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芳府●
江西省兴国平川中学(342400)
追溯高中数学美的源泉助力高中数学教学
胡芳府●
江西省兴国平川中学(342400)
本文就追溯高中数学美的源泉,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引领学生认识数学美,发现数学美,创造数学美加以论述.从而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高数学教学效果.
数学美;认识;发现;创造
哲人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同样,对于数学这一学科也是如此,数学源于生活,是想象与理性思维的结合,是针对社会的需求而发展的,因此数学存在有数学美,如对称性、统一性、奇异性、简单性、抽象性等.高中数学相较于小学初中有着更深的层次,因此也体现着数学深层次的美感.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应引领学生认识、发现、欣赏并创造数学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美学价值,让学生从对称性、统一性、奇异性、简单性、抽象性等方面了解数学美,认识数学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了解具体知识的起源、实际运用方面以及后续的发展,通过纵观全局,让学生了解到数学知识的统一性和缜密性,通过思想性、情感性的引领,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源于美并不断向美的方面发展.通过认识数学美,让学生欣赏数学美,领略到数学的巨大魅力,在欣赏美的同时领略到奇妙的大自然以及学到更多的人生哲学,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切实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例如在学习《三角函数》这一内容时,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互动,让学生从理解周期函数到认识正弦、余弦以及正切函数,对学生讲解这些函数的用处,例如在信号传播时会用到大量的周期函数.通过对这些函数图象的亲身绘画,让学生从正余弦函数中体验到诸如河水的流动等感受,在对称性中体会大自然的和谐与奇妙.在对这些函数进行简单的平移、旋转之后又会得到另一种美妙的图案,通过这些演示,拓宽学生的思路,打破学生思维的局限性.在三角函数的讲解中,教师还可以配合美妙的音乐,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一个更好的情感体验,充分感悟到其中的美感.
在认识数学美之后,教师应让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发现数学美,培养学生发现美的眼睛.对于数学中理论的枯燥性与抽象性,有些教师在讲授时过于死板,循规守矩,结果导致学生不爱听,慢慢失去对数学的兴趣,感觉数学越来越难、越来越学不会.与其这样恶性循环,不如教师摒弃过去陈旧的思想,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利用学生喜爱的新形式如新媒体手段来辅助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用语言循循善诱,把数学的美感传递给学生,让学生在思想上、情感上依赖于教师,进入教师创设的语言情境中,更好地体会数学美.学生课后通过活学活用,找出生活中常见的利用到数学知识的例子,以此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印象.
例如在学习《函数》时,通过学习函数的基本概念、基本分类等来学习如一次函数、二次函数以及之后会学到的幂函数、对数函数等,来学习函数的图象表示法、基本性质如单调性、对称性、极值、最值等,让学生运用数形结合、化归等思想,充分领悟、学习其中蕴含的数学知识,如二次函数图象抛物线具有对称性,让学生联想到实际生活中的抛物线如拱形桥、足球射门时的弧线、喷泉的路线等等,此时学生还可以进一步思考诸如“为什么拱形桥要用完全对称的抛物线”的问题,理论联系实际,体现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用处.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PPT课件来展示我国古代建筑中有关对称性体现的例子,如天安门城楼、故宫等,让学生体会其中的平衡与和谐之美,体会前人的思想智慧.
让学生认识、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创造美,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在学习领悟了数学中的简单美、对称美、统一美等之后,要让学生继续深入挖掘生活中的美,从而创造出更大的美.通过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以及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动手画一些小图案等,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体会到数学美,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并通过不断地探索创造,树立起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例如在学习《解析几何》时,教师可以设置以下教学过程:首先,教师讲述《浪漫的心形曲线》的故事,通过讲述笛卡尔给克里斯汀写的情书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兴趣;其次,教师可以运用PPT课件来缓缓讲述这封享誉世界的另类情书中的方程式,放映一些心形图片来继续吸引学生的关注,然后让学生动手画图形,甚至创造一个三维立体的心形图案,紧接着教师引出解析几何来帮助学生实现自己的想法.教师还可以利用当下流行的数学情书来表达数学的奇妙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这些新颖的教学方式,提高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性,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营造一个轻松良好的课堂氛围,以此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美的感悟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数学本身具有强大的抽象性、逻辑性与思维性,这在高中的数学中体现得更为明显,因此,教师应在自我认识的基础上向学生传递数学美,引导学生发现、感悟并创造数学美,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向学生在思想性、情感性方面传递数学美来让学生产生极大的好奇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从而提高数学教学的效果.
G632
B
1008-0333(2016)24-002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