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妍 李颜 祝间开 温佳楠
[摘要] 全域旅游上升为国家战略,使文化旅游获得了发展的良好机遇。博罗县历史悠久,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博罗县可以利用入选“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机遇,努力发展文化旅游。分析了博罗县文化旅游存在的问题,从打造特色文化旅游产品、完善旅游服务体系、创新旅游的现在及存在的问题融资模式、打造乡村旅游与文化旅游综合体和加强区域合作五个方面提出博罗县文化旅游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 全域旅游;文化旅游;回归模型;博罗县
[中图分类号]F590.8 [文献标识码]A
1 前言
全域旅游是把一个行政区域当作一个旅游景区,通过旅游产业的全景化和全覆盖发展,实现区域资源有机整合、产业融合发展、社会共建共享的区域协调发展模式。全域旅游概念最早出现于2009年的一篇专访,直到2013年理论界才第一次对全域旅游概念进行全面解读。2015年8月国家旅游局在《关于开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的通知》提出了“全域旅游”创建考核指标,2017年6月印发《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导则》,全域旅游上升为国家战略,我国的旅游发展从“景点旅游”转变到“全域旅游”。全域旅游思路已经成为当前及未来我国区域旅游发展的新思路和新方法。
区域不单是一个自然综合体,也是一个人文/文化综合体。全域旅游背景下,文化旅游将迎来很好的发展契机,因为文化最能体现区域特色,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全域旅游能够促使旅游开发者努力挖掘区域文化并展示这些文化。文化旅游是旅游转型发展的方向。
2 博罗文化旅游发展的基础条件
2.1 地理位置
博罗县是广东省惠州市辖县,位于广东省东南部,珠江三角洲东北部,东江中下游北岸。东与惠州市区相接,南与东莞隔江相望,西连增城,北靠龙门、河源,毗邻港澳。博罗交通发达,205和324国道、京九铁路、广梅汕铁路、G35济广高速公路、S27博深高速公路、广惠高速公路、惠河高速交汇境内,水泥大道贯穿22镇。博罗的游客来源地大部分位于临近的深圳、东莞、佛山、香港等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目前珠三角9市正携手港澳打造粤港澳大湾区,这是继美国纽约湾区、美国旧金山湾区、日本东京湾区之后,世界第四大湾区,将建成世界级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地区各城市经济发展愈来愈密切。
2.2 文化旅游资源
博罗县历史悠久(曾有“缚缕古国”在此建国),文化旅游资源丰富,其主要的文化旅游资源包括:①道教文化。罗浮山(第五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是中国十大道教名山之一,为道教十大洞天之第七洞天,七十二福地之第三十四福地,拥有九观、十八寺、三十二庵。罗浮山是岭南第一山,以药市而闻名于世,司马迁曾称之为“粤岳”。罗浮山山势雄浑,风光秀丽,四季气候宜人,是著名的避暑胜地。②佛教文化。佛教于南北朝传入博罗,唐代中期为鼎盛时期, 明代末期中兴, 清初又较盛行, 其主要根据地则为罗浮山。博罗主要的佛教建筑有寺院庵堂、陈孝女祠、延祥寺、拨云寺、飞来寺、玄德寺、白马寺、埠鹤寺等。③儒家文化。历史上,罗浮山与儒家文化有渊源。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历史名人葛洪、李翱、韦昌明、湛若水、庞嵩、方献夫、周敦颐、苏东坡等都曾在罗浮山生活或讲学过。④客家文化。惠州是客家四州(广东惠州和梅州、江西赣州、福建汀州)之一,客家文化是惠州重要的传统文化。⑤东征东纵文化。东征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国民政府为实现全国统一所发动的两次东征行动,东征文化包括东征历史事件及其影响、相关著名人物的事迹和历史经验,指导东征胜利的先进思想和革命精神等等,以及延伸涵盖大革命时期的革命武装斗争历史文化;东纵文化是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游击队创建东江根据地的光辉历史,包括东纵发展历程和英雄人物事迹、华侨和港澳同胞的爱国抗日精神、华南抗日战场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重大作用的革命历史文化等。⑥特色古村落文化。博罗有许多古村落,其中历史比较悠久、极赋特色的古村是观背村、旭日村、吉水围、湖镇镇林屋村等,这些村文化浓郁,有很大的旅游开发价值。
