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红
多途径发展林下经济前景广阔
●王瑞红
林下经济是近几年我国农林业生产领域涌现出来的新生事物,目前正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在我国实施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战略背景下,广大林农势必更加关注林地、多种生物资源开发和森林生态系统的科学经营,通过多种途径发展林下经济,实现增收致富。这一趋势,预示了我国林下经济发展前景愈加广阔。
我们知道,传统林业经济关注以乔木为主要对象的森林培育和利用,而林下经济的研究更关注非木质林产品。所谓“林下”应该是由林木的上、中、下、左、右整个空间组成的复合生态系统。林下经济研究的对象非常广阔,包括林地及其植物(根、茎、叶、花、果实等)、动物(皮、毛、肉等)和微生物本身的直接利用和间接利用,以及彼此之间的科学配置,创造近自然的环境,达到综合效益最大化。将林下经济的研究对象定义为非木质林产品,这与国际的非木质林产品概念相接轨,其延伸研究要比传统林业经济更深、更广,其研究前景无可限量。
林下经济系统是一个包括种、养、加工系统的庞大体系。强调多种用途树种的合理配置,其最大特点是对土地多方面的、可持续性的利用,具有其他土地利用方式无法比拟的优势。发展林下经济,本质上是通过优化土地利用方式,从单纯利用林木资源转变为综合利用林地资源、生态资源、景观资源,提高林地利用率和产出率,可持续利用土地资源,实现生态和经济协调发展。
近日,笔者参加了本地有关部门组织的林下经济发展前景考察团,到山东省部分林下经济发展突出的农村进行了采访。在山东汶上县南站镇樊村外一片几十亩林地里,看见有几千只白鹅或在树阴下悠闲地吃草,或在水渠中追逐嬉戏。“你别小看了这些鹅,这几十亩林地里的草几天就被它们啃得光溜溜的,既省下了打除草剂的钱和人工费,鹅粪还能就地成肥,省下了林地的肥料投入。因为吃草,鹅的饲养成本不高,还是绿色有机农产品,根本不愁销路,在市场上能够卖出高价格,我这几千只鹅,出售后能卖60多万元。本来只想着养鹅除草,谁知道还有这么多好处,真是一举多得!”说起自己林下养鹅的做法,林农李平的语气里满是自豪。
2013年,长期在外经商的李平回到家乡南站镇樊村,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承包了村里的1000亩土地,投资近800万元栽植了200多万棵绿化树苗。然而树苗的成材期需3年到5年。除了收益慢,还有个问题一直令他头疼——除草。“草几天不除,林地就杂草丛生,使用除草剂又怕影响树苗生长,而且村里留守的非老即幼,不好请工人。”一次偶然的机会,李平从网上发现了林下养鹅的商机。他的苗木基地现有200多万株国槐、黄栌、五角枫、北栾、海棠等绿化树种,栽植株距较大,林间杂草丛生,为林下养鹅提供了丰富的天然饲料。养在林下的鹅以吃草为主,每只成本只有40元左右,但如果采用圈养,每只鹅的成本至少需要80元左右。同时,林下吃草的鹅,每斤市场售价至少比圈养鹅要高出2~3元,一进一出利润非常可观。
经过考察后,李平果断地投资30多万元在林地中央建起了鹅舍、育雏室、场棚,到江苏购买了3000只优良的鹅苗、2000只柴鸡苗,开始了林下混养的项目。初次发展林下养鹅的模式,李平颇费了一番心思。从鹅苗的选育、鹅苗在育雏室的防疫和喂养,再到幼鹅出育雏室进鹅舍圈养,最后幼鹅有了抵抗力之后才在林地放养,这些精细的时间、温度和放养面积的数据在李平的手机备忘录里记录得非常仔细。
