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媒介审判现象”的调查分析及防范策略

2016-04-11 19:26黄茜王影影
视听 2016年10期
关键词:网络媒介拟态女司机

□黄茜王影影

“网络媒介审判现象”的调查分析及防范策略

□黄茜王影影

近年来,随着网络媒介的不断发展,受众不仅多了一个便捷的信息获取渠道,还拥有了表达意见或参与讨论的空间和平台。但由于网民媒介素养水平参差不齐,很难确保在一些重大事务和敏感事件中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和理性的思维。而非理性的舆论很容易产生“网络媒介审判”现象。只有充分了解“网络媒介审判”产生的原因,才能对症下药,避免其出现。

网络媒介审判;自媒体;拟态环境

一、“网络媒介审判”概述

(一)“网络媒介审判”的定义

互联网环境中的“媒介审判”是网络媒体、网民通过网络平台对某些社会性热点问题进行分析调查和评论,从而形成舆论的压力,干预、影响司法独立和公正的现象。

(二)“网络媒介审判”的形成原因

1.“拟态环境”的环境化

如今,我们处于网络信息爆炸时期,碎片化的快餐信息使得人们很多时候来不及仔细分析事情的原委就已经发声了。因此,很多标题党在吸引大众眼球的同时也为大众打造了一个虚拟的空间环境,即“拟态环境”。在成都“被打女司机”案件中,事件几经波折,从一致谴责男司机到新浪网投票近七成的网友认为女司机该打,舆论前后有如此大的反差,最根本的原因是人们还不知道事情的前因后果时往往误把“拟态环境”当作现实环境来对待,也使得“拟态环境”趋向真实环境发展,这种恶性循环加快了“网络媒介审判”的形成。

2.自媒体的兴起与发展

随着网络科技的进一步发展,网络媒介的使用越来越普及,利用网络媒介进行社交讨论成为风尚,自媒体也应运而生。由于其发展历史太短,很多机制与法律规范尚未完善,使得很多未经核实的消息与言论被随意甚至恶意地传播出去。自媒体凭借其交互性强和传播速度快的特点,使成都“被打女司机”案件在仅仅48个小时内,舆论就出现了惊天逆转,通过自媒体传播关于女司机的消息越来越脱离实际,如“一个月开房记录80多次”“多次违章记录”“丧心病狂”等,贴标签式的污名化让女司机成了恶魔。

二、“网络媒介审判”现象的负面效应

(一)事件重心发生偏移甚至变异

从2010年河北大学校园飙车撞人叫嚣“我爸是李刚”案件到因李天一而备受瞩目的“富二代轮奸少女”案件,再到郭美美炫富被查出一系列不为人知的红十字会内幕,直至去年的成都“被打女司机”案件,每一个案件背后往往是因一类群体本身具有敏感性与话题性而使其短时间内形成网络舆论,或许被打的不是女司机而是一位普通的男司机就不会有这么大的围观与聚焦效应,更不会使女司机处于被动局面。

(二)易引发“次生灾害”

在一些网络热点新闻中,我们不难发现事件当事人在没有受到司法审判前反而承受更多的是网络舆论带来的压力。譬如,事件双方被“人肉”、恶意的人身攻击、不实的消息随意嫁接等不管对于哪一方都是巨大的伤害。对于成都被打的女司机来说,除了承受身体的伤痛之外更多的则是来自网络舆论的压力与种种指责及贴标签式的抹黑,其家人朋友也因“人肉”而备受伤害。网络媒介作为舆论监督主体之一,只需如实报道、及时报道,必须避免“次生灾害”的发生。

三、“网络媒介审判”现象的防范和应对策略

(一)加大信源监管力度,建立信源反馈机制

首先,应加大信源的监管力度,确保每条信息都是经过严格审核和层层把关之后传播给广大受众的。这样不仅杜绝了虚假伪造信息随意传播出去,也净化了整个网络媒介的外部环境。其次,建立信源反馈机制,及时将受众关心、疑惑及误解的信息收集汇总给专门人员,并及时澄清事件的来龙去脉,使受众全面了解事件的真相。

(二)加强信道把关力度,净化网络环境

很多时候网络受众看到的信息是经过“把关人”精心挑选的,而“把关人”在选择时往往依据自己个人的偏好或者受利益的驱使保留可以引起受众强烈反应和关注的新闻。由此可见,“把关人”很大程度上决定受众接触的信息内容。因此,政府主体或者网络媒介主体需要定期对从事网络媒介“把关人”工作的媒体人进行专门培训。

(三)做好信宿收尾工作,及时答疑解惑

1.培养网民独立思考的习惯

首先,国家有关部门应着手建立具有长效机制的教育模式,积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人才。将科学、合法用网的规章制度作为科普知识,纳入相关课程。其次,应将提高网民的素养与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相结合,使得网民的素养教育落到实处。只有依附于素质教育,网民的独立思考习惯才会真真切切地落实到实际中。

2.提升网民辩证思考的能力

广大网民之所以会盲目跟风,在很大程度上因为其缺少辩证思考的能力,很多时候分不清事情的真假,只是为了追逐热点新闻的刺激感来达到缓解压力的目的。因此,培养网民的辩证思考能力势在必行。首先,培养一批有独到见解的“意见领袖”亲身传授经验,并在日常事件中起模范带头作用,更要让网民知道辩证思考的益处。其次,培养网民辩证思考的习惯,彻底改变网民以往的思考模式,进而实现合理、合法地使用网络。

1.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2.陈绚.新闻道德与法规对媒介行为规范的思考[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5.

3.魏永征.新闻传播法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4.孔德钦,陈鹏.“网络媒介审判”的负面效果成因[J].新闻世界,2010(2).

(黄茜:安徽新华学院文化与新闻传播学院讲师;王影影:安徽新华学院文化与新闻传播学院2012级本科生)

本文为2014年安徽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网络媒介审判现象’的调查分析及防范策略”(AH201412216008)的成果。

猜你喜欢
网络媒介拟态女司机
章鱼大师的拟态课堂
模仿大师——拟态章鱼
新时代网络媒介下市场营销的创新
跟女司机打赌
网络媒介批评发展概述
关于拟声拟态词的考察
珍爱生命,远离女司机?
温馨提醒
我国报业经营的网络媒介拓展策略
论赵本山的网络媒介形象——以新浪网为例