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中的智慧之花
——中世纪大学教师探微

2016-04-12 09:22谌思宇
山东高等教育 2016年4期
关键词:中世纪教会薪资

喻 恺,谌思宇

(上海交通大学 高等教育研究院,上海 200240)

大学是古老而又影响深远的社会组织。中世纪时期,欧洲战乱频繁,生产力停滞不前,被认为是古典文化和文艺复兴这两个文化高峰之间的低谷,因此这一时期被称为“黑暗时代”,而承载着传播人类精神文明重任的大学却恰恰发源于这一时期,在黑暗的时代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教师是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世纪这一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教师群体有其独特的时代印记,呈现出一些鲜明的特征。本文回溯至中世纪,对在大学发源时期,传播知识、浇灌智慧之花的教师群体进行探究。

一、中世纪大学与教师

关于中世纪的历史跨度,一般认为“以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至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为欧洲中世纪之时限”[1]3226。这一时期,蛮族的入侵所导致的罗马帝国的分崩离析,对欧洲的文化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在西罗马帝国的废墟上相继建立起了许多小国。在中世纪早期,人们迫切需要在混乱的环境中寻求精神支撑,基督教就在这样的背景下成为了西欧世界的思想领袖,牢牢地控制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在罗马帝国灭亡后,学校被关闭,罗马法也被废止,文化活动极度匮乏,作为当时最有力的社会组织,基督教的修道院承担起了文化教育的责任。基督教塑造了中世纪早期的文化形态,发展了传统的“七艺”教育,促进了知识的积累,为大学的产生奠定了基础。11世纪以后,欧洲进入了一段相对和平稳定的时期,生产力发展,农业、手工业的进步使商品贸易渐渐兴盛起来,一些小的贸易中心渐渐聚集为城市,城市中的手工业者和商人形成了新兴的市民阶层,他们在与封建领主的斗争中努力挣脱封建制度的枷锁,获得了行政、司法和财政上一定的自治权[2]18-20。新的阶层迫切需要知识丰富的人才,仅由修道院的教士提供的宗教神学知识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新的阶层打破长久以来教会对教育的垄断,创办了世俗学校。世俗学校的兴起,提高了城市市民的文化水平。人民对于知识有了进一步的渴求,对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的学习日益兴盛,而古希腊、古罗马人的古典著作需要经过翻译以后才能读懂,因此,对这些著作的翻译和研读的风气日益浓厚,欧洲的文化得到了新的发展,中世纪大学在这样的氛围中渐渐兴起。

“大学”(university)一词来源于拉丁文“universitas”,“universitas”的原意是带有合作性质的社团和团体,如手艺人行会、自治团体以及教师或学生行会,“按大学一词的原意,只不过是为了互助和保护的目的,仿照手艺人行会(guild)的方式组成的教师或学生的团体(或协会)”[3]137。中世纪大学最初被称为“通学院”(studiumgenerale),意为“探索普遍学问的机构”[4]5,14世纪中期“大学”一词才被沿用。12世纪也被称为“行会的世纪”,行会是中世纪的一个社会经济组织,在动荡的环境中,市民们为了保护人身安全和行业利益,形成了团体,成员之间互相帮扶,共同发展,具有自治和垄断的特点,教师行会和学生行会就是众多行会类型之中的一类,可以说,中世纪大学是特殊意义上的行会。

中世纪大学包括了两种类型,一种以博洛尼亚大学为代表,被称为“学生型大学”,是基于学生行会而建立的,“每所普通学舍的学生,自然地按其所来自的邦国界域之不同,而自为团体的组合,名曰‘邦团’(natione)”[5]88。在“学生型大学”中,大学里的大小事务,无论是学费、学时、教学模式、财务管理、人事任免等等,决定权都掌握在学生手中;另一种则是以巴黎大学为代表的“教师型大学”,按照籍贯将教师和学生分配为不同的团体,当时共有四个民族团:法兰西、皮卡尔德、诺曼底和英格兰,校长由每个民族团派出的代表选举产生,大学的管理权由教师行会掌控。