2.3 博罗县入选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2016年2月博罗县入选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一年后惠州市入选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2017年惠州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要“大力建设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并出台了发展全域旅游的有关措施。惠州市委组织部和市旅游局于2017年10月25日~29日举办了全域旅游培训班。惠州旅游迎来了大发展的机遇。
2.4 博罗县旅游业发展迅速,前景广阔
根据图1、图2,2002~2016年博罗接待的旅游者人数从153万人次上升到940.97万人次,增长6.2倍;旅游总收入从0.69亿元上升到44.03亿元,增长63.8倍。
展望未来博罗旅游发展,可利用上述回归分析模型进行预测:
(1)接待旅游总人数预测
以时间(年)X为自变量,接待旅游者人数(万人次)Y为因变量,从《博罗统计年鉴》(2003~2017年)获取接待旅游者人数数据,利用Excel的统计功能建立时间趋势模型。
由表1可知,復相关系数Multiple R为0.959219362 ,表明自变量和因变量高度正相关。从表3可得知,回归方程中的常数项和自变量X的系数分别为-120117.720和59.998。拟合度评价:决定系数R Square由表1可知为0.920101784,拟合效果好。
(2)旅游总收入预测
以时间(年)X为自变量,旅游总收入(亿元)Y为因变量,从《博罗统计年鉴》(2003~2017年)获取旅游总收入数据,利用Excel的统计功能建立时间趋势模型。
由表4可知,复相关系数Multiple R为0.892657,表明自变量和因变量高度正相关。从表6可得知,回归方程中的常数项和自变量X的系数分别为-5152.51和2.57。拟合度评价:决定系数R Square由表4可知为0.796837,拟合效果较好。
3 博罗县文化旅游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3.1 现状
3.1.1 道教文化景点。主要分布在罗浮山及其周边。罗浮山道教文化景点主要有:冲虚观、黄龙观、九天观、酥醪观、葛洪炼丹灶、仙人洗药池、飞来石、遗履轩、会仙桥、蝴蝶洞、朱明洞、飞云顶、华守岩、升仙岩、刘仙岩等等。冲虚观是全国道教重点开放宫观,属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游客求财、求福、参观游览的主题景点。
3.1.2 红色文化旅游景点。东江纵队纪念馆坐落在罗浮山风景名胜区朱明洞景区内,建筑面积为3300m2。展厅内以大量的文献资料、真实的历史照片以及珍贵的革命文物,全面反映东江纵队、两广纵队和粤赣湘边纵队的革命事迹;黄山洞是革命老区,同时也是森林生态及野生动物类型的自然保护区,拥有丰富的山林资源和水资源。
3.1.3 客家文化旅游景点。龙花洞客家文化村是集漂流、瀑布、酒巴、温泉水疗、户外拓展、生态别墅、商务会所、会议中心、度假酒店、民俗文化、特色购物、科教种养等项目为一体的综合型多功能生态旅游度假景区。它分期实现食、住、娱、游、购一条龙服务,并规划构建成为粤东文化度假旅游品牌。
3.1.4 古民居文化旅游景点。龙华古民居群位于博罗县龙华镇北,古民居群有200多年历史,至今保存完好。现名五村,古名为龙华塱,但后者现在几乎不为人知。五村由蔚园、东园、南边、北边、大巷、梅花、大园7个小村子组成,全村约有600多处古房屋,都是砖瓦房结构,大多建于一两百年前,雕梁画栋。这个古民居群是研究明清时期建筑历史及村民生活习俗的实物资料。
3.1.5 中外文化相结合的旅游景点。五矿·哈施塔特旅游小镇将浓郁的奥地利建筑风格和欧陆人文风情完美地与当地得天独厚的山水资源相融合,就可深深体味到奥地利欧陆风情与中国传统文化、岭南文化交融碰撞的奇妙美景,不出国门仿若置身奥地利童话当中。
3.1.6 古国文化旅游景点。傅缕古国文化大观园:距今3000年前博罗县城附近横岭山曾经建有“缚娄”的古国。横岭山下的古墓里出土了大量精美的陶器、青铜器、玉石制品,尤其是出土的两个与中原的编钟大致相似而花纹又有所不同的编钟,展示了高水平的制作工艺,打破了“岭南没有青铜器时代”的说法,改写了整个岭南的文明史。“傅缕古国文化大观园”借鉴目前国内的主题公园、博物馆模式和文化产业园模式,打造新的“古国意象构建开发模式”,将规划成一个集“缚娄古国”古文化产业开发(包括“缚娄古国”衍生品),以文化旅游、观光、休闲、娱乐、养生、科研、考古、体育锻炼为主线的国际品牌文化旅游区。
3.2 存在的问题
2017年8月笔者在罗浮山、象头山国家自然保护区、龙花洞客家文化村等景点就博罗文化旅游问题对游客展开了问卷调查,共发放了250份问卷,回收问卷250份,回收率达100%。以下是问卷星软件数据分析的结果。
3.2.1 知名度低,市场狭小。根据图5显示,博罗文化旅游市场客源主要来自珠三角地区和粤东地区,分别占了总人数的31.6%和32%,这两个地区与博罗比较近,说明博罗文化旅游的宣传力度小,知名度不够高。
