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日报》图片新闻中的蒙古族形象探析

2016-04-11 19:26邓海威
视听 2016年10期
关键词:蒙古族版面日报

□邓海威

《内蒙古日报》图片新闻中的蒙古族形象探析

□邓海威

当代社会早已步入“读图时代”,无论是作为传统媒体的报纸、广播、电视,还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都注重新闻图片的使用。图片新闻在构建民族形象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本文以《内蒙古日报》2015年蒙古族的图片新闻报道例,研究《内蒙古日报》蒙古族形象的呈现。

《内蒙古日报》;图片新闻;蒙古族;形象

当代社会早已步入“读图时代”,无论是作为传统媒体的报纸、广播、电视,还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都注重新闻图片的使用。图片新闻作为新闻报道的一种体裁,在报纸新闻报道中的运用逐渐成熟,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图片新闻由新闻图片、标题、文字说明组成,它能够形象、直观地表现事物。图片新闻在构建民族形象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本文以《内蒙古日报》2015年蒙古族的图片新闻报道为例,研究《内蒙古日报》蒙古族形象的呈现。研究从以下方面展开:在我国现实语境中,党报会选择什么类型的图片建构何种少数民族形象?对于某个(或所有)形象,是如何用摄影手段进行建构的,遵循何种规则?使用哪些具体策略以助于少数民族形象的意义生产?

对《内蒙古日报》中图片新闻对蒙古族形象建构进行分析,运用量化分析工具spss,从频率分析和交叉分析两种方式入手。频率分析包括图片新闻版面的分析、图片大小、图片景别、图片涉及的内容、图片内容涉及的领域、图片拍摄角度、图片中人物服饰等方面的统计分析。交叉分析包括两方面,即通过对服饰与图片内容涉及领域交叉分析看蒙古族人民在什么时候穿民族服饰参与活动,通过图片内容涉及领域与版面进行交叉分析看哪些领域的图片是《内蒙古日报》所突出表现的、放在头版的,想要建构一个什么样的蒙古族形象。

一、从类目的频率分析看蒙古族形象的建构

(一)刊载版面分析

版面是各类稿件在报纸上编排布局的整体产物,是读者第一接触到的对象。版面的功能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

1.版面语言是报纸引导舆论的重要方式。

2.版面是帮助和吸引读者阅读的重要手段。

3.版面是形成报纸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图片刊载的版面直接反映图片的重要程度,刊载在头版的图片比刊载在其他版面的图片重要程度强。同时图片内容与版面有一定的联系,如有关经济的图片新闻一般刊载在经济新闻版,有关社会方面的图片新闻则一般刊载在社会新闻版。

将相关数据录入到spss中,通过分析频率得出:图片刊载在头版18次,要闻版34次,经济新闻版22次,政文新闻版26次,自治区两会特刊9次,全国两会特刊10次,社会新闻办9次,守望相助版5次,民生在线1次,影像力5次,内蒙古公安4次,一周说法1次,文化版2次;分别占比12.3%、23.3%、15.1%、17.8%、6.2%、6.8%、6.2%、3.4%、0.7%、3.4%、2.7%、0.7%、1.4%。由此可以看出,关于蒙古族图片新闻报道刊载最多的版面是要闻版,最少的是民生在线和一周说法两个版面;主要集中在头版、要闻版、经济新闻版、政文新闻版,合计100次,占比68.5%。

(二)图片大小分析

图片大小关系到图片的重要程度,图片篇幅越大,重要程度就越强,反之,重要程度越小。报纸一般都有固定的分栏,分栏有利于读者阅读。《内蒙古日报》一版报纸一般分为六竖栏,根据占栏多少,我们可以将图片分类,从而确定其重要性。

将相关数据录入到spss中,通过分析频率得出:图片大小占1栏有3篇,1.5栏10篇,2栏47篇,2.5栏13篇,3栏52篇,3.5栏8篇,4栏9篇,5栏1篇,通栏(6栏)3篇。分别占比2.1%、6.8%、32.2%、8.9%、35.6%、5.5%、6.2%、0.7%、2.1%。使用次数最多的是3栏照片,使用次数最少的是5栏照片。使用次数较多的是2栏和3栏照片,合计占比67.8%。

