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岗位培训对提升编辑记者素养的作用
——以威海市广播电视台岗位成才为例

2016-04-11 19:26周立新杨春光
视听 2016年10期
关键词:岗位培训成才广播电视

□周立新杨春光

浅论岗位培训对提升编辑记者素养的作用
——以威海市广播电视台岗位成才为例

□周立新杨春光

一般来说,广播电视编辑记者素质越高,广播电视节目的影响力就越大,引领社会主流舆论的能力就越强,对编辑记者实施岗位成才培训的必要性也就越强。本文首先分析了现阶段广播电视传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通过具体事例提出通过岗位成才培训提高广播电视编辑人员素质和能力的途径。

岗位培训;编辑记者;素养

广播电视的传播过程是指广播电视编辑记者利用专业的知识,以客观的视角,通过声音和画面这两种表现形式真实报道现实社会的各种信息。传播效果的好坏,与编辑记者的素质和能力有着直接的关系。广播电视编辑记者是广播电视工作的核心和关键,提升编辑记者的个人素质对提升广播电视的节目质量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可进一步提升广播电视台的活力,扩大发展前景。本文以威海市广播电视台岗位成才为例分析岗位培训对提升编辑记者素养所发挥的作用。

一、编辑记者在学习教育上存在的不足

当前,新闻宣传特别是在时政新闻上表现出的概念化、形式化、固定化暴露出编辑记者在学习教育上存在的不足。

目前,国内许多地市广播电视台存在许多共性的问题,特别是对编辑记者的教育培训做得不够,尤其是当前在新媒体的冲击下,广播电视编辑记者素质薄弱问题更为突出,主要表现在四方面:一是有些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过于重视新闻的主题报道,将各种新闻都与政治联系到一起,导致新闻的政治色彩过于浓重,掩盖了新闻的真实性;二是有些广播电视编辑记者的综合素质较低,不能够及时掌握新鲜事物,不了解新知识,无法获得受众需要的信息,不能满足受众的需要;三是一些广播电视编辑记者只会抄材料(领导讲话),套话连篇,内容空洞,形式单调。在新闻宣传“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上没有起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良好效果;四是广播电视编辑记者在应对新闻宣传上存在“内容为主,形式为辅”的片面认识,还存在过分轻视报道形式和表现手法的现象,报道语言枯燥乏味,报道体裁单一化,稿件长度硬性化,从而引来众多批评。

二、岗位培训是提高广播电视编辑记者素质的重要途径

广播电视编辑记者素质和能力整体水平不高的问题,在地市和县区两级新闻队伍中表现得较为突出,有的是未经过专门培训就进入编采队伍,赶鸭子上架,边干边摸索;有的编辑记者虽然积累了实践经验,但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和专业知识,现有的新闻理论功底无法满足现实需求;有的广播电视编辑记者缺乏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工作积极性和热情不足。此外还有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因广播电视培养人才周期较长,不少媒体信奉“通过招聘使用人才”的理念而不下力气培养人才,因而造成从事深度报道、专题评论、影视短剧创作的一线人才较少,长此以往,失去人才培养的自我造血功能。这一系列因素的存在使得广播电视节目创新底蕴明显不足,在市场竞争中慢慢被边缘化。

广电竞争能力的减弱,实际上是人才作用的弱化。如何发挥好人的作用,激发人的活力,是广电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人才的岗位培养上,威海市广播电视台不断探索,在人才培养方面有自己独到的做法,主要把握三个“明确”。

1.明确人才培养思路

威海市广播电视台把提升编辑记者素质的突破口放在了“加强新闻从业人员教育培训,推进岗位成才”这条主线上。基本思想是:通过形式多样、务求实效的教育培训手段,因人、因时制宜,合理安排,科学统筹,积极推进岗位成才规划,努力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实现编采人员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的全面提升。

对处于不同年龄段的员工,提供针对性的培训:对于刚进入广电行业的实习人员,引导激发他们热爱广电事业的热情,使其在干事创业的激情中设定自己的业务发展目标和人生方向,通过边干边学习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技能;对于进台时间较长、熟悉编采岗位并发挥骨干作用的青年员工,通过不断更新知识和开拓眼界,拓展他们新的技能领域,进一步提高综合素质;对于中年及以上员工,强化责任意识,让他们担负起编采管理、业务策划、队伍培养方面的任务和工作。

2.明确人才培养的措施

“岗位成才”的重点在于编采人员的“德艺双馨”,主要坚持一手抓员工的思想教育,一手抓新闻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