中世纪的大学教师是先于大学出现的,也就是说,中世纪的大学教师是中世纪大学的组建者,正如神学家帕斯奎(Pasquier Quesnel)所言,中世纪的大学是“由人建成的”,中世纪大学“没有任何我们认为是显而易见的物质存在的属性”[6]1-2。大学的最初形式就是来自不同国家的老师和学生经过长途跋涉,聚集在巴黎和博洛尼亚,他们在一起探讨学术,追求真理。当时的学生也不囿于固定的地点,他们到各地游学,听当地的学者讲授知识,与他们交流思想。当时的博洛尼亚大学就因著名法学家欧内乌斯在该地区讲授罗马法而吸引了众多学生求学,成为当时的法学重地。而巴黎大学的形成更是得益于名师的讲学,经院哲学家阿伯拉尔(Peterus Abaelardus)于1108年至1139年间曾多次在巴黎大学讲学,他注重与学生交流探究,学识渊博,尤其是在神学方面颇有造诣,威望甚高,前后战胜了论敌威廉·奥卡姆(William Occam)和唯名论者洛色林(Roscelin),学生们不辞辛苦慕名而来。巴黎成为了欧洲当时的学术圣地,巴黎大学培养了众多著名的经院哲学家,如托马斯·阿奎那(Thomas Aquinas)、罗吉尔·培根(Roger Bacon)等,在13世纪到14世纪居于欧洲学术界的核心地位,是神学与哲学的学术中心,在世界哲学史上也熠熠发光[7]1285。中世纪大学往往是在著名学者的吸引下聚集起来的,教师可以说是中世纪大学的根基。

二、中世纪大学教师的录用

中世纪大学教师的录用标准并非一成不变,而有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在中世纪,教会的势力渗透到了各个角落,在大学成立的初期,教会对大学的干预较强,只有获得教会承认的执教资格才能够从事大学教学。以巴黎大学为例,早期的教师资格证还没有什么客观的标准,巴黎的教会垄断了颁发教师资格证的权力,由此引发了主教和教士们以权谋私,买卖教师资格证书的情况,平庸之辈用金钱获得教师身份,而学识渊博之人却被拒之门外,引起了那些真正具有学识的教师和多数学生的强烈不满,为了取得教师资格的审核权,教师们开始团结起来与教会抗衡,对于那些未经过教师行会批准、仅由教会授予执教权的教师,教师行会通过各种途径限制他们的权利,还会以罢课的形式进行抗议,威慑主教[8]88。教师也会依靠罗马教皇来与巴黎主教斗争,罗马教皇支持教师也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希望利用教师的反抗斗争来削弱主教的权力,这在客观上促进了教师行会争夺教师资格审核权的胜利。此外,教师出走圣热内维耶夫也是其权力获得的关键一步。在12世纪,大多数大学校舍都建在距离巴黎圣母院很近的拥挤狭窄的小岛上,这为教会监控大学提供了地理位置的便利。随着大学规模的扩大,校舍的租金越来越高,再加上巴黎主教对教师的欺压,部分老师到塞纳河对岸、不属于巴黎主教管辖范围内的圣热内维耶夫开办学校,以便摆脱巴黎主教的控制。随着出走的教师和学生越来越多,巴黎主教强迫所有的教师宣誓不得离开其辖区从事教学活动,不能蛊惑学生到外地学习,教师和学生求助于远在罗马的教皇,当时的罗马教皇格里高利四世站在了大学一边,允许师生在圣热内维耶夫开办学校。“1213年在巴黎,大学总监(教会在大学的代理人)不再拥有颁发执照(即授课准许证)的特权,这一权利转而由大学教师代为执掌”[9]19。教师资格授予权最终转移到教师手中,是中世纪大学教师在摆脱教会控制、争取学术自治道路上取得的重要胜利。

