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永清
(上海市闵行区地方志办公室,上海201100)
地方综合年鉴文本美探究
沈永清
(上海市闵行区地方志办公室,上海201100)
地方综合年鉴文本美是年鉴美学研究的主体。文本美要从年鉴所载内容和表现形式两个方面进行探索研究:内容美是指年鉴所载内容应是本行政区域年度内的自然与社会之美;形式美主要包括内部结构的篇目、体裁和外部形态的语言、图照、装帧之美。内容与形式互为映衬,是对立之统一,在创造文本美的实践中编者既要着力于内容美,亦应在形式美上下功夫,使之贯通,呈现地方综合年鉴文本美。
年鉴文本 内容美 形式美
王堂明先生曰:“所谓年鉴美学,顾名思义,就是揭示年鉴美的一门科学,它是年鉴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年鉴事业的迅速发展,年鉴学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建立和研究年鉴美学无疑是对年鉴学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对提高年鉴的编撰质量很有裨益。那么,如何确定年鉴美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应是建立年鉴美学及其学科体系的基本问题。从美学角度看,判断年鉴美与否的重要标准是年鉴成书质量的高低。质量越高,其美学价值越大;质量低劣,其美学价值就小,甚至无美学价值。然而要提高年鉴质量无疑要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着手,精雕细刻,使之达到完美,其实这也正是年鉴美的本质所在,即年鉴的内在美和形式美。具体地说,年鉴的内在美和形式美又是通过其收载内容、框架结构、体例、条目、文体、文风及社会功能等方面来显现,二者的有机结合所构成的年鉴整体美便是年鉴美学的研究核心。”[1]王堂明.年鉴美学初探.河南史志,1994,(1).
笔者认为:年鉴美学的研究范围和对象是年鉴记载对象一定区域年度内的自然与社会之美;年鉴编辑和年鉴读者的审美意识、审美活动,年鉴美的创造;年鉴文本的美、年鉴的风格美、年鉴的人性美等内容所构成。探究的核心是年鉴的文本美。
年鉴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缩影,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与中国传统的地方志书编纂工作并驾齐驱,蔚为壮观,而且年鉴事业发展的活力不断增强,其逐年连续编纂出版的特点比地方志书编纂更显活力。当前,在面临“年鉴编纂工作扩面提质”[2]王伟光.全面落实《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大力推进地方志事业科学发展——在全国地方志机构主任会议的报告.中国地方志,2016,(2).的背景下,探索研究年鉴文本美,对于全面提升年鉴质量具有学术研究价值。年鉴文本美要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来考察,只有真实与充实的内容和完善的表现形式相融合,才能称之为年鉴文本之美。
“地方综合年鉴,是指系统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情况的年度资料性文献。”[1]地方志工作条例(国务院令第467号).即地方综合年鉴是记录一方自然与社会情况的年度资料性文献。马克思主义美学观点认为,劳动创造了美。年鉴作为一种劳动产品,凝聚着众人的汗水,它不仅直接体现了人的需要,而且体现了人的创造、智慧和力量。一部严谨、朴实、科学的年鉴是编辑精心加工、锤炼的结晶。年鉴文本所呈现的是本行政区域记载年度内的自然与社会之美。
