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山市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中心小学 蔡长青 周爱军
把握学生心理,正确疏导网络交友
文/中山市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中心小学蔡长青周爱军
阿标 (化名),一个五年级下学期从区体校转来的男生,平时在班上学习一般,言语不多,也没什么特别亲密的同学。入校后不到一个月,他的父亲单独找到我说,他偶然看到孩子的QQ聊天记录,发现孩子最近迷上了网络交友。谨慎的父亲并没有直接批评孩子,而是以每晚要用电脑加班为由,阻断了孩子晚上上网的机会。可是,没几天,竟发现孩子在利用回家午餐的时间和双休在外面上网、聊天。看到这位父亲着急的样子,我首先安慰他:能及时发现孩子成长中的问题,说明家长较细心;发现了问题后,没有简单武断地解决,说明家长机智;能够与老师及时沟通、共同应对,说明家长明智。同时答应家长,进一步了解情况后,家校共同配合引导。
1.渴望寻找个人精神空间。学生在学习上承受着过重的学习负担,家长、老师由于各自工作的原因,关注更多的是学习、成绩,而往往对学生的情感精神的疏导、照顾很少。所以,这个时期的孩子希望拥有自己个人的独立空间,来表达自己的烦恼与困惑,寻找精神安慰。于是网络虚拟便成了一个特有的空间,悄然入心。
2.寻找志趣相投的友情。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及家长都会很重视学习成绩的好坏,对于同学间的友情比较淡漠。特别是现在的独生子女居多,很多孩子在父母过分的关爱下显得自傲,难与人友好相处。这样,在班级或周围很难找到志趣相投的朋友。于是便把希望寄托于网友的友情。
3.渴望结交异性朋友。随着学生年龄增长并进入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的发育变化,开始对异性同学产生好奇或朦胧的好感。在网络的交往中,没了旁人的关注,恰似一个天然的交友 “避风港”,在这里这种情感可以得到恰当的释放,可以得到异性的关心与理解。
阿标同学是家里的独生子,平日父母都忙于工作,除了学习,对于精神生活,家长、老师关心很少。从区体校转校过来后,学习一般的他,体育特长又不被人了解和看重,同时对于班级同学的课余生活和同学友谊融入不够,在班级缺少归属感。
1.家校合作,导之以情。我再次与阿标父亲沟通,与家长达成共识,在家要多关心孩子,除了学习还要关心孩子情绪上的变化。要多与孩子交心谈心,家长每周多抽时间与孩子散步,与孩子谈学校的事,谈自己的想法看法,必须坚持亲密和谐,避免生硬;要尽量带孩子参加班里每月一次的亲子活动。在学校,老师也要迅速尝试让他融入集体,改变同学对他的认识。
2.言语干预,导之以自信。阿标在区体校短跑、跳远和跳高项目都是佼佼者。正好学校一年一度的体育节快要开始了,我再次与他谈心,了解他的体育特长,鼓励他在体育节为班争光,并给他介绍班里几个体育活动积极的同学,让他每天早晨到校后带着他们到操场上去练习。虽然接到任务时他似乎显得没把握,但训练时非常认真,准备活动,量步,起跳姿势,动作要领,示范练习,一样不差。我在全班面前表扬了阿标,并希望全班同学在他的带领下取得好成绩。果然,在学校运动会上,我们班获得了年级第二的好成绩。渐渐地,他在班级也自信起来,与他交谈的人也多了起来。
3.心理辅导,导之以法。我和年级老师商量,开设了专题讲座“正确交友好处多”,讲网络交友和现实交友的相关知识,提出网络交友的注意事项,讲解现实交友的方法技巧,提高学生的判断能力、理智和自控能力,正确认识网络交友和现实交友。另外,我通过心理辅导室,让心理健康老师对阿标进行有意无意的个别辅导。比如大课间时,让他找几个熟悉的同学去心理室,帮着整理道具,心理辅导老师可以通过团体辅导和个别辅导等各种方法,有意识地解决他们在人际关系中的问题。
4.集体感化,导之以行。我又结合教材 “青少年上网弊与利”的主题,在班级举行了 “青少年网络交友弊大还是利大”的辩论会。让学生分成小组,自说自辩,最后小结,让阿标在集体活动中受到教育。另外,以班级的11个4人小组为单位,小组开展 “家务服务队活动”“说说心里话”等交往实践活动,让阿标切实感到集体中有友谊,让每一个学生都感受到集体中有温暖。
一个学期过去了,在学校,阿标已是班级的体育明星,小组内有了自己的铁杆队友,学习上也有了明确目标。家长反映,在家里常常会听到他从学校带回的故事,他的话也多了起来,上网也不那么令人担忧了。
责任编辑魏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