除了争取教师资格授予权以外,教师们也积极争取学位授予权。随着时间的推移,对于教师的选拔形成了较为固定的标准,一项基本的条件就是获得学位。中世纪的大学教师要经过系统化、专业化的培养,先学习修辞、音乐、算术、逻辑、几何、天文和文法方面的基础知识,一般需要六年时间,随后到医学院或者法学院学习,通常也需要六年时间,成绩合格者即可获得医学或者法学博士学位,也初步具备了成为医学院、法学院教师的资质,但要在神学院担任教师则需要更长时间,先要在神学院上课,一般为6年,随后实习6年。在考试形式和学位授予方式上,各个大学并不相同。据法国学者雅克·勒戈夫(Jacques Le Goff)的考证,博洛尼亚大学的学生要通过两次考试才能获得博士学位,首先是个别考试,通过后再进行公开考试,学生首先要申请参加考试的资格,向副主教宣誓自己达到了章程所规定的条件,经过评审团的考察具备考试资格,才能在一周后参加考试,考试内容是文献评注,考生研读两份文献并对文献进行述评,向考官宣读自己的评注,然后由考官提出问题,学生口头解答,教师投票表决考生是否通过,如果获得了多数同意就进入了公开考试阶段,考生将在教堂以教师的身份为“学生”进行法学方面的演讲和报告,然后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如果考生的教学水平得到了考官的认可,就能得到副主教隆重授予的大学授课许可证,也就成为了一名真正的大学老师[10]71-72。

三、中世纪大学教师的薪资

由于中世纪具有浓厚的宗教氛围,大学教师探索世界奥秘的终极目标是为了赞美上帝,学习知识就是在接近上帝,因此,在中世纪,知识具有公共性和非营利性,被认为是应当无偿使用、交流的公共物品,不应被用于谋取个人利益。“要让《圣经》的科学不局限于我们,让我们也教会别人从中嘬饮。”[10]87教宗亚历山大三世在1179年的第三次拉特兰公会议上宣布了“无偿教育”的原则,认为传授知识是教士的职责之一,那些以各种方式把知识据为己有,阻碍别人去使用它的人,就是对上帝的不敬。因此,大学教师并不把这个职业作为谋生的工具,而是纯粹追求真理以更好地信仰上帝。

那么,中世纪大学教师依靠什么来维持生计呢?在中世纪大学刚兴起的阶段,教师主要是由教会中的教士担任,也有少量的世俗学者,当时拥有教职的教师主要是依靠什一税、教产收入、或者是临时性的薪资(担任忏悔神父、代理教职等)的收入来维生。而那些没有教会身份的教师就要窘迫得多,他们只能依靠学生给予的“感谢金”来生活,这笔感谢金是建立在学生自愿给予的基础上,教师不得主动索取,那些生活贫困或者不愿意缴纳的学生可以不交[11]58。此后,世俗身份的教师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教师渐渐演变为一项专门的职业,公众开始接纳新的观念:虽然知识是上帝的恩赐,但是教师传播知识的行为是一种劳动,应该得到一定的酬劳,学生应该为学习到的知识付费。这种观念为更多从事教师职业的世俗人员提供了经济上的支持。在教师的薪酬中,依靠教会的资助越来越少,学生缴纳的学费所占比例越来越高,这有助于大学教师们争取自治权,减少教会对他们的干预和控制。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世纪大学教师变得越来越职业化,这些具备专业知识的教师已经在社会中承担了重要的角色。1215年,第四次拉特兰公会议强调了教师的职责和待遇问题,王室和地方政府开始给教师提供一些补贴,而这种补贴根据教师的级别和类型而数量不一,教授课程不同的老师补贴数额也有一定差距,比如说,文学教师的薪资就远低于法学教师。其后,教师的固定薪资制度开始形成。这最早可以追溯到13世纪,当时,西班牙巴伦西亚大学的创办者阿方索八世为了从巴黎和博洛尼亚挖来优秀教师,为他们提供了优厚的薪资,创设了史上第一个教授职位津贴制度,学校间的生存竞争使薪资制得到进一步发展。14世纪以后,意大利成立了一批新兴大学,罗马(1303年)、佩鲁贾(1308年)、特雷维索(1318年)、比萨(1343年)、佛罗伦萨(1349年)、帕维亚(1361年)、费拉拉(1391年)等城市纷纷建立“高水平综合大学”[12]24,这些新成立的大学为了吸引学生,保证教学质量,纷纷以发放薪资的方式从博洛尼亚大学聘请教师,这种竞争使博洛尼亚大学感受到了威胁。尽管博洛尼亚大学在当时享有盛誉,但是面对着教师的接连出走,学校不得不向教师提供薪资以留住人才,随着时代的发展,向大学教师提供薪资渐渐从少数学校之间争取优质教师资源的特例演变为各大学普遍采纳的方式,并且由签订契约转变为多年契约甚至终身制薪酬。最初只有个别著名的教授才能享受到的薪酬逐渐普及到一般教师,在地方法令和大学章程中都明确规定了教师薪资的数额,形成了较为固定的大学教师薪资制度,不再具有随机性和任意性。