要使年鉴成为精湛的艺术品,达到美的境界,必须使其内容和形式都具有美感,而通过内容所体现的社会与自然美则是年鉴这一大的系统工程的第一生命。只有首先致力于创造其自然与社会美才能拥有众多的读者,发挥其社会功能,体现出美学价值。社会美是年鉴美的核心和精髓。
年鉴内容的美,体现在年鉴文本对人的本质力量的记述上,这种记述必须建立在真的基础上,建立在善的前提之下,年鉴文本内容美是真与善的和谐统一。
美即是真。年鉴内容的真实性是年鉴社会美的第一要素,是年鉴美的前提。一部优秀的年鉴往往是客观地记述社会生活诸方面的真实面貌,如果内容不真实,空存形式也就没有美感。因此,年鉴的社会美客观上要求年鉴所记载的资料信息必须从真实性的角度出发,如实反映现实生活中正反两方面的客观内容。然而年鉴的真实与地情真实不是一回事。地情真实是客观存在的实际事物,它既丰富多彩,运动不息,原始粗糙,零星分散,有本质和现象,主流和支流,真善美和假恶丑混杂在一起,因此它是年鉴真实的原料,为年鉴真实提供了一个基础。年鉴真实是对地情进行概括和提炼加工而成的正确反映客观实际的优秀品格,它不仅具有地情现象的真实;而且包含着事件本质的真实,既体现着具体事物的客观真实性,又反映着地情本质和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是现象和本质,偶然性和必然性相统一的真实。
而就我国目前年鉴所反映的内容现状来看。多是着力记载社会各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和经验,采用的资料信息大多是正面的,但年鉴的社会美不单单表现在对美好事物及成就经验的记述上,也要鞭挞落后和丑恶,因为落后和丑恶也是现实中客观存在的社会现象,实事求是地选载有助于提高人们的政治鉴别能力和审美观念的资料,自然也就是一种美。如果年鉴一味反映的是正面的东西,很容易给人一种失真的感觉和印象,这种年鉴的美充其量是一种畸形的美。我国构筑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大业,史无前例,只能在探索中前进。有巨大的成就,也难免有失误;有成功的经验,也会有深刻的教训;有大量美好事物的涌现,也不乏丑恶污秽现象的滋生。所以说,年鉴真实性就是立足于真实,以马列主义的唯物观,秉笔直书,从而创造和维护年鉴的社会美。
善也可指年鉴的实用价值。年鉴必须符合人类社会的某些目的,对人类社会有用。年鉴“具有为现实服务的价值和存史的价值”[2]地方综合年鉴编纂出版规定(试行).中国地方志,2013,(1).。年鉴中所蕴藏的极其丰富的资料信息,可为各行各业的发展服务。今天编纂年鉴,用就是我们的着眼点,也是我们的历史任务,如果说,要突出年鉴的特点,最根本的是突出用的特点,其他都是为用服务的,为现实的用,为历史的用,以及各种最广泛、最实际的用。所以年鉴应突出为现实服务的实用价值。年鉴文本美的本质就是为现实服务,为改革开放服务,为实现现代化服务。总之,年鉴编辑对年鉴资料信息的求真、求善是创造年鉴内容美的基础。但这种真与善还不能简单地等同于美。从年鉴的实际编辑过程中考察。年鉴美总是产生于编辑实践活动中对真与善的一种积极肯定,在创造年鉴文本内容美的同时也观照出一地年度内的自然和社会之美。
内容和形式是哲学上的一对范畴,内容是事物内在要素的总和,形式是内容诸要素的结构方式和表现形态,内容和形式是年鉴文本都具有的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
任何事物的美,都具有一种能够从精神上唤起人们愉悦的感性形式。美的内容必须通过这种感性的形式表现出来。年鉴美同样要通过唤起人们心情愉悦的感性形式来表达。年鉴的形式是指年鉴中显示年鉴内容的内部结构和外部形态。读者读年鉴文本与欣赏年鉴,首先接触的是年鉴文本的形式,然后才是内容。年鉴文本形式的美与不美,直接影响读者的第一审美形象。形式不美,不堪入目,吸引力差,自然会失去众多的读者。美的形式诉诸读者的感官,能满足人们的心理审美要求,使人们产生审美愉悦感。
