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 娟,赵诗奎,付秀丽
(1.济南大学 教育与心理科学学院,山东 济南 250022;2.济南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山东 济南 250022)
如今,如何提升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一般而言,翻转课堂的教学活动是由课前学生通过教师所提供的教学资源而进行自主学习、课堂上教师帮助学生完成知识内化、课后进行总结与提升三个过程组成的。这样的结构特点,决定了翻转课堂的教学活动是一个全局性、整体性的系统过程。要想保证该教学过程的有效性,以评促教是一个可尝试的有效途径,而教育评价理论中综合评价的理论与方法尤为适合于翻转课堂的改进。
高校在实施翻转课堂的教学过程中,遇到的突出问题是教学效果不明显。有学者认为翻转课堂的优势及其对大学教学效果的影响仍缺少足够的实证研究[1]。另外,教师教学设计不合理、学生参与学习的自主性不强、缺少有效的评价机制等问题也反映了当前高校翻转课堂在学生平均成绩及成绩分布上的效果不佳,甚至造成学生出勤率下滑等问题[2]。从整体而言,影响翻转课堂教学效果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教学准备不充分、教师开发微课程的能力不足、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有待提高等。这些问题不仅存在于课堂上,还与学校的教学设施、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学生的学习及交往能力等多方面因素密切相关。为全面了解高校翻转课堂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整体把握实施的现状,对高校翻转课堂进行综合评价必不可缺。
综合评价过程是一个在评价人员维度、评价层次维度、评价目标维度、评价对象维度四维空间中进行的、并涉及大量定性与定量因素的复杂过程。[3]也就是说,对翻转课堂的综合评价就是将评价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面向多元化的评价对象,采用多形式的评价方法,进行多重表达的评价分析,从而以教学评价带动翻转课堂的教学改进。首先,高校翻转课堂评价的对象不仅包括教学条件、教学过程、教学绩效等物的要素,而且包括参与其中的学生、教师、学校教学管理人员等人的要素。其次,在具体方式上,对学生的评价,课前以学生自评为主、课中采取教师评价和小组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课后以教师评价为主;对教师的评价,以教师自评为主,同行评价和学生评价为辅;对教学条件、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的评价以教师评价为主。还有为方便数据的统计与分析,对评价结果的表达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如封闭式题型和开放式题型相结合、定性描述与定量描述结合、静态标准与动态标准相结合、绝对标准与相对标准相结合等。
可见,综合评价对翻转课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综合评价,高校主管部门能够较为全面地了解翻转课堂在高校教学中应用的基本情况及存在问题,为正确决策提供可靠依据;有助于了解翻转课堂对高校教学条件的需求、对大学生学习能力的要求、对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要求,把握翻转课堂教学过程中学与教的表现,从而不断优化翻转课堂的教学系统设计,提高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还有,对高校翻转课堂进行综合评价研究,有利于丰富和发展信息化教学评价的理论与实践,为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有效结合提供良好的连接桥梁。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将综合评价贯穿于翻转课堂课前教学准备与自主学习、课中知识内化、课后研讨总结三个阶段,依次实施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并据此构建了基于综合评价的高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图1)。
图1 基于综合评价的高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按课前、课中、课后的时间顺序,基于综合评价的高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将翻转课堂分成四个过程:课前教学准备、课前自主学习、课堂知识内化、课后研讨总结,并同时依次对课程资源的准备、学生E-学习的情况、课堂活动的表现、教学的整体效果进行评价。其中,课前教学准备阶段包括教师提供微课程等教学资源,如教师设计与开发的视频、音频、多媒体课件等;课前学生自主学习阶段的目标是通过自行预习、阅读课程资料、观看教学视频等完成知识的同化;课中的知识内化阶段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师生共同努力来完成知识的顺应;课堂研讨与总结阶段就是教学提炼与升华的过程,主要通过教与学的反思、同伴互相帮助来完成课堂总结,从而为教学的整体设计提供修改与优化的方案。
首先,该模式开始于对课前的教学准备及学生自主学习情况进行的诊断性评价,以此来评估开展翻转课堂的可行性,从而保证课中及课后的教学效果。换言之,只有通过了诊断性评估,翻转课堂的后续工作才能继续开展,否则即使勉强进行了教学流程,其效果也难以保证。诊断性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学校的教学条件如网络教学系统的支持程度、学生学习条件如学生自学能力及学习意愿与设备条件、教师的教学条件如教师的教学意愿和课程设计及对课堂的把控能力等。
其次,该模式重视对课堂活动的过程性评价(又称形成性评价)。现代教育评价推崇过程评价,注重从过程性的表现中来评判教与学的效果,即通过教师和学生的表现来说明教师教学的发展程度和学生学习的进步程度。可以说,过程性评价是翻转课堂的重中之重,只要保证了课堂上教学活动的教学效果,就能在很大程度上达成翻转课堂的教学目标。该形成性评价不只对教师和学生等人的因素进行评价,还应对教学活动的整体表现、教学资源的适合及利用程度等物的因素进行评判,从而为教学活动的设计与教学材料的开发的优化工作提供修改和完善的依据。
