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市着力加强四项工作补齐教育短板
近年来,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补短板任务中,渭南市不断加大城区和县城学校、公办幼儿园建设,进一步优化师资配置,强力推动双高双普创建工作,着力补齐短板,提升优质教育供给水平。
——加强公办幼儿园建设。一是优化学前教育资源。加大公办园建设力度:2014—2016年全市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建设项目198所,目前已经竣工使用的有119所,正在建设46所,准备开工33所。预计全部竣工后提供学位30000左右。为解决主城区“入园难”“公办园少”等问题,在主城区近期规划建设10所公办幼儿园,目前2所已经投入使用,其余正在抓紧推进落实,这10所园建成后将极大缓解主城区“入园难”问题;二是扩大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覆盖面。2015年—2016年共认定普惠性民办幼儿园111所,惠及幼儿28840名。
——加强城区和县城学校建设。在大量调研基础上提出,用两到三年时间解决中心城区学位不足问题,城区建设百所学校。全市2016—2018年计划新建城区中小学38所改扩建68所,截至2016年9月秋季开学,全市已有临渭区渭河小学、育红初中等6所整体新建中小学、10所改扩建中小学投入使用。2016年下半年全市还将有9所整体新建中小学开工建设。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一是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在特岗教师招聘、全市统一招教、基层人才振兴计划等项目在设置招聘岗位数量及条件时,重点向音体美等紧缺薄弱学科倾斜,以保证各县市区紧缺学科教师的足额配备和及时补充同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对体育、音乐、美术、计算机等专业性较强的教师进行特招。二是建立“136”骨干教师体系即1000名省级骨干,3000名市级骨干,6000名县级骨干,用以带动全市教师的专业发展,鼓励各县市区结合自身实际制定骨干建设方案。三是不断提升教师业务能力。开展名师大篷车送教下乡活动,每年约有5000多名农村教师受益;分层分类开展各类培训活动。国培省培落实到人,优先选派乡村偏远地区从未参加过培训的一线教师参训,扩大农村薄弱学科教师参训比例。四是统筹城乡教师资源配置。从2014年起启动实施教师校长交流轮岗,目前,全市共交流教师4265人次;从2016年起实行农村中小学紧缺学科教师“无校籍”管理改革,逐步健全教师队伍“县管校聘”管理体制。启动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全面落实乡村教师师德建设、补充渠道生活待遇、编制管理、职称评聘、城乡交流、专业发展、荣誉制度等8个方面倾斜政策。
——加强双高双普创建。一是将潼关县、华阴市、白水县三县市通过国家验收列入2016年教育督导工作要点的重要内容,全力予以推动。二是组织人力对富平县、经开区、华州区、大荔县四县区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开展了市级过程督导。三是以正式文件整理下发了富平县、经开区、华州区大荔县四县区市级过程督导的反馈意见。截至目前,合阳县韩城市通过了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验收;合阳县韩城市、潼关县、华阴市、白水县、临渭区通过了省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双高双普”评估验收。合阳县、韩城市、潼关县华阴市、白水县、临渭区、高新区通过了市级评估验收。
(渭南市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