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广州市番禺区石楼镇第二中学 刘 林
如德何育让管农理村充中满学生命的活力
文广州市番禺区石楼镇第二中学刘林
毛泽东曾强调过:“到什么山,唱什么歌。”伟人先哲的经验告诉我们,任何时候,任何工作都必须立足于本地实际,充分利用本地资源。育好一方人,必须用好一方水土。德育管理,最终是对人的管理。
德育工作中,教育资源存在着“亲本位”的规律,即本土教育资源是最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的教育内容。每一所学校的历史成因、地理位置、师资构成、学生来源、办学经验诸方面,总会有不同。农村中学较之城区学校各方面都有一段距离。但也总会存在激励学生的优势。“穷”也能反激励出“穷棒子”精神。假如把这些 “优势”挖掘出来,整理加工成有效的德育资源,那么,它将占有了富有活力的育人资源。
如我就教的番禺区石楼二中是一所典型的城市边缘农村初级中学,该学校周边有很多的本土资源可以挖掘。大岭古村 “状元文化”可以挖掘出 “勤奋好学”的教育例子;莲花山 “古采石场”的 “石文化”可以挖掘出 “坚韧、无闻、无私”等教育资源;莲花山的 “莲文化”可以挖掘出莲花的 “高洁、出淤泥而不染、正直”等品格来教育学生;渔民的 “渔家文化”,可以挖掘出 “勤劳、艰辛”等活生生的教育案例来教育学生。学生大多数来源于本地农村,对这些很熟悉,所以,受影响的程度就深刻很多。在管理中,学生就能 “亲其师,信其道”,德育管理的活力就展现出来了。所以,农村中学的德育管理一定要有 “自己的”的理念和合乎本地学生实际的“特色”,这样,德育管理才会真正有 “活力”。在“沃土”上,才会长出一片片森林。
受传统智育的影响,传统的道德教育和管理所遵循的途径,也是说教。然而,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飞跃发展,学生接收信息量的增加和思想观念的改变,导致今天的德育和智育的内化过程是不同的,智育的内化过程是对 “物”的认知,德育的内化过程则是对“人”的理解。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主动去理解人,这一德育实施途径,一般人能接受,且很多学校并已经开始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出色。但是在农村中学德育管理中真正付诸行动者并不多。主要原因是没有找到观念与行动之间的有效媒介,即没有给学生一个能成为主体者的位置。北京育才学校的管理理念是 “六大教育宗旨”,即 “生活自理、行为自律、学习自主、性格自强、心理自尊、安全自护”。其中的 “自”字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学生为主体者的位置。广东省中山纪念中学将原本属于学校管理层的对学生的管理权利,全部交还给学生,如学生的学习、生活、纪律、仪表、活动等,几乎所有的校园生活的管理权全交还给了 “学生会”。由于管理权交给了学生,学生的独立性、理性、自由性,以至德育工作中的创造性等这些主体的本质特征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由此,学校在实施日常的德育管理中的活力就出来了。当然,农村中学的学生的各项素质、能力可能一下不能承担如此大的责任和实施好德育管理的目标,但在老师的帮助下,较之以前的教师命令式的、吩咐式的、任务式的德育管理,活力肯定大过以前,学生思想、行为、观念受触动的程度肯定要深。
“劳心费力”和“精疲力竭”无疑是许多优秀班主任的真实写照。在班主任超负荷的工作时,学校应该看到和思考,是什么在激励和支撑着班主任在孜孜不倦地工作。特别是农村中学,生源参差不齐,留守学生、外来工子女、本地居民学生等等;另外就是到了初中,学生青春期发育、各种习惯、性格没有定型;三就是家庭配合跟不上,这些无疑就增加了班主任老师的工作负担,再加上各项待遇跟不上,导致学校的德育管理就失去了 “活力”。所以在学校在评价班主任的工作时不能不反思作为管理者自己在班主任的激励上所做的工作。班主任在长期的工作中尤其需要学校科学合理适当的激励。班主任在工作中有渴望获得认可、获得同事尊重、希望成功…等的心理需求是激励的基本出发点。特别是农村中学,由于政府在教育投入方面的不足,导致教师的福利及学校硬件设施方面明显逊色于城区。再加上生源素质的参差不齐,无疑“雪上加霜”。所以在农村中学中,更应该注重对班主任的激励。
责任编辑邱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