首先,邀请上级宣传主管部门负责人为全体干部职工进行专题教育,台班子成员集体参加各媒体的内部剖析交流座谈会,变“台上讲”为“当面听”,现场点评,查问题,找差距,定措施。先后出台了《威海市广播电视台宣传业务人员培训方案》《台编委会关于全台业务培训及考核的安排意见》等规章,把“提升新闻宣传引导力、影响力和事业、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作为教育培训的主旨。根据实际,灵活采用了送出去学、请进来教、例会点评、以比促训等形式,培训结束后当场组织不同范围的人员参加考试,检验学习的效果,同时也为年底评先选优、选人晋级提供依据。

其次,注重三个关键环节:一是立制度。全台各媒体采用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的办法,制订了学习计划、学习配档,建立了考勤制度、补课制度;二是抓交流。各媒体分头组织学习交流活动,编采部门在交流时注重结合工作实际,学优秀作品所长,诊问题稿件所短,将学习交流会开成了业务研讨会,切实将学习的成效体现到工作水平的提高上;三是严监督。对学习培训活动进行不定期检查和抽查,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保证和促进了学习效果。

3.明确人才培养的激励机制

通过培训对人员岗位进一步梳理,优化岗位设置,完善岗位目标责任,以岗定责、以岗定酬。员工的能力水平达到哪一级岗位的要求,就拿哪一级的报酬。通过培训推进岗位绩效评价考核,强化以岗位职责和所承担的工作任务为基本依据的评价激励机制,打破职称界限,以工作实绩论职务高低,以工作量化定收入多少。

三、岗位培训是实现广电媒体自我发展、自我纠偏的重要动力

广电媒体能否具有继续发展的潜力来自于它自身的学习能力,特别是新闻编采人员的学习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讲,岗位培训是促进媒体发展的培训,是壮大媒体发展的培训,是媒体在服务于党委政府、服务于群众和社会、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自我调节、自我纠偏、自我强化的一种能力。媒体对编采人员的岗位培训越重视、介入程度越深,员工内在的活力和创造力就焕发得越充分,媒体传播注入的精神力量就会越充盈,媒体就会获得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1.岗位培训带来新闻理念的更新

威海广播电视台从2014年至今,已邀请中央台、省台以及高校的专家教授集中授课20多次,由各频道、各部门组织的集中培训达百场。培训最明显的效果就是去除了原有的新闻固化模式,动员各媒体大打“质量仗”“创新仗”,编采人员牢固树立“形式和手法也是新闻报道的重要内容”的理念,全面探索创新新闻宣传的报道形式和表现手法,切实提高记者讲故事的技巧和本领,真正实现电视新闻用镜头说话、广播节目用声音传情的良好传播效果。

过去,广电媒体普遍存在“记者采什么,编辑发什么的”的被动陈旧套路,通过岗位培训引进的“大编辑”理念,密切了后方编辑与前方记者的关系。编辑在记者采访前提前介入指导,在采访中跟踪建议,在采访后参与撰稿、剪辑,充分体现以编辑思想为主导的“大编辑”理念,实现编采工作的统筹兼顾。

2.岗位培训促发网络技术的应用和创新,加大了新技术、新媒体在新闻工作中的实际应用

为丰富培训内容和手段,威海广播电视台以办公内网为基础,建立了内网培训系统,完善员工网络教育培训体系和网络在线测评手段,搭建起员工自我学习的平台。网络学习手段的持续应用,让每位编采人员成为使用新媒体、新技术的行家里手,利用微博、微信等网络客户端,和外界进行沟通交流,回应社会关切问题,开展数据调查,引进并熟练运用台网互动的新模式,进一步增强了传播感染力。

3.岗位培训加强了与高校合作,将人才培养工作适度前移

根据对人才的实际需求,主动与当地高校传媒类院系开展广泛合作,通过建立大学生实习基地等方式,向高校反馈广电人才需求信息,接受专业院校推荐优秀学生实习,在实践中发现人才,选拔人才,建立起广电人才储备机制。

四、结语

媒体要发展,人才是根本,那么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人才则是关键。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进一步融合推动了新媒体技术在广播电视行业的应用,这给编辑记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广播电视编辑记者只有树立互联网思维,不断学习新媒体知识并很好地将之应用到工作实践当中,同时广播电视台要定期对编辑记者进行岗位培训,以促进编辑记者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的不断提高,从而为广播电视的发展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优秀人才,以推进节目创新,提高节目活力。

(作者单位:威海市广播电视台)

猜你喜欢
岗位培训成才广播电视
牢记“三心育人”嘱托,坚守“育残成才”使命
为更多农民工读书成才创造条件
分析影响社区护士岗位培训效果的相关因素
周六广播电视
周日广播电视
周五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
全科医师岗位培训中神经病学的教学体会
编辑有感——基于岗位培训和编辑实践的感悟
我校承办的2013年全省水库海塘工程管理单位岗位培训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