(三)图片新闻中人物服饰分析

服饰有两大功能:一是区别身份地位;二是表示所处的场合。蒙古袍是蒙古族的传统服装,其发展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历史过程。材质从最初的兽皮,发展到羊皮,再到布匹、绸缎,同时在发展演变的过程中吸收了契丹、突厥等少数民族的服饰特点。如今内蒙古地区不同地方的蒙古袍也不尽相同,但是整体样式是相似的,也是蒙古族特有的与其他民族相区别的民族特点的外在表现形式。每逢节日庆典或重大祭祀活动,蒙古族男女老少身着蒙古袍,穿蒙古靴等,表示对节日和祭祀的敬重,同时这种服饰的仪式也是民族认同和民族文化的一部分。②

将相关数据录入到spss中,通过分析频率得出:在147个样本中,穿蒙古族服饰的有76个样本,未穿蒙古族服饰的有66个样本,分别占比53.5%、46.5%。在图片新闻中,蒙古族形象的呈现多数穿着蒙古族服饰出现。

(四)图片景别分析

景别是指由于摄影机与被摄体的距离不同,而造成被摄体在摄影机寻像器中所呈现出的范围大小的区别。景别的划分,一般可分为五种,由近至远分别为特写(人体肩部以上)、近景(人体胸部以上)、中景(人体膝部以上)、全景(人体的全部和周围背景)、远景(被摄体所处环境)。在电影中,导演和摄影师利用复杂多变的场面调度和镜头调度,交替地使用各种不同的景别,可以使影片剧情的叙述、人物思想感情的表达、人物关系的处理更具有表现力,从而增强影片的艺术感染力。③

将相关数据录入到spss中,通过分析频率得出:《内蒙古日报》关于蒙古族形象的图片新闻报道中,使用远景画面的有7篇,占比4.8%;使用全景画面的有10篇,占比6.8%;使用中景画面的有86篇,占比58.9%;使用近景画面的有42篇,占比28.8%;使用特写的有1篇,占比0.7%。使用最多的景别是中景画面,使用最少的是特写画面;使用中景和近景两种景别的,合计占比87.7%。由此可见,《内蒙古日报》关于蒙古族形象的图片新闻报道倾向于使用中景画面和近景画面。

(五)图片拍摄角度分析

图片拍摄的角度直接反映记者个人的态度,同时通过图片的呈现,影响读者对图片中对象形象的建构。平视的角度反映记者将自身置于与被拍摄者平等的地位;俯视带有一种记者高高在上的姿态;仰视则带有对被拍摄者仰慕的情感。

将相关数据录入到spss中,通过分析频率得出:《内蒙古日报》关于蒙古族形象的图片新闻报道中摄影角度平视的有113篇,占比77.4%;俯视的有6篇,占比4.1%;仰视的有27篇,占比18.5%。可以看出,记者在拍摄照片的时候大多数采取平视的角度,表现出记者将自己置于与被拍摄者平等的地位,更加客观地呈现蒙古族的形象。

(六)图片内容涉及领域

图片内容涉及的领域直接反映出《内蒙古日报》利用图片新闻在构建蒙古族形象时塑造的侧重点是什么,蒙古族活动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农业、牧业、医疗、教育等领域。图片新闻只有多方面表现蒙古族人民的活动,才能构建完整的蒙古族形象,从而作用于读者的认知,形成读者的主观形象。

将相关数据录入到spss中,通过分析频率得出:《内蒙古日报》关于蒙古族形象的图片新闻报道中涉及农业领域的有4篇,占比2.8%;牧业14篇,占比9.8%;商业10篇,占比7.0%;政治20篇,占比14%;文化55篇,占比38.5%;生活20篇,占比14%;教育14篇,占比9.8%;医疗4篇,占比2.8%;科技1篇,占比0.7%;体育1篇,占比0.7%。可见,《内蒙古日报》关于蒙古族形象的图片新闻报道主要从文化领域、政治领域以及生活领域构建蒙古族的形象。