由图6可知,博罗的旅游资源类型多种多样,文化旅游的景点也比较多。82.4%的游客都去过罗浮山,36.4%的游客都去过哈市塔特小镇,而其他景点游客游览比较少。如果单靠罗浮山来拉动博罗县文化旅游的发展,明显影响力是不足的。
3.2.2 景点设施设备不完善。由图7可知,旅游者对景区对外交通状况是非常在意的,比例达46.4%。其次就是餐饮设施,占43.2%。游客认为景点里面的餐饮没有特色的,希望在景点外面能够品尝到当地正宗的特色美食。40%的人认为娱乐设施不完善,应该多增加一些娱乐设施来丰富景点里面的娱乐项目,延长游客的停留时间。34.4%的游客認为在住宿的种类上应该提供更多的选择。商店设施、医疗设施、公共洗手间设施、游客咨询台设施、免费休息区以及其他设施分别占了20.8%、16%、29.2%、21.6%、25.6%、15.6%。可见,博罗文化旅游景点的设施现在还存在很多的问题,需要及时改善。
3.2.3 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程度较低。由图8可知,对于文化旅游产品,54%的游客表示喜欢民俗风情文化节,43.2%的游客喜欢主题公园,喜欢博物馆和手工体验的分别为36.8%和30.4%。但目前博罗文化旅游产品主要是观光类的,民俗风情文化节、主题公园和手工体验等这类深度开发的体验性强的文化旅游产品匮乏。
4 博罗县文化旅游发展的对策
4.1 围绕罗浮山打造特色文化旅游产品
利用罗浮山这个核心景区的名山效应,发挥其集聚、示范和辐射作用,创立博罗县的特色文化旅游品牌——努力塑造博罗的中医药文化旅游、宗教文化旅游和红色文化旅游等品牌,把罗浮山打造成为华南乃至全国著名的旅游景区;挖掘博罗当地文化,突出特色,增加多样性、常态化、全季节性的旅游产品供给,打造一批文化特色民宿、文化旅游特色小镇、旅游节庆活动和特色博罗文化手信等特色旅游产品。
4.2 加强旅游基础设施,构建完善的旅游服务体系
集中力量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努力实现旅游交通全覆盖,坚持通景区道路优先改造,提升前往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旅游特色小镇、乡村旅游点等的旅游交通服务水平,加强博罗县主要景区与交通枢纽的对接;实现旅游厕所、旅游公共服务全覆盖;加快旅游停车场地建设,实现停车有序管理;构建全域旅游服务中心,为市民和游客提供咨询、预订、购物和投诉等旅游服务,切实提升博罗旅游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水平。
4.3 创新旅游融资模式
如何降低风险是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要解决的问题。如果采取政府主导的PPP公私合营模式,将会大大的减小风险。PPP公私合营模式是指政府与私人组织之间,合作建设的文化旅游基础建设项目。政府与社会主体(企业)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全程合作”的共同体关系,政府的财政负担减轻,社会主体的投资风险减小。启用PPP模式,可以让更多中等投资规模的文化旅游企业能够参与融资,把博罗县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提供做的更好。在博罗县的实际情况中,可以利用PPP模式把博罗县的对外交通设施完善,在文化旅游景区内可以提供无限WIFI等更周到的服务。
4.4 打造乡村旅游与文化旅游综合体
博罗县有“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称号,乡村旅游发展的基础较好,而文化旅游又是旅游发展的热点,乡村旅游与文化旅游联合发展对博罗来说可谓是“强强联合”。博罗除了要开发利用各种文化资源外,还要建立乡村旅游与文化旅游综合体良性的内部运行机制,实现乡村旅游与文化旅游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4.5 加强区域合作,促进文化旅游一体化发展
在全域旅游的背景下,区域之间应该加强合作,通过“旅游+文化”的综合带动功能,实现共同发展。比如,围绕叶挺、邓演达、廖仲恺“惠州三杰”、东江纵队纪念馆和高潭中洞革命老区等,形成丰富的文化体验游产业链,带动区域旅游发展。
[参考文献]
[1] 杨宇,付甘森. 都江生活将会如歌似水——专访都江堰市政协副主席、规划管理局局长屈军[J].西部广播电视,2009(4):78-79.
[2] 厉新建,张凌云,崔莉.全域旅游:建设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的理念创新——以北京为例[J].人文地理,2013(3):130-134.
[3] 李颜.基于转型升级的广东文化旅游发展研究[J].商业研究,2012(9):169-173.
[4] 邱宇林.抓住缚娄古国、道教文化、传统工艺推进岭南历史文化名县建设博罗旅游发展要注重文化发掘[N].惠州日报,2011-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