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白水豆腐作为白水地区民俗物象元素之一,挖掘其文化意义尤为重要。其背后的制作故事、人物故事,这些都值得我们不断挖掘,用来提升白水豆腐的文化价值,为白水豆腐做文化宣传。以白水豆腐的古今意义为基点,在互联网大背景下,三个专业三位一体,从不同角度、交叉作用,力图探究、推广白水豆腐的文化价值,为其市场价值的提升做好服务。
【关键词】白水县;豆腐文化;文化价值
它洁白,是视觉上的美;它柔软,是触觉上的美;它淡香,是味觉上的美。它可以和各种佳肴同烹,吸收众长,集美味于一身;她也可以自成一格,却更具有一种令人难以忘怀的吸引力。它,究竟是什么?它就是我们的白水豆腐!
“割豆腐咧!”“割豆腐咧!”一声声买豆腐时浑厚的吆喝声,吆喝了几百年,一股股豆花香,香遍了秦东大地……
白水豆腐所具有的美学、历史、医学、声望等等文化价值,是属于公众的,其将产生广泛的外在收益和社会效应,带给美食家及普通大众,甚至子孙后代。这些因素所带来的影响力很难测量,但可以通过经济、视觉审美、味觉审美价值等等表现出来,给予秦东大地人们的日常生活最美的感觉、最直接的身体滋养。
一、白水豆腐古今之文化意义
豆花浓浓的香味,引起我们团队对白水豆腐浓浓的兴趣,激励我们来探索它的前世、今生、未来的文化意义所在。
(一)白水豆腐前世
团队先在网络上对白水豆腐的前世做了初步了解,并参观了白水豆腐文化馆。2015年白水豆腐以优良的品质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白水,古称彭衙、粟邑。在建制2300多年的历史渊源中,曾孕育出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仓颉造字、杜康釀酒、雷公造瓷、蔡伦造纸,不仅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增添了光彩的一页,也为现代的人们追古思幽之情留下了不可多得的盛景。而白水豆腐起源于唐朝,据当地民间传说,早在唐代尉迟敬德监造白水城廓时,就曾用豆腐切块,摆作造型,故当时人们把豆腐不叫豆腐,而叫做豆块。豆腐的来源还有一个传说——诗人杜甫多次来白水拜访他的舅父,舅父常用豆块招待杜甫,杜甫特别爱吃,所以后来人们便借杜甫名字的谐音把豆块叫做豆腐。另一种说法是豆块经过包浆压挤,排掉水分,形成若蜂窝状,故人便成为豆腐。白水豆腐是以白水所产黄豆为原料,使用传统设施、采用手工工艺在当地制作而成的系列豆制品。优质的原料、精细的工艺,赋予了白水豆腐“细、嫩、筋、香”四大特色。它颜色鲜亮、外形光细、口感爽滑、质地筋韧、营养丰富,民间誉之“切丝不断,切块不烂”。它不仅搅煮煎炸皆可,而且耐运耐藏,与陕北甘泉豆腐、陕南洛阳豆腐并称为“三秦名优豆腐”,享誉关中道。清末至民国,白水豆腐的生产和食用进入较盛时期,以豆腐为主料的辣子汤,八宝辣子和白水包子,形成特色风味食品。
以白水豆腐为食材,是当地民众的最爱。
(二)白水豆腐今生
新中国成立后,白水豆腐制作大范围发展,豆腐村和豆腐作坊遍布全县,尤其是尧头村和南井豆腐较有规模和名气。
团队前往白水县尧头村进行实地调研,首先前往尧头村村委会,经过对村委会的成员进行采访,了解到白水豆腐文化在当地的发展情况;对多个家庭作坊实地探访交流中,了解各家各户的豆腐收益情况;并在渭南市第四代传统手工制作工艺非遗传承人家中,体验白水豆腐的制作过程。
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尧头村有将近九十多户人家,有四五十户做豆腐,这时基本改用大磑子,用牲口拉磨,平时一天做一座,一座用二十来斤豆子,可产五六十斤豆腐,逢年过节一天可做两座,从早忙到晚,用担子或者平头车推着卖,有的把豆腐担到西固、罕井、上王、西塬等地。村里豆腐做的好,卖的多,担的远,收入也大大增加。其中涌现了许多做豆腐的知名人物,如黑娃老汉用豆腐担担养儿郎;铁肩梁书娃;坚持豆腐营生的董建卯;身残志坚的豆腐能手梁同印;新时代豆腐状元梁军杰等等人物。
公社化以后,尧头村五个生产队都建有豆腐坊。每队一个由2--4人组成,每天做一座,平时用担子或自行车带着卖。过节时做的多,用架子车拉着卖。全村年消化豆子,不过两万来斤,年产值不过万元。
