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 波 龚绍军 张鹤林
一村一片景 百里绘成画
——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建始县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特色村寨纪实
文/刘 波 龚绍军 张鹤林
金秋时节,穿行在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建始县野三峡至石门河景区的景阳、花坪、红岩寺、高坪百里生态走廊,绿色遮掩下的幢幢青瓦、白墙、红木门窗特色民居让人目不暇接。最让人惊叹的是具有民族风情的一座座特色村寨镶嵌其间,如一颗颗耀眼明珠,大放异彩。
“建始的特色村寨建设富有地方特色,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不断提高,其措施和经验值得推广。”2015年10月15日,国家民委经济发展司调研组一行深入建始县,就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特色村寨专题调研时,这样评价。
“推进民族特色村寨建设,是一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建好一个特色村寨就能影响周边几个村寨,带动一大片,其作用不可估量。”
近两年来,建始县把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特色村寨建设上升为县级战略,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该县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成立强有力领导小组,将创建工作作为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履职报告和民主生活会的一项重要内容,并与中心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
同时,建立联系会议制度,合力打造“联合军”,形成县委、县政府统一领导,县民宗局牵头,其他众部门通力协作,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的创建工作格局。扎竹成排,整合捆绑资金,把有限资金用在刀刃上,使其发挥最大效益。
该县抢抓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特色村寨机遇,科学规划,周密部署。按照“保护与发展并重”方针,紧扣生态和民俗两大主题,坚持规划先行,把民族特色村寨建设与美丽乡村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旅游扶贫开发有机衔接,充分凸显生态保护与发展、民俗特色风貌塑造、民族村寨资源与文化开发、村民创业致富等叠加效应。坚持谁主动谁优先原则,优先启动积极性高的乡镇,走出了一条极具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众人拾柴火焰高。强有力的领导力量、工作机制,切实为该县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特色村寨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和机制保障,活力尽显。
近两年来,随着建始县旅游开发和民族特色村寨的强力推进,建始发生了深刻变化:村容寨貌焕然一新,特色民居保护有效,民族文化更好传承,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民族关系更加和谐,有力促进了民族特色村寨经济文化大繁荣。
“乡镇与乡镇比、村与村比、组与组比、户与户比,好比兄弟妯娌攒劲般!”这一决策背后,民力空前激发,干群积极性空前高涨,把全县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特色村寨工作带入了全新境界。
“小西湖修起了这么漂亮的四星级旅游接待宾馆,客人还会在我们农家住吗?”回想五年前,建始县民宗局干部第一次过来鼓励搞特色民居改造时,该县花坪镇小西湖村村民田大贵用质疑的目光打量他们的情形记忆犹新。他与众多村民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对自家的民居进行了改造。让他没想到的是真还在家里吃起了“旅游饭”。
这些年,建始县民宗局通过“以奖代补”方式加大对该村的特色民居进行改造,水利、交通等部门治理湖泊、修建环湖路,齐心协力打造民宿式特色村寨。仿佛一夜之间,“醉西湖”“望湖楼”“湖畔楼”“西湖山庄”等上百家农家乐星罗棋布,验证了章太炎先生在这里留下的“欲把西湖比西子,可能唤得玉华来!”如今,小西湖因旅游勃兴,声名鹊起。
每年盛夏将至,小西湖农家乐的客房便被抢定一空。从武汉、重庆、南京等地前来避暑的客人络绎不绝。漫步小西湖,环湖四周,入住农家乐的客人或在农家小院品茶闲谈,或沿湖边公路漫步,或在石桥观景、拍照、垂钓、舞剑,“闹”得满湖欢笑。
现在,田大贵一家再也不用外出打工,靠“大贵农庄”,短短两个月就可获得不下6万元的纯收入。随着民宿式特色村寨的崛起,仅“避暑经济”每年就可以给小西湖村百姓带来上千万元纯收入。