教师薪资制度的形成有赖于当时中世纪大学学生和教师的高度流动性,优秀教师到一处讲学,学生就会不辞辛苦去追随,当地政府为了促进本地的文化和社会发展,需要留住人才,促成了薪资制度的诞生。另一方面,大学授课许可证的国际通用性也使得教师的流动成为可能,使得大学之间为争夺教师资源提供薪酬。这种制度使教师成为一种职业,教师的经济安全得到了保障,但是随之而来的还有束缚与管制,造成在争取自治权时显得底气不足。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获得酬劳的教师需要满足教会、市政当局、大学的多重要求,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不再自由。学生赠与教师的感谢金被取消,不再是教师薪资的提供者,在学校事务中的话语权被削弱,学生权力开始衰微。教师在教学活动以及学位的认定等方面居于支配地位,市政府则拥有财政资源及公共权力背景,他们双方互为对手进行交涉,学生被排除在外[13]98。

四、中世纪大学教师的特征与特权

教师就是掌握知识并且通过学校传播知识的群体,知识是教师身份的核心要素。中世纪的大学教师通常与教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许多教师本身是教士,不过他们并非像一般教士一样完全忙碌于宗教事务,而是通过对经典著作的阐释,形成自己独特的学术思想。13-14世纪的许多经院主义哲学家都是教会出身,他们也在大学讲学,例如罗吉尔·培根,身兼大学教师与教士的两重身份。也有部分教师的身份有一定的世俗性特征,有的教师具有国家公职人员的身份,有的法学教师会参与国家法律的制定与修改,在国会中也有相应的席位。中世纪的大学教师们既有一定的自治性,又会在特定情形下依附于当权者。他们组建了自己的团体,还形成了一定的规章制度,以维护共同的利益,教师对于所处的教师团体具有相当的依赖性,在各方面都得到了同伴的支持,比如对知识进行交流和探讨、团结起来以对抗外来势力,如教会、王权的干预;但是教师群体也对教会、王权、政府有依赖性,甚至也要接受学生组织的监督,到后来形成了薪酬制度后,这种现象尤为突出。