改革开放后,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生产经营完全自主。全村一百三十来户,就有七八十户做豆腐,生产条件大有改变,烧火用电风机,磨豆子用豆浆机,用自行车或三轮车带豆腐。人下的苦少了,生产量大了,生产效益高了。有的人家修庄子,盖新房,买家电,供娃娃念书也有钱了。日子一天比一天好,特别是县委县政府大力支持发展三产融合,把尧头村评为一村一品豆腐村。移民局给豆腐专业户赠送了专业设备,一时间村上做豆腐热情高涨,出现了像董希孝、董少峰、梁俊杰等专业户。并且妇女也发挥了半边天作用,在家帮丈夫做豆腐,出了力,也付出了辛劳。特别是当时村委会一班人,把发展豆腐产业作为新农村建设脱贫致富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打出了豆腐第一村的名片,引进社会资金投入三千多万,建成大型飞龙豆业厂,组建福兴盛豆腐生产公司,支持豆腐专业户扩建作坊,提升改造设备,建立销售网点,把尧头豆腐推向各大城市。增加了农民收入,改变了生活生存条件。
尧头的豆腐之所以能够延续发展、闻名白水,得益于四个有利条件,一是地理位置优越。离县城近,原来隔沟相望步行需要半小时。现在道路平坦宽敞,车型几分钟可到达;二是水质独特。尧头土地含酸性较高,下雨时雨水流入窖中,用这样的水做豆腐,口感细腻,入口爽滑;三是石头。尧头村有磑子沟,石头坚硬耐磨,磨下的豆浆产量高质量好;四是尧头村人勤劳简朴,吃苦耐劳,踏实认真。2015年白水豆腐以优良的品质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从白水豆腐的今世研究来看,白水豆腐文化缺乏有力的宣传,其文化价值未能有效地进行传播,只是有限的固步于渭南本地,对于渭南以外的地区影响范围有限,只是局限于小部分的受众。白水豆腐文化的价值历史传承悠久,无论是其内在价值还是外在价值都未被有效的挖掘利用,难以形成有效的经济效应反应。豆腐在中国本身是一个非常普遍的存在,而白水豆腐却是深根于秦东大地的特殊存在。其存在的一千多年的历史当中,在秦东这片沃土上从未将其淘汰,证明白水豆腐本身具有的相当高的价值!
(三)白水豆腐來世
目前,国内对于地方民俗研究,很多学者都愿意对于知名民俗加大研究力度与投入,但是对于地方的一些受众较少的传统民俗文化却遭到了选择性的忽视,对于民俗文化的产业化开发及其在整体文化产业结构中的转化机制等方面的研究则明显不足。白水豆腐作为地方食材,难入研究大家法眼。
对白水豆腐未来的宣传与展望,目前我们很难在各种传播途径上见到它的身影,从上文中看出当地政府虽然对白水豆腐有一定的宣传,但是宣传力度不足。导致白水豆腐价值度难以提升,其所创造出的价值收益与本身应有的价值并不相符。
地方食材在生产过程的弊端很明显,如传统制作工艺的缺失;许多传统作坊濒临倒闭;手工作坊的产能地下,经济效益过低;许多豆腐作坊都出现了后继无人的尴尬境地;传统的制作跟不上现代市场的步伐等等,这种现象不仅仅体现在白水豆腐身上,也是很多传统民俗共同的悲哀。
面对白水豆腐发展的困境,我们无法忽视一些重要问题。因此,制作豆腐的手艺能否世代传承,白水豆腐的价值能否得以彰显,以及在自媒体时代下应如何扩大其知名度,如何将白水豆腐与普通的豆腐清楚的区分开来,体现出白水豆腐显著的地方本土特色,加深“一县一品”或者“一区一品”的良好文化氛围。应是我们本次项目中首要研究的问题。在调查中,对于我们所述的问题应有以下解决办法:
1.强化工匠意识。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正在经历全球化、信息化,网络的到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传统手艺已逐渐远离大学生的视野和生活。这一点是构成制作豆腐的手艺面临后继无人局面的主要因素。对传统手艺没有强烈的兴趣和认同,让很多年轻人无法静心投入到传统手艺的学习中。所以充分利用主流媒体对传统手艺重要性的宣传,弘扬工匠精神,显得尤为重要。再之,我们也要宣传白水豆腐本身所具有的“美”与它背后的历史文化价值,顺应审美经济。
2.加大旅游宣传。利用白水的文化资源,吸引人们游览仓颉造字、杜康酿酒、雷公造瓷、蔡伦造纸等,让游客们口口相传,达到免费宣传的目的。在白水县本地区也有较多的外来人员,我们应该抓住他们这一机会,让他们更多的接触到白水豆腐,让他们品尝它的美味,让他们欣赏它的“美”。并向政府申请加大扶持力度,申请非遗传承,保存这些承载着我们祖先高超手艺和辛勤汗水的独特文化技能,体现政府的社会责任心和历史使命。
3.利用自媒体资源。在互联网+的背景下,运用自媒体中短视频纪录片的宣传以及微信公众号的推送将白水豆腐的外在美、养生价值、发展史、文化习俗呈现出来。创设品牌,实现全新的盈利模式,把握住互联网经济的风口,直播带货等销售模式,提升白水豆腐知名度,增加白水豆腐品牌的价值和附加属性。