功夫不负有心人,短短半年的时间,李平林下养殖的白鹅数量已由原来的3000只增加到7000只,散养成活率在97%以上,4个月的时间,一只白鹅能长到七八斤,仅白鹅一项的收入就达到60多万元。一年下来每亩地可节约除草用的人工、农药费用200元左右,同时,鹅粪作为最好的天然有机肥直接排泄在林地里,每亩还可以节省150元左右的肥料成本。“没想到这林下养鹅竟然歪打正着,里里外外给我增加了近100万元的收入。明年我准备种100亩的浅水藕,藕塘里养泥鳅,再规划出一片农家乐菜园,让这些土地都‘活起来’。”说起明年的打算,李平眼里充满了希望。
笔者在山东冠县贾镇王谈二寨采访时,该村村民许金勇介绍说,他曾靠种植苗木发了家,两年前,他决定在苗木种植上追求大的发展,于是承包了村里960余亩土地种植苗木,不料,市场突变,很多苗子不值钱了。苗木太贱,许金勇不舍得卖,只得另辟蹊径圈起来部分苗木地散养蛋鸡、种西瓜,没想到获得成功。“种树的确改变了我的生活!”今年50岁的许金勇说,苗木基地里种植着海棠、樱花、毛白杨、国槐、法桐等近20个品种的树木,部分大苗下面又套种了小叶黄杨。
据许金勇介绍,当初为了科学种植,他还专门聘请了4个苗木专家进行定期指导,20个工人进行日常管理,各种苗木长势喜人。但是,这两年市场不行,竞争太激烈,每天往外走的苗木不多,赚的钱甚至连工人工资都发不起。为了增加收益,许金勇想到了能否利用种植资源,实现林下经济的突破。去年,他圈起了30余亩树林,放养了千余只鸡,走上了林下养殖致富路。
许金勇告诉笔者,他是去年10月份开始在苗木基地里养鸡的,第一批买了500只小鸡,后来又补栏到1000多只。“林下养殖不是养什么都能产生效益,需要考察行情,看看市场上缺少什么。同时还需要注意什么好养、养出来后有没有销路等问题。”许金勇说。为此,许金勇经过考察了解到,芦花鸡市场还不错。“我前后去了三趟济南了解市场对芦花鸡的需求量,发现真正的芦花鸡的鸡蛋要比普通鸡蛋一斤贵5~8毛。”许金勇说,他通过互联网查到汶上县次丘镇有个国家芦花鸡繁育基地,搞的是林下养殖,就前去订了500只芦花鸡鸡苗。
许金勇介绍,“养到110天左右时,鸡开始产蛋,基本上一天一个,比较规律。”鸡吃的饲料全是他们自配的,把玉米、麸皮、豆粕等用饲料粉碎机粉碎后投喂。许金勇说,他还会偶尔把鸡放到苗木基地里去,因为鸡会吃林里的草和虫子,这样省了除草剂的花费。绿草配小虫子,加上杂粮,芦花鸡长得很快,对林农发展林下养殖来说,是一种致富的好路子。
据笔者了解,冠县当地有林下种植西瓜的历史,但是这种模式需要选准时机。只能在比较小的树苗下种植,西瓜才能有充足的阳光保证其生长,同时还需要注意选择晚熟西瓜品种。据一位林农介绍,苗木间种植西瓜可以把林间的空地利用起来,而且除草、施肥可以一起做,劳动量没增加什么,收入却增加了不少。该林农介绍,目前他的苗木基地里有近200亩小苗地用来种植西瓜,因为是头次种植,西瓜产量不高。等苗木长高后,瓜也熟了,这时候他再养鸡鸭鹅,这又是一件双赢的事。养鸡前他一般都要整理林下空间,翻土、消毒,这在不经意间促进了苗木的生长。养鸡的过程中,鸡在林下吃虫又能起到防治苗木病虫害的作用,排入林地的鸡粪又可以为苗木添加肥料。
目前,“林下养鸡养鹅”,“苗间种植西瓜”的复合林下经济产业模式,已经帮助李平、许金勇这样的苗木种植大户渡过了苗木行业不景气的难关,实现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我国近年来通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27亿亩集体林地回归给了中国的亿万农民,如何实现“生态得保护、农民得实惠”,让农民不砍树也能致富的目标,可以说发展林下经济是一条蕴含无限生机与活力的生态经济新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