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生活,拓展思维空间

2017-05-16 00:16唐卫东
成长·读写月刊 2017年4期
关键词:挖掘出

【摘 要】写作的素材源于生活,写作的灵感则源于对生活的感悟。只有对生活有了感悟,才能写出好的文章,感受独特,文章才有新意;感受深刻,文章才有深度。

【关键词】要写新话;善于观察;善于感受;挖掘出“新”

写作的素材源于生活,写作的灵感则源于对生活的感悟。只有对生活有了感悟,才能写出好的文章,感受独特,文章才有新意;感受深刻,文章才有深度。这种感悟,就是对生活的观察与挖掘,善于从寻常生活中挖掘它的深意和新意,在寻常处发现“新”,这是使文章出“新”的一条途径。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写新话,首先要有话可说,而学生最棘手的是无话可说,有人认为生活太平淡,也太单调了,日子是机械重复的,节奏是一成不变的,出了校门,又进了家门,天天如此,周而复始,又谈何“新意”呢?因此,在作文写作中,我发现我们的学生有一条不成规律的规律,也可以说是一个公式,如果题目是《我的老师》,十个学生有九个会写他自己病了,老师如何去给他补课,或是老师带病上课,或是老师家的灯彻夜通明,老师废寝忘食地为学生批改作业、备课等来突出老师对工作的鞠躬尽瘁的精神。如果题目是《我的母亲》,百分之九十的学生会写自己生病,而且还有一个特定的情境:爸爸外出打工,只有妈妈一个人在家,生病的时间大都是在晚上,且风雨交加,母亲艰难地顶风冒雨走十几里路把我背到医院,昼夜守护等等,用这种形式来表现无法抗拒的伟大的母爱。写这样的人物,你必须用生病的办法去考虑吗?如果不“生病”,就无法反映人物的精神面貌吗?这反映學生缺少观察,更没有去感悟生活。实际上,不是因为生活单调,而是因为不善于观察,对身边的事物往往视而不见,无动于衷,至少是隙中望月般知之甚少,正所谓“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其实,生活中有许多美好的事物,如埋藏在地下的金子,不留心观察,不及时发现挖掘,是不可能采掘到的,为了让学生的话中带“新”,应该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特别是感悟生活,指导学生认真细致地观察周围的人、事、景物,做生活的有心人,从而拓展他们的思维空间,开阔视野,感悟生活。

对此,我出了一道作文题《我最 (喜欢、讨厌、反感……)的(语文、数学、英语……)老师》,要求学生用一周的时间仔细观察自己的老师,把观察到的内容记在本子上,观察的项目有:外貌特征、语言特色(包括语调、音量)、习惯性的动作、对待学生的方式、爱好兴趣等。一周后动笔写作,这个课外的情境,给学生很多启发,作文也有了改观,写外貌是栩栩如生;写语言动作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写性格特点更是有所长进。这次作文其实也反映了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师生关系、对学生影响等等,最令人欣慰的是赞美好的老师,没有一个学生或老师“病倒”在作文中。这样的作文,学生把自己置身于生活中,知道要写什么,懂得如何去观察,去思考,去感受。

事实证明,善于观察,善于感受的同学,总能在平凡小事的背后挖掘出“新”来。我们不妨再来看一位同学的习作——

话 筒

从我家的隔壁又“风雨无阻”地传来了歌声,那不是在放磁带,也不是在听音乐,而是我家邻居在“OK”。

对他唱得好坏且不作评论,但你有没有发现,在现在的家庭中,有个卡拉OK已不算稀奇了吧。

记得在我上小学前,只有一些重要的领导干部讲话时才能用上话筒,等我上了小学,校长和教导主任也开始在话筒前为我们讲话了。

那时候,话筒只有大人物可以接触到,它能把声音扩大,给人以强烈的震撼,是个了不起的东西。

再后来,港台歌星风靡大陆,他们唱歌时,话筒总是少不了的。因此,又觉得这是大明星的东西,一般的人并没有资格用。直到几年前,不知从哪儿刮来了一阵卡拉OK风,大批的新设备涌入了千家的酒店、歌舞厅。但起先,也不是每个人都能花上一些钱,去“潇洒走一回”。可见,它仍未能为大部分人所接受,可过了不久,卡拉OK就打入了工薪阶层,继而踏入了农民家庭。于是,管你唱得好听难听,管你唱得走调不走调,只要你愿意,有胆量,不怕出丑,这话筒就随你拿在手里怎么玩。

“提着昨日种种千辛万苦,向明天换一些美满和幸福……”邻居的歌声悠扬地飘来,这歌声,这话筒的变迁,不正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吗?

这并不是那种特别有文采的文章,却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写的是话筒,笔墨却落在社会的变迁,祖国的变化上,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对精神文化生活更高层次的追求。不是歌颂、赞美那卫星发射般的大事,而以一件寻寻常常的身边之事物,写尽了祖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日新月异。设想一下,如果这位小作者没有一颗对生活敏感的心,就不会留心话筒地位的变化,也不会去思考这一现象所蕴含的深意。当然,她自然也不会想到以一个“话筒”来写人民生活的变化。

俗话说得好“一花知春,一叶知秋”。学会在平凡小事中感悟生活,挖掘深意,这样,你就可以积累许多鲜活的写作素材,同时,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文成于思,思源于识,有识有思,文章才会有“新”。

作者简介:唐卫东(1969-),男,汉,广东省清远市连州市山塘中学,初中语文一级教师。

猜你喜欢
挖掘出
一个下午
我还是我
从唱片里面挖掘出更多的细节 Thorens多能士| TD 905黑胶唱盘
三次实地采访,挖掘出暖新闻背后的超暖细节
精典之心首届全国医管精典案例奖评选揭晓
基于时序关系的企业知识超网建模与分析
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