最后,该教学模式结束于对教学效果的总结性评价。受传统教学评价理念的影响,目前对高校翻转课堂的评价方法大多采用的是总结性评价,即只对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而忽略了课前的诊断性评价和课中的形成性评价。其弊端就是导致出现重结果而轻过程的片面评价结论,无法把握师生在课前及课堂上表现出的综合能力水平。因此,对翻转课堂的总结性评价除了应包括传统意义上的分数、成绩以外,还应对进步幅度、经验与反思等考核内容有所关照。总之,基于综合评价的高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体现了教学过程完整而系统、教学评价全面而具体的突出特点。
根据上述教学模式,我们将高校翻转课堂的评价对象确定为学生、教师、学校,并设计了学生自评与小组互评、教师自评与同行互评、学校评价与第三方评价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方式,编制了系列量表(表1—表5)。我们于2015年选取S学院2013级两个教学班的78名本科生作为授课对象,在《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课程的教学实践中运用了基于综合评价的高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首先,诊断性评价宜在学期开课之前进行。为诊断高校开展翻转课堂的条件及可行性,分别对学生、教师、学校进行评估,包括学生使用翻转课堂进行学习的意愿、能力、条件;教师使用翻转课堂进行教学的意愿、能力、条件;学校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改革的环境、设备、制度等内容。通过向学生发放学生学习能力与条件评价表(表1)、向教师发放教师教学能力与条件评价表(表2)和学校教学条件与保障情况评价表(表3),完成对翻转课堂开展条件的评估,从而确定是否实施翻转课堂的教学形式。
表1 翻转课堂之学生学习能力与条件评价表
表2 翻转课堂之教师教学能力与条件评价表
表3 翻转课堂之学校教学条件与保障情况评价表
其次,过程评价因涉及翻转课堂的每一节课,宜于在每节课的课中进行。为实现过程评价,我们从学生、教师、教学活动三个维度,对学生的独立学习、协作学习、成果展示、总结与反思四个方面的能力,和教师的课堂组织能力、课堂管理能力、教学辅导能力、教学总结能力等内容,以及教学活动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形式等要素,进行详细而全面地评价。具体做法是:在每节课的课前,面向教师和学生,发放翻转课堂过程评价的学生和教师的表现评价表(表4),随堂进行翻转课堂的过程评价,下课后统一收回。通过分析评价数据,收集并积累改进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做好总结与反思。
其中,教学活动整体情况评价采用的是观察记录的形式,即教师从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形式、教学目标等方面,对主要教学活动与教学事件、师生互动表现、微课等教学材料的质量与效果、教学内容的生动趣味性、教学方法与手段的使用情况、具体时间安排情况、学生对该节翻转课堂的接受程度、课堂气氛、目标完成程度、学习效果等方面,进行描述性记录。
最后,总结性评价的实施一般适合在学期末进行。为反映高校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本文基于学生的成长、教师的发展、教学的整体效应三个角度,从期末成绩、进步程度、取得成果等方面来描述学与教的绩效,并从整体效果、经验与改进等方面来说明教学的整体效果。我们在学期末发放教学成果评价表(表5)。
表4 翻转课堂过程评价之学生和教师的表现评价表
注:若选择“其他”项,请在“备注”栏中描述具体表现。
表5 翻转课堂教学成果评价表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第一,应用过程验证了基于综合评价的高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可行性。该模式的决策导向、过程性等特点较为明显。也就是说,该模式不仅便于诊断高校开展翻转课堂的条件,而且方便开展过程考核,同时能够提供改进翻转课堂的具体策略。值得一提的是,使用该模式得出的教学评价结果便于成绩的统合,也易于被师生接受。
第二,实施过程发现了高校翻转课堂应用过程中的问题。首先,该教学模式突出了高校翻转课堂的优点: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合作能力、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实践能力的养成和学业成绩的提升等具有积极成效;教师的学科素养、信息技术素养、课堂教学管理能力也获得了相应提升。其次,该教学模式也帮助我们发现了翻转课堂在高校教学中存在的缺点:教师课前准备时间过长、视频制作困难、教学负担加重、课堂难以驾驭、教学观念和角色有待转变;学生课前学习的自主性欠缺、课堂讨论积极性不高;教学管理和评价制度需进一步改革、数字化设备和资源还有待改善等。
第三,该实践探索有助于为高校翻转课堂的开展提供改进与优化的建议。实践证明,高校需要采取针对性的举措来以提升翻转课堂教学的实践成效,如通过提供相应经费和设备支持、丰富数字化学习资源、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逐步改变现有的教学和评价制度等措施,来保证翻转课堂在高校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总之,建立教学评价体系已经成为翻转课堂深入发展的关键因素。[4]基于综合评价的高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提出,能够引导高校决策者从多个维度对翻转课堂进行系统而全面地分析,为解决高校翻转课堂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方法指导。但是,要使该教学模式真正发挥教学效果,仍需要更加精细的教学设计和更多的实践检验。
参考文献:
[1]潘炳超.“翻转课堂”对大学教学效果影响的准实验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12):84-91.
[2]郭晓艳.基于实践的高校翻转课堂教学及其改善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2016,(3):23-28.
[3]王宗军.综合评价的方法、问题及其研究趋势[J].管理科学学报,1998,(1):75-79.
[4]李馨.翻转课堂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借鉴CDIO教学模式评价标准[J].电化教育研究,2015,(3):96-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