2014QNWHYC06。
G239.29
A
李冬凌(1986-),女,本科,重庆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