由于教师们的特殊身份,相应地他们也享有一些特殊的权力,大学教师的特权是在王权与教权相互斗争的背景下争取而来的。大学是传播知识、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教师在其中居于核心地位,教会和国王一方面希望牢牢控制大学教师,另一方面又需要拉拢大学教师,而教师们就在这种斗争中找到平衡点,获得双方的保护,教皇以颁布训令的方式赐予教师和大学以特权,国王则颁布敕令和特许状。司法审判权是中世纪大学教师的一项重要特权,由于学术和教育工作具有特殊性,为了保护学者免受迫害,“学者可以接受特殊法庭的单独审判”[14]80,特殊法庭的评审人员主要是大学教师。如果学者被指控,他们可以选择同行来审判自己,如果起诉者不同意由被指控者的同行来审判,他的指控将被视为无效[15]19。1228年,牛津大学的教师与当地居民发生纷争,促使了教授审判权的加强,政府规定,“若未来再发生与之类似的争端,仲裁将由四位教师进行协商,随后他们将被任命成为仲裁官长”[16]169。中世纪时期,平民承担着繁复的税务压力,最初只有贵族和教士才能免于税收,随着教师地位的逐步提高,教师也被授予了免税权。1340-1341年间,法国国王菲利普四世规定,大学教师可以免于征收地方税、关税以及人头税等。有些地区的大学教师还能享受免除兵役的权力,如博洛尼亚大学,“我们准予教师不用服兵役、不用参加演练和城堡的守卫”[17]168。不过,无论是教师型大学还是学生型大学,教师对于考试都拥有很大的决定权,考试题目由教师给出,结果也由教师判定,只有通过了主考教师的题目,才有资格参加后面的考试。此外,大学教师可以在大学内部的各种会议上,向大学的管理者(通常是校长和教会委派的代理人)提出意见,并享有选举权和学院的管理权,大学教授还可以出任大学管理部门的某一个职位。当教师对于城市当局或者教会有所不满时,他们可以带领学生迁移到其他地方,直到有合适的措施解决该问题,若教师对于解决方案不满,可以罢课来表达抗议。1231年教皇格雷戈里九世(Gregory IX)准许大学教师在房价上涨、房屋受到非法入侵时,若15天之内未能得到满意答复,可以终止讲课,直到得到满意的解答[15]23。

中世纪的大学教师在与教会、王权和政府的斡旋中争取自由传播知识、交流思想的权力,获取了一定的独立地位,在黑暗的时代浇灌出智慧之花,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们争取的特权为学术自由提供了一定的保障,减少了外界对于教师的教学和学术的干预,是中世纪大学繁荣兴盛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 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79.

[2] 宋文红.欧洲中世纪大学: 历史描述与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 2005.

[3] 博伊德,金.西方教育史[M].任宝祥,吴元训,译.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4] R.S.Rait.Life in the Medieval University[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31.

[5] 格莱夫斯. 中世纪教育史[M]. 吴康, 译.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6] 查尔斯·霍默·哈斯金斯.大学的兴起[M].梅义征,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7.

[7] 威尔·杜兰.世界文明史·信仰的时代(下卷)[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9.

[8] 黄旭华,盛世明.中世纪欧洲大学教师资格制度及启示[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3,34(1).

[9] 宋晓云.欧洲中世纪大学教师与大学精神[D].江西师范大学,2004.

[10] 雅克·勒戈夫.中世纪的知识分子[M].张宏,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11] 张晓晗.英国中世纪以来大学教师收入来源浅析[J].历史教学(高校版),2014,(11):57-63.

[12] 张小杰.中世纪大学的教师薪俸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7,28(4):22-29.

[13] 孙华程.城市与教堂:制度视野下欧洲中世纪大学的发生与演进[D].西南大学, 2011.

[14] Norto. Reading in the History of Education: Medieval Universities [M].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09.

[15] 高雪飞.中世纪大学教师研究[D].河北大学,2014.

[16] E.P.克伯雷.外国教育史料[M].任宝祥,任钟印,译.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17] Wieruszowski.The Medieval University: Masters, Students, Learning [M]. Mercer: Princeton,N.J., 1996.

猜你喜欢
中世纪教会薪资
不简单以“住房薪资”引才——遵循“一步一重天”的人才发展规律
中世纪欧洲艺术
我最爱的那个人,教会了我……
“黑暗时代”一说是谬论。这里说说中世纪的科学进步为何仍举足轻重 精读
我最爱的那个人,教会了我……
我最爱的那个人,教会了我……
征战在中世纪的骑士
中世纪晚期英国文学中的农民写作
初恋教会我们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