“政府和民宗部门这样关心我们村的建设和发展,我们村民再不主动就不像话了。”采访中,该县红岩寺镇园社区居民说出了这样一席话。
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特色村寨创建中,由该县民宗局牵头,联手县住建等部门,整合资金200余万元,通过“以奖代补”方式带动居民投入上千万元兴特色民居改造、修风雨桥,建民族特色村寨,使昔日名不见经传的村寨发生了日新月异般的变化,更激发了居民参与的积极性。
两山夹一沟是茅田自然禀赋差的真实写照,不少生活在深山老林的百姓苦熬中期待搬出大山。紧邻209国道,作为集镇“后花园”的耍操门当首推。规划引领,建一个耍操门、一座座风雨桥、一个文化广场、一条特色商业步行街、一片特色民居和一片经济林,把宜居小区统一建成红门花窗白墙漆、青瓦翘角灰墙裙、水泥场坝花栏杆、庭院花园民居型,一户一庭院、一户一花园、一户一景观,打造宜居特色村寨的靓丽名片。
各出一道菜,共办一桌席。建始县民宗、住建、扶贫、水利等部门鼎力支持,扎竹成排,“捆”项目,治理河道、硬化通村水泥大道、建风雨桥。安路灯、新建村委会、低矮土坯房变特色民居、建文化广场、高标准打造土苗风情民居示范街,远远望去新村美景如画来。2014年,包括耍操门在内周边村首批上百户祖祖辈辈生活在深山的贫困村民相继搬下山,入住幢幢新民居。扶上了马,就得扎扎实实送一程。建商业街、兴农家乐,集镇就近第二三产业;搬户不动产,背靠大山栽速生丰产经济林,搬得出、稳得住、更致富,个个幸福溢满脸上。
群星璀璨谁最耀眼。八角楼是八角村标志性建筑,见证着民族团结、和谐相处;石牌湖上“晒”幸福……强势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特色村创建,不少村获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村,全国生态家园示范村,省级新农村示范村,省、州民族团结进步特色村等,一批民宿避暑型、体验采摘型、生态观光型、自驾游型民族团结进步特色村寨脱颖而出。
近年来,在建始县的统一部署下,该县民宗局协调相关部门,整合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及相关部门项目资金,采取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施工、统一验收的办法,整合资金1.2亿元,带动农户投入5亿元资金,发挥示范特色村寨辐射带动效应,沿野三峡至石门河景区四乡镇发展以景阳薄壳核桃、关口葡萄、猕猴桃等特色产业5万亩、先后建成特色村寨12个、建立自驾游基地4个、改造特色民居2500户、发展家庭旅馆和民俗农家乐320家,“串珠成线”建成百里特色村寨长廊,每年为沿线百姓带来上亿元收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特色村建设大放异彩。
建始是世界百首经典民歌《黄四姐》的故里,这里有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在创建民族团结示范特色村寨建设中,建始县把民族文化植根于特色村寨,使之成为特色村寨建设的灵魂。
展现民族文化风采,让当地民族文化走上更大舞台。近年来,代表土苗风情的建始《土家背鼓》相继走进包括香港、台湾在内的全国各地,登上央视大舞台;被誉为“土家交响乐”的《建始丝弦锣鼓》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得到广泛传承;由湖北省文联、恩施州人民政府、建始县人民政府、湖北省民族歌舞团共同投资打造的乡村音乐剧《黄四姐》已在全省全国上演;2015年,成功举办“牵手黄四姐、情定石门河”大型土家民俗集体婚礼……乡村民俗文化也能登上全国大舞台,提高了当地百姓投身民俗文化传承和发展的热情。
着力搭建平台,由该县民宗局牵头,着力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弘扬力度,先后在高坪镇八角村建立全州第一个少数民族文化活化传承基地,在长梁乡民族小学成立丝弦锣鼓培训基地,在乡村旅游片区成立乡村民族文化传承办公室,着力开展民俗文化队伍组建和传承。通过传帮带进村和以奖代补等方式,在每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特色村打造一支民俗表演队,在这些示范村带动下,全县以村为单位的民俗表演队高达上百支,极大地活跃了民族村寨群众文化。其间,仅该县民宗局以奖代补的乐器、服装、音响等道具和器材就高达50余万元。
这是一场特色村寨的民族文化盛宴,是特色村寨百姓的“星光大道”大舞台。
2015年8月17日,建始红岩寺镇民族文化广场人头攒动,这里成了民族歌舞的海洋。当日,由该县民宗局主办的特色村寨文化展演在这里举行,来自高坪镇、红岩寺镇闵仕坝、大店子、桃园社区等特色村寨的一支支民族文化演出队纷纷登台,250余名群众演员唱土家摆手歌、跳土家摆手舞,展演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节目,抒发土苗儿女沐浴党的民族政策阳光,过上幸福美好生活的感激之情。若不是亲眼所见,很难相信他们是刚放下锄头又登上舞台的农民演员。在该县的特色村寨举办类似这样的民族文化活动已成为常态。
抢机遇,赢未来,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特色村寨创建道路上,建始正阔步前行。
(作者:湖北恩施州建始县民宗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