二、从类目交叉分析看蒙古族形象建构

(一)是否穿蒙古族服装与图片内容涉及领域的交叉分析

将相关数据录入到spss中,通过交叉分析,选择“穿蒙古族服装”“内容涉及领域”两项分析得出:《内蒙古日报》关于蒙古族形象的图片新闻报道中穿蒙古族服装涉及农业领域的有0篇;涉及牧业2篇,占比2.6%;涉及商业5篇,占比6.6%;涉及政治领域16篇,占比21.1%;涉及文化领域31篇,占比40.8%;涉及生活领域10篇,占比13.2%;涉及教育领域10篇,占比13.2%;涉及医疗领域2篇,占比2.6%;涉及科技领域0篇;涉及体育领域0篇。可见,蒙古族身着民族服装,主要是在涉及到文化、政治、民族和教育领域的活动中,涉及到农业、牧业、科技、医疗、体育、商业的活动中,蒙古族人民基本上不穿民族服装。

这其中的原因大致有四点。一是在涉及政治的活动中体现民族特色。比如参加自治区两会或全国两会,两会是自治区和全国庄重而神圣的政治活动,必然有严格的着装要求,作为蒙古族代表穿蒙古族民族服装既能代表自己的民族特色,又能体现对盛大的政治活动的敬重。二是在涉及到重大祭祀和节日庆典时,蒙古族人民都会身着民族服装,这是祭祀活动和庆典活动的要求,也体现出蒙古族人民对民族活动的重视。三是在农牧业或商业生产中,涉及到体力劳动,服装最好能舒服并且方便劳动,如果穿蒙古袍,固然好看,但劳动起来很不方便。四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西方的服饰文化已经渗透到民族地区,也成为民族地区人民的日常服饰,而民族地区自己的民族服装已经成为一种符号和象征,甚至成为一种仪式,不再是蒙古族人民日常的服饰,而是蒙古族人民节日庆典或重大祭祀活动的服饰。

(二)刊载版面与图片内容涉及领域的交叉分析

将相关数据录入到spss中,通过交叉分析,选择“版面”“内容涉及领域”两项分析得出:头版中占比最高的是涉及文化领域的内容,共有8篇,占比5.6%;要闻版中占比最高的是涉及文化领域的内容,共有17篇,占比11.9%;经济新闻版中占比最高的是涉及牧业的内容,共有10篇,占比7.0%;政文新闻版中占比最高的是涉及文化领域的内容,共有15篇,占比10.5%;自治区两会特刊中占比最高的是涉及政治领域的内容,共有9篇,占比6.3%;全国两会特刊中占比最高的是涉及政治文化生活的内容,主要表现的是国家政治活动的参与者。

三、结语

通过对《内蒙古日报》2015年关于蒙古族形象的图片新闻报道的量化统计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内蒙古日报》通过运用图片的大小、摄影角度、刊载的版面、图片景别、涉及的内容及领域、服装等方式建构蒙古族的形象。图片大小多用2栏和3栏图片,摄影角度多采用平视,刊载版面集中于要闻版、政文版、经济版和头版,图片景别主要采用中景,涉及内容基本是场景,内容涉及领域主要集中在文化、政治和生活领域。借助以上手段,《内蒙古日报》给读者建构了这样一个蒙古族形象:蒙古族人民具有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能歌善舞,在节日庆典上身着民族服装;蒙古族作为中华民族中的一员,也是国家政治活动的重要参与者,代表蒙古族人民为国家发展建言献计。作为党报,《内蒙古日报》本着宣传的原则,仍然在强化读者关于蒙古族的既有印象——蒙古族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生活,蒙古族人民总是身着民族服装,能歌善舞;同时宣传作为少数民族的蒙古族跟汉族人民一样能够参与到国家的政治生活中,描绘出全国民族大团结的美好图景。

注释:

①百度百科.版面词条.http://baike.baidu.com/view/ 336350.htm

②百度百科.服饰词条.http://baike.baidu.com/link?url=ih9hjvMNxhnjNkWCLU89GLvmxEVbLGmpio5SQhJArⅠkXkJn56HMta1rGd9j6BqnSqCulAgP_bEWjgR3Tcykw_

③百度百科.景别词条.http://baike.baidu.com/view/ 226540.htm

(作者系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蒙古族版面日报
65岁,《焦作日报》正青春
黑龙江蒙古族古籍考录
蒙古族“男儿三艺”传承研究
浅析古代蒙古族的信仰
中国共产党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届委员会委员当选名单
灵感日报
版面撷英
好版面要有独到的创新技巧
灵感日报
对《朝鲜日报》涉藏报道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