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文本核心价值,巧妙进行言语实践

2016-04-11 19:45江苏江阴市华士实验小学王新芳
小学教学研究 2016年31期
关键词:幻想自然段言语

江苏江阴市华士实验小学 王新芳

关注文本核心价值,巧妙进行言语实践

江苏江阴市华士实验小学王新芳

【现状分析思考探究】

目前,小学生课堂上言语表达不流畅,无深度,无个性的现象普遍存在,“葫芦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的遗憾屡见不鲜。在实际的语文课堂中,许多教师都有同感,学生课堂言语表达不堪言状,普遍低水平和不均衡,绝大部分学生则表现为只言片语,言颠语倒,条理混乱,缺乏独立见解和创造性表达。目前,小学生课堂言语表达存在问题的主要归结为以下几类:

只言片语型:这类学生因为语言词库中缺少积累,语言贫乏,“胸无点墨”,常遭遇“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难以表达自己的见解,导致表达时总是只言片语,没话可说。

众口一词型:这类学生缺乏独立见解和创造性,往往是重复别人相同的话,别人说什么,他也说什么,缺乏个性化的思考。

混乱无序型:此类学生乐于表达,但组织语言的能力不够强,导致不知怎样去表述,有时思维混乱,语言啰唆不规范,前言不搭后语,破绽百出且语无伦次。有时半晌说不出一句完整的话,表达不流畅。

语文课堂作为学生学习表达、练习表达、规范表达的主阵地,更应在日常的教学中规范优化学生的课堂用语,提高言语表达能力,培养良好的言语表达习惯,这是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更是现代化社会教育高速发展的需要。

如何准确定位文本的核心价值,提高学生言语表达的能力,体现语文课堂的本色呢?

一、利用文本,追求言语表达的流畅性

著名的语文教育家王尚文教授认为:语文教师在引导学生听说读写的活动中,对如何遣词造句,如何谋篇布局,应该有一种自觉的关注,有一种本能的敏感。从心理学角度看,遣词造句,运用语言表达是思想由内部向外部言语转化的过程。在这个转化过程中,不少学生会产生心理障碍,发生一些困难。比如,有的学生,原以为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很“清楚”,但当他提笔行文时却变成了云中树、雾中花,一片朦胧;有的学生感到他所说的、写的,并不是他所要说的、写的,出现了言不达意的现象……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应该从课文入手,善于遵循事物的逻辑顺序,理清思维的条理,让学生学会有序地表达。

《广玉兰》这篇课文的第三小节生动细致地描写了广玉兰花开的四种形态,这是全文最精彩之处。作者写了四种不同形态:含羞待放的、刚刚绽放的、盛开着的以及凋谢的,且这四种形态中有一种内在的生长联系,从未开到开过,每一个时期广玉兰花都有它独特的美。以下是我教学这一自然段的片段。

师:这一节写了同一棵树上广玉兰花的哪几种形态?

出示填空的形式让学生思考:广玉兰开花有早有迟,在同一棵树上,能看到花开的各种形态:有的(含羞待放),有的(刚刚绽放),有的(盛开),还有的(凋谢)。

交流,然后读一读,试着去发现这四种形态之间的联系。

通过这个填空,不仅让学生知道了作者描写的四种形态,还可以让学生去发现这四种形态之间的内在联系,知道作者是按照花开放的时间顺序来描写这四种形态,很有条理。这样的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背诵,而且学生在以后仿写的时候,描写层次就会清晰而有条理。

在这个的教学环节中,有些教师可能会在教学的时候打乱顺序,让学生喜欢哪一种形态就交流哪一种形态。这样的方式,我个人觉得不是很妥当,最好不要打乱顺序学习,我们就应该抓住文本的写作特点,让学生按照这样的顺序学习和交流,学习作者如何把每一种形态都描绘生动。下面是学习每一种形态的方法。

第一种:这里把花苞当作什么来写的?你从作者的描写中感受到了什么?读出这种感受。

第二种:你认为这里哪个词用得好?好在哪里?读出小蜜蜂的迫不及待。

第三种:作者用什么方法来写的?你感受到了什么?

第四种:凋谢后的广玉兰花给你什么感觉?“依然挺立”这个词让你想到了什么?