年鉴形式美的标准有三:其一,年鉴的形式,必须为年鉴的内容而存在,必须反映年鉴文本的内容,必须与年鉴文本内容保持完美和谐的统一。因为年鉴的形式只有在充分反映年鉴内容的基础上,才能具备宜人性,这种宜人性才能向着更高的层次发展。其二,年鉴的形式要符合形式美的规律。虽然年鉴的形式受到年鉴内容的制约,但这种制约并不是非常直接,非常严格的,它也会给年鉴的形式有相对独立的自由空间。这一点决定了年鉴形式具有相对独立的审美属性。从积极的意义上讲,年鉴形式只要不损害内容,它便可以以多种方式存在。年鉴的形式美相对独立的审美属性,要求构成年鉴形式美的物质材料应该具有一定的审美属性。这些材料包括结构、语言、形态、色彩等。构筑年鉴形式美的物质材料,要符合形式美的对称规律、均衡规律、节奏规律。其三,年鉴的形式要具有时代特征和地方特征。年鉴形式的地方性特征,主要通过年鉴形式反映具有地方特征的事物来得以体现。
年鉴形式美的内容主要包括内部结构的篇目、体裁与外部形态的语言、图照、装帧等组成。
(一)篇目结构之美
肖东发先生在《年鉴学概论》[1]肖东发.年鉴学概论.中国书籍出版社,1991.一书中指出:“没有进行总体设计,没有研究框架结构,就说不上是一部年鉴。”
审美价值较高的年鉴篇目,在宏观层次上应该是合理的,在微观层面上也应是适度的。要运用系统论方法,综合地去反映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因果关系。
年鉴学作为一门科学,其篇目结构各地不一。这是因为各个地区是不平衡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自然地理、社会风俗等都不一样,只能大体有个体例。没有个性就没有共性,没有特殊性就没有一般。同一事物之间内部也有其不同,如果在年鉴中看不到地方特征,年度特色,就看不出它的特点,结果是千人一面,没有了光彩。“地方综合性年鉴,实际上就是每个年度(或几年)地方上的一部百科全书,入鉴内容要求材料全面,在空间上不能漏缺,即人们所说的‘横不缺项’,在时间上又要‘纵不断线’,注意时间的沿续性。由于年鉴资料性特征的要求,在框架结构上努力兼顾全面、系统和完整性,既要注意事物的内部联系,又要关照事物的外在关系。在设计总体结构时,就存在着突出重点,突出特色的问题。”[1]刘安居.略谈年鉴框架的结构美.福建史志,2001,(1).“个性即美”,年鉴篇目必须透出浓郁的地方特色和年度风采,再现一地独一无二的个性美。年鉴篇目结构应该是一个宝塔的也是立体系统的工程结构,犹如巍峨的宫殿,楼台殿阁,廊檐蜂房,各抱地势,钩心斗角,部分对整体负责但保持自己的风格和一定的独立性,是属于整体的部分,整体包罗万象的部分,给部分以整体下的自主权,使部分自身、部分与部分之间,部分与整体之间,形成一个默契协调的不可分离的有机整体。这就是年鉴篇目结构的美学价值之所在。
(二)体裁之美
体裁美是年鉴体所显现出的独特的美。年鉴体是一种特殊的文体,既不同于文艺作品,也不同于工作总结、新闻报道。它吸收、融化了记叙、说明两种体裁的特点,并以说明文为主而逐步形成的一种独立文体。其主要美学特征是:直陈其事、直截了当地将事物最主要、最本质的面貌展现出来,不以情动人,不作人物描写和心理刻划。客观地反映事物的本质,让事实说话,寓观点于事实之中。这种文体赋予了年鉴坦诚、质朴而又含蓄之美。但年鉴体裁的独特性并不意味着年鉴是一味追求单纯的文体,将形式置于内容之上,而是牢牢建立在其认识、教育、审美功能之上[2]王堂明.年鉴美学初探.河南史志,1994,(1).。
(三)语言之美