因此,合理利用白水豆腐本身的特点,使其与普通豆腐得以区分,突出白水豆腐的与众不同之处,进一步提升其经济价值,增加当地民众收入,提升当地豆腐从业者积极性。并且抓住自媒体时代的经济风口,利用自媒体营销,知名人士带货等网络营销手段包装白水豆腐,扩大白水豆腐销量,让白水豆腐在真正意义上走出秦东,让白水豆腐端上全国人民的餐桌,进一步走向世界。
二、白水豆腐之文化美学价值
如今的时代是一个大审美经济的时代,这样一个有体验经济的时代,审美的要求将会越来越广泛地渗透到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日常生活审美化本质上乃是通过商品消费来产生感性体验的愉悦。这种情况下,文化产业必然会越来越受到重视。现如今人们的消费,不仅仅是买东西,更希望得到一种美的体验或情感体验。正因为如此,白水豆腐的文化价值刚好可以给人们带来这样的体验。白水豆腐的“美”体现在:
首先,视觉美。白水豆腐作为一种存在的产物,它本身就具有美。你看它刚做出来的样子,白白嫩嫩、光滑有弹性,它方方正正,体积均匀,具有一种自然的形态美。它刚出锅并排摆在那里,本身能使人感兴,“有情有味,历久弥新”,这种整齐和谐的美符合大众的审美趣味。在之,白水豆腐也可以制作成豆干等食品,它独特的浆水可以让豆干呈现出泛泛的黄色。
再次,技术美。白水豆腐的出名也源于它那较为传统的制作工艺,它具有技术美。人们每天要从凌晨的四五点起床开始制作它,洗豆、磨豆、煮豆、点浆等等,环环工序都包含着人们的心血。你看师傅们在点浆时的全身贯注,制作完后的一身轻松,你会感受到豆腐的产出貌似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么轻松。贯穿在豆腐里的技术美,让人们在想起它时可以细细品味美味。
第三,味觉美。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赋予了白水豆腐与众不同的口感,为我们带来了独特的味蕾享受。白水豆腐有着“细、嫩、筋、香”四大特色。豆香味浓,茬白而细,软嫩而筋,煮在锅里时久不烂,放油锅煎炸而色黄、虚软,吃起来既绵又筋。民间誉之“切丝不断,切块不烂”。人间珍馐之美不过如此。
第四,文化美。白水豆腐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当人们吃着白水豆腐,还能想起它的历史文化,成为白水地区的一个民俗文化代表。白水豆腐所具有的历史文化可以让它超越它被“吃”的实用功能和为当地人带来经济收益的功能,它可以与审美和体验相结合成为一种“审美主体”。当外地的人们食用到白水豆腐的时候可以说:“原来这就是白水豆腐,终于吃到了。”它可以给人们带来幸福感和满足感,同时它又包含着精神的、文化的内涵。
最后,它是白水地区民俗文化的代表,是历代劳动人民的结晶,人们可以用诗歌来唱诵它,也可以通过它描写当地的风土人情等等。它具有“艺术美”,它可以是人们的审美意象,可以创造属于它的“美”的世界。
团队的实地调研让我们接触了白水豆腐的制作过程,也了解了白水豆腐的发展现状,面对现有的问题我们也在思考解决办法。文化价值缺乏有效传播,固步于渭南本地,我们应当抓住民俗文化研究这一顺风车对其进行有力的推广。传统作坊倒闭和手艺的缺失导致制作跟不上现代市场的步伐,政府的大力支持让白水豆腐产生新的活力。对于白水豆腐的文化价值探究我们不是第一个团队,早在之前已经有省上的单位为白水豆腐做过宣传,可见白水豆腐的价值早已经被人们知晓认可。互联网+平台可以让白水豆腐实现全新的升级,产生新的品牌、新的推广模式、新的市场,以及对制作手艺的记录。白水豆腐是拥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它不仅仅是经济产品,更是一种地区文化的代表,我们团队希望通过此次创新能将白水豆腐蕴含的地区文化向大众推广,为白水豆腐的经济带来收益。
参考文献:
[1]雷璇.地方性视角下白水县尧头豆腐文化产业园规划设计[J].住宅与房地产,2019(24):87-88.
[2]郝达.尧头小豆腐有了大追求[J].农产品加工,2010(07):57.
[3]小小豆腐块 成就致富梦[J].农民科技培训,2009(10):40.
[4]尧头村来了董云平[J].中国人才,2009(12):57-59.
[5]梁媛,赵曼冶.新媒体环境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以白水豆腐为例[J].声屏世界,2020(21):14-15.
作者简介:
王泽裕(1999.4—),男,汉族,陕西西安人,渭南师范学院人文学院,18级在读本科生,学士学位,专业:历史学。
(作者单位:渭南师范学院/人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