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罗县实验小学 黄雪梅
让习作 “言为心声”
文/博罗县实验小学黄雪梅
习作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是语文素养、情感体验有效结合的综合体现。但在实际的学生习作中,假、大、空的现象泛滥,背离了习作初衷。本文将探讨如何让学生爱上习作,乐于表达。
1.无米。学生觉得没有什么内容可写,不管是一件难忘的事,还是一个难忘的人,他们都觉得生活中没有什么值得介绍的人和事,无从下笔。
2.不会表达。有素材可以写,但是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表达的东西说不清,整个脑袋就像杂乱无章的房间一样,急需打扫。
3.材料老旧。举个例子,好人好事的材料几乎都是扶人过马路、拾金不昧、公交车让座,体现父母之爱,都不开生病住院,下雨送伞,很难看到一些能直击心灵深处的东西。
4.没有自己的话。有些学生前面的问题都解决了,开头却是“在我的人生经历中,我做过许许多多的事,其中……”,结尾来一句 “这真是一件难忘的事啊!”这种一眼就知道故事的发展结尾及表达方法,没有任何起伏惊喜,枯燥无味。
1.脱离生活。学生几乎每天都重复两点一线的生活,无从参与社会实践,没有生活实践,没有生活积累,又何来乐于表达?
2.教师的要求。学生写作文,按照老师出的题目进行机械地模仿,开篇如何点题,中间如何过渡,结尾如何呼应。在这种情况下,泯灭了学生的个性,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背离了习作的 “自由表达”与 “真情交流”这一本真,导致学生习作普遍出现了虚假化、机械化、僵硬化、成人化的毛病。
何为 “言为心声”?就是说自己想说的话,表达真实的情感。《语文课程标准》中对高年级段的习作要求的第一点就是 “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以下面这篇文章 《喂鸡》为例:
假日的一天,奶奶让我喂鸡。
奶奶叫我先调好鸡饲料。我先拿来一个盆子,放些米饭,再加上玉米粉和水。我用双手把它们抓均匀,抓完后,饲料真像刚炒好的蛋炒饭,好香啊!
我把鸡饲料端出去的时候,很多鸡都跟着我,有的鸡踩我脚,有的鸡啄我手,因为它们都饿了。我把鸡饲料倒在长长的盆子里,鸡马上跳进盆子里抢吃。我说:“奶奶,那么多,鸡能不能吃完?”奶奶说:“能!”我就一直看着鸡吃。有的鸡把饭蹭到别的鸡身上,有的鸡干脆踩进去吃,真有意思!很快,我看见盆子里少了很多饭。过了几分钟,全部鸡饲料都被吃完了。
那天,我帮奶奶做了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我真开心!
全文200多字,没有什么华丽的语言,有的只是农村孩子经历的真实。读者仿佛能闻到玉米粉上炒蛋的喷香,能看到一群饥饿的大鸡小鸡欢跳着追逐小主人的画面,能看到调皮的捣蛋鬼的身影……一幅质朴的孩童喂鸡图,一份乡村的恬静,就清爽地呈现在读者眼前。
小学生的文章往往有点随意,有些句子的意思还是跳跃的。可正是学生的这份随意,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孩子真实自然的内心世界,正是我们的教育需要的。教育的幸福在于我们理解了儿童。理解儿童,尊重儿童,才能看到真实,只有看到真实,才有真的教育。
真实的习作从哪儿来?日记。在日记的世界里,孩子可以无所顾忌,宣泄真实的情感:“今天,我跟妹妹下象棋,几度峰回路转,紧张刺激;8月12日,天津港发生特大爆炸事故,造成了重大伤亡,这可是史无前例的悲痛;昨天,我逗弟弟吃花生壳,结果挨了大人一顿批……”事情不同,感受自然也不一样,因为我们 “不可能踏进同一条河流”。我们要分享什么,要看我们是否具有一颗敏感的心,一双敏锐的眼睛。
一只小小的蚂蚁爬过,会让小作者驻足数小时,进而想到 “团结”;微风吹过,片片黄叶飘落,有些人视而不见,有些人能看到黄叶似蝴蝶般翩翩起舞,有些人能由一片叶子感叹生命的神奇;同样看日出,有些人忙于照相,有些人忙于在头脑中搜索名词佳句来形容它的壮观,有些人却能陶醉地欣赏这大自然的美。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一千个作者也会有一千种体验,这种体验也正是我们要表达的 “声”。我们关注了自己的体验,我们就能自然流露出我们的 “心声”。言之有物,继而有感而发,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心,真实的才能真正打动人,引起共鸣,才能真正使作文达到交流的目的,习作才会变得有意义。
责任编辑魏文琦
实习编辑颜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