年鉴语言美的追求,有着一个明确的目标,这个目标就是意境美、哲理美。当年鉴编辑的感情与所记事物的客观思想内蕴和谐相处,相得益彰时,行文的意境就出现了。意境美有各种各样的美。雄浑高亢是一种美,秀逸清丽是一种美,淡泊志远也是一种美。因作者不同,记述对象不同,情、景或意、境的个性也就各自不同,所以意境美千姿百态,异彩纷呈,对意境美的类型不能一律相绳,妄分高下,但意境有浅有深,意境美的浓淡千差万别。哲理美,主要体现在述体的文章里,如总述、概述、简况,闪现出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相关专业理论的睿智,剔透出个中发人深省的道理,便可以开拓人的视野、思路、人的精神。其美就美在事理结合,以理取胜,以理受益,用理服人,揭示出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年鉴语言的表述:一要有质朴美,二要有简洁美,三要有动态美。笔者认为,年鉴语言的美学要求是一个复合体,是由诸多因素构成的,年鉴语言的美学原则是“简洁、朴实、雅正”。
(四)图照之美
年鉴的图照是年鉴外部形态美的重要内容。图照具有强烈的表现力与感染力,其内容丰富、形象的直观是文字所无法替代的。美的图照,要全面、系统、准确、科学地表达年鉴所要记述的内容,这是年鉴图照美的首要标准。图照所要表达的内容应具有纪实性、说明性、信息性,具有为现实服务和存史价值。年鉴的图照还要求符合对称、均衡、节奏美的规律。年鉴图照应该起到美化版面,调节视觉,诱发人们的审美情趣,与行文相互配合,互为补充,相得益彰,使图照成为年鉴美的有机构成部份。
(五)装帧之美
“年鉴是政府出版的大型综合性、资料性工具书,既是信息载体,又是传播媒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年鉴的认识和要求在不断的提高,不仅仅是向年鉴索要信息,也要求年鉴具有期刊的艺术性,在阅读年鉴中获得艺术享受。为此,年鉴装帧设计应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既不能背离年鉴作为政府刊物严谨、端庄、平民化的主流要求,又要跟上时代审美潮流。质量上乘的年鉴,有丰富详尽的知识,加上精美的装帧,会给阅读者增加阅读兴趣,带来身、心、智、美的愉悦,备感读书之乐。”[1]黄文婷.浅谈年鉴的装帧设计.年鉴信息与研究,2009,(1).
年鉴装帧不仅是解决年鉴形式美的问题,而且其本身就是具有一定的思想内容和感情色彩。如果年鉴的装帧脱离内容,那么这本年鉴的装帧就是一种可以任意改换的外加物。年鉴装帧是以具体抽象的形态,表现装帧设计编辑对年鉴内容的抽象,这是年鉴装帧的特殊内容。不论它的构图用色是多么简练,只要它对年鉴内容是切合具体的象征,而不是一种简单的“时装表现”,那么年鉴的装帧就是成功的艺术品。
年鉴是具有独特文化学术的地情书,是汇集我国各地区自然、人文、社会、经济的全面、科学的年度地情资料信息,是严肃、科学的资料性文献,具有为现实服务与存史功能。装帧是年鉴外部形态美的重要内容。年鉴装帧应与年鉴的阅读、宣传、保存等审美、经济、实用价值相统一。年鉴的装帧美由年鉴的封面、书脊、扉页、版式等相对独立的审美单元所构成。
一部年鉴或一个系列年鉴的装帧是年鉴编辑对年鉴的各个部分、各个系列进行周密、细致的布局,要对年鉴的装帧进行美学构思,将其各个相对独立的部分有机地联系起来,构成一个完美的整体或系列,使其的外形具有和谐的美感,给人们以美的享受,激发人们的审美情趣。
内容美对年鉴美起着决定性作用,形式美依附于内容美,没有内容美,形式美将不复存在,内容美离开形式美也将无法显现,二者是年鉴文本美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互为映衬,对立地统一。任何割裂二者联系的做法,都是对年鉴文本美规律的违背。故此,在年鉴美的创造过程中,既要着力于其内容美,也要在形式美上下功夫,以此提升地方综合年鉴文本之美。
(责编:樊誉)
沈永清(1942—),男,上海人,上海市闵行区地方志办公室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