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红辉
(潢川县付店镇卫生院 妇产科,河南 潢川 465150)
50例孕产妇新式剖宫产术临床观察
丁红辉
(潢川县付店镇卫生院 妇产科,河南 潢川 465150)
[摘要]目的观察新式剖宫产与子宫下段及腹膜外剖宫产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142例足月孕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n=52)、对照A组(n=50)和对照B组(n=40)。观察组采用新式剖宫产术,对照A组采用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对照B组采用腹膜外剖宫产术,比较3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腹痛以及术后血尿发生率。结果对照A组和对照B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腹痛以及术后血尿发生率之间比较差异不明显[(43.8±6.1)min vs(44.3±6.9)min、(203.1±80.5)mL vs(199.9±78.4)mL、18.0% vs 17.5%、20.0% vs 22.5%],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腹痛以及术后血尿发生率分别为(22.5±4.9)min、(159.0±70.3)mL、76.9%、5.8%,与对照A组和对照B组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式剖宫产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出血量少、术后损伤小以及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新式剖宫产;子宫下段;腹膜外
近年来,我国产妇剖宫产率明显上升。与传统的剖宫产相比,新式剖宫产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少,切口美观[1],深受广大产妇及医生好评。本文选取潢川县付店镇卫生院收治的142例足月行剖宫产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对比新式剖宫产术与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和腹膜外剖宫产术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该院2013年4月—2014年12月收治的142例足月且符合剖宫产指征[2]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n=52)、对照A组(n=50)和对照B组(n=40)。所有患者及家属对手术方法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观察组年龄22~43(29.1±2.8)岁,孕周33~42(37.5±2.1)周,初产妇31例,经产妇21例;对照A组年龄23~42(28.5±3.1)岁,孕周34~44(38.1±1.8)周,初产妇28例,经产妇22例;对照B组年龄21~44(29.7±2.7)岁,孕周32~43(38.1±1.6)周,初产妇22例,经产妇18例。观察组采用新式剖宫产术,对照A组采用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对照B组采用腹膜外剖宫产术。三组患者年龄、孕周时间、妊娠次数等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A组和对照B组分别采取子宫下段和腹膜外剖宫产手术[3]。观察组采用新式剖宫产术(在以色列Stark医生创立的手术操作基础上加以改良),具体操作方法如下:在Pfannenstiel皱襞上或双侧髂前上棘连线下 3~4 cm处行横切口,切口长度为12~15 cm(具体切口长度根据孕产妇胎儿胎头直径线酌情选择);切开切口皮下脂肪和筋膜,钝性分开皮下脂肪可见腹壁浅静脉;将筋膜横行剪开,分离筋膜处的上下肌腱和腹直肌粘着部分,并朝两边分开腹直肌,保护腹直肌下的血管;徒手将腹膜外脂肪分离,同时纵向撕开腹膜,在膀胱腹膜反折部位剪开一切口,将反折腹膜撕开后向下推膀胱,使子宫下段充分暴露;剪开子宫肌层,在开口处的上下缘分别缝牵引线,随后刺破羊膜,吸净羊水,然后沿着肌层切口朝两侧撕开,使切口延长10 cm;娩出胎儿后,在子宫壁处肌肉注射20 U催产素,当子宫出现收缩后,拉牵脐带将胎盘取出,并对胎盘和胎膜完整性进行检查,同时使用干纱布擦净子宫腔;使用II号缝线(可吸收肠线)对子宫肌层切口进行缝合;检查子宫切口是否有活动性出血,同时检查双侧附件是否出现异常;将膀胱处的反折腹膜覆盖住子宫下段,并将大网膜牵拉至子宫切口,同时复位对合腹膜;使用7号线对筋膜层进行连续缝合,再使用4号线对皮下脂肪和皮肤进行缝合,结束手术;术后孕产妇肛门排气顺利后可给予流质饮食,术后24 h给予拔出尿管,术后5 d拆线。
1.3观察指标观察并比较三组患者剖宫产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腹痛(术后第1天0~1级疼痛)以及术后血尿发生率。术中出血量使用“面积+容积”法进行估算。
2结果
2.1三组患者剖宫产术指标比较对照A组和对照B组孕产妇剖宫产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腹痛以及术后血尿发生率之间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A组和对照B组相比,观察组孕产妇剖宫产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腹痛以及术后血尿发生率均下降,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三组孕产妇剖宫产手术观察指标比较±s,n(%)]
注:与对照B组比较,1)P>0.05;与对照A组和对照B组比较,2)P<0.05。
3讨论
本次结果显示,与传统剖宫产术相比,采用新式剖宫产手术,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腹痛以及术后血尿发生率均下降,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子宫下段剖宫产手术虽然临床操作简单,能较容易分娩出胎儿,然而需对皮肤和皮下脂肪逐层切开或缝合,常会引发伤口脂肪液化。腹膜外剖宫产手术临床操作复杂且难度大,若医生技术不娴熟较易造成孕产妇膀胱损伤,且术中不便观察盆腔其他脏器,也难以采取输卵管结扎术,巨大儿则会引起婴儿头部分娩困难,这些都极大地减少了该手术的适应症范围[3]。与子宫下段剖宫产手术相比,新式剖宫产手术具有以下优点:①损伤小、出血少,术中将子宫肌层全层连续锁扣缝合,既保证切口血运,又不致缺血坏死,可以有效止血,减少了术中出血[4]。②切口美观,易于愈合,该切口与下腹皮肤张力线一致,皮肤及皮下脂肪作全层等距缝合,既缩短手术时间,又有利于伤口渗出物引流,减少肉芽组织增生,愈合后疤痕纤细美观,且易被腹壁皱褶遮盖,产妇乐于接受[5]。③患者离床活动早,几乎所有患者24 h后可以离床活动,减少了患者的痛苦。
总之,新式剖宫产手术术后恢复快,进食早,有利于母乳喂养。该种手术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罗思通,张静,张美玲,等.改良新式剖宫产术对孕妇再次剖宫产术的临床影响[J].西部医学,2014,26(7):915-917.
[2]乐杰.妇产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
[3]华诏召,刘燕,熊员焕. 腹膜外剖宫产术与新式剖宫产术对膀胱功能的影响的临床对比分析[J]. 实用临床医学,2011, 12(4): 74-75.
[4]杨孟君,李娟,秦莉,等.新式剖宫手术的术式探讨[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1998,14(5):301.
[5]李顺英,何智坚,陈素柔.改良式剖宫手术与其它剖宫产术对比分析[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3,16(1):53-54.
[责任编校:赵唯贤]
[中图分类号]R 71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9276(2016)01-0024-02
作者简介:丁红辉(1964-),女,河南省潢川县人,专科,主治医师,从事妇产科临床工作。
收稿日期:2015-0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