每学完一种形态就让学生欣赏每种形态花的图片,然后读出美感,读出自己的感受。读的形式要多样化,四种形态还要连起来统读一下。然后让学生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看看这一小节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知道作者是按照总—分—总的结构来写的。课后还可以迁移到写,让学生在野外观察一种花卉,然后按照这一自然段的结构和写作顺序进行描写。这种练习,对教师来说,是讲读教学与作文训练有机结合的好形式;对学生而言,这样写作文既有原文可凭借,又有思路可遵循,便于依样画葫芦。从而消除了学生在写作中的畏难情绪,培养了学生的写作兴趣。以后学生对于此类习作肯定会得心应手,效果是显而易见的。下面是一位学生仿写的习作:

花池里有几十株荷花,姿态各异。有的娇嫩欲滴,就像新生的婴孩,饱含水分,似乎期待着美丽开放的那一瞬间;有的初绽芳姿,羞怯得如少女一般,柔柔的玉肌中透着红润,青春又有活力;有的风华正茂,似乎正值人生盛年,厚实的花瓣,把露珠也衬美了;有的却已褪去红颜,但枯萎的残枝中却托出了那碧绿的蓬头。小小莲池中,无一株相同。

二、挖掘文本,追求言语表达的丰富性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根在听说读写,是听说读写之内的挖掘与创新,而不是游离于听说读写之外的花样翻新。”因此,在学生对文本的人文内涵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时,应努力营造一种调动学生知识积累,提高学生言语运用能力的大环境,并提供一定的言语形式,让学生有依可循,有例可鉴,从而不断丰富、扩展、积累语言,达到熟练运用语言交际的能力。

在课文《夹竹桃》的第五自然段,语言大师季羡林先生充分发挥自己奇妙的想象,写了月光下的三个幻想:“我幻想它是地图,它居然就是地图了。这一堆……那一堆……”“我幻想它是水中的荇藻,我眼前就……”“我幻想它是一幅墨竹,我就真看到……”三个奇妙的幻想,语言丰富灵动,内容不同,形式基本相同,表达方式略有差别。在学完这一自然段后,我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讨论月光下的夹竹桃的影子还可能会像什么?在大家各抒己见的基础上,再选择以上的任一种句式进行表达,在课堂上进行仿写训练,学生语言生动活泼,富有生活气息,效果良好。以下是学生写的一些句段:

生1:我幻想它是一群鱼儿,我就真看到一群小鱼,微风吹过,叶影飘动,仿佛是小鱼在池塘快乐地游戏。

生2:我幻想它是一本书,我眼前就真的展现出一本书,一阵风吹来,仿佛是大自然在翻看这本书呢。

生3:我幻想它是一片森林,它居然就是森林了。碰巧有几只小虫子飞过,这就是正在归林的小鸟。

生4:我幻想它是草原,它居然就是草原了。刚好有几只小虫子爬过,这就是在草原上散步的牛羊。

三、超越文本,追求言语表达的灵动性

在课文《孔子游春》第二自然段中,有这样一段描写:“大自然多像一位伟大的母亲!广袤的大地是她宽广的胸怀,茂密的森林是她飘逸的长发,温暖的太阳是她明亮的眸子,和煦的轻风是她甜蜜的絮语……”作者对于泗水春景的描写十分生动优美,不仅是学生积累语言的好材料,更是学生仿写的好例子。再让学生明白运用比喻能使语言生动形象,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化冗长为简洁,让学生发挥想象,进行仿写。仿写片段如下:

生1:大自然多像一位伟大的母亲!潺潺的溪流是她温暖的血液,粉红的桃花是她绽放的笑脸,草地上的小花是她美丽的绣花鞋。

生2:大自然多像一位伟大的母亲!潺潺的溪流是她飘动的丝带,绵绵的春雨是她甘甜的乳汁,连绵的高山是她健美的臂膀。

生3:大自然多像一位伟大的母亲!习习的凉风是她亲切的问候,茫茫的大雾是她神秘的面纱,滚滚的春雷是她前进的脚步。

案例中学生们在老师的引领下,非常灵性地感受到词语所包含的色彩美、音律美。随着教学的进程,学生们情不自禁地把自己当成了自然界中的一员,主动地、快乐地表达,用心灵与景物交流,将自我融入自然,于是,课堂流淌着和谐与高洁。与此同时,老师让学生内化和运用文本的言语形式,把丰富的想象借助文本的言语形式表达出来,此时的表达已是语言纳入后的应用,情意领会后的倾吐。学生“用笔思维”,融会文意,展示想象,模仿借鉴,于表达中又一次感受着拥抱自然的美妙情怀。

综上所述,笔者真切地感到:在一节课或一个教学设计的单位时间里,我们不可能涉及一篇课文中所有含有教学价值的信息,甚至对许多重要的价值,也只能有所选择,有所舍弃。一篇课文在存在许多教学价值点的情况下,教学设计不仅应该关注文本的核心价值,更要抓住“文本语言表达的核心价值”。语文教学不仅要有“读”的训练,更要有“写”的思维,要力求通过言语形式理解言语内容,再凭借对言语内容的理解,品味、推敲言语形式的妙处,领悟作者表情达意,遣词造句,布局谋篇的方法,努力实现言语内容和言语形式的统一。总之一句话,尽量把“语文课”上成真正的“语文”课,为提高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服务。♪

猜你喜欢
幻想自然段言语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秋天
锁不住的幻想
美丽的秋天
关于冬天
关于言语行为的现象学思考
幻想画
